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旨在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较高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探讨。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一株酵母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酸性、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所筛酵母菌Y3为酿酒酵母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27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2.22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4.21 U/ml,耐酸性、耐模拟胃液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试验筛选到酿酒酵母菌Y3是一株较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确定其酶促反应适宜条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筛选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青贮饲料样品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并通过形态学和系统进化树方法鉴定分离菌。同时对培养时间、pH和温度等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并产生清晰透明圈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粗酶液中滤纸酶活为1.5U/mL,外切葡聚糖酶活为1.3U/mL,内切葡聚糖酶活为6.4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2.3U/mL。酶促反应的适宜条件为pH 5.5,温度50℃,粗酶液为培养3d后发酵液上清。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株具有一定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玉米秸秆生物降解与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4.
从鸡场病死鸡自然发酵堆肥中取样,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活性高(揺瓶培养基酶活为2000U/ml)的菌株,经过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本文通过不断优化该菌株的产芽孢培养基及其发酵工艺,最终确定了该菌在100~2000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放罐芽孢数可达3.1×10~(10)CFU/ml,芽孢率≥98%。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淀粉培养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自AA+白羽肉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高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CY-03,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该菌株的产酶能力及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Y-03具有高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特性,摇瓶液体酶活分别为89.47 U/mL和 65.63 U/mL。并以斑马鱼为宿主进行高浓度菌液饲养试验,饲喂30 d的斑马鱼状态正常。表明该菌株具有较丰富的产酶能力,对生物安全,在生物饲料领域具有较好开发潜力。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淀粉酶|纤维素酶|安全性|生物饲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研制及纤维素酶工程菌构建提供试验材料。采用刚果红平板从牛羊粪便及腐败的玉米秸秆和木屑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以DNS法测定酶活,根据酶活复筛产纤维素酶分离菌株;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应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作出复筛菌株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16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细菌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具中央芽孢,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和相似性搜索,鉴定为10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解决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过程中,秸秆纤维素难降解、适口性差和营养价值低等问题。试验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从堆砌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耐酸且具有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HSU-20SJ。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内切葡聚糖酶的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结果显示,菌株HSU-20SJ粗酶液酶活为3.23 U/mL,最适反应pH值为5.0。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从菌株HSU-20SJ基因组中获得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20SJ,异源表达后获得重组酶,分子量约为55 kDa,粗酶液酶活为6.28 U/mL。研究表明,试验在获得耐酸、高纤维素酶活菌株基础上,实现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可为纤维素酶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拟从腐朽木材和腐质土壤中获得1种高效的纤维素酶生产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酶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纤维素酶产率较高的菌(菌株HS5、菌株1)。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菌株HS5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在固体产酶培养基中,以水稻秸秆为唯一的碳源,28℃培养4 d后,HS5滤纸酶(FPA)的酶活为306 U/g,羟甲基化纤维素(CMC)的酶活为592.2 U/g;菌株1的FPA酶活为214.2 U/g,CMC酶活为523.8 U/g,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产酶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为UR-07和URM-13。与原始菌株相比,UR-07的FPA和CMC酶活分别比原始菌株HS5提高了15.86%、16.68%,URM-13的FPA和CMC酶活比菌株分别提高了26.94%、19.03%。研究表明,经紫外诱变后,产纤维素酶真菌的产酶能力有所提升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两株菌株在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纤维素类物质降解菌剂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从河南省不同地方采集玉米地、秸杆垛的土壤样品58份,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合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的4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B.LY02,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5351U/mL。该菌株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成芽孢。基于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CICC10095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2株兼具除臭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提高养殖废弃物堆肥效果和利用价值。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选择性培养基结合革兰氏碘液水解圈测定法,初步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经纤维素酶(滤纸酶FPA、内切葡聚糖苷酶Cen、外切葡聚糖苷酶Cex、葡萄糖苷酶BG)活性测定,筛选到2株(X-1、X-6)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X-1的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震荡培养4d后其FPA、Cen、Cex和BG的酶活分别为77.97、105.58、135.64和109.87IU/mL。结果表明,X-1、X-6对H_2S和NH_3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0%以上。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灿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菌株X-6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相似文献   

13.
