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疱疹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地方性家畜流行病。而且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猪传染病不易区分,因此,建立一个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在实验室已经建立伪狂犬病毒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后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好,只有猪伪狂犬病毒扩增为阳性,其余DNA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均呈现阴性。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为今后实验室检测猪伪狂犬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叫奥叶兹基氏病,是伪狂犬病毒(PRV),又名猪疱疹病毒I型,所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PRV)为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水疱病毒属。PRV耐干燥、耐冷、耐酸、对碱敏感,对外界抵抗力较强。0.1%升汞或1%烧碱能立即杀死病毒,紫外线照射1min可灭活。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猪被感染,临床上多以高热,神经症状、流涎、呼吸困难,新生仔猪高死亡率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本病病毒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乳猪可因吃奶而…  相似文献   

3.
伪狂犬病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某些疱疹病毒,如牛疱疹病毒、马流产病毒、猫鼻气管炎病毒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都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特性。据国外资料报道,PRV也能凝集小鼠红细胞,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仅有李学伍等做过此方面的试验研究,本人在李学伍等人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应用鞣酸法处理小鼠红细胞,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效果十分理想。在猪易感病毒中有很多病毒都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如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冠状病毒等。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是否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及其血凝性可否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从而建立一种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的方法,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国内不同地区及不同猪场猪群引种相应增加,猪伪狂犬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以伪狂犬病毒(PRV)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融合之后经间接ELISA、IFA和IHC试验进行杂交瘤筛选,共获得2株能分泌针对PR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猪伪狂犬病毒单抗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IFA结果显示单抗能与接种于猪睾丸细胞(ST)的PRV发生特异性反应,IHC结果显示单抗能用感染了PRV的猪神经组织发生反应,证实抗PRV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结论为猪伪狂犬病毒抗原表位分析及相关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广西小型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感染牛、羊、犬、猫等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除无尾猿外),寒冷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7.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感染病。2010年之前,猪伪狂犬病主要是地方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损害较小。但随着猪伪狂犬病毒的不断变化,猪伪狂犬病已成为中国主要的传染病,成为猪最易感染的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毒SD株的分离鉴定及TK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某猪场送检的肺、脾脏、肾等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病毒中和试验、PCR扩增试验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毒(PRV),并命名为SD株。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PRV胸苷激酶(TK)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SD株的TK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并比较了该序列与国内外8个PRV毒株的同源性。结果表明,扩增的SD株TK基因片段全长1 139 bp,包含一个96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SD株TK基因与国内外8个PRV毒株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7%和97.6%~99.7%;另外SD株TK也具有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催化结构域的保守氨基酸共有序列和亚结构域特征序列;通过猪伪狂犬病毒TK基因与鸡、牛、猫科、马科、人类疱疹病毒的TK基因进化分析可知,猪伪狂犬病毒TK基因与哺乳动物疱疹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禽类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9.
天津某规模猪场发生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部分仔猪发病的情况,为确诊病原,分别对流产胎儿的组织和母猪血清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流产胎儿的组织经PCR或RT-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为阳性,猪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阴性。经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胎儿组织为阳性,检测母猪血清中猪伪狂犬gE抗体为阳性;用病毒的分离培养试验分离到了猪伪狂犬病毒,根据临床症状、抗原抗体检测及病毒的分离培养试验确诊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样品和动物源性生物制品中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同时检测的双重PCR技术。方法针对猪伪狂犬病毒(PRV)的gE基因和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引物。结果经条件优化后,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样品中的PRV(581bp)和PPV(202bp)。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临床样品中对PRV和PPV的同时检测,也可用于猪源性生物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传染源及长期贮存宿主,该病毒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的神经症状、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仔猪死亡率较高;耐过猪则生长减缓甚至成僵猪。近年来,PR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较多,是导致很多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之一。文章主要针对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如乙醚、丙酮、氯仿、酒精等高度敏感,对消毒剂无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文通过对该病毒病原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分析陈述,提出了五种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并总结出了该病的预防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病原猪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具有寄主的广泛性和高度的细胞致病性的特点。伪狂犬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存活时间长,冬季可达一个半月,在猪肉组织内可存  相似文献   

14.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热和脑脊髓炎。伪狂犬病毒属于DNA型病毒,是疱疹病毒属中的一种,其主要存活于脑和脊髓中。病猪的血液和实质脏器中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对热、烧碱敏感。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彭志领时庆华(郑州市动检站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1]。由Aujeseky氏1902年在匈牙利牛体上首次分离出该病毒,故又称阿氏病。该...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为疱疹病毒科DNA病毒,可引起仔猪高热、神经症状和母猪繁殖障碍。PRV由于其传播途径多样、危害大的特点,给我国猪业养殖带造成了巨大损失。PRV的基因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基础,自2011年以来我国PRV不断出现变异,国外进口疫苗已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对PRV的防控形成了不小的挑战。论文对PRV的基因结构及主要基因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为PRV新疫苗及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或多种动物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流产、死胎、奇痒(猪除外)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目前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猪瘟.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同时检测出猪细小病毒与猪伪狂犬病毒的基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V gH基因与PPV NS1基因的部分片段。将测序正确的PRV gH基因与PPV NS1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并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与猪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的Tm值分别为80.9℃和86.5℃,熔解曲线特异,灵敏度分别可达248拷贝/μL和160拷贝/μL,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本次建立的猪细小病毒与猪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了2种病毒的同时检测,能够对PRV、PPV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一种畜禽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哺乳仔猪死亡率高、母猪繁殖障碍、育肥猪迟缓生长为主要特征。该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可引起猪群传染,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对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养殖生产中预防和控制该病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介绍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控措施,以期为规模化猪场监测防控PRV提供了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又名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多种家畜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感染发病后,通常具有发热、奇痒、流涕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病状,且为致死性感染。猪是PRV的自然宿主和重要传染源。猪感染PRV后其症状因日龄而异。育肥猪多呈隐性感染,仔猪特别是幼龄仔猪感染PRV则表现呕吐、昏睡和神经症状,并引起大批死亡,母猪感染PRV则表现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