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出了编制林分出材率表的原理和方法,应用直径分布模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和削度方程,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5):566-566
《理论生长方程与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一书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张建国及课题组成员段爱国所著,2004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理论生长方程与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本书共分6章,围绕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拟和预测、优势高生长模拟及其多形地位指数方程的研制、Fuzzy分布函数的应用、直径动态变化规律和密度效应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论述,从方程一林分匹配性这一全新角度,提示了理论生长方程的解析性质和林分结构的实质特点,以期进一步推动理论生长方程及林分直径结构模拟和预测的研究,为杉木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该书可供林学工作者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使用,定价38元,如有意购买者敬请联系,团购者价格从优。  相似文献   

3.
福建柏人工林标准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K=1.57作为林分郁闭度刚达到1.0时的林分树冠面积重叠指数,并据以确定标准林分的蓄积量,选择理查德方程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并配合其它林分因子模型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标准收获表。该表经检验精度较高,在林业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杉木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 (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 2 33 6 6t·hm-2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为 2 19 4 5t·hm-2 ,而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分别为 188 78t·hm-2 、178 37t·hm-2 、181 4 4t·hm-2 )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可以把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著名的生物各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建立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南岭山地14 ̄20指数级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进行预估,合格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资料,运用最大密度法则和江希钿提出的密度效应模型,绘制出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构成的林分密度控制图,结果表明图式模型具有使用简便、直观等优点,可在林分密度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相对直径为竞争指标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了Richards,Logistic,Mitscherlich,Gompertz,Modified-Weibull 5个最为常用的单木直径生长理论方程作为基础方程,采取再次参数化的方法将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地位指数(SI)、林分密度(N)、单木竞争指标——相对直径(RD)等因子引入方程,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单木直径生长方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很高的预估精度,因为该方程中包含了林木的相对直径RD,当令RD等于1.0时,单木的直径生长模型就反映了林分的平均直径生长,这为从单木生长模型向全林分生长模型的耦合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林分直径结构模拟预测模型的选择以及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2个方面,对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结指出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正围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2种方法展开,重点归纳总结了理论方程法、最相似回归法等几种主要模拟预测方法以及百分位法、回归法等常用的模型参数求解和预测方法,分别指出了各种模型及参数求解方法的优劣,并对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本项研究着眼于实际应用的层面,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阶梯,以有助于该项研究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在全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和89株平均木树干解析材料。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以优势木胸径为比较基础的相对直径作为单木竞争指标.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模拟福建柏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10.
Logistic分布预测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名的Logistic方程作为生物种群动态模型和生长曲线方程,在生态学和林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作为一种概率分布函数,却一直鲜为人知。林学上,对林分直径分布的研究,从6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分布函数来描述林分的直径结构情况。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闽北天然异龄林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现有闽北天然异龄林的林分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研究,得出了林分内部的树种及林分层次结构、林分直径分布结构、林分蓄积分布结构等规律,并对现有异龄林的合理经营和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From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ed study on the stand structures of present the multi-stories mixed uneven-agedPinus massoniana planted forests in Fujian, the co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stand stockdistribution structure, tree height and DBH were obtained. Several proposals for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present forests we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3.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杉木、拟赤杨混交对杉木持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但近 2 0a来因不合理的栽培制度如炼山、大面积纯林经营、连栽等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地力衰退、林分稳定性下降 ,严重影响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1 ,2 ] 。在认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人为措施促进自然趋同 ,有意识、有目的地营造针阔混交林 ,可形成具有地带性群落特点的稳定性强、产量高的人工林 [3,4]。近来南方各地开始大力营造杉阔混交林 ,并开展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及混交改善微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 [5~ 9] 。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目标,研究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林分因子来评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高低。结果表明: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层厚度、公顷蓄积量、年蓄积生长量、郁闭度、地被物盖度、下木盖度、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该10个林分因子可作为评价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功能高低的因子。与枯落物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胸径(0.734 7)、年蓄积生长量(-0.806 8)、冠层厚度(0.464 7)、冠幅(-0.674 6)、群落结构(-0.370 0)、地被物盖度(0.677 6)、公顷蓄积量(-0.617 9)、郁闭度(-0.587 2);土壤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树高(0.592 1)、胸径(0.275 0)、公顷蓄积量(0.827 5)、郁闭度(0.317 3)、年蓄积生长量(0.767 7)、冠幅(0.749 0)。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水量和土壤层有效涵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郁闭度、公顷蓄积量、下木盖度、胸径、冠幅;林地总的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地被物盖度、公顷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回归方程建立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曲线方程,并结合福建省杉木二元材积公式和出材率表编制了红旗林场杉木地径一元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经检验,其精度符合要求,适合红旗林场杉木林分使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了北京八达岭林场元宝枫人工林林分的直径分布;然后利用Weibull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X2检验;最后用角尺度方法分析林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林分直径分布呈现不对称的双峰山状曲线,且不符合Weibull分布,林分内林木的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19.
福建杉木一般产区实生林标准收获表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杉木一般产区收集实生林标准地资料 ,模拟调查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曲线 ,同时结合林分直径分布规律 ,编制出福建省杉木一般产区实生林标准收获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直径分布在林分结构和林分材种出材量表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使用Weibull直径函数研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技术和方法。根据辽宁省人工落叶松林分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利用一致性削度方程和Weibull直径函数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技术和方法。最后,对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