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野生岩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发病的野生岩羊肝、脾等组织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成对或成堆排列的球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放置2 d~3 d菌落由淡黄色变为黄色,在鲜血琼脂上培养14 h见到菌落周围呈β溶血,对小白鼠有致死作用,凝固酶试验为阳性,动物接种试验、PCR扩增和血清学试验未发现病毒感染.据此,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湖羊乳房炎合理用药。【方法】在6个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43份,采用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引起湖羊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毒力基因。【结果】革兰染色镜检显示获得了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呈现出边缘圆润,中间呈黑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甘露醇、过氧化氢和兔血浆凝固试验为阳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现出粉红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显示,分离株对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对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呈阴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点,优化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粪样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呈半透明边缘不整的白色菌落,接种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分别出现伴有卵磷脂酶乳光浑浊带的粉红色火山口状菌落和伴有双溶血环的灰绿色勋章样菌落。生化试验结果确认这些分离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粪样检测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3.04%(3/23)和19.51%(8/41)。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麋鹿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方法简便快速,确实可行;麋鹿产气荚膜梭菌自然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麋鹿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对引起动物疾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通常采用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板行分离培养后,再进行生化学与动物试验。鉴于血(或血清)琼脂平板往往易被污染,且菌落并无特征可资挑选,又常常需要动物试验加以鉴定,既消耗时间又浪费财力。为此作者特研制出一种 PA 培养基,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具有独特的效果,经分离的特征性菌落,接种于三糖铁脲培养基上,即可得出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集关节肿胀、关节囊内有浆液性渗出物患病鸡肝脏及骨髓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病鸡样品中分离出一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湿润、表面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产生β溶血;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培养特性;PCR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呈阳性,细菌16S rDNA核酸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青霉素G、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结果为云南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定门诊遇到的一起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诊症状,以肺脏、气囊、腹膜等组织器官灰白色粟粒状结节为主要病变的赛鸽是否感染了霉菌,采集病死鸽组织样本进行霉菌的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和染色镜检试验,从赛鸽组织样本中分离鉴定到一株烟曲霉菌。烟曲霉菌在高盐察氏琼脂培养基上呈现烟绿色绒毛状、棉絮样丝状菌落。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纯培养后,鲜血琼脂板上可见干燥的灰黄色的菌落。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试验鉴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该菌为该松鼠猴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噻肟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采集33例临床症状疑似猪链球菌感染猪的全血及内脏器官进行涂(触)片染色镜检,取有球菌感染的样品16份进行血琼脂平板分离纯化试验;根据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溶血情况及对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筛选出12份可疑样品,进一步采用液体培养基对12份样品进行增菌及纯化培养;选取纯化培养菌进行链球菌生化试验,结果共鉴定出11株纯化的猪链球菌;11株猪链球菌均对小鼠表现出高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清引起母猪流产的原因,从送检流产胎儿的内脏组织中分离培养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药敏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生长特性、菌落特征、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基本符合《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溶血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但在血琼脂培...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发生传染性眼炎的病鸡送检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资料。用接种环蘸取病鸡的眼结膜,在兔血琼脂平板和含5%小牛血清TSA琼脂平板上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r RNA PCR扩增、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从病鸡的眼结膜上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该菌对营养要求高,在营养琼脂平板和LB琼脂平板上呈贫瘠的露滴状菌落,在兔血琼脂平板和含5%小牛血清的TSA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呈不溶血圆形隆起、白色半透明、光滑湿润的露滴状菌落。该菌与棒状杆菌HM215052.1同源性达99.3%。说明该群鸡是由棒状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眼炎。  相似文献   

11.
从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集送检病鸡的病料,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肺脏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荚膜分型PCR鉴定,同时用12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麦康凯平板上未见菌落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的露滴样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类,不能发酵乳糖和麦芽糖;同时,16 S r RNA基因序列和荚膜分型PCR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痢特灵、左氟沙星、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卡那霉素等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2.
无菌棉签深入病死鸡鼻窦腔深部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革兰氏染色、血凝活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富含V因子血琼脂平板上分离到一株灰白色、圆形、边缘整齐的光滑型小菌落,菌落在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等培养基上无明显菌落生长;镜检观察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血凝活性,符合副禽嗜血杆菌生化培养特性;细菌16S rDNA核酸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为副禽嗜血杆菌。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正>1材料(1)供试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培养。从丰宁县乐拓牧业公司羊场因腹泻死亡的羔羊中取1只进行试验研究,取肝脏做细菌分离,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挑取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6-470
从采集的羊肉和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样品制备悬液,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的细菌,然后涂布PLET琼脂平板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疑似菌落首先使用炭疽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然后进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抑制试验的鉴定;鉴定非炭疽的菌落进行16SrDNA的测序分析。从可疑羊肉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炭疽芽孢杆菌,确定了本次突发事件的传染源。从屠宰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未检出炭疽芽孢杆菌,土壤中分离的疑似炭疽样菌落经16SrDNA测序和比对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属的细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快速诊断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本文通过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别菌落形态;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染色镜检,鉴定细菌形态特征,进而确诊大肠杆菌病;通过普通营养培养基纸片药敏试验,判定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敏感,极易产生耐药性。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提供用药理论指导,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减少动物养殖环节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对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通过收集2012年2月-7月间具有典型沙门菌病病变特征的病例,无菌采集病死禽的肝脏、心、卵巢等脏器接种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纯化分离菌,并检测其生化特点,16S rDNA基因测序法快速鉴定分离菌株,然后进一步鉴定血清型;同时用15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5株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为无色、透明的菌落,能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性。同时,15株沙门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15株沙门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有7株鼠伤寒沙门菌、5株伤寒沙门菌、2株肠炎沙门菌、1株鸡白痢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链霉素、萘啶酸、强力霉素和美洛西林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某动物医院的一头病牛粪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并测序,构建进化树,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巧克力琼脂、LB琼脂等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菌落,而在MRS琼脂、高盐甘露醇琼脂上却不生长;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均为阴性,葡萄糖、西蒙氏柠檬酸盐、尿素均为阳性,上述结果初步鉴定此菌为牛链球菌;进化树的构建进一步证明了分离菌属于牛链球菌,其与牛链球菌RD09的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链球菌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极敏感,对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新生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均敏感,对氯霉素、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均耐药;从牛链球菌生长曲线可看出2~23 h是牛链球菌的高度繁殖期,23~28 h是稳定期,28 h以后开始衰退。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牛链球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上有明显咳嗽、流涕、鼻染和鼻甲骨变形的20~60日龄仔猪的鼻拭子分离到12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该菌周身鞭毛、能运动,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β-溶血,在马铃薯浸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黄棕色略带绿色的菌落,在改民丁琼脂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针尖魇菌落 ;不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送检的疑似沙门氏菌的病死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沙门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为养殖户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从病死鹅肝脏中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死鹅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单个存在的杆菌。该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为半透明、灰白色、圆形、湿润、隆起、中等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为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圆形、隆起的小菌落。该菌能利用葡萄糖既产酸又产气,利用麦芽糖只产酸,不利用乳糖和蔗糖,MR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吲哚形成试验为阴性。结论:该送检病死鹅是由于感染了沙门氏菌病而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西藏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试验对病死牦牛的内脏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再通过涂片镜检、生化鉴定、荧光定量PCR法对分离细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利用17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进行了药敏分析.结果 显示:该细菌株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血清琼脂平皿上形成了表面光滑、湿润、边缘较整齐的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皿上未见生长;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鉴定标准,且在细菌株DNA基因组中能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基因,表明该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3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