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碳酸盐碱生境胁迫下鲫(Carassius auratus)血清代谢变化的影响机理,设置淡水对照组(Con组)、NaHCO3暴露组(CA组)以及NaHCO3暴露AKG饲料添加组(AKG组),采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模式识别技术分析鲫血清代谢物组成及含量变化特征,鉴定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相关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CA组有27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到了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等12条代谢通路;与CA组相比, AKG组有38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到了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14条代谢通路。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碱胁迫会造成鱼类氧化应激损伤,发生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能量紊乱,而饲料中添加AKG能够促进TCA循环提供稳定的碳源和能量供应,通过正向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来提高盐碱胁迫下鱼类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缓解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在细胞层面的代谢响应机制, 本研究开展 20 ℃ (T20)和 24 ℃(T24)的高温胁迫实验, 以肝脏为靶器官, 利用 UPLC-QTOF-MS 代谢组学技术结合 PCA、OPLS-DA 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 确定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关键代谢通路变化。结果显示, T20 组共筛选出 65 个差异代谢物, 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半乳糖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 17 条代谢通路; T24 组共筛选出 80 个差异代谢物, 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甘油磷脂代谢、 鞘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酯代谢等 15 条代谢通路。其中, 脂质代谢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次为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虹鳟肝脏发生氧化应激, 短期内机体调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加速清除活性氧, 但持续的高温胁迫导致了脂质代谢紊乱, DHA 和 α-亚麻酸等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代谢物的减少, 致使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进而造成肝细胞受损。本研究可为后续针对特定代谢通路的耐高温靶向调控研究提供方向, 同时为多视角探究虹鳟耐高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昆虫蛋白来源,具有成为鱼粉替代源的潜力。选取初始体质量约3 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洲大蠊粉分别替代0%、50%鱼粉配制的2种等氮等能饲料,持续投喂18周,探究了美洲大蠊粉替代鱼粉对虹鳟幼鱼生长、生化指标、抗病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剩余虹鳟幼鱼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幼鱼生长性能及攻毒后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幼鱼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脏中溶菌酶(LZM)和头肾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等8条生化代谢途径,其中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均在实验组显著上调。综上,采用美洲大蠊粉替代饲料中5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虹鳟幼鱼...  相似文献   

4.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脂肪代谢等过程。本试验以三组投喂不同类型饵料的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为研究材料,通过HiSeq 2500深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鉴定出235个已知miRNAs。三种饵料组共表达的差异miRNAs有13个,随机挑选5个miRNA并采用qPCR进行验证,表达趋势在qRT-PCR结果和RNA测序结果中高度相似;对13个共表达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到靶基因530个。对预测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参与2-羰基羧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了解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的miRNAs表达特征,可以为深入了解miRNA对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过程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鳃靶器官在细胞层面应对盐碱生境胁迫时的代谢响应机制, 实验设置了淡水对照组(Con)和 3 个碱胁迫组: 20 mmol/L NaHCO3 (CA20)、40 mmol/L NaHCO3 (CA40)和 60 mmol/L NaHCO3 (CA60),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解析暴露于不同浓度盐碱环境中 30 d 后的方正银鲫鳃靶器官中的差异显著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显示, 鳃组织在 ESI 正、负离子数据采集模式下共筛选出 89 个差异显著代谢物, 其中 50 个上调, 39 个下调, 其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 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等 12 条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 盐碱生境胁迫后, 方正银鲫体内甘油磷脂调控了细胞膜内外物质转运, 导致合成鞘磷脂、鞘氨醇的途径被抑制。而随着前列腺素、白三烯和 L-苯丙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上升, 鲫鳃的解毒功能增加, 炎症创伤获得逐渐修复, 该代谢机制可能是方正银鲫应对盐碱胁迫耐受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所探究的方正银鲫对盐碱生境胁迫的耐受策略及代谢调控机制, 为后期的耐盐碱优良鱼种培育及增养殖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磷脂是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一种含磷酸的复合脂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研究了在水生甲壳类和鱼类的饵料中添加磷脂的效果,磷脂在鱼虾类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磷脂的种类和结构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磷脂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两个脂肪酸、一个磷酸和一个氨基醇残基所组成。