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半滑舌鳎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5年通过对半滑舌鳎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在人工温光调控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对半滑舌鳎亲鱼室内培育方法、性腺发育规律、产卵习性、产卵规律及产卵期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子质量等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野生亲鱼经人工驯化、强化培育和调控温度、光照等技术,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并有规律的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40~50d;产卵量在整个产卵期间呈抛物线式变化;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以产卵盛期时最高,说明此时卵子质量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培育到3龄的人工亲鱼又可成熟自然产卵,但产卵效果明显不如野生亲鱼。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室内人工培育条件下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繁殖期亲体的怀卵量、产卵量、卵质及产卵规律。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野生群体的亲体平均体重为4.61 g,自然群体雌雄比例是均匀的。怀卵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个体体重达到一定的规格(≥5.0 g)时,其相对怀卵量反而下降。从2015年6月30日至9月22日,亲体持续产卵85 d,亲体的总产卵量为1 673.0×10~4粒,其中,7月的产卵量为749.5×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44.8%;8月的产卵量为699.5×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41.8%;9月的产卵量为221.0×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13.21%。7—8月的受精卵质量优于9月的受精卵质量。  相似文献   

3.
光裸方格星虫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慧婧  杨家林  邹杰  文雪 《海洋渔业》2012,34(2):231-234
2011年6、7、8月每月10日,挑选♀∶♂为5∶1的性成熟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亲体,在水泥池中暂养20 d,观察其产卵习性、产卵量及其体腔中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光裸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产卵时间不固定,昼夜皆可产卵,但夜间产卵次数和产卵量均高于白天;大量产卵时集群游动;6、7、8月的雌光裸方格星虫平均产卵分别为:3.20×104、4.43×104、3.46×104cell,平均受精率达98.3%;6、7、8月日累计产卵量y与时间x的变化方程分别为:y=0.430 5x3-25.971x2+503.39x-582.56(R2=0.982 0)、y=0.583 3x3-33.942x2+659.04x-712.43(R2=0.984 7)、y=-0.31x3+1.4676x2+245.11x-278.22(R2=0.994 3)。6、7、8月成熟卵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分别降低4.8%、9.0%、26.0%(P<0.01);6、7月的光裸方格星虫产后具有较好的再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相似文献   

5.
虾池养成的种参性腺发育早,可提前产卵,但繁殖力不强。通常第一次产卵量较大,孵化率较高;第二次以后产卵量显著减少,且孵化率较低,难以形成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徐长安 《海洋渔业》1998,20(2):83-83,82
<正> 鱼类在初次产卵后,以后每次产卵通常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及季节节律,这是鱼类长期进化的结果。随着鱼类成为人工养殖对象,人们越来越希望养殖鱼类能在人为控制下成熟产卵,从而打破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周期。迄今,真鲷、牙鲆等人工诱导提前产卵已获成功并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我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创造成功一套半自动化鱼苗孵化设备(见图)。这一设备是将蓄水池、产卵池、排水池、集卵池和孵化环道连成一体,形成半自动流程;将上面冲水,人工捞卵的产卵池,改造为池底冲水,自动集卵的产卵池;由原来人工洗刷的孵化环道,改造为自动洗刷的孵化环道。目前已建成这样的产卵池有三个,孵化环道五个。改建后的产卵池和孵化环道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产卵池人工捞卵改为自动集卵具有  相似文献   

8.
黑尻鲹(Caranx melampygus Cuvier)能很好地适应蓄养,夏威夷海洋所蓄养的雌性黑尻鲹(均重3,389±425g、叉长52.1±2.8cm)于第二年开始自然产卵。产卵大部分发生在夏天(5-8月),少数可延伸至冬天,黑尻鲹属多次产卵,雌鱼在繁殖期以短至5天的间隙产卵8次。产卵在晚间进行,产卵的主要形式为几天内以连续或间隔数天的方式进行。雌鱼每克体重能产卵1545粒,年产卵量接近6,062,200粒。虽然记录到的产卵行为大部分发生在第三、第四月相(新月期),但产卵似乎与月周期无关。产出卵子的平均直径范围0.721-0.787mm。这两组试验结果显示黑尻鲹是适宜蓄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河北渔谚     
刘焦不害羞,稀稀拉拉甩到秋;鲤焦产卵一条钱,黑焦产卵一大片。河北渔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亲鳝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量及幼苗生长速度。结果表明,3月下旬网箱高密度培育的亲鳝未见产卵;3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低密度分养的亲鳝产卵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高峰期分别在6月份、8月上旬和8月下旬;产卵率分别为53.5%、54.1%和24.5%;平均每组出苗数分别为45.1尾、69.4尾和60.7尾。到10月上、中旬为止,5—7月产卵孵出的幼苗(8~14cm)的体长明显大于7~9月产卵孵出的幼苗(6-9cm),但幼苗的整齐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正>水蛭俗称蚂蟥。中药材使用的水蛭种类主要是宽体金线蛭、菲牛蛭和日本医蛭。目前这三种水蛭的人工养殖均已获得初步成功,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仅水蛭繁殖产卵这方面而言,目前水蛭繁殖产卵都是采用仿野生的有土方式,就是在水蛭养殖环境中,用泥土人工筑造高出水面的产卵平台,让水蛭自动钻入产卵平台的泥土中交配、产卵。在水蛭产卵10~20天后,用工具人工挖开平台泥土,取出水蛭产的卵茧,再将卵茧集中孵化。  相似文献   

