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鸡传染性鼻炎1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副鸡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有A、B、C三个血清型。前几年,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主要是A型和零星C型,但近年来主要血清型是A和B型,且A型已经出现变异,发病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以面部肿胀、流鼻涕为特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副鸡嗜血杆菌通常分为A、B、C 3个血清型[1],且3型均可致病.迄今为止,在我国鸡群中尚未发现有B型副鸡嗜血杆菌感染的证据,多年来,A型副鸡嗜血杆菌一直是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致病菌型,而由C型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少见报道.1998年冬,山东某鸡场发生了一起以肿头为特征的疾病,经作者诊断,认为是鸡传染性鼻炎,而且可能由C型副鸡嗜血杆菌引起.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n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经常反复发生或与其它细菌病、病毒病混合感染,引起发病鸡产蛋量下降、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副鸡嗜血杆菌通常分为A、B、C二个血清型「”,在我国能引起传染性鼻炎的为血清A型和C型,而主要为A型。B型菌株在我国还没有发现,但在国外已证实了B型菌株的存在并有发病的报道”’。鉴于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很弱.为了更好地防治鸡传染性鼻炎,我们在山东省内进…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鼻炎 ( IC)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 ,菌型分为 page血清型 A、B、C,发病鸡主要表现鼻粘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和打喷嚏 ,造成部分鸡死亡和产蛋下降 ,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对该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 ,原用疫苗有福尔马林灭活苗或硫柳汞灭活苗 ,但该类苗免疫期较短 ,近年来以 A型副嗜血杆菌做成的单价鼻炎油乳剂灭活苗在山东也得到较普遍应用 ,但没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为了更好地对本病进行防疫 ,研制了鸡传染性鼻炎双价油乳剂灭活苗。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鸡副嗜血杆菌 ,page血清型 A和 C,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菌…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副鸡嗜血杆菌呈多形性,为革兰氏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子啊含5%二氧化碳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本菌分为A、B、C3个血清型,不同国家血清的发布不同,我国流行的一A型为主。本病可发生与各种年龄的鸡,随着年龄的增加易感性增高,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它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主要有A、B和C三个血清型;B型为A型的一个变种,即无致病力;而中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它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主要有A、B和C三个血清型;B型为A型的一个变种,即无致病力;而中  相似文献   

8.
B型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辽宁某公司鸡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眶下窦分离到一株副鸡嗜血杆菌,用Page程序和Kume程序对其进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B型副鸡嗜血杆菌,这是首次在我国分离到B型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9.
郭玲  陈宝利 《中国家禽》2006,28(18):29-30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本病发生后引起蛋鸡产蛋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辽西地区发生本病较为严重,现对鸡传染性鼻炎在辽西地区血清型进行调查及鉴定,为辽西及其周边地区该病的预防、治疗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副鸡嗜血杆菌 ( Hpg)是引起鸡传染性鼻炎 ( IC)的病原体。其感染鸡群后 ,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生长发育鸡群的生长受阻及淘汰率的增加 ,并易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从而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本菌通常分为 A、B、C 3个血清型 ,由于各型均能致病且现有疫苗无型间  相似文献   

11.
锦州地区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生过鸡传染性鼻炎的8个鸡场,从病史调查、现场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定型、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锦州地区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为5.2%~40.7%,死亡率约为1%~3%。分离获得8株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主要为A型,个别为C型,未发现B型。不同时间分离的副鸡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传染性鼻炎又称副鸡嗜血杆菌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以鼻炎、鼻窦炎、结膜炎、颜面部肿胀、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等症状为特征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1病原特点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两端染色,无芽孢;有A、B、C三种血清型,在实际生产中极易产生耐药性。2诊断要点2.1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各个日龄蛋鸡均可发生,但多以2月龄以上的鸡发病居多,发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鼻炎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鸡的一种快速传播的上呼吸道疾病,育成鸡和产蛋鸡均可发病,可造成育成鸡生长停止,淘汰率增加,产蛋鸡产蛋量减少,从而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先后从青岛地区及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市送检的发病鸡中分离到副鸡嗜血杆菌数十株,所有菌株都经过鉴定,部分菌株进行过定型,多数为A型,少数为C型.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和减少养鸡户的经济损失,应用当地分离株研制了鸡传染性鼻炎氢氧化铝胶佐剂双价(A、C型)灭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两种疫苗都获得了满意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副鸡嗜血杆菌(Hpg)具有A、B、C三种血清型,是引起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体,其感染鸡群后,主要引起育成鸡和产蛋鸡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鼻腔和鼻窦粘膜炎症,流浆液性和粘液性的鼻分泌物,常伴随出现面部水肿和眼结腊炎。如在生产期间爆发本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鸡群的生长受阻,淘汰率增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鼻炎的血清型调查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本病发生后可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及眼结膜发炎为特征,发病率高,每年9月至次年5月都是本病发生流行的季节。本文就临床上遇到的一例鸡传染性鼻炎诊治过程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致病因素较多,临床症状典型,对养殖业危害极大,经济损失严重。控制鸡传染性鼻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鸡传染性鼻炎发病鸡场和流行地区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鼻炎(IC)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菌型分为page血清型A、B、C,发病鸡主要表现鼻粘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和打喷嚏,造成部分鸡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菌苗免疫对该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原有菌苗有福尔马林灭活菌苗或硫柳汞灭活菌苗,但该类菌苗免疫期较短。近年来以A型副鸡嗜血杆菌苗做成的单价鼻炎油乳剂灭活菌苗,在山东应用较为普遍。但据宋敏训等调查,山东省鸡传染性鼻炎发病虽以A型为主,但C型也较为普遍,所以使用A型菌苗后本病未能得到很好控制。为了更好地对本病进行防疫,我们研制了鸡传…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刘万钧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鼻粘膜发炎、流鼻涕、打喷嚏、眼睑水肿为其特征症状。高密度饲养鸡场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90~100%,母鸡产蛋率下降20~40%。1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正>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的多型性小杆菌。上世纪30年代研究认为,IC 病原体的生长需要 X因子(血红素晶)和 V 因子(烟酰胺腺嘌啉二核苷酸),所以被划为嗜血杆菌,直到1962年研究发现所有 IC 病原体的生长都只需要 V 因子,并命名为副鸡嗜血杆菌。众所周知,IC 病原体含有 A、B、C 三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近年来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相继发现副鸡嗜血杆菌的 B 型变异株,此变异株与传统的血清型之间少有交叉反应。鸡传染性鼻炎(IC)可感染各种年龄的鸡,自然条件下多见于育成鸡和成年鸡,尤以产蛋鸡居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及早春季节多发。传播方式以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