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常规甲苯胺蓝(RTB)、改良甲苯胺蓝(MTB)、醛品红-阿利新蓝(AF- AB)、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反应(AB - PAS)等组化染色法证实,在广西三黄鸡胸腺、腔上囊的实质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不同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并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颗粒的黏多糖成分、染色特性等方面具有异质性,表明鸡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肥大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性质,观察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异质性。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法。用阿利新蓝-沙黄O染色法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的肥大细胞效果较好;甲基绿-派洛宁(MG—P)、和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一般,被染的肥大细胞数量很少;改良甲苯胺蓝甚至观察不到肥大细胞。日本鳗鲡肥大细胞数量不多,主要分布于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黏膜层的黏膜上皮下方、固有层结缔组织,少量分布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并且有沿血管周围分布的特点;肥大细胞体积小,且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AB/SO染色法效果最好,适用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不适合于日本鳗鲡肥大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恒河猴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甲苯胺蓝,阿尔辛蓝-藏红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恒河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的肥大细胞在形态,大小,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胸腺实质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均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淋巴结和脾脏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也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但其实质中的肥大细胞多呈小圆形,这些器官中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均表现出异染性;但阿尔辛蓝-藏红染色绝大多数呈蓝色(阿尔辛蓝阳性),偶见呈红色(藏红阳性)或红蓝混合色的(双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光滑或有少许突起,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以及均质状高电子密度和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4.
鹧鸪脾脏、盲肠及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阿尔新蓝-藏花红染色法、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长效甲苯胺蓝染色法等三种不同染色方法观察鹧鸪脾脏、盲肠、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鹧鸪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区,在白髓脾小体中未见肥大细胞,在被膜上、小梁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2.盲肠扁桃体分布在盲肠壁内的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在盲肠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3.盲肠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突向肠腔形成的皱襞中轴,肌层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在形态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马立克氏病患鸡与正常鸡部分器官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率,了解鸡马立克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情况,为肥大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参与鸡马立克氏病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提供依据。试验采集黑脚麻鸡病理组织,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发现阳性组黑脚麻鸡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对猪回肠肥大细胞与肠道淋巴组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粘膜型肥大细胞(MMC)数量较多,散布于固有膜中,与淋巴细胞共存。根据胞体形态的不同,将粘膜型肥大细胞分为两型,即I型-MMC和Ⅱ型-MMC。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数量较少,但在数量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以Peyer结周围最多,而肌间结缔组织中最少。此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猪回肠壁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这正是其发挥不同作用的免疫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淋巴器官中的肥大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研究一直是肥大细胞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肥大细胞在淋巴器官中的形态、分布、异质性及肥大细胞与免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恒河猴淋巴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TB)、阿尔辛蓝-藏红(AB-S)、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改良的Gordon-Sweets镀银法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恒河猴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淋巴结外包被膜,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又分为淋巴小结、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髓质又分为髓索和髓质淋巴窦。其特点是:(1)被膜较厚,但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和同一淋巴结的不同部位,其厚度有所差异;(2)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其皮髓质比、髓质部的致密程度不同;(3)淋巴小结除分布于皮质外,也偶见于髓质,且其大小、形状、数目等有差异;(4)个别淋巴结的髓索内见到一类特殊的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多为圆形,个体大,最大者直径可达23μm,有的可见突起;核圆形,较小,多偏于一侧,核仁清晰;细胞质内可见异染性颗粒,H-E染色为黄色,AB-S为红色,TB为紫红色,镀银为黑色,笔者认为这种细胞可能是处于应激状态的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研究一直是肥大细胞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肥大细胞在淋巴器官中的形态、分布、异质性及肥大细胞与免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激光对鸡淋巴器官内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和1987两年,用两种不同剂量的二氧化碳激光照射孵化前的来航鸡种蛋。出雏后取不同日令鸡的胸腺、腔上囊、脾脏和盲肠淋巴结,用石蜡切片上显示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简称ANAE)的方法,对上述淋巴器官内的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的ANAE阳性率进行测定,从而了解激光对鸡淋巴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后,实验组鸡一级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与单核一巨噬细胞的ANA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故无不利影响。对实验组鸡二级淋巴器官的影响则不同:小剂量激光可增加54日令鸡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盲肠扁桃体淋巴小结外周及固有层弥散性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ANA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和极显著;较大剂量激光则降低25及47日令实验组鸡上述器官内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有抑制作用;139日令鸡上述器官内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则增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和极显著,有促进作用,较大剂量激光对单核-巨噬细胞的ANA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鸭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5种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鸭淋巴器官中含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它们在形态大小,异染性,颗粒的粘多糖成分,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胸腺、淋巴结和腔上囊中的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而脾脏中的肥大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空怀期黑白花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分布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空怀期黑白花奶牛乳腺内肥大细胞分布,结果显示,乳腺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称为小叶间肥大细胞,分布于小叶内的肥大细胞称小叶内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幼鸡发育阶段中肺脏肥大细胞组织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选用1日龄贵州矮脚黄按免疫程序进行主要传染病预防接种,剖取肺脏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对不同日龄幼鸡肺脏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表明,35日龄组比30日龄组和25日龄组肥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30日龄组比25日龄组数量略有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幼年鸡日龄增长,肺脏肥大细胞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甲苯胺蓝(TB)染色法和Alician蓝·藏红(AB—S)染色法研究了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特征。结果显示,癌旁间质和深层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多,颗粒致密。癌巢之间的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p<0.05),颗粒稀疏,似为功能活跃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宫颈鳞癌间质肥大细胞对Alcian蓝,藏红的亲和力随Alcian蓝染色时间的不同而变化。Alcian蓝染色时间延长,Aician蓝阳性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Alcian蓝阳性或藏红阳性并不能说明肥大细胞颗粒中含有生物胺还是肝素。影响肥大细胞颗粒中糖胺多糖和Alcian蓝和藏红结合的因素可能是颗粒中的蛋白质,并非肝素或生物胺  相似文献   

15.
