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已克隆的堆型艾美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广东株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的cDNA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cSZ1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cSZ1,并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cSZ1重组抗原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9.3%,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0ku。重组菌诱导表达的产物经SDS—PAGE后,用堆形艾美球虫感染鸡的超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为阴性,提示cSZ1所编码的抗原可能主要是T细胞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469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相似文献   
3.
根据克隆的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广东株微线蛋白-2基因(EnMIC-2(Gd))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其阅读框架(ORF)后,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32a(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EnMIC-2。用CaCl2法将其转化至宿主细菌E.cliBL21(DE3),并用IPTG成功诱导了EnMIC-2重组抗原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8%,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000。重组蛋白经SDS-AGE分析后,用E.necatrix(广东株)感染鸡的高免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谷氨酸铜制剂对罗非鱼、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鱼体组成的影响,选用180尾罗非鱼、135尾草鱼,分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或15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作为对照组(10 mg/kg),试验组添加谷氨酸铜(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5 mg/kg,按铜离子计),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铜高、低剂量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3.9%和5.8%,草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4.0%和5.9%;罗非鱼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1.9%和3.3%,草鱼分别提高2.5%和3.5%;罗非鱼和草鱼的平均饵料系数分别降低7.6%和3.7%。两种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及体组成各试验组间均无显著差别(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适量谷氨酸铜可提高鱼体的生长性能,且效果优于五水硫酸铜。  相似文献   
5.
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总RNA扩增获得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2(surface antigen 2,SAG2)基因序列,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转化E.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以带有限制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不含SAG2 N端信号肽序列的ORF序列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 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 a(+)-SAG2,并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SAG2重组抗原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7 ku。菌体经超声处理后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附红细胞体和多种血营养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HM-f/HM-r,在反向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以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16S rRNA基因的可变区序列设计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探针的5′端用地高辛标记,成功地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PCR产物对应的微孔板杂交-酶反应显色OD值,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2.1012-0.4492×logx,其相关系数R为0.977,显示对未知样品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与猪的多种细菌性病原、猫血巴尔通氏体CA株和E.wenyonii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常规PCR琼脂糖电泳检测提高了近100倍。用建立的方法对3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12份检测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7.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伊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接种IBD弱毒疫苗前,试验鸡脾和腔上囊组织中均有ChTLR7的微量表达,疫苗接种后第7h,脾中ChTLR7 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调,至接种后第12h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第130h时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而腔上囊组织中ChTLR7 mRNA的表达自接种后第12h开始增加,第24h时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约72h后恢复至疫苗接种前水平。表明ChTLR7可能参与了IBDV感染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9.
荒川库蠓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成功地进行荒川库蠓的饲养和繁殖。荒川库蠓吸鸡血的饱血时间为10min,饱血率为88.46%,饱血库蠓饲养3d后产卵,产卵率为69.56%。产卵后第2天开始孵化,一般在24h内孵化结束,孵化率为76.75%。幼虫先后蜕皮3次,共分4龄幼虫,1-4龄幼虫的体长分别为:0.3-1.12mm,1.12-3.02mm,3.02-4.55mm和4.55-5.90mm,其幼虫期分别为7、4、4和5d。4龄幼虫化蛹2-3d后即羽化为成蠓,羽化为81.82%,不同温度条件对卵到成蠓的发育影响较大,26℃是荒川库蠓发育相对适宜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报道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孢子化12h的E.acervulina广东株卵囊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其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cSZ1(Gd))的cDNA。所克隆cSZ1(Gd)的cDNA全长940bp,其中第3~512位是其阅读框架,共编码170个氨基酸,两端为非编码区。与已报道的cSZ1基因的cDNA序列相比,cSZ1(Gd)有4个位置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即原序列中第294、443、569、586位的G、G、G、A在cSZ1(Gd)分别为A、A、A、G,二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57%(936/940),其中阅读框架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508/510)。比较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294位的变异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异亮氨酸(Ⅰ),而第443位的变异则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41%(169/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