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施用有机肥对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的特色,挖掘贵州烟叶的生态优势,选择黔北道真县、黔东南天柱县、黔中贵定县、黔西南兴义市和黔西北威宁县5个典型的烟叶生态区,在只施有机肥、一垄双行烟,密度为1 482株/667m2的栽培模式下,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的品质特征及致香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烟叶产量、单叶重和单位叶面积重均低于常规生产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偏低,糖含量较高,其他指标较常规生产烟叶稍有下降,但总体成分协调,糖/碱高;烟叶烟气幽雅,愉悦感增强,香气丰富,甜润明显;不同生态区致香物质差异明显,体现了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贵州典型植烟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香型风格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方法对贵州典型植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北、黔西、黔西南烟区的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总量低于黔南、黔东北烟区;黔西北、黔西烟区的茄酮、类西柏烷类成分总量、糠醛、棕色化产物类成分总量及其他香气成分总量均高于黔南、黔北、黔东南烟区;香气成分组总量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显示致香化合物量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各类香气物质按地区聚类分析,黔西部地区的黔西北、黔西及黔西南(“清甜香”烟区)与黔东北、黔北及黔东南(“醇甜香”烟区)植区分别聚为两类,表明贵州植烟区烟叶香型风格与香味物质含量差异性相关,且地域分布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划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贵州省马铃薯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绘制了综合分区图、生态气候品种分布图、种植区划图,并根据气候、生态条件及品种类型等将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①高原高中山春播一熟区,包括黔西北高原高中山亚区和黔西、黔中高原中山丘陵亚区;②高原丘陵春、秋播二熟区,包括黔西南黔南高原中山亚区、黔北黔东北高原中山峡谷亚区和黔中黔东南高原丘陵亚区;③边缘低山丘陵冬播区,包括黔东南黔南低山丘陵亚区、黔南黔西南低山丘陵亚区和黔北低热河谷亚区;④不宜种植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并阐述了各区域内马铃薯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贵州不同产地烟叶质量的风格特征,采取田间试验比较了贵州不同产地各部位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贵州不同产地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上部烟叶358.11~506.5μg/g、中部烟叶288.28~512.98μg/g、下部烟叶289.57~363.78μg/g,变异系数为7.4%~26.4%。其中,上部烟叶以都匀点最高,达506.50μg/g;正安点最低,为358.11μg/g。中部烟叶以正安点最高,达512.98μg/g;贵定点最低,为288.28μg/g。下部烟叶以贵定点最高,达363.78μg/g;都匀点最低,为289.57μg/g。从烟叶产区看,上部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平均高25.5%,中、下部烟叶油分的表征物质总量不同产区的变化规律不同。2)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黔北烟区高于黔南烟区,总糖含量分别高51.9%和109.9%,还原糖含量分别高40.8%和95.6%;总氮含量则是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21.2%和25.3%。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76.5%和84.2%。  相似文献   

5.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卷烟生产上合理利用不同产区烟叶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 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 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最多的处理(N3P2K2)的烟株在生长后期长势最好,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低,总氮含量较高,但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优势;在14个处理中,以处理N2P2K2(施用N 9.00 kg/667 m2、P2O59.00 kg/667 m2、K2O 22.50 kg/667 m2)的烤烟的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烤烟下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叶绿素色素与类胡萝卜素用80%丙酮研磨法提取,其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降解。[结果]下部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云203,其次为PVH19,含量最低的是云97;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PVH19,含量最低的是中烟100。变黄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到80.0%~95.0%以上;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5.5%~60.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5.5%~79.0%。凋萎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88.0%~98.0%;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9.0%~68.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12.0%~88.0%。[结论]6个品种烤烟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贵州气候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指出贵州黔西北、黔中、黔北、黔东、黔南5个区域的气候特点,论述气候因素对贵州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和卷烟工业原料差异化的选择提供参考,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黔西南烟区不同海拔高度(1 200~1 399m,1 400~1 599m,1 600~1 800m)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同部位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下部叶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中、上部叶淀粉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蛋白质、总氮和烟碱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低、中海拔烟叶的烟碱含量均在适宜范围,高海拔烟叶烟碱含量偏低;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同部位烟叶氯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钾、氯含量整体偏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1 200~1 399m烟区最好,其次为1 400~1 599m烟区,再次为1 600~1 800m烟区。  相似文献   

11.
