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过硫酸氢钾消毒剂为研究对象,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研究在不同温度、作用时间和干扰物存在条件下,过硫酸氢钾的杀菌作用。结果显示,有机干扰物不存在时,在设定温度下(37、25、4℃),浓度为312.5mg/L~1 250mg/L的过硫酸氢钾对受试菌(107 CFU/mL)作用5min,杀菌率为100%;浓度为2 500mg/L时,1min可完全杀灭受试菌。当有机物(牛血清白蛋白)在菌液中的终浓度为30g/L时,室温下作用10min,完全杀灭大肠埃希菌浓度为625mg/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 500mg/L。有机物含量为250g/L时,相同条件下对大肠埃希菌的杀菌率为99.9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为99.97%。研究结果为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消毒灭源是养殖生产中防止动物发生疫病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来确保消毒效率,提高畜禽场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为了探讨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对细菌的杀灭效果的影响,以本实验室鉴定的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采用悬菌液定量杀灭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作用时间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浓度在1∶400、1∶800、1∶1600,4℃、20℃、30℃,5min作用下均能有效杀灭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1min作用下杀灭率分别为98.6%、95.5%、92%;各种浓度组温度在4℃~30℃度和规定时间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杀灭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提高消毒时间和温度有助于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的质量特性,通过水中溶解度、水中有效氯稳定性、金属腐蚀性、局部刺激性以及对目标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等试验,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进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可达到60.0 g/L,且其溶液有效氯的稳定性可达10天左右。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但是对铝、铜和碳钢等金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经验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对皮肤和眼睛等无明显的刺激性,但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1.0 g/L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5 min内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 min内可有效杀灭沙门氏菌和链球菌。2.5 g/L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在作用5 min后可有效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上述试验结果均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是一种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新型消毒剂。  相似文献   

4.
致泻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大熊猫血水样便、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准确鉴定4种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EPEC和EHEC的多重PCR方法以及ETEC和EAEC的多重PCR方法。结果得出:两种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仅对特有的毒力基因进行扩增,对其他10种大熊猫源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较高,细菌基因组DNA检测中EHEC和EPEC的检测下限为2.71×104拷贝/μL,EAEC的检测下限为3.23×104拷贝/μL,ETEC的检测下限为3.23×103拷贝/μL;菌液检测中EPEC和EHEC的检测下限为1.85×104CFU/mL,ETEC的检测下限为2.9×103CFU/mL,EAEC的检测下限为2.62×104CFU/mL;不同时间段重复8次,均扩增出对应的目的条带,证明重复性好。利用多重PCR和单一PCR方法分别检测110份样品,结果得出esc V基因阳性率为1.82%(2/110)...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消毒剂对规模化鸡场的消毒效果,采用有限稀释法和茵悬混合液定量杀菌试验分别测定50 g/L苯扎溴铵(A)、20 mL/L戊二醛溶液(B)、100 g/L聚维酮碘(C)、100 g/L癸甲溴铵(D)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E)5种消毒剂对大肠埃希茵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灭对数值;采用带鸡消毒试验对5种消毒剂进行现场...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乳酸菌数、γ-氨基丁酸(GABA)产量和乳酸产量,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响应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粉50 g/L,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锰0.18 g/L,乙酸钠5 g/L,磷酸氢二钾2 g/L,柠檬酸氢二铵2 g/L,吐温-80 1 mL/L。该条件下,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乳酸菌数为5.34×109CFU/mL,GABA产量为576μg/mL,乳酸产量为12.32 mg/mL,得到的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016,与理论规范化综合得分0.9247接近,表明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鉴定5类牛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关中奶牛场犊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以EAEC(astA、aggR、pic)、EHEC(stx1、stx2)、EPEC(escV、bfpB)、EIEC(invE)和ETEC(lt、stp、sth)5类DEC中11种毒力基因为目标,uidA基因为阳性对照,建