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饲料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对其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600尾吉富罗非鱼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每个处理铬添加量分别为0、0.4、0.8、1.2 mg/kg和10.0 mg/kg,在0.38 m3玻璃纤维钢桶中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甲酸铬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铬添加量为0~0.8 mg/kg时,随着添加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成活率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为1.2 mg/kg~10.0 mg/kg时并未能进一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同时,铬添加水平为0~0.8 mg/kg,随着添加水平增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的蛋白质和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全鱼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肝胰脏AKP、ACP和LZM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胰脏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铬1.2 mg/kg和10.0 mg/kg,除了显著降低肝胰脏AKP活性外(P<0.05),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91~4.93 g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的形式添加0.8~1.2 mg/kg铬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应用及耐受性。选用400尾大小均匀[平均体重(3.25±0.02)g]、健康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5、50、250、2 500 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率要低于其他4组,且差异与50和2 500 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能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过量的维生素E虽能降低罗非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同时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生长。根据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确定维生素E对罗非鱼幼鱼56 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50 mg/(kg.d)。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铅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尾全雄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4.44±3.82)g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铅添加水平为0和800 mg/kg的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饲料铅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铅胁迫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800 mg/kg的饲料铅胁迫可降低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原花青素对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肝胰脏功能有关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4±0.05)g的吉富罗非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即对照组、100 mg/kg镉组、100 mg/kg镉+400 mg/kg原花青素组和100 mg/kg镉+800 mg/kg原花青素组。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镉+原花青素组(P0.05);镉+原花青素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镉组肝胰脏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抗羟自由基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镉+原花青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镉组(P0.05)。镉组丙二醛、一氧化氮、过氧化氢和活性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镉+原花青素组(P0.05),镉+原花青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镉组金属硫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镉+原花青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镉组(P0.05)。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添加400 mg/kg原花青素即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少肝胰脏自由基产生,提高肝胰脏金属硫蛋白水平,从而改善吉富罗非鱼肝胰脏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2.18±0.03) g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 (对照组)、0.10%(Ⅰ组)、0.15%(Ⅱ组)、0.20%(Ⅲ组)、0.25%(Ⅳ组)的美洲大蠊水提物。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内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罗非鱼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肝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饵料中添加0.15%美洲大蠊水提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实用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和锌水平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初重为(2.98±0.02)g的奥尼罗非鱼1 08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实用对照饲料和8种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锌(记作Zn-10、Zn-20、Zn-30和Zn-60)和蛋氨酸锌(记作MZn-10、MZn-20、MZn-30和MZn-60)的试验饲料,2种锌源饲料中的锌添加量分别为10、20、30和60 mg/kg,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Zn-60和MZn-60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分别在MZn-2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Zn-10和Zn-60组(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MZn-20组显著高于Zn-30、Zn-60和MZn-60组(P<0.05).与对照组和硫酸锌组相比,蛋氮酸锌组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Zn-20和Zn-3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Zn-10组肌肉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随饲料中锌添加量的增加,罗非鱼肥满度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Zn-20和MZn-30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蛋氨酸锌组(P<0.05).添加锌的各试验组罗非鱼肝体比呈升高趋势,Zn-30和MZn-6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脂体比在MZn-6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实用饲料中添加60 mg/kg锌能够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硫酸锌和蛋氨酸锌的促生长作用效果相似;实用饲料中添加10~20 mg/kg锌能够增强罗非鱼抗氧化能力,蛋氨酸锌抗氧化作用明显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0、300和500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mg/kg桑叶黄酮组(P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h,50、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应用及耐受性.