12.
对5~7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周年产卵、产卵量、卵质以及初孵仔鱼活力的判别进行了观察研究.亲鱼共231尾,雌、雄、性别不明鱼样的数量比例为88:84:59;养殖于面积为4 000 m2,平均水深为2.0 m的土池中;冬季使用温泉加温管控制水温在18~26℃,夏季通过遮阳网控制水温在26~32℃.结果显示:(1)斜带石斑鱼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全年产卵天数共为141 d,总产卵量为184 999.6万粒,平均每尾雌鱼的年产卵量为2 102.3万粒,其中,1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亲鱼的产卵盛期,共产卵108 d,占全年产卵时间的76.6%;产卵166 133.5万粒,占全年产卵量的89.8%.(2)斜带石斑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在初夏的产卵盛期可达80%~90%,其他季节一般在30%~60%.(3)测定了15批受精卵所孵化出仔鱼的存活力指数SAI值为3.98~18.30,SAI值与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性;只有SAI值高于6.19的仔鱼才有可能被成功培育成苗.因此,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水温24~28℃时,选用受精率、孵化率和SAI值较高的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一、温室大棚的建造本场的温室大棚是在原有的椭圆形产卵池的基础上改建的(图见彩中插2),产卵池长径5米、短径2.5米、深1.5米。利用铁管立在产卵池中构成大棚的主体支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就沙塘鳢繁殖生产中的产卵和孵化环节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主要观察内容有: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正向卵与反向卵;白卵等,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为沙塘鳢规模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多雌共巢现象产卵池规格4.0 m×0.8 m×0.6 m,每池设置产卵巢12个,沙塘鳢配组30~50组。每天定时检查产卵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第二次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2年我们经调查证实了葛洲坝下有中华鲟产卵繁殖。但自然产卵对坝下中华鲟(下简称鲟鱼)资源有多大影响,尚未得到肯定性结论。为了正确评论坝下产卵场的效果,需弄清坝下鲟鱼成熟比例、产卵亲鲟群体大小、产卵量、产卵场范围、敌害鱼类危害程度等情况,并与大坝截流前天然产卵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认识坝下产卵场的  相似文献   

16.
怎样掌握甲鱼人工孵化技术?笔者在辽宁省辽中县走访了人工孵化成功率较高的几户渔民,他们的经验是:(一)、促甲鱼多产卵甲鱼产卵期,南方为5—10月,北方为6—9月。为了促使雌甲鱼多产卵,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产卵场地的宁静;池塘周围铺上3—4厘米厚砂子,保持60%—70%的湿润,太湿太干都会影响产卵;雌甲鱼产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台湾海峡牙鲆亲鱼不同雌雄比例与产卵量和受精卵有直接的关系.亲鱼雌雄比例为1:0.625时,每尾雌鱼的产卵量仅为13.7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3%;当亲鱼雌雄比例为1:1.702时,每尾雌鱼的产卵量可达43.79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8.6%.  相似文献   

18.
草鱼一年催产三次技术精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3年,刘筠针对草鱼是一次性产卵类型,即草鱼的年产卵量不大于春季草鱼怀卵总数,提出即使是两次催产,草鱼每千克鱼体重年最高产卵量在10万粒/千克亲鱼左右。所以,广大研究者都基于这种观点进行提高草鱼鱼苗产量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萃     
葛鸥  保平 《海洋渔业》1988,10(4):165-165
<正> 我国海域生产力最高的带鱼,4月下旬起,又要在全国最大的舟山渔场逐步由南至北洄游产卵了,5、6月份将进入产卵高峰期。为此,很多渔业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时机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对舟山渔场一定范围的带鱼产卵保护区,确定5~6月为禁渔期,禁止拖  相似文献   

20.
<正> 鲤鱼能在洼淀、坑塘等静水中自然产卵、孵化。只要掌握住鲤鱼的产卵规律,养鱼户就能自繁自养。虽然鲤鱼产卵、孵化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但是要想按计划大批量生产,并不比家鱼容易。其难处首先是由于鲤鱼属分批产卵鱼类,卵子发育不同步,致使亲鱼单位体重产卵量较少。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从1982年进行了鲤鱼人工控制自然繁殖技术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鲤鱼人工繁殖技术和规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