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郝光明  赵吉礼 《食用菌》1993,15(3):22-23
小麦产区麦收后,不少麦壳被废弃在田头和路旁;菜农种早春墩豆收后,在7月和8月初这段时间内地被闲置着。为利用被废弃的麦壳和闲置的土地,我们在1992年进行了玉米与墩豆间作,以麦壳为原料在墩豆收后套种草菇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我们探索出青蚕豆-玉米/胡萝卜一养麦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秋季直播蚕豆,5月上旬收获青蚕豆上市;蚕豆让茬后播玉米,同时在玉米大行中套播胡萝卜,采收胡萝卜缨上市;玉米让茬后播荞麦,实现一年四熟。采用这一种植模式每hm^2可产青蚕豆荚22500kg、胡萝卜缨3000kg、玉米7500kg、养麦2250kg,每hm^2产值3万元左右,纯收益22500元。  相似文献   

3.
玉米地套栽草菇 ,可使栽培草菇不单独占用土地 ,草菇栽培在玉米地里可得到遮阴和保温保湿的良好环境 ,便于创高产 ,玉米地套栽草菇可特大幅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 栽前准备用木板制成 70cm× 35cm× 4 0cm的板框。选择适宜栽培草菇的原料如棉子壳、麦草、麦壳、废棉花、稻草、菜籽壳、玉米芯、玉米秸等。套栽时间在玉米生长到将封行时进行 ,此时操作方便 ,同时待栽培的草菇生长时 ,玉米更高了 ,得到的遮荫条件和保温保湿条件最好。夏玉米套栽情况亦然 ,只是在立秋后套栽草菇需用低温型品种。套栽前 ,将原料用 2 %石灰水浸泡 2 4h…  相似文献   

4.
菜用玉米     
<正>玉米为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从古巴带回西班牙,其后传遍世界。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最早对玉米的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李时珍的《本  相似文献   

5.
<正>又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马铃薯原产南美洲,17世纪初传入我国,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称为全球五大作物,因其茎形似马铃而得名。1营养成分100克马铃薯中含蛋白质0.69~4.63克,脂肪0.1克,碳水  相似文献   

6.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于2006年8月27日-28日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宾馆召开。届时将有全国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保鲜玉米)的育种单位、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物生产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参加,预计参会人数400人。首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2005年9月在长春成功举办,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鲜食玉米专业大会。  相似文献   

7.
《西南园艺》2014,(2):31-3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番兴明研究团队选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云瑞88’入选国家农业部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是云南省2014年唯一入选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甘蓝、雪里蕻二菜一粮套种技术李贞廉,李晓宏(甘肃省白银市农技站730900)玉米是本区主要粮食作物,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充分利用玉米生长空间套种蔬菜,是种植业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之一。1991年以来,笔者摸索出了玉米、甘蓝、雪里蕻二菜一粮套...  相似文献   

9.
<正>鲜食玉米又称果蔬玉米,是指那些籽粒鲜嫩或取食乳熟期的新鲜果穗的玉米,也称为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及一些亚间杂交型。按粒色分,有黄粒型、白粒型、黑粒型和彩色相间型。甜玉米根据不同的遗传背景又分为加强甜、超甜和普甜3种。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备受青睐。其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1]。鲜食玉米生育期短,北海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适宜鲜食玉米一年多茬栽培。天贵糯937甜糯鲜食玉米由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  相似文献   

10.
蔡德华  宋爱荣 《食用菌》1989,11(6):25-26
为了探索食用菌与粮食作物立体种植的新路子,我们于1987和1988年分别进行了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的研究。两年的试验都取得玉米亩产超千斤、平菇亩产3000多公斤和鲜耳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每亩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20多倍。试验表明,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创三高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现将两年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每百克玉米面含蛋白质 8 4 g ,维生素B10 31g ,胡萝卜素0 12mg ,纤维素 1 5g。还含有其它矿物质。玉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 ,除了它营养丰富外 ,还因为它具有保健功能。玉米能吸收人体的一部分葡萄糖 ,对糖尿病有缓解作用。纤维素加速肠蠕动 ,排除大肠癌的因子 ,还可预防冠心病。由于玉米面粗糙 ,食用起来口感差 ,吃着不如细粮顺口。所以 ,只有对玉米进行细加工 ,深加工 ,才能扩大玉米的销路 ,充分利用玉米的价值。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玉米产品及其加工工艺。玉米罐头 在欧美各国 ,玉米罐头是非常畅销…  相似文献   

