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配方中添加0.50%的维生素预混料,分别制成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另外,再将配方中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分别升高到0.66%、0.82%,制成膨化饲料.试验共得4组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8.0±0.1)g的罗非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在相同配方条件下,摄食膨化饲料的罗非鱼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增重率提高8.91% (P<0.05),饲料系数降低9.42% (P<0.05);同时,其肝体指数、全鱼粗蛋白质含量、营养物质沉积率(包括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在膨化饲料组中,随着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50%升高到0.66%,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全鱼粗灰分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当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66%继续升高到0.82%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沉积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此可见,在相同配方条件下,罗非鱼摄食膨化饲料较摄食颗粒饲料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更高的营养物质沉积率;膨化饲料配方中适当的超量添加维生素,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维生素和植酸酶组合配方对产蛋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和磷都是产蛋鸡的必需营养素 ,依靠饲料提供。但目前添加维生素和磷都有尚待解决的问题。产蛋鸡养殖和蛋鸡饲料生产大多使用维生素预混合饲料提供维生素。由于必须添加的维生素单体的种类和可选择的商品规格繁多、功能复杂 ,绝大多数利用计算机对饲料配方进行优化时都不包括维生素部分 ;同时多种因素造成维生素预混合饲料配方存在不合理性 ,以至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再单独补加维生素E、生物素等。有些用户为降低成本 ,常随意减少添加量 ;不少产品推荐添加量范围过大 ,以及应激状态下添加量难以掌握 ;这一系列问题均造成用户添加维生素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脂肪和维生素E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应答和对链球菌抵抗力的影响。基础饲料(粗蛋白35%,消化能14.23MJ/kg)分别添加6%、10%和14%的混合油脂(玉米油和曼哈顿鱼油比例为1:1)和维生素E50mg/kg、100mg/kg和200mg/kg。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连续饲喂12周。罗非鱼体增重、摄食量和存活率不受饲料中脂肪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添加14%脂肪组罗非鱼饲料效率显著比添加6%脂肪组低,但与添加10%脂肪组无显著差异。这些变化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添加14%脂肪和100mg/kg的维生素E组的罗非鱼全鱼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肝脏中的α-维生素E水平与饲料中维生素E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添加14%脂肪组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和肝指数不受饲料中各处理组的影响。添加14%脂肪水平组罗非鱼血清蛋白显著增加,但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而添加200mg/kg的维生素E后,罗非鱼溶菌酶活性不受日粮中脂肪梯度影响,但在添加200mg/kg维生素E处理组显著增加。添加10%和14%脂肪水平组罗非鱼补体活性显著降低,但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100mg/kg或200mg/kg时补体活性随之增...  相似文献   

5.
王渊源 《饲料工业》1998,19(8):37-38
集约式水产养殖所投喂的配合饲料之所以有成功的养殖效果,既能保障养殖动物的生存,又能保证养殖动物的生长,都是仰赖于饲料加人了维持生命要素的维生素添加剂。本世纪50年代中期Halver(195)提出的鲑群鱼类饲料维生素添加剂配方,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进程,对各种养殖种类的维生素需要量和在饲料配方方面的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水产饲料维生素添加剂的添加量、配方比较、载体选择作些综述,供参考。1需要量与添加量的关系水产养殖动物维生素需要量的定性指标是长期用缺少某种维生素的饲料饲养与含有全部维生素的饲料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白羽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A组)饲粮采用普通饲料加工工艺,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前期(1~21日龄)350 mg/kg、后期(22~42日龄)250 mg/kg];试验组饲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减少配方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前期280 mg/kg、后期200 mg/kg;C组:前期224 mg/kg、后期160 mg/kg;D组:前期180 mg/kg、后期128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前期,A组肉仔鸡饲料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试验后期,A组肉仔鸡饲料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1~42日龄),各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仔鸡的腿重/屠宰重、胸肉重/屠宰重、心脏重/屠宰重、肝脏重/屠宰重、脾脏重/屠宰重、肌胃重/屠宰重、腺胃重/屠宰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及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肉仔鸡饲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饲料配方中减少维生素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无显著差异,即该工艺可节约维生素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对于黄羽肉鸡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目前 ,我国尚未制定适宜我国环境气候条件的具体供给量。大多是参照国外饲养标准、维生素生产厂家和某些畜禽育种公司的推荐添加量 ,但各推荐量之间变异甚大 ,难于指导生产实践。为此 ,本试验设计 :选取某外资品牌 5%中鸡预混料、本单位设计的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 5%中鸡预混料与按NRC (1 994)《家禽营养需要》中肉中鸡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推荐量配制的同类产品 (后两组的其他成份一致 )进行饲养试验。以初步探讨在黄羽肉鸡生产中适宜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量 ,并了解目前鸡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新型维生素E类似物(VE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0只21日龄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试验基础日粮采用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大集团)商用肉鸡饲料配方,各处理组间除维生素E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1组(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阳性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 10.0 IU/kg,3~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Ea 10.0、5.0和2.5 IU/kg。试验期56 d,试验鸡地面笼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饮水。结果表明: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各VEa添加组对鸡只平均日增质量(ADG)、采食量(ADFI)、料肉比和胴体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VEa添加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有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随VEa添加量的降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肌肉和肝中丙二醛(MDA)含量随着VEa添加量的降低呈逐渐下降趋势,除VEa 2.5 IU/kg添加组的肌肉和肝中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VEa替代常规维生素E用作黄羽肉鸡的饲料添加剂,能满足黄羽肉鸡的正常生长需求,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且添加剂量在2.5~5.0 IU/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10.
<正> 鱼、虾在养殖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获得热能,补充生理活动过程中的消耗以维持其机体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科学的饵料配方应满足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的养殖条件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其中维生素的供应对鱼虾的成活、生长、发育和繁殖更为重要。表1是参照瑞士罗氏公司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实际饲养资料设计的鱼虾维生素浓缩制剂配方。在配制鱼饲料时,每吨饲料中上述维生素浓缩制剂的推荐添加量如下:鲤鱼(含其它鲤科鱼)2.0千克;鳟鱼(含其他鲑科鱼)2.5千克,鲒鱼2.0千克;遮目鱼2.0千克;鳗鱼、鳝鱼2.5千克。上述添加量是适用于密集养殖增况,如养殖密度减半,推荐添加量可减半。配制鱼苗饲料时,推荐添加量须增加30%,配制孵化期饲料时,推荐添加量须增加50%。在配制河虾和对虾饲料时,每吨饲料中上述维生素浓缩制剂的推荐添加量如表2。上述推荐添加量主要是以较大的虾类品种(如  相似文献   

