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筛选得到了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Z-1。利用七叶苷和柠檬酸高铁铵为底物,通过显色反应,在土壤中初筛得到15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复筛得到5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Z-1活性相对最高。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DNS法对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0):35-40
为筛选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法和RB亮蓝平板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对漆酶活性和木质素降解能力进行研究。将漆酶基因cot A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32a(+)上获得重组质粒p ET-32a(+)-Cot A并转化到BL21中进行表达,通过酶活测定将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白蚁肠道中成功筛选出1株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漆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60℃,最适酶活p H为3.5~4.0;0.2 mmol/L Cu2+可诱导菌株漆酶的产生,缩短了产酶时间并提高了酶活性。菌株木质素降解率在液体发酵培养24 h后达到了17.1%。漆酶基因大小为1 542 bp,表达的重组蛋白为85 ku,属于有活性的可溶性蛋白。在IPTG浓度为1mmol/L、Cu2+浓度为0.3mmol/L、诱导时间为9 h的条件下,漆酶蛋白活性可达到113.10 U/L。研究表明,本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枯草芽胞杆菌,获得可分泌较高活性漆酶的重组菌,为木质素酶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从泰山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最终确定1株具有较高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并利用该菌株对AFB1进行了降解率、活性组分、性质的确定及降解饲料中AFB1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对AFB1的降解率达90.28%,其中,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活性最高,确定发酵后的上清液中存在解毒活性组分;对解毒活性物质进行加热和蛋白酶K变性处理后,解毒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起解毒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其分泌的一种胞外酶;应用性试验进一步证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能降解霉变饲料中的AFB1,可在饲料或食品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一株饲用的高效降解赤霉烯酮(ZEN)的芽孢杆菌菌株,试验通过平板扩散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筛选,并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性质和产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共得到7株功能菌,其中菌株Y-1d的降解率最高,经菌落菌体形态、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在p H值为4.5~6.5、温度为27~4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对胆盐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说明试验获得一株性质优良的可用于饲用的赤霉烯酮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对呕吐毒素(DON)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试验从土壤、发霉秸秆和动物粪便、肠道内容物等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10份,分别在LB、NA和MRS培养基中添加DON,制成改良固体培养基进行菌种初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在改良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用ELISA方法测定改良培养基中DON的降解率并对菌种进行复筛,对降解率高的呕吐毒素分解菌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组合所筛选和鉴定的菌种对麸皮中的天然DON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到DON降解率分别为19.1%、51.3%、66.7%的菌种3株;通过菌落特征、菌体特征等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保守序列比对的分子鉴定,最终确定3株呕吐毒素降解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组合对麸皮发酵处理,DON降解率最高,可达71%。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多西环素的菌株,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对长期受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鸡粪等样品进行菌株富集,采用与多西环素共培养的方法进行初筛,用抑菌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解效率进行复筛来筛选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对降解率最高菌株的种属关系进行初步判定;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并计算培养基优化前后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对多西环素降解率较高的革兰氏阳性菌株D1,降解率为43.31%。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对D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优化结果为可溶性淀粉0.75%、酵母浸粉0.5%、氯化钠0.25%、pH为7.0,发酵培养时间为48 h。优化后的降解率达到69.55%,比优化前提高了26.24%。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对鸡腹泻有治疗作用的益生菌,试验利用琼脂扩散法,以大肠杆菌菌株为病源指示菌,在鸡肠道内分离得到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颉颃细菌70株。利用发酵液平板打孔对其中24株进行复筛,得到1株颉颃活性较高的菌株JM-1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并与相应种和属的菌株进行对比,表明JM-11与芽孢杆菌相应性状相近。用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JM-11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经分析JM-1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水平达到100%,且二者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最终鉴定JM-1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抗原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蛋白类的抗营养因子为筛选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从不同土样中分离到169株芽孢杆菌。