选用400尾大小均匀[平均体重(3.25±0.02)g]、健康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5、50、250、2 500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率要低于其他4组,且差异与50和2 500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能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过量的维生素E虽能降低罗非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同时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生长.根据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确定维生素E对罗非鱼幼鱼56 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50mg/(kg·d).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蚕豆、蚕豆水提取物、缩合单宁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68.49±10.84)g的罗非鱼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在65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添加50.0%的蚕豆(FB组)、4.0%的蚕豆水提取物(FBWE组)、0.2%的缩合单宁(CT组)和0.1%的3,4-二羟基-L-苯丙氨酸(DOPA组)的饲料,5种试验饲料等氮等脂。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FB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CT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FBWE组脏体比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FB和FBWE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DOPA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CT组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液中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WE和CT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DOPA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FB组肌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CT组肌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FB和FBWE组肌肉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4)各组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WE和CT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FB、FBWE、CT和DOPA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FB组肌肉组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FBWE组肌肉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罗非鱼肌肉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FB、FBWE和DOPA组罗非鱼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蚕豆显著降低了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而添加蚕豆水提取物、缩合单宁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则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此外,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还能提高罗非鱼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添加蚕豆、蚕豆水提取物和3,4-二羟基-L-苯丙氨酸均能提高罗非鱼肌肉的质构特性,但添加蚕豆、蚕豆水提取物和缩合单宁会损伤肝功能。由此可见,3,4-二羟基-L-苯丙氨酸或蚕豆水提取物可作为蚕豆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对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及肝胰脏非特异免疫的影响。选取同一放养批次健康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5组为三七总皂苷组(2~6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200、400和800mg/kg三七总皂苷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进行60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4、5、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丙二醛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适宜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及肝胰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罗非鱼血清及肝胰脏非特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28头体重为(6.37±0.11) kg的28日龄健康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和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末重和1~28 d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1~14 d和1~28 d断奶仔猪料重比(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UN)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包被丁酸钠的最适添加量为1 000 g/t。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96头35日龄平均体重为(9.60±0.30)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体重、性别及健康状况等均衡分布原则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基础饲粮+96 mg/kg延胡索酸泰妙菌素+75 mg/kg金霉素+200 mg/kg吉他霉素)、试验A组(基础饲粮+15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B组(基础饲粮+2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头仔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不仅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2)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具有增强断奶后仔猪健康、促进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功效。因此,复合植物精油在断奶仔猪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rGD76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H7N9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及手段。将AIV-rGD76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11日龄非免疫鸡胚,37℃孵育72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r/min离心15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3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rGD76株的HI抗体平均效价可达8log2以上,使用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GD16株滴鼻接种0.2mL/只(含100LD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2.56±0.1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300、400、500和700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各组间生长性能和常规营养成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以及7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0和700 m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各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300和400mg/kg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400、5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1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300mg/kg组肝脏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提高花鲈血清和肝脏一些抗氧化指标,但对于部分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炎症因子指标却呈负面影响。因此,在本试验基础饲料条件下,花鲈饲料中应当慎重添加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16.
