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产生柱法及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MCD(甲基化-β-环糊精)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CD水溶液对甲基对硫磷有明显的增溶效果,在120g·L-1MCD处理下,甲基对硫磷的溶解度增加125倍多。增溶作用的大小与MCD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随MCD的浓度增大而增强。另外,MCD对甲基对硫磷的生物毒性影响很大,在0.5g·L-1MCD溶液中,甲基对硫磷对蝌蚪的LC50由5.92mg·L-1增大到12.53mg·L-1(96h),即甲基对硫磷的生物毒性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
袁超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64-10866
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与不同客体形成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HPCD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由甲基化分析测定。选取苯甲酸乙酯、甲基红和酚酞分别作为大小和构型不同的客体模型与HPCD作用,结合HP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CD对不同客体的包埋规律。对于“较小”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远高于母体β-环糊精,羟丙基的“增溶”效应特别明显;对于“中等”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高于母体β-环糊精,低取代度时,羟丙基以“增溶”效应为主;对于“较大”分子,空间位阻是主导效应,HPED包埋能力低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3.
邓炜 《吉林农业》2011,(4):99-100
从印染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降解分散红G的微生物,通过分离培养,再进行分散红G的生物降解对比实验,降解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加β-环糊精时菌株的降解效率为76.5%,加β-环糊精后菌株的降解效率为99.9%,说明β-环糊精能明显提高降解效率。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形态结构上的初步分析,但尚未对其进行分类学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在农药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制备了β-CD、HD-β-CD、Me-β-CD与毒死蜱的包合物,并在室内进行了包合物毒杀蛴螬成虫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杀虫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毒死蜱-HP-β-CD、毒死蜱-Me-β-CD、毒死蜱-β-CD。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4℃条件下通过加入β-环糊精,从商业规模的散装牛奶搅拌罐内清除经过巴氏杀菌的不均质牛奶中的胆固醇的最适条件(β-环糊精浓度,搅拌时间,保温时间)。在4℃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的β-环糊精(0.4%,0.6%,0.8%和1%)20min后,对胆固醇的清除可达65.42%~95.31%。在牛奶中添加β-环糊精0.6%与0.8%、1%的添加水平对胆固醇的清除无显著差异,处理时间为6h对牛奶中胆固醇的清除效果最好。在4℃条件下处理20min后,牛奶(不搅拌)中的β-环糊精和胆固醇形成复合体以沉淀形式存在,可经离心除去。β-环糊精添加水平为0.6%的牛奶经分离后,大约有0.35%的β-环糊精残留在脱脂部分,0.1%的β-环糊精存在于乳脂中,剩余的与胆固醇络合的β-环糊精可通过分离器清除。单个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成分在对照组和添加β-环糊精0.6%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Chryseobacterium sp.降解β-环糊精包埋的甲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的泄漏给地下水和饮用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处理技术与方法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热点问题.低成本的β-环糊精可以包埋许多碳氢化合物,不但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而且能提高碳氢化合物的生物捕获性能,提高微生物生长速率.本研究利用β-环糊精这一特性研究了其对甲基叔丁基醚的包埋,并利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效降解菌Chryseobacterium sp.A-3降解被β-环糊精包埋的MTBE.结果发现,细菌能通过β-环糊精包埋降毒和共代谢两方面的作用提高MTBE的降解率,克服了目前甲基叔丁基醚生物降解出现的降解速率缓慢,细胞得率低的问题,为MTBE的去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探讨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二氢吡啶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方法.以二氢吡啶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处方工艺.经普通光学显微镜,紫外光谱鉴定,确证为包合物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制备包合物的最佳主客分子质量比为5:1,最佳包合温度为75℃,最佳包合时间为4 h.9批包合物包合率在31.8%~48.2%之间.二氢吡啶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4.6倍,在光照条件下,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约为原料药的4.5倍.二氢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用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及含量;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和烘干温度对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金银花精油的得率为0.12%,经GC-MS分析,金银花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占金银花精油含量的75.30%,其中,金银花精油中芳樟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大于25.60%;最佳金银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为金银花精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1∶10(m L∶g)、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3 h、烘干温度45℃,在此最优条件下,金银花精油的包合率为68.95%。[结论]水蒸气蒸馏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可分别用于金银花精油及其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为1∶2(物质的量的比),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60 min。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初步证明包合物已形成。通过测定包合率的大小证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白藜芦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花椒挥发油在制剂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以花椒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β-环糊精包合花椒挥发油的新工艺。