11.
以维生素E实际添加量分别为20.50(对照组)、39.86、54.74、87.52和131.78 mg/kg的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34.27±0.26)g的加州鲈幼鱼8周,研究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其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升高,加州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逐渐升高,但当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131.78 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各维生素E添加组的脂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肥满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的含量(P0.05),但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可促进加州鲈的生长,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以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方程预测加州鲈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3.33~69.44 mg/kg。  相似文献   

12.
蛋鸡配合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在实际生产中差异较大,不同的添加量代表着配方师对蛋鸡饲料中维生素E目标功能的不同定位。维生素E的目标功能主要包括:预防维生素E缺乏症,促进繁殖性能,抗应激、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强化蛋品品质等。  相似文献   

13.
蛋鸡配合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在实际生产中差异较大,不同的添加量代表着配方师对蛋鸡饲料中维生素E目标功能的不同定位。维生素E的目标功能主要包括:预防维生素E缺乏症,促进繁殖性能,抗应激、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强化蛋品品质等。  相似文献   

14.
王广军 《饲料工业》2005,26(16):31-32
用分别添加了0、25、50、75和100mg/kg维生素E的实用性饲料饲养体重(20.34±3.45)g的梭鲈60d,以观察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对梭鲈生长的影响,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投喂维生素E添加量由低到高的5组饲料,梭鲈的成活率依次为95.6%、95.6%、96.7%、98.9%和96.7%;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2.49%、106.95%、118.78%、121.02%和118.66%;饲料系数依次为2.52、1.80、1.54、1.40和1.35。与不添加维生素E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50mg/kg以上的维生素E,虽然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能使生长速度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据此认为梭鲈饲料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50mg/kg。  相似文献   

15.
选用初始体重为(78.58±1.93)g的吉富罗非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D水平为0(对照组)、200、400、800、1 600、3 200 IU/kg的6种饲料(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和7.6%),饲养12周后,通过对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各维生素D添加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00、400、800、1 600 IU/kg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200 IU/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各维生素D添加组全鱼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维生素D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200、400、800 I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在200 IU/kg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促进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维生素D添加过量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影响脂肪代谢。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59.8 IU/kg。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相似文献   

17.
问 我是农村养殖户 ,由于畜产品市场不景气 ,采用厂家生产的全价料喂养 ,很难有利润。我们这里有许多的农产品 (糠、玉米、稻谷、木薯、红薯等 ) ,饲料店也有花生麸、豆粕等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复合添加剂和各种矿物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铜 )等出售 ,我打算自己配料以降低养殖成本 ,买了许多书看 ,大原料的配方基本会算 ,维生素也可以按说明用量添加 ,就是各矿物元素的添加量还弄不清楚 ,因为书中的饲养标准列出的各矿物元素用量都是毫克 /千克 (mg/kg) ,[如小猪料中 ,铁 (Fe)的量为78mg/kg ,铜 (Cu) 4 9mg/kg等 ],…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6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城某养殖户饲养的北京鸭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经诊断主要是维生素B2缺乏。经额外补充或者调整饲料配方,相应增加维生素B族的添加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饲养了2000只北京鸭(北京市周边城镇北京鸭的饲养量很大,主要售往北京  相似文献   

19.
周贵谭 《饲料世界》2003,(11):48-49
用白鱼粉和α-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基础饲料,添加四种配方复合维生素,饲养平均体重45.5克的中华鳖苗79天。结果表明四种维生素添加剂饲料对中华鳖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物学综合评定值自配维生素添加组好于推荐的三组。  相似文献   

20.
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王茜  方哲  王春吉 《中国饲料》2013,(12):28-30,35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维生素D的最适添加量。采用单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每100 g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D 0、50、100、500、1000、10000 IU(D0、D1、D2、D3、D4、D5组),饲养方斑东风螺幼螺80 d。结果表明:增重率、壳增长率随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添加量为100 IU/100 g时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4、D5组(P<0.05)。维生素D对软体组织总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贝壳的总灰分、钙、磷的含量影响显著。成活率、肥满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受到显著影响。根据生长指标,方斑东风螺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500 IU/100 g,最适添加量为100 IU/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