贮存时间对小麦和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贮存时间对玉米和小麦青贮过程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的原料为玉米和开花期及乳熟期小麦,将其放入1.5 L厌氧发酵罐重,分别发酵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贮存一年后,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下降(P <0.05)。干物质产量在贮存3个月后达到最大值(P <0.05)。开花期小麦pH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乳酸含量在贮存3个月后最高(P <0.05),之后显著降低(P <0.05)。乳熟期小麦pH随贮存时间的升高而降低,乳酸含量在贮存3个月后最高(P <0.05),之后显著降低(P <0.05)。乙酸含量随着贮存时间升高而升高(P <0.05)。贮存时间显著影响青贮玉米干物质、干物质产量、乙酸、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及CO_2产量(P <0.05),显著影响开花期小麦pH及CO_2产量(P <0.05),显著影响乳熟期小麦pH、干物质、灰分、乙酸含量、CO_2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消化率(P <0.05)。玉米、开花期小麦和乳熟期小麦干物质的损失在3~6个月达到最大水平。乳酸在青贮1~3个月达到最大值,而乙酸则随贮存时间的升高而升高,这也是青贮料好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的罗斯308(Ross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粮中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7%和1.4%。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增重(AWG)有提高趋势(P=0.066);添加0.7%苯甲酸显著提高了1~21日龄肉鸡的平均采食量(A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对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21日龄肉鸡空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数值上看,添加0.7%苯甲酸提高了空肠酶活性。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苯甲酸对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添加苯甲酸降低了肉鸡21日龄大肠杆菌数量。由此得出,苯甲酸能够提高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21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但对盲肠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1~21日龄肉鸡饲粮苯甲酸的添加水平以0.7%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是以广东小耳花猪、陆川猪两个类群为育种素材,以繁殖性能为主,结合肉质、生长发育及外貌选择,经6年4个世代选育而成的高繁殖力新品系。为分析该品系毛色选育效果及其特性与利用价值,以该品系毛色选育提纯效果及各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MC1R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结合表型选择,可逐渐纯化新品系群体;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3世代初产母猪较0世代初产母猪分别提高1.05、0.72头(P>0.05),3世代经产母猪较0世代经产母猪分别提高0.75、0.76头(P<0.05);生长性状及胴体、肉质性状,3世代未发生较大变化。结论: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提纯效果突出,繁殖性能得到明显地改善提高,且未对生长及胴体、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该品系的培育为地方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在低蛋氨酸(Met)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二肽(Met-Met),评价Met-Met在幼鲤饲料中的有效性并确定幼鲤的Met需求量。试验用幼鲤初始体重为(16.7±0.08)g,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桶30尾鱼。在以豌豆浓缩蛋白作为蛋白质源的低Met基础饲料[Met含量为4.8g/kg,半胱氨酸(Cys)含量为4.4g/kg]中分别添加0、1.5、2.0、2.5、3.0、4.0g/kg的Met-Met,饲喂6组试验鱼,分别命名为M0、M1.5、M2、M2.5、M3、M4组;剩余的1组试验鱼饲喂含10%鱼粉同时补充3.0g/kg晶体DL-Met的试验饲料,命名为FM组,作为正对照组。饲养试验持续10周。结果显示:与M0组相比,各Met-Met添加组幼鲤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以增重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分别为8.1、7.9g/kg;以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为7.6g/kg。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Met-Met均可显著增加全鱼中Met、Met+Cys、赖氨酸(Lys)、色氨酸(Trp)、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缬氨酸(Val)、组氨酸(His)的含量(P<0.05),而各Met-Met添加组与FM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M0组幼鲤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M0、M1.5、M2、M2.5组的Met沉积率显著高于FM组(P<0.05);除M1.5组外,各Met-Met添加组的Lys沉积率均显著高于M0组(P<0.05),且各Met-Met添加组与F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M4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FM和M0组(P<0.05)。M2、M4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M0组(P<0.05)。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以M3组最低,显著低于除M1.5、M4组外的其余各组(P<0.05)。由此得出,在Met缺乏的基础饲料(含4.8g/kgMet)中添加适量Met-Met可有效促进幼鲤摄食和生长,促进脂肪的转运与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基于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沉积率的回归分析,获得幼鲤Met需求量为7.6~8.1g/kg(饲料中Met-Met添加量为2.95~3.47g/kg),占饲料蛋白质的2.0%~2.1%。饲料中Met-Met所提供的Met与天然蛋白质源中Met在消化吸收与利用上特性相似,以Met-Met为来源评估幼鲤Met需求量会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选择具有显著抗炎效果的甘草总黄酮为受试化合物,考察其抗产气荚膜梭菌所致鸡坏死性肠炎的效果,为甘草总黄酮在坏死性肠炎的治疗应用提供依据。选择AA^+肉鸡,经口给予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悬液建立肉仔鸡坏死性肠炎模型,之后使用甘草总黄酮对造模成功的肉鸡进行治疗,通过剖检考察肉鸡肠道的病变情况、病变评分、日增重及器官指数等指标以评估甘草总黄酮对坏死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通过经口攻菌成功建立了肉仔鸡坏死性肠炎模型;剖检发现,经甘草总黄酮治疗的模型鸡其肠道病变程度明显缓解,病变损伤评分显著低于感染组,炎性因子含量显著降低;治疗组肉鸡日增质量及器官指数与健康肉鸡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能够缓解产气荚膜梭菌所致坏死性肠炎对肉鸡肠道的损伤,具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治疗坏死性肠炎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