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苯甲丙环唑、多菌灵、多抗霉素、异菌脲、戊唑醇5种杀菌剂和水杨酸、水杨酸钠2种诱导剂为试材,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靶标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其对链格孢菌的毒性,并进行了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其EC50值分别为0.519 6、0.517 5mg·L-1,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3.5%和74.9%;0.5~3.0mmol·L-1水杨酸和0.5~7.0mmol·L-1水杨酸钠对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林间防治中,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4.7%和92.9%;施用3.0mmol·L-1的水杨酸和水杨酸钠后,枣缩果病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水杨酸和水杨酸钠的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72.0%和57.3%。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叶斑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8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叶斑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有较大差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分别为0.042 9、0.053 9、0.088 6 mg/L。  相似文献   

3.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污黑腐皮壳菌(Valsasordida)的毒力,其中32.5%苯甲+醚菌酯和25%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防治杨树烂皮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 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梨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mg·L-1和1.951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引起的穿孔病对野杏、野生樱桃李、栽培杏和桃的叶片、果实造成了严重危害。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及拮抗菌的种类鉴定可有效防治野杏真菌性穿孔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毒力;同时从野杏叶片上分离出1株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开展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对嗜果刀孢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75%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差,有效中浓度(ρ,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918.8 mg·L-1;27%戊唑·噻霉酮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强,EC50为0.060 5 mg·L-1,75%百菌清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弱,EC50为1103.0 mg·L-1;拮抗菌株XHG-1-3m2对嗜果刀孢菌抑制率为88....  相似文献   

7.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菌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是香蕉产区的主要叶斑病之一。为筛选对该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7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效果较好,EC_(50)4.247 mg/L,其次为多抗霉素和苯甲·丙环唑,EC_(50)分别为4.722和5.999mg/L,这3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8种生物杀菌剂对南瓜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申嗪霉素悬乳剂对南瓜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2%宁南霉素次之,5%井冈霉素水剂最弱。  相似文献   

9.
杨绍丽 《长江蔬菜》2014,(10):58-6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茄子褐纹病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均有抑制效果,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25 2 mg/L;20%噻唑锌悬浮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63.933 9 mg/L;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70%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0.
阿月浑子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叶片接种、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阿月浑子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ria)。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了5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为0.924 mg/L,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百菌清对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为0.272 mg/L,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多菌灵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琯溪蜜柚黑斑病菌防治药剂室内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18种药剂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品中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配剂型抑菌效果较好,其中苯甲·丙环唑的毒力最高,EC50为0.055 9 mg/L,其次为苯甲·嘧菌酯,EC50为0.0601 mg/L,在浓度为0.15 mg/L时两者都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保护性杀菌剂以50%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在0.5 mg/L时有完全抑制作用;铜制剂杀菌剂的毒力较低,松脂酸铜的EC50为468.1400 mg/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枇杷灰斑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对来源于贵州省部分地区枇杷种植园的灰斑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贵州地区枇把灰斑病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Guba)];6种杀菌剂对批把灰斑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80%戊唑醇WDG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5.69μg/ml(r=0.9937),其次分别为80%丙森锌WP、40%腈菌唑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00 g/L氟硅唑EC和500 g/L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13.
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佳,EC50(抑制中浓度)为0.0971mg/kg,其次为43%戊唑醇悬浮剂,EC50为0.2567mg/kg。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 6mg/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 2mg/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mg/L以下。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桔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0.5 g?L-1的洋葱油和200 g?L-1的大蒜提取物即能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处理24 h后,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对灰霉菌菌丝生长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5和100 g?L-1,抑制率分别为89.3 %和85.9 %,48 h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2.0和200 g?L-1,抑制率分别为90.5 %和85.6 %。然而在草莓灰霉病防治试验中,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都未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化学杀菌剂Seibear能够抑制灰霉菌菌丝生长,并且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如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贡柑黑腐病0hernaria cirri)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时250g/L阿米西达效果较差,70%甲基托布津效果一般,其余6种农药均表现较好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时80%戊唑醇、40%腈菌唑效果较差,250g/L丙环唑、250g/L阿米西达表现一般,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托布津、25%咪鲜胺均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杧果蒂腐病菌Phomopsis mangiferae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及增效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对P.mangiferae的室内毒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其EC50介于0.453 9~20.069 0mg/L之间,氟硅唑对P.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最强,EC50为0.453 9mg/L,丙环唑次之,与肟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等5种杀菌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嘧菌环胺对P.mangiferae的抑菌效果较差。采用Wadley法,将丙环唑与氟硅唑进行复配,获得4个增效配比,其中以丙环唑与氟硅唑配比为8∶2的增效系数最大(7.01)。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稻黑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4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12 h光12 h暗的交替光周期、培养基p H值5.0;在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日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9.63、14.25 mm/d),以山梨醇、乙醇和甘氨酸培养基上较慢(分别为0、0、0.42 mm/d);9种杀菌剂对菌株HZ4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0.000 9、0.000 9μg/m 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5%四氟醚唑水乳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均小于0.05μg/m L。  相似文献   

20.
细辛精油对5种木本花卉病害的离体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木本花卉叶部病害的5种病原菌(牡丹炭疽病、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月季黑斑病、肉桂链格孢叶斑病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细辛精油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EC50分别为120.43 mg/L和110.66 mg/L;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牡丹炭疽病菌和肉桂链格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