根据磷脂分子中N/P的比例,常将它分为一氨基磷脂,P∶N=1∶1(如卵磷脂、脑磷脂);二氨基磷脂,P∶N=1∶2(如神经磷脂);以及不含氮的磷酸酯等三类。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糖脂、固醇脂和磷脂酸,其…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维持真核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在细胞分化、发育、免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人们对于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828个核苷酸,编码2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2.3 kD,等电点为5.7。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cATG5与其他物种ATG5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APG5结构域,并且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ATG5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ATG5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LcATG5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系LYCK细胞中也均有表达,在原代粒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巨噬细胞中相对较低;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这4种免疫细胞中LcATG5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其在LYCK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刺激后12 h上调了3.93倍。过表达LcATG5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细胞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感染48 h后,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 CPE)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VCV的滴度为1013.82 TCID50/Ml,高于对照组109.27 TCID50/mL,同时细胞内SVCV标志基因SVCV-G、SVCV-M和SVCV-P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3.77倍、15.72倍和11.39倍,表明LcATG5过表达促进了EPC细胞中SVCV病毒增殖,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鱼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宋朝伟  李文笙 《水产学报》2023,47(7):079101-1-079101-10
鳃是水生动物主要的呼吸器官。虽然部分水生动物的鳃结构不同(如鱼和虾蟹),但其主要功能均为气体交换和渗透压调节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鳃的功能组学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特别是不同的环境因子(重金属的污染物、寄生虫细菌、盐度、亚硝酸盐等)胁迫下水生动物鳃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鳃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揭示环境因子改变对水生动物鳃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生理生化状态变化、分子通路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郭旭  陈晨  戴习林  王文雁  高斐斐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2-109612
为研究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后,饲料中赖氨酸(Lys)含量变化在凡纳滨对虾机体内的响应调控机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和1.00%的晶体赖氨酸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记为Lys0、Lys25、Lys50、Lys75和Lys100。选择初始体重为(2.0±0.1) 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饲养结束后对生长性能、肌肉粗蛋白和脂肪含量、肝胰腺健康程度差异显著的Lys0组和Lys75组对虾肝胰腺进行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以Lys0作对照,Lys75组共检测出2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有2个代谢物下调,26个代谢物上调;对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7种差异代谢物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4条比较重要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类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Lys75组对虾肝胰腺中胆碱显著下调,γ-丁甜菜碱双加氧酶表达显著上调,己糖激酶基因和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研究表明,饲料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对虾肝胰腺中脂肪酸的β氧化供能,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也能保护对虾肝胰腺健康,促进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鳙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正常投喂组和饥饿组,对处于越冬前期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开展78 d饥饿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饥饿组鳙肌肉的硬度、黏性、咀嚼性、恢复性及水分含量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组间鳙肌肉弹性、灰分、蛋氨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2组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正常投喂组鳙肠道内容物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饥饿组(P<0.05);在门水平上,正常投喂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饥饿组优势菌群为梭杆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正常投喂组鱼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比例显著高于饥饿组,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显著低于饥饿组(P<0.05);饥饿组肠道鲸杆菌属、迪尔玛菌属、蓝细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指出,越冬前长期饥饿,会导致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较少,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发...  相似文献   

11.
