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毛鲶鱼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浙江沿海及黄海南部,为近海暖水性底层大型食用鱼,其适温和适盐范围较广,生长速度快,品质佳,特别适应网箱和池塘养殖,为探索褐毛鲿鱼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最佳模式,特进行了如下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2.
褐毛鲿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浙江沿海及黄海南部,为近海暖水性底层大型食用鱼,春适温和适盐范围较广,生长速度快,品质佳,特别适合网箱和池塘养殖,为探索褐毛鲿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最佳模式,特进行了如下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褐毛鲿养殖技术及褐毛鲿鱼苗适宜养殖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温及盐度),因此在成功育苗的基础上,我们又对褐毛鲿鱼苗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由于北方冬春季节,自然海区和养殖池塘的水温偏低,不能进行褐毛鲿的养成,必须将上年秋季已育成的鱼苗经中间暂养待外界水温适宜后,方可移至室外进行养殖。为了探索褐毛鲿鱼苗的中间培育途径,降低成本,减少燃煤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从2006年1月22日~2月22日,历时30天,进行了褐毛鲿幼鱼中间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索褐毛鲿养殖技术及褐毛鲿鱼苗适宜养殖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温及盐度),因此在成功育苗的基础上,我们又对褐毛鲿鱼苗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褐毛鲿鱼(MegalonibeaFuscaLoetWu)(该鱼插图见彩中插2)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食用鱼类,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褐毛鲿鱼主要产卵期5~7月,适温16~26℃,产卵时叫鸣声响亮,产卵鱼群体长一般1米左右,大的可达1.5米,鱼体重60千克,属捕食性凶猛鱼类,主要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褐毛鲿鱼是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成熟个体可达1米多,大型个体体重可达50千克以上,尤其是鱼鳔,是上等的营养滋补品,为独特的“毛鲿型”,是石首鱼科系统发育上的一个小分支,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和时间试验于2003年5…  相似文献   

7.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 Chu,Lo & Wu,1963)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毛鲿鱼属;英文为Dusky roncador。褐毛鲿我国南方渔民俗称“网撞、木撞”,北方称为“黄金鲿”。系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喜栖于底质为岩礁和石砾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获悉,福建省政府于日前公布了2014年度省专利奖获奖名单,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陈朴贤、曾志南两位研究人员共同取得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获一等奖。该成果在国内外首次突破了褐毛鲿全人工繁育技术,首创一整套褐毛鲿人工育苗工艺,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实现褐毛鲿  相似文献   

9.
正乌苏里拟鲿,俗称牛尾巴、招财鱼、马钩子。一般个体在0.5~2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以上。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好,是具有养殖前途的一个特有新品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乌苏里拟鲿鱼种培育和网箱养殖成鱼的方法。一、池塘乌苏里拟鲿夏花培育方法1.池塘选择选择闽清县宝峰鱼乐渔业有限公司一个4亩的池塘,深度2.0米,蓄水深1.5米,进排水方便,水源为溪水,无任何工农业污染,水量充足,池塘埂坚固,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池底部平坦、  相似文献   

10.
群子源(QZY)是经过高能处理,含有20多种生命动力素离子群的浓缩液。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试验15~90mg/L浓度培养小球藻细胞数增长为对照组1.3~1.6倍;12.5mg/L浓度施用于(鱼免)鱼受精卵孵化率提高52%;褐毛鲿稚鱼培育全程40天施用10mg/L浓度育成率提高11%;100mg/L浓度室内养殖青石斑鱼,净增重较对照组高近1倍。  相似文献   

11.
任敬  孟秋 《水产养殖》2023,(3):56-57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上等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是一种零用药或少用药、零排放和零污染的养殖技术。养殖池塘设计为漏斗形,集污、排污设计科学,旋流集污、竖流沉淀分离,大大降低了养殖水污染物含量,可有效缓解宜渔土地资源短缺、用水成本上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ea),俗称“网撞”,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系近海暖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其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第1年养成可达到1kg以上,通常成鱼体重35~40kg,由于体型与体色与兢鱼相似,故误称为“大鮸鱼”或“特大鮸鱼”。其加工的“网撞鲛”是一种名贵补品,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由于目前资源量衰退,鱼苗量较少,苗种人工培育成功与否成为推广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黄颡鱼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为了探索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课题组于2009年在武汉市新洲区水秀渔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北方冬春季节,自然海区和养殖池塘的水温偏低,不能进行褐毛鳞的养成,必须将上年秋季已育成的鱼苗经中间暂养待外界水温适宜后,方可移至室外进行养殖。为了探索褐毛鳞鱼苗的中间培育途径,降低成本,减少燃煤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从2006年1月22日~2月22日,历时30天,进行了褐毛鳞幼鱼中间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褐毛鲿在北方地区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成果。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两城育苗基地利用从深圳移植的350万尾初孵仔鱼,经50天培育,至2006年12月28日共育成全长50.9mm的鱼苗101.8万尾,总成苗率为29.1%,并对褐毛鲿绿色生态防病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质量200~300 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往往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发生情况~[1-4]。目前对于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因子研究,仅有张红等~[5]报道了池塘中氮磷的变化。该研究跟踪江苏省了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7.
褐毛鲿(黄金鮸)的形态特征及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褐毛偿(Megalonibea fusca Chu,Lo & Wu,1963)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毛偿鱼属;英文为Dusky roncador。褐毛鳞我国南方渔民俗称“网撞、木撞”,北方称为“黄金鲿”。系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喜栖于底质为岩礁和石砾的8~10m深的浅水水域,适温范围为15~35℃;适盐范围为5~35。其体型大,通常成鱼体重35—40k异,大的可达100kg。近年来自然海区资源十分稀少,现已成为珍稀鱼种。此鱼肉质非常鲜美,营养丰富,口感十足,其鳔加工的“网撞鲛”是极为名贵补品,具有降血压、补元气、养颜、强身、治虚、滋补肝肾之卓越功效。其鳔仅次于黄唇鱼,具有很高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研究的背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嘎鱼、嘎牙子,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青睐,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全雄黄颡鱼因其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多方面的优良性状,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我市的养殖池塘,多是几十亩到一百多亩的大水面池塘,主养的鲤鱼、草鱼、花白鲢效益不高。在这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农技推广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推广,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养殖工程,涌现出高产高效养殖典型,积累了较好的养殖经验。2014年,在广西平南县环城镇进行了池塘主养乌苏里拟鲿商品鱼的养殖,结合利用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亩均产乌苏里拟鲿1096.5千克、其他成鱼152千克,亩效益12274.78元,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东山和广东阳江褐毛鲿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2个群体6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13个位点,多态位点85个。东山和阳江褐毛鲿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60%和25.56%、0.0795和0.0768、0.1210和0.1176,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分化系数Gst及AMO-VA分析表明,2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UPGMA聚类图及PCA分析显示,群体间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