[结果]该研究一步完成了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与原工艺相比,液-液包合法的包合率明显升高,而且省去了单独提取和分离挥发油的过程,减少了挥发油的损失,缩短了挥发油的制备时间。花椒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对花椒挥发油包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包合时间,包合温度的影响最小。[结论]β-环糊精包合花椒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花椒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15∶10,包合温度95℃,包合时间60 min,而且该工艺重现性好,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松节油的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显微镜法、热稳定性试验、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光谱法(IR),气质联用(GC-MS)等对松节油-β-环糊精的包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松节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松节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2.5h,包合温度60℃;包合物形成一种新的物相,且包合前后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变;该工艺简单、稳定,所得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苷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免疫佐剂——三七总皂苷(PNS)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采用比色法,以PNS含量为指标,分别对PNSβ-环糊精的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恒温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PNS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PNS含量明显下降,包合物的热失重百分率比混合物小.说明PNS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PNS.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及其修饰体用于液相反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环糊精修饰体主要分为全取代β-环糊精修饰体和部分取代β-环糊精修饰体2种,β-环糊精修饰体可以用于液相反应的反应模型、液相有机合成反应和液相手性有机合成反应。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及其修饰体应用于液相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β-环糊精及β-环糊精修饰体的反应底物选择性和催化性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β-紫罗兰酮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卷烟加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和β-紫罗兰酮的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β-紫罗兰酮投料比1:1,搅拌时间6 h,包合温度60℃,溶媒(无水乙醇)/加入量为整个反应体系的20%.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证实了包合物的生成.将包合物添加于卷烟中,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采用差热分析法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氟苯尼考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增大,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6.
以微晶纤维素和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于氨丙基硅烷化硅胶上制成手性固定相.并以β-环糊精衍生物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手性柱上进行对映体的拆分.结果表明:当使用手性固定相和含有手性添加剂的流动相分离手性化合物时存在手性两相协同作用,其中以2,3,6-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为流动相添加剂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法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薄层色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以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吡喹酮比率为2:1,溶剂为60%乙醇溶液,包合时间为30min,形成包合物性质稳定,且溶解度增大了27倍;经鉴定包合物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新的物相,但包合前后吡喹酮未发生化学变化,只是通过范得华力及分子间氢键等稳定结合。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法可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明显提高吡喹酮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工艺条件及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包合物的收率和油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冬青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冬青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冬青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冬青油的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0h。冬青油包合物制剂250倍稀释、常量喷雾对菊小长管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包合物制剂的速效性略低于乳油制剂,但持效期较乳油制剂长,具有一定的缓释性。【结论】冬青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包合物制剂对菊小长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9.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蜂胶醇溶物为客体,应用二次正交组合试验研究混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三因素对蜂胶类黄酮包合利用率的影响,从而寻找β-CD和蜂胶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由试验研究所得到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蜂胶类黄酮包合利用率在包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影响蜂胶包合的主要因素为:混合比>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3)混合比和包合温度的交互作用对β-CD与蜂胶的包合作用有极显著的影响,包合温度与包合时间的交互作用对β-CD与蜂胶的包合作用也有显著的影响;(4)β-CD与蜂胶的最佳包合工艺参数为:β-CD与蜂胶混合比10.29∶1,包合温度58.9℃,包合时间2.2h.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鲜拐枣汁为主要原料,建立了单宁标准曲线,研究了β-环糊精、氯化钙和乙醇对拐枣汁的脱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三种化合物对拐枣汁均有一定脱涩效果,其中以β-环糊精脱涩效率最高,当β-环糊精的添加量0.50%时,脱涩率最高,达到36.29%。此项研究为拐枣这类单宁等多酚含量较高植物的深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