12.
黄新 《吉林蔬菜》2020,(1):17-18
粘玉米也被称为甜玉米,属于特用型玉米,经济价值高,对种植要求也高于普通玉米,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粘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可以食鲜穗、速冻、做食品点心、保健食品和反季节销售。粘玉米的秸秆又是牛羊的良好饲料,相比于普通玉米,粘玉米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普通玉米的2耀3倍还多,由此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种植普通玉米向种植特用型玉米转化中,粘玉米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栽培粘玉米,确保高产量、高品质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温海军 《蔬菜》2004,(12):11-11
五彩玉米新品种系内蒙古开鲁县蔬菜良种繁育场的科研人员2000年从美国农业协会引入我国的一个珍稀、水果型鲜食、爆裂加工专用玉米新品种,该玉米品种的引进填补了我国无加工专用玉米品种领域项目的一项空白。五彩玉米株高200~250cm,开展度80~100cm。植株长势旺盛,叶剑形上举;分蘖较多、一般都在6~12株左右,结穗较多,一般株结穗8~20个。五彩玉米籽粒红、黄、蓝、粉、白、黑等天然色并集一穗、籽粒皮薄富有光泽,鲜穗供煮食,香嫩甜糯、芳香四溢,其上好的商品性深受消费者欢迎。做罐头做菜、冷冻加工、做酒、做醋均可。老熟的籽粒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4.
章琪运 《蔬菜》2000,(1):6-6
菜用玉米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兴蔬菜,利用栽培的糯玉米收青穗,在市场上作蔬菜销售,增加收人。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民喜爱。如皋市地处长江北岸,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育苗、双膜覆盖、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  相似文献   

15.
张想平 《蔬菜》2006,(8):32-33
糯玉米又称蔬果玉米、蜡质玉米或黏玉米,是玉米的一个类型(亚种)。在西方国家里,每年鲜食玉米创造的产值超过5亿美元,在美国,糯玉米的种植面积达40万hm2,糯玉米淀粉产量已占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8%~10%。在我国,糯玉米开发较早的地区有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等省市,近几年来,甘肃省的糯玉米也有了快速发展。一、品种选择糯玉米起源于中国,最先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发现,多年来经过我国科研院所对糯玉米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现存品种资源达700余份。在近30年育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一批优良的杂交种相继运用于生产。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  相似文献   

16.
刘瑞生 《中国蔬菜》2005,(10):130-130
金甜678(蜜脆678)为中熟超甜型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其母本MU11—13是1998年用引自南斯拉夫的甜玉米自交系ZP103与甜玉米杂交种1835杂交,再从杂交后代中选株自交6代获得的超甜型玉米自交系。父本H9120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998年冬在海南从含有sh2基因的超甜玉米群体CBT2中选择雌雄协调、农艺性状优异、商品性好的单株,连续5代自交,获得了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超甜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玉米套种大豆的产量,2012年大化县通过引进不同大豆优质新品种,进行玉米套种大豆新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合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模式的大豆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桂夏3号’是适宜当地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模式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鲜食玉米发源地,鲜食甜玉米中既有集鲜、甜、嫩、幽香于一体松软可口的黑玉米,又有极早熟普甜、超甜、加强甜黄白玉米,集果、蔬、饲于一体,是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种植甜糯玉米经济效益高,是农业增产提质增效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又名玉米缢管蚜,属半翅目蚜科,为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北、西南等玉米产区,尤其以东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为害严重,其寄主除玉米外,还有高粱、粟、大麦、小麦、燕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狗尾草、虎尾草、黑麦草、马唐、芦苇、稗草、牛筋草、唐昌蒲等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20.
<正>松江区小昆山镇是上海郊区鲜食玉米的重要产区,尤其是近年来,因种植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较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全镇共种植108.8hm2。鲜食玉米籽粒含糖量高、营养丰富,主要以鲜果穗或速冻鲜果穗上市,果菜兼用,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