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辣木叶为原料的高香型富硒辣木茶的制作技术,主要制作工艺流程分成采摘和初制两个步骤,其中初制包括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发酵、初焙、复焙共8个环节,并对产品品质和质量作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辣木是辣木科辣木属的多年生热带、亚热带落叶乔木,辣木叶片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综述辣木叶茶的加工工艺、叶茶化学成分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辣木叶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辣木叶茶的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制成的辣木茶清香馥郁、滋味甘甜,饮后喉部微有辣感,且保留辣木原有的风味及营养功效,又便于储运,有利于推动辣木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辣木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过添加辣木叶粉或辣木籽油等作为营养补充剂制备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辣木各部位的营养价值、提取物的生理功效以及在食品和日化产品行业的加工现状,为辣木加工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辣木的深层次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辣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 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 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 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 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 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 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 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测定了辣木嫩叶、成熟叶、老叶、种子及花中的氨基酸含量,通过必需氨基酸组成、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5个指标对构成辣木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lu、Asp、Lys、Leu和Arg等含量丰富,尤其是种子中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比花生、大豆中高22.48%、40.73%。辣木嫩叶、成熟叶的氨基酸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显著(p0.05)高于老叶、种子及花,且均高于花生。辣木嫩叶、成熟叶、老叶、花在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比例上高于花生,且高于大豆。辣木叶、花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中有5个项目分别高于花生、大豆、FAO/WHO模式、美国模式,辣木叶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中有4个项目还高于鸡蛋模式。辣木叶、花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Met+Cys,种子中为Lys。辣木嫩叶、成熟叶中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充足、比例适宜,必需氨基酸组成比花生、大豆与鸡蛋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具有更高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7.
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叶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用它的芽头制成的扁形茶芽锋壮实挺秀、香味清醇。目前国内对这种扁形茶多采用手工或多功能机或机器配套制作,未曾见到采用振动理条机杀青、整形,制作扁形茶的报道。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出全程(除烘干干燥外)用上洋牌6ch-60D型振动理条机,茶不出锅一次性呵成扁形茶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得的扁形茶外形扁直,白毫显露,嫩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亮,叶底嫩黄匀整。现将该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压扁做形→理条干燥→烘干干燥。鲜叶摊放 将采摘的大叶种芽头进厂后均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乌龙茶品种,包括铁观音、黄金桂、金观音、本山、毛蟹,比较不同乌龙茶茶树品种加工东方美人茶的品质差异.以台湾制作东方美人茶的传统品种青心大冇为对照组;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为标准加工成东方美人茶,采用密码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椭圆形、叶色偏绿,小绿叶蝉受害指数为...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是用非茶届冬青科大叶冬青树的叶制成的,其制作与饮用方法与普通茶叶相似,罗定市近年发展普丁茶有一定规模,经多年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苦丁荣采摘、制作与品评的经验。一、采摘苦丁茶萌芽分枝较普通茶叶少,新植茶树生势弱,末封园时,少摘或不摘嫩叶和芽头,以促技养蓬,多产枝条作扦插育苗更能发挥效益。两年以上的密植速生茶园可采摘茶芽和嫩叶,摘一芽二叶初展、开展,或一芽一叶初展、开展,采嫩芽叶通常一年可摘4~6轮。摘成熟的叶适合任何树龄的茶树。摘老叶不致于创伤茶芽,对树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少,对树势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9.漳平水仙茶饼 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原产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中村.采用水仙品种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制作,将其揉捻叶用木模压成四方饼形成烘干而成.  相似文献   

12.
大银毫茶     
大银毫茶产于著名的红茶之乡广东省英德县,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而研究成功的新名茶。该茶采用大叶良种英红九号的鲜叶为原料,制作上根据大叶种鲜叶的特性,吸取了红、绿、黄茶工艺之精华,工艺独特,品质别具一格。茶叶外形肥壮匀齐,白毫满披,汤色黄绿明亮,茶香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甚耐冲泡,  相似文献   

13.
随着茶叶市场开放,不少茶区的茶农由过去加工制作单一种茶逐步改为制作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加经济收入。笔者为了探索同质鲜叶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绿茶的经济效益,特地进行了同质鲜叶制作烘青和炒青茶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设计:取同一块茶园中的高档、中档、低档鲜叶分别加工制作烘青和炒青茶。高档鲜叶即为刚开园采摘的嫩叶,基本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中档鲜叶是正值开采高峰期所采的鲜叶,一般以一芽三、四叶和嫩对夹叶为主。低档鲜叶是在立夏以后所采的鲜叶,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采用复合肥、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对辣木幼苗进行施肥处理,以超声波清洗仪提取实验处理组的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施用尿素组、钙镁磷肥组、氯化钾组和复合肥组的辣木叶分别鉴定出了69、70、71、76种挥发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77.56%、80.09%、86.62%、83.13%,空白对照组鉴定出了62种挥发性化合物,质量分数为75.98%。尿素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醛类、酮类和烯烃类的含量;钙镁磷肥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酮类和烯烃类的含量;复合肥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醛类和烯烃类的含量;氯化钾组降低了羧酸类、醛类、烯烃类和酮类的含量。4个施肥处理组对醌类、环烯烃类、酰类、苯酚类等四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肥处理对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均有影响,不同种类的肥料处理影响效果也不同,提高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的最佳肥料配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仙是乌龙茶类无性系优良品种,属小乔木型大叶类,枝条粗壮,叶椭圆形,叶向较厚,叶脉明显,叶齿疏粗,叶面平滑,富有光泽,芽叶肥壮.水仙茶具有香高、味醇、耐泡、回甘等特点.南洋水仙茶经国家茶叶质量监测中心和省农业厅进行检测,无农药残留、无杂质、无有害物质、无污染,理化指标等符合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要求.在福建省历届名茶评比鉴评会上共荣获12枚名茶金奖和优质茶银奖.一九九五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被列入《中国名茶录》. 南洋水仙茶有散装茶和纸包四方块茶. 散装茶制作工序:晒青→摇青(凉青与摇青反…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辣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rfera)为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辣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和75%田间持水量控制下,辣木株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但70%田间持水量明显受到抑制;60%、45%和3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辣木复叶数、主根长和主根粗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而根数无显著差异。利用标准化主轴法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异速生长指数从1.273持续下降至0.947,即辣木将更多的同化物从株高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物量整体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由地上转移至地下,而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6,(4)
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 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  相似文献   

18.
陈红伟 《中国茶叶》2003,25(1):41-42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其叶片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披针形等形状,叶面有革质,具有光泽,较平滑,且生长势强,耐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其中,叶形较为细小的小叶种茶树在观赏效果上又优于大叶种茶树。 茶树盆景的造景材料可选用茶树老桩,也可选用茶苗,只不过以茶苗造景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不如老茶桩能较快成型。  相似文献   

19.
辣木是一种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多功能植物,全株均可被利用。本文介绍了辣木的生物特性、利用价值、产业现状等,并对我省辣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开展辣木研究、推广辣木种植和产品加工等提供参考,以期推动辣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雅安藏茶是典型的黑茶。中国黑茶起源于四川,早期的四川茶叶运往西北易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缩小体积,蒸制紧压,以便长途运输,茶叶品质因此发生变化。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装叶茶,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成为紧压砖茶,经历了长期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雅安藏茶干茶褐黑油润,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悠长。尤其是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