控氮对湘西北山地烤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氮磷钾配比(1∶1∶3),施氮量分别为135、120、105 kg/hm2,研究控制施氮量对湘西北低海拔丘陵区山地烤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度、油分和色度随之提高,但烟叶叶片组织结构僵硬、身份偏厚,各处理上部烟糖含量相对较低,而总碱含量大于3%,对品质提高不利,总体上各处理间烟叶品质差异不显著。干烟产量及均价为氮用量135 kg/hm2时最高,氮用量105 kg/hm2时最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试验,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和有机肥用量对生态烟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行距和有机肥用量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及单叶重的提高;在行距100~110 cm、株距50 cm、有机肥用量500~600kg/667 m~2的条件下,生态烟叶片大小、单叶重和外观质量差异均不显著;增大行距与有机肥用量的互作处理(行株距110 cm×50 cm,施有机肥600 kg/667 m~2)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评吸质量最差。从产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综合考虑,生态烟以行株距100 cm×50 cm、施有机肥50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提升不同土壤类型上烟叶的品质。[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四川省会理县南阁乡选取5种不同土壤类型(红壤土、黄壤土、紫壤土、沙质土和水稻土)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沙质土和紫壤土上烤后烟叶钾含量较高,水稻土、红壤土和黄壤土上烤后烟叶的钾含量较低,符合优质烟叶质量指标;沙质土和紫壤土上烤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均较低,与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相差不大;红壤土和水稻土上烤后烟草烟碱和总氮含量较高,且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5种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的氯含量均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烤后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高,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总糖含量最高,红壤土上烤后烟叶的总糖含量最低,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最低,较接近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完全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最高,黄壤土上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最低,水稻土上烤后烟叶的氮碱比最高,紫壤土上烤后烟叶的氮碱比最低,沙质土上烤后烟叶的钾氯比最高,红壤土上烤后烟叶的钾氯比最低;两糖差基本符合优质烟叶的质量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土壤类型上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湖北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和马里兰烟)各部位烟叶及烟叶微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叶边缘和主脉)的砷含量。结果表明:烟草下部叶砷含量最高,上部叶砷含量最低;烟叶叶尖部、叶基部、叶边缘砷含量较高,叶中部次之,主脉最低;下部叶各微区中的砷含量较高,上部叶各微区中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叶面喷施有机钾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在打顶后分2次叶面喷施有机钾肥,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析比较叶面喷施有机钾肥对成熟期烟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烤后烟叶单叶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钾肥能显著提高烟株的株高、叶面积系数、生物量等性状。叶面积系数增加了10.7%,根的干重增加了50%,叶片的干重增加了36.5%。同时,叶面喷施有机钾肥还有效地改善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叶面喷施有机钾肥还能提高烟叶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进一步协调烟叶的化学成分。此外,叶面喷施有机钾肥后,中部叶片感官质量的总体评价优于对照,尤其在香气质、杂气程度、甜度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本试验的结果说明,在成熟期叶面喷施有机钾肥,对于提高单叶重,增加叶面积系数,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提高烟叶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凉山烤烟钾含量状况及其与国内外优质烤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凉山烤烟钾含量状况,试验采集凉山2006~2009年8个植烟县市烟叶样品共1318份,对烤烟钾含量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部位、品种、产地和年际间烤烟钾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内外优质烤烟钾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凉山烟叶钾含量平均值为2.22%,最小值为0.40%,最大值为4.08%,变异系数较大,为25.59%;部位间钾含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主栽烤烟品种中钾含量分布规律为:云烟87>云烟85>红花大金元;整体上凉山各植烟地区烟叶钾含量分布不均衡,以越西、冕宁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64%和2.59%,会东县烟叶钾含量最低,为1.85%,年际间钾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国内外优质烤烟相比较,凉山下部叶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中部叶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上部叶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8.
烤烟品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7个烤烟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烤烟品种中南江三号田间长势最好,叶片数最多可达到26片,产量(174.19 kg/667m2)、产值(1 583.35 kg/667m2)均最高,叶片薄厚适中,油分充足,组织较为疏松,烤后上中等烟比例最高达到97.31%.南江三号可作为贵州省开阳县进一步推广的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恩施烟区烟叶的香型特点及品质差异,为恩施特色优质烟叶的定向生产及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原料需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恩施烟区代表性烟叶样品,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吸,用SAS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施烟区烟叶主要有浓透清、浓偏中和中偏浓3种香气类型,以浓透清香型和浓偏中香型为主。3种香气类型烟Ⅱl-品质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外观质量综合评价浓偏中香型和浓透清香型烟叶明显优于中偏浓香型烟叶;总糖、总植物碱、总氮等化学成分含量对烟叶香型影响较大,以浓透清香型烟叶总糖含量最高,中偏浓香型烟叶总氮、总植物碱和蛋白质含量最高;3种香型烟叶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综合得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浓透清香型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最佳,感官评吸综合得分最高,中偏浓香型烟叶综合得分最低。【结论】恩施烟区的烟叶香型以浓透清和浓偏中为主,且随着海拔升高浓透清香型烟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可将恩施烟区尤其是高海拔地区打造成浓透清香型烟叶的生态种植区域,进一步彰显恩施烟叶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20.
曲靖烟区不同前作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曲靖两个海拔生态区不同前作下烤烟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评吸质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作明显影响烟叶的品质,且因海拔不同而有差异。烤烟的化学成分在中低海拔烟区(1300~1800 m)以玉米或豌豆为前作的处理为佳,高海拔烟区(1800~2300 m)以蚕豆和玉米为前作的处理为佳;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绿肥或豌豆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玉米或绿肥为前作可以适当增加烤烟的致香物质含量;烟叶评吸感官质量在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绿肥、豌豆或油菜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绿肥或玉米为前作时得分较高,清香型风格在中低海拔区以绿肥或油菜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洋芋或玉米为前作最明显;曲靖地区烤烟中铅含量偏高,在中低海拔烟区前作空闲、高海拔烟区以洋芋为前作的烤烟铅含量最低。综合而言,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或豌豆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绿肥或玉米为前作对改善烟叶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