肥大细胞是乳腺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乳腺的免疫防御、发育与重建.对不同发育时期山羊乳腺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用卡诺氏液固定乳腺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呈蓝紫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乳腺发育的青春期和退化期数量较多,妊娠期数量明显少于青春期(P<0.05).泌乳期内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最少,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显示肥大细胞的方法,采用硫堇染色法和硫堇-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用不同固定液固定的兔肠系膜中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arnoy氏液固定,硫堇染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背景干扰小,阳性细胞多且可见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硫堇-甲苯胺蓝法虽然也可显示肥大细胞,但背景干扰大,不利于对肥大细胞的观察;甲醛-乙醇固定,2种染色方法都可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但阳性细胞较少;中性甲醛则完全阻断肥大细胞的着色,2种染色方法都不能显示肥大细胞。兔肠系膜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arnoy氏液及硫堇染液分别是兔肠系膜优良的固定液和染色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MC)在鸡胚免疫器官中的作用,并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对不同日龄鸡胚胸腺、法氏囊、脾脏采用Carony's液固定,阿尔新兰染色-藏红O复染(alcian blue-safrianin O,AB/SO)并对其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arnoy's液固定,AB/SO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MC的组织结构,MC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胸腺中MC主要分布在髓质,并有少量分布于血管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法氏囊中MC在淋巴小结周围的组织中分布;脾脏中MC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血窦、血管中偶见.18日龄前脾脏、19日龄前法氏囊、20日龄前胸腺中MC的数量与器官发育呈正相关,其后MC的数量下降是否与MC的排出有关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糖萜素对贵妃鸡部分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108只贵妃母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日粮中添加糖萜素后对贵妃鸡盲肠扁桃体,脾脏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500~700 mg/kg糖萜素使盲肠扁桃体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日粮中添加700 mg/kg糖萜素使盲肠扁桃体粘膜层和脾脏中肥大细胞数目增加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说明:饲喂一定量的糖萜素能增加贵妃鸡盲肠扁桃体、脾脏中肥大细胞的数目,能调节局部免疫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阿利新蓝、甲苯胺蓝、茜素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法鉴定鹿茸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同分化阶段蛋白多糖、Ca~(2+)和Ⅱ型胶原蛋白3种软骨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分泌量。结果表明,诱导第14~21天细胞蛋白多糖分泌逐渐增加,阿利新蓝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逐渐达强阳性,至第28天时蛋白多糖胞外积累量开始下降;茜素红染色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第14~35天,细胞阳性结果均逐渐上升,第35天茜素红染色与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果显著高于前3个阶段。表明:体外诱导鹿茸MSCs至第14天软骨细胞开始出现,并分泌蛋白多糖和少量Ⅱ型胶原蛋白,第21天软骨细胞大量出现,开始分泌少量Ca~(2+),至第28天时软骨开始向骨分化,蛋白多糖分泌下降,Ca~(2+)在胞外积累,第35天软骨细胞完成终末分化进入钙化期。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1-84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尔新蓝-藏红O(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等4种组化染色技术进行染色,并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l通过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虎纹蛙舌头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表明:虎纹蛙舌头中的肥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虎纹蛙舌组织中分布有大量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中和舌头腺体之间,肌层也可见到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且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在用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中,单克隆抗体AAl与虎纹蛙舌头组织中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有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舌组织固有层和腺体之间。而人胃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