张振宇  王秋荣  叶坤  王志勇 《水产学报》2016,40(9):1440-1450
为了探讨禁食对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海上网箱选择规格相近、健康的养殖大黄鱼105尾[平均体质量(249.07±7.28)g]进行禁食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时及禁食后第3、7、14、21、28、35、42和49天采集实验鱼肌肉和血液样品,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禁食后第21天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禁食后第3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钾离子(K~+)、钙离子(Ca~(2+))、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含量显著上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含量显著下降;血清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碱性磷酸酶(ALP)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中除了Na~+和Cl~-含量出现波动性上升外,血清中的葡萄糖、蛋白质、脂类、K~+和Ca~(2+)含量以及血清代谢酶活性均出现波动式下降,表明大黄鱼禁食期间主要以脂类作为能量来源,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活动强度呈波浪形的起伏变化,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机体代谢活动趋于减弱,但免疫功能和代谢机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fasting effect on flesh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defenses of market-size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Two hundred fish (main initial weight 380 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and fasted) and reared in 6 cages. After two weeks of adaptation, group I fasted for 28 days; group II was fed normally as a control. In 3, 7, 14, 21 and 28 days, 6 fish per group were processed for proximate flesh composition, liver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malondialdehyden flesh content analyses. In fasted fish, the reduction of lipid content in muscle occurred after day 3, and, compared to controls, the content of protein decreased from day 21, the activities of liver antioxidative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increased from day 3, and flesh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s increased from day 21. Muscle lipid reduction shows that the fasting technique is effective in end product improvement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However, considering flesh protein loss and the subsequent oxidative stress, the fasting technique should be used with precautions.  相似文献   

13.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长和死亡参数变化的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385.4 mm、k=0.43及t0=-0.32a,拐点年龄为2.2龄。对照20世纪80年代福建近海海域大黄鱼群体L∞值从555.4 mm下降到现在的385.4 mm,拐点年龄由2.97下降到2.2,均表明当今大黄鱼群体小型化且低龄化严重。生长系数k由0.36增长到0.43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加快。总死亡系数(Z)为3.12,自然死亡系数(M)为0.45,捕捞死亡系数(F)为2.67,资源开发率(E)为0.856。大黄鱼M值出现上升,可能与福建近海环境质量下降有关,而高强度的捕捞促使大黄鱼捕捞死亡系数由0.84上升到2.67,说明大黄鱼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在官井洋大黄鱼现行资源状态下,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水平,保护大黄鱼生存环境,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以控制大黄鱼的开捕年龄(t0)为主。  相似文献   

15.
曾霖  张惠  宋炜  熊逸飞  谢正丽  黄伟卿 《水产学报》2023,47(6):069104-069104
为探讨低盐驯化对低盐胁迫下大黄鱼氧化损伤和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体重为(52.46±1.47) g的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25或20的水体中7 d,再暴露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低盐胁迫显著增加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尽管低盐驯化对ROS和LPO不产生影响,但低盐驯化显著降低了低盐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表明低盐驯化缓解了低盐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低盐驯化vs.对照组、低盐胁迫vs.对照组和低盐驯化+低盐胁迫vs.低盐胁迫实验中,分别筛选到356、478和4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GnRH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凋亡、Toll样受体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低盐驯化可以通过调节离子和物质运输、脂类代谢、细胞凋亡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来提高大黄鱼的低盐胁迫耐受性。研究表明,低盐驯化可以通过调节离子和物质运输、脂类代谢、细胞凋亡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来提高大黄鱼的低盐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低盐驯化改善大黄鱼低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今后工厂化和内陆采用淡水或半咸水养殖大黄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个大黄鱼F1家系150个个体22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并分析了标记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2个位点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7;平均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73,部分位点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孟德尔定律,暗示其可能与适应性基因相连锁,其中LYC0446位点附近可能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LYC0077位点与体质量、体长和体高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等位基因A(165 bp)对应的生长性状表型值最大,可以作为选育快长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LYC0015和LYC0243与体高呈显著相关(P<0.05),与体长、体质量的相关不显著(P>0.05),LYC0015位点的等位基因C(110 bp)和LYC0243位点的等位基因A(160 bp)为有利的等位基因。对LYC0015、LYC0077和LYC0243进行不同基因型个体表型值的多重比较,找到3种对生长性状有利的基因型,分别为BC、AA和AB。同时,以体质量性状为参照,对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组合进行比较,找到一个最优基因型组合(BC/AA/AB),与3个位点单独分析对应的最优基因型完全一致,符合加性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