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地整合与共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针对建设现状,应加强基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实用的农村信息化软件,完善全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地整合与共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针对建设现状,应加强基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实用的农村信息化软件,完善中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3个方面的问题: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不足;农民信息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网络费负担过重,低成本信息终端缺乏。提出了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和加强农民素质,加强农村专业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今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农业信息网络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缺乏,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信息网络建设投入不足,人们对农业信息网络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等。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领导,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开展信息网络化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信息网络的认识;加快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和完善农村网络信息市场。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信息技术化的历史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但中国面临着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无法形成信息需求机制、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地规划与整合、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质较低等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现实障碍,主要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科学规划农业信息资源、培育信息主体等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森 《现代农业》2011,(11):89-89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研制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一批农业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各级涉农部门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建设、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人员培训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工作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20-20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指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迫切需要,是加速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2005年、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这些要求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农村信息化服务对于农业农村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天津市农村信息服务的现状,针对涉农网络信息不足、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对接、服务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投入机制、整合信息资源、构建政府与多方合作教育模式、提高服务队伍素质、加强信息技术研究等对策,以促进天津市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统筹和协调的现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热线呼叫、短信互动、智能检索、信息推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能有效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利用率,提升涉农部门、企业面向农村基层的科技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自2009年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分析了大武口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参与,让农民群众普遍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要促进贵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就要加快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法制化进程,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降低通信费用,集中资源谋划省、地、县、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整体布局,政府授权确定一个实施主体,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实现普遍服务,加强培训组建基层信息服务骨干队伍,面向服务构建涉农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应用终端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信息利用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胶东地区农民信息利用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电视与种植能手是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来源,由于时效性较低和农民信息技术的限制,网络信息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各类政府信息化工程在农民中的知晓度较低,进而得出政府需要加强农村信息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关注基层组织和种植大户的信息枢纽地位,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简化农业信息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其内涵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村社会生活信息化。具有信息依赖性、动态性、高投入性、高效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等特性。以农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智能化、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为主要标志。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服务业与信息产业、农业信息主体的素质、农业信息法制体系为重点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住,所以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交互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涉农主体为中心的交互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该模式采用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梳理可利用的农业资源,建立交互式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为涉农主体提供远程示范、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等服务功能,同时,可有效解决湖北地区因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造成的信息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笔者就如何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立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各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与服务"三农"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面向"三农"实际,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总结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拓展农业产业链内涵及意义、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对拓展农业产业链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增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提高产业链上的农民收入和农民素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视野下,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的思考:一是促进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加强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三是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质量;四是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五是提高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六是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