从板蓝根等中药材中分离内生细菌,考察其生物学特性和产纤维素酶性质。依据筛选菌发酵中草药能力及产酶特性,从众多菌株中筛选出产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明确其形态及生化特性、适宜生长温度、适宜生长酸碱度、生长曲线、产芽孢能力、药物敏感性和产纤维素能力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40 ℃,最适生长pH为5.0 ~ 8.0,菌株的对数生长期为4 ~ 12 h、生长稳定期为12 ~ 30 h,72 h时菌株的芽孢形成率为82.1%,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好,培养至36 h时菌株的的纤维素酶活力达31.97 U/mL,温度低于60 ℃、pH为7.0时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比较稳定。分离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适宜作为中草药发酵菌种。 [关键词] 板蓝根|发酵|贝莱斯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从纤维素含量丰富的地方进行取样,如稻秆堆积土壤、腐木堆积土壤等,以刚果红水解圈的大小作为判断标准,从12份样品中筛选出6株产酶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2号为蜡状芽孢杆菌,5号为枯草芽孢杆菌,9号为巨大芽孢杆菌,10号为地衣芽孢杆菌,11号为微小杆菌,12号为绿色木霉。并把这些菌种用于固态发酵,选择麸皮和米糠两种不同的纤维质材料来进行发酵,用CMC法测量了发酵后的酶活力,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后的活力最强,酶活值分别达到3 437 U/ml和8 541 U/ml,在生产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温度、时间及含水量的初步优化,获得其固态发酵的最优化条件: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0 h,初始水分含量40%。试验为进一步利用此菌株进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筛选瘤胃环境中具产酶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为开发功能型饲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采用可培养的方法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芽孢杆菌,并测定其产酶能力及抑菌活性,同时对筛选到的功能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X1-12,其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27.33、137.54 U/mL和1450.53 U/100 mL,同时该菌具广谱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62、23.21 mm和25.97 mm。结合Biolog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枯草芽孢杆菌BX1-12,具有产多种酶活及广谱抑菌的能力,是一株良好的用于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奶牛瘤胃液|饲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杨丽娜  张建  龚月生 《饲料工业》2012,33(14):48-52
研究旨在利用响应面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NP29菌株进行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9个发酵因素筛选出主要影响NP29菌株产酶的因素,然后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培养温度和接种比例对该菌株纤维素酶产量影响较大。在淀粉含量、接种比例、培养温度分别为21.44 g/l、1.88%、41.07℃条件下培养36 h,发酵液测得的酶活为4.278 U/ml,较优化前的2.021 U/ml提高了111.68%。响应面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对NP29菌株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在纤维素酶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19,(14):52-57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法),CMC和FPA酶活检测,明确其产酶活性,滤纸崩解试验,确定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相应种、属。结果表明,从羊瘤胃液分离得到的H-7菌株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的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超过99%,初步确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其菌圈直径为2.01 cm,CMC酶活最高为0.18 U/ml,FPA酶活最高为0.44 U/ml,降解的滤纸条在第3 d就接近糊状。表明H-7菌株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兴华  孙盈 《中国饲料》2012,(16):21-23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稳定的菌株F6,其CMC酶活为887 U/mL,滤纸酶活为210.72 U/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4-2-2。将菌株4-2-2摇瓶发酵4 d后,产CMC酶活达3171.598 U/mL,滤纸酶活达1827.372 U/mL,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58倍和8.67倍。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几种商用益生芽孢的菌株特性,为芽孢杆菌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收集整理了15种药用(Y1~Y6)和饲用益生芽孢杆菌(S7~S15)产品,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从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酶活特性,抗菌活性,耐酸和耐0.3%胆盐稳定性,抗生素敏感性,耗氧及生长速率测试等方面对芽孢杆菌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的15株芽孢杆菌均能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但不同菌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S9菌株表现出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所有分离的芽孢杆菌均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产生显著抑制活性,但只有7株芽孢杆菌(Y2、Y6、S7、S9、S10、S11、S12)可对大肠杆菌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S9菌株综合抗菌能力最强。S9、Y2和S8的营养体细胞具有较高的耐酸能力,S9、Y2菌株在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超过90%。15株芽孢杆菌中有3株饲用来源菌株(S10、S12、S13)表现出对红霉素的耐受,S10菌株对四环素耐受。此外,S9菌株具有较快的耗氧速率和生长速率。上述结果表明,S9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益生特性更为优良,本试验结果可为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育及活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山羊源优良益生芽胞杆菌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对26株山羊源芽胞杆菌进行产纤维素酶初筛,结合滤纸酶以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并对其耐酸、耐胆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其益生特性,并进一步对经上述筛选出的菌株的抑菌性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从26株山羊源芽胞杆菌中初筛出4株产纤维素酶较好的芽胞杆菌,对4株芽胞杆菌产酶复筛以及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测定后,得到一株枯草芽胞杆菌,该菌株滤纸酶活为4.4U,CMC酶活为1610 U,在pH 3.0的环境中存活率大于50%,在0.3%的牛胆盐溶液中存活率高于7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对16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该株枯草芽胞杆菌X7F3可作为山羊源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