从中得到1株对大豆11S和7S抗原蛋白、胰蛋白抑制因子的降解能力强的菌株B9,根据该菌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通过与发酵豆粕生产菌株B3b的比较试验,B9对大豆11S和7S抗原蛋白的降解程度分别为63.12%和52.56%,对胰蛋白抑制因子则达到57.24%,与B3b相比分别提高了39.28%,48.22%及2.8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从鹅肠道中分离、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并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平板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菌株拮抗试验和交叉酶活力测定试验对优势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势组合。结果表明:从鹅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纤维分解菌29株,其中需氧菌19株、厌氧菌10株;8株纤维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为胶质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纤维梭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与绿脓假单胞菌组合的酶活力最高,达到9.86 U/mL。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从秸秆垛底层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的目的,为发酵秸秆提供菌株,从陕西杨凌农村秸秆垛中采取底层土样并进行分离。分离出11株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方法从中分离初步鉴定了3株疑似菌株。经对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对3株疑似菌进行液态发酵试验,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标准,筛选出一株发酵效果最好的菌株b-1进行了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b-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同源性≥99%。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从牛的瘤胃内容物中经过分离、筛选、鉴定得到一株枯草芽孢杆菌YB-6,试验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产酶特性、耐受能力、抗生素敏感性及对致病菌的抑菌能力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B-6是一株生物学特性良好、抗逆性强的益生菌株,同时通过工艺优化,发酵活菌数与原有工艺比较提高了142.8%。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筛选瘤胃环境中具产酶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为开发功能型饲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采用可培养的方法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芽孢杆菌,并测定其产酶能力及抑菌活性,同时对筛选到的功能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X1-12,其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27.33、137.54 U/mL和1450.53 U/100 mL,同时该菌具广谱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62、23.21 mm和25.97 mm。结合Biolog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枯草芽孢杆菌BX1-12,具有产多种酶活及广谱抑菌的能力,是一株良好的用于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奶牛瘤胃液|饲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分析其产酶和抑菌特性,应用于豆粕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在45℃、pH为8时的酶活性达0.90 U/mL。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具有抑制效果,电镜观察显示FJAT-5561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使青霉菌丝变形和萎缩,抑制菌丝生长。豆粕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可降低豆粕中难降解的粗纤维含量,提升豆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发酵后的豆粕中未检出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镶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也未检出黄曲霉。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21):49-56
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对玉米蛋白粉有较强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1-1。该菌株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较强的亚硫酸钠耐受能力。单因素发酵实验表明,X1-1菌株液态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6℃,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72 h。发酵液经喷雾干燥得到的发酵玉米蛋白粉样品的蛋白酶活为2 217 U/g,粗蛋白以及小肽含量与玉米蛋白粉原料相比,分别提高了1.81倍和5.35倍。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室从不同来源分离鉴定16株枯草芽孢杆菌,应用滤纸片方法进行抑菌强度的试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抑菌强度不同,从16株中比较筛选出4株抑菌性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产生抗菌肽的性质和产生量。本试验比较筛选出的4株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抗菌肽的性质,如何优化培养条件、培养基筛选或OSMAC策略,提高抗菌肽的产生量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筛选一株谷草青贮用耐低温产乳酸芽孢杆菌,首先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扩散法和气相色谱法分离得到1株乳酸产量较高的菌株。再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发育树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对目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最后对目的菌株进行性质研究,包括pH耐受性、温度耐受性、抑霉菌试验、产酸时间。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了1株产乳酸含量较高的菌株F-1,该菌株在10℃、180 r/min培养48 h后乳酸产量为1328.9 mg/L,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性质研究发现,菌株F-1耐酸,在pH为3.0的条件下可以生长;该菌耐低温,在10℃时生长良好;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摇床培养12 h菌株开始产酸,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产酸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抗原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蛋白类的抗营养因子为筛选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从不同土样中分离到169株芽孢杆菌。从中得到1株对大豆11S和7S抗原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能力强的菌株B9,根据该菌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枯草芽孢(Bacillus subtilis)。通过与发酵豆粕工业菌B3b的比较试验,B9对大豆11S和7S抗原蛋白的降解程度分别为63.12%和52.56%,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解则达到57.24%,与B3b相比分别提高了39.28%、48.22%及2.8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