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43菌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race 4,FOC-4)的能力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的性质,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谱试验;酸沉淀、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B43菌株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并作稳定性测定;根据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B43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检测,运用LC-MS对粗提物作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43菌株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酸沉淀法粗提物具有较好的耐热及耐紫外线特性,但不耐强酸强碱;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检测,B43菌株基因组中含有srfAB、ituA、ituB、ituD、fenD、yndJ、sfp、mycB、lpa-14或fenB等脂肽类合成相关基因;LC-MS分析发现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Iturin、Mycosubtilin、Bacillomycin和Fengycin 5类脂肽类抗生素的同系物24种。枯草芽孢杆菌B4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液酸沉淀粗提物对FOC-4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不仅检测推断出粗提物中含有多种脂肽类抗生素及其同系物,且于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多种脂肽抗生素基因,说明该菌株可能能够产生多种脂肽类抗生素。B43菌株与已报道的多数拮抗FOC-4的芽孢杆菌菌株相比,效果好、活性物质种类更多,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甘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药用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枸杞黑果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s)、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4种细菌作为供试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甘草根、茎、叶中分离出20株内生真菌,其中根部最多,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5.0%,其次为茎部,叶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2目2科5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0.0%;在分离的内生真菌中有15株菌对1种或1种以上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分离内生真菌总数的75.0%,19株菌对1种或1种以上供试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分离内生真菌总数的95.0%;有7株内生真菌对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P<0.05),有 8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有3株内生真菌对大肠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有1株内生真菌对革兰氏阴性铜绿假单胞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其中菌株RLEFR015对番茄灰霉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1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02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细菌拮抗活性差异显著;菌株RLEFR015、RLEFR002、RLEFR010均为梭孢霉属,为高活性菌株。甘草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抑菌活性,多数菌株对供试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具有拮抗活性,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活性较强,预示着甘草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钼蓝比色法、乙炔还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分离自5种植物根际的19株细菌溶磷、固氮和分泌生长素特性;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19株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其中8株优良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4-3固氮酶活性较高[244.88 nmol C2H4/(mL·h)];菌株B. subtilis LHS11-1溶磷能力较强(205.77 mg/L);菌株PGRS-3分泌IAA能力较好(40.78 μg/mL)。5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黄瓜枯萎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69.07%,发酵液抑制率51.73%)。7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小麦根腐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 78.17%),B. subtilis LHS11-1发酵液抑制率高达81.52%。其他具有较好促生或拮抗上述两种病原真菌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菌株XX1)、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菌株F1-4和LX22)、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菌株XX6)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X5)。  相似文献   

4.
正据《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6期《适宜与香蕉轮作防控枯萎病的蔬菜品种初步筛选》(作者曾莉莎等)报道,为筛选适合与香蕉轮作的蔬菜品种,探索轮作防病的机理,在25个蔬菜品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后,调查Foc4对不同种蔬菜的致病性,测定不同时期蔬菜根际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数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云南建水石榴园、蒙自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菌株B110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制率为65.88%,研究表明菌株B110能在石榴根际稳定定殖,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结合菌株B110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B110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吸水链霉菌5-4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拮抗Foc TR4病菌的抑菌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三步法对链霉菌5-4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了链霉菌5-4发酵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可溶性淀粉(21.512 g/L)、氯化钠(4.734 g/L)、接种量(3.217%)是次级代谢物抗真菌活性高的关键因素,优化后的抑菌活性达到了88.36%,比优化前(54.96%)提高了33.4%。优化后发酵提取物(500 μg/mL)的校正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100%,比优化前提高了36.38%,且经过提取物处理后Foc TR4病菌的菌丝出现明显的分叉增生、肿大等现象。链霉菌5-4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为以后分离抑菌活性物质提供条件,也为后续菌株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柽柳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18株内生真菌,茎部最多,根部次之,叶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7个属;有11株菌对2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1.1%,有8株内生真菌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4%;活性内生真菌菌株TCEFL001分别对枸杞黑果病菌、小麦全蚀病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属于组丝核菌属。药用植物柽柳具有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容易分离培养,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笔者从海南儋州、乐东、文昌等地147份土样中分离出245株木霉,通过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木霉菌10株,抑菌率在63.1%~84.7%,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的测定;最后还测定了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坪镰刀枯萎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拮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大连高尔夫球场上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2的拮抗作用最强.观察结果表明,木霉对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表现为生长竞争、重寄生及产生抗菌物质使病菌菌丝消解,而木霉菌生长迅速,可附着或缠绕于病菌菌丝上,可产生吸器侵入菌丝.另外,木霉菌还能分泌使病原菌菌丝原生质浓缩、断裂、消解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草坪禾草褐斑病菌、草坪禾草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发现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深绿木霉、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对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从青海高寒草地青藏苔草根围土壤样品中分离到8株菌株,其中1T5在28℃下经几次转接后不能生长,将其他7株细菌进行了拮抗功能评价及鉴定。结果表明:7株菌株中,只有1T4和1T8对指示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占分离总株数的25%,抑菌率在54.3%~75.7%,其中1T4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率分别为67.1%、61.4%、75.7%和69.2%;1T8对番茄早疫病菌及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和54.3%,对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枯萎病菌没有抑菌作用;1T1、1T2、1T3、1T6和1T7对4种指示菌均没有拮抗作用;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1T4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T8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分离菌株及其2种发酵液对3种水产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拮抗作用。从南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16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6个目、9个科和12个属,除优势菌群链霉菌(Streptomyces)外,还分离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壤霉菌属(Agromyces)等,通过优良拮抗放线菌初筛,26株放线菌对至少一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对初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优良拮抗放线菌复筛,9株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仍具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Spr-T-4-14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具抑菌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荒漠植物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其内生真菌,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人体病原细菌作为指示菌测定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的25株内生真菌以茎部最多,根部次之,叶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归于2目3科11属,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属;84%的分离菌株对2种以上病原真菌,以及60%的分离菌株对1种以上病原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2株高活性菌株CKEFL003和CKEFS001对多种病原菌拮抗作用明显,均为曲霉属。牛心朴子内生真菌在根茎叶组织器官中数量分布存在差异,种群构成具有多样性特征,对植物和人体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抑菌资源较为丰富,高活性菌株为曲霉属,抗菌谱较宽。  相似文献   

14.
为青海省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提高地上生物量筛选优良的生防芽孢杆菌菌源,采用16S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分离自青海省黄南州高寒草甸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根围的3株芽孢杆菌菌株;平板对峙试验检测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活性;菌悬液(细胞浓度为106 cfu·mL-1)浸种以检测菌株对植物催芽及促生效果;CMC、Gram染色法及DNS法检测菌株降解纤维素活性,并扩增菌株降解纤维素酶编码基因。结果表明,菌株HNC3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HNC8、HNC11被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3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瓜类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抑菌圈平均直径均≥11mm);3株菌株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具有明显的催芽及促生效果;小麦种子经菌株HNC3菌悬液处理后,芽长、根长增加率分别达55%、80%;菌株HNC3降解纤维素酶活高达367.51U·mL-1,并在该菌株中扩增到地衣聚糖酶(Lichenase,blg1S)、甘露糖苷酶(mannosidase,ManSig)、木聚糖酶(xylanase,xynD、xynB)4个纤维素酶编码基因。分离自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根围的3株芽孢杆菌兼具拮抗、催芽、促生及降解纤维素活性,在高原草地植被恢复、生态农牧业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丰富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的防治方法,筛选对伊丽莎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蚓粪中的EMI拮抗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菌株LM-7的分类地位;研究拮抗菌株LM-7对EMI的最佳抑菌条件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LM-7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PDA培养基上对EMI的抑菌效果最佳,圈径比为11.13。LM-7胞内含有聚酮合酶基因PKS-Ⅰ、PKS-Ⅱ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抑菌活性成分与非核糖体多肽和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有关,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胞外分泌物中。研究表明,LM-7菌株可作为防治EMI的备选菌株,其发酵液具有开发为新颖结构活性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菠萝心腐病是危害菠萝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较严重,严重影响菠萝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海南乐东菠萝园、香蕉园等地的土壤中分离出224株细菌,其中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的HL2和HL3菌株对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L2和HL3对菠萝心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1.6%、53.3%,对病菌产孢子囊的抑制率分别为83.3%、61.7%,拮抗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离青海高寒草地针茅根际土壤细菌,以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拮抗功能进行评价,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针茅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3株土壤细菌,17株可转代培养,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介于6.4×10^6~36×10^6cfu·g^-1,其中4T1、5T1、10T1和10T3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7.39%,抑菌率介于46.68%~75.71%;菌株10T1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7.14%、68.57%、61.43%和75.71%;23株土壤细菌均呈革兰氏阳性,杆状,大小介于3.79μm×0.85μm^10.50μm×2.37μm。结合培养形状、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17株土壤细菌鉴定为7属12种,其中芽孢杆菌属8株,占鉴定总数的47.05%,为优势属。通过对青海高寒极端生境针茅根际土壤细菌的拮抗功能评价,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经过严格表面消毒的桑树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7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其中5个分离株具有抑菌活性,复筛选出抑菌活性及热稳定性最强的G21菌株。进一步研究表明G21菌株对家蚕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该菌株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阳性,杆状,产芽孢,接触酶阳性,好氧。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芽孢杆菌(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8%。综合以上鉴定结果确定G21菌株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茎部及根部分离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内生细菌对紫花苜蓿根腐病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辣椒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核桃枝枯病菌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拮抗作用,测定优良拮抗菌株的固氮、溶磷(无机磷)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并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紫花苜蓿茎部及根部共分离得到的80株内生细菌中,39株对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的抑菌率高于50%,9株抑菌率在61%以上,分别为MS-43?(63.96%)、MS-40?(63.75%)、MS-46?(63.54%)、MS-2?(63.13%)、MS-31?(62.29%)、MS-52?(62.08%)、MS-80?(61.88%)、MS-55?(61.46%)和MS-33?(61.25%);MS-33、MS-40、MS-43、MS-46和MS-52对其他6株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均高于60%,MS-43的平均抑菌率达66.11%,具有固氮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MS-43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相似文献   

20.
放线菌D01对马铃薯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琴  王生荣 《草业学报》2014,23(5):365-369
采用PDA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等方法,研究了放线菌D01对马铃薯干腐病菌、马铃薯黑痣病菌、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早疫病菌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放线菌D01对4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发酵液抑菌率均在70%以上;经放线菌处理后,病原真菌的基内菌丝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畸变;放线菌D01对供试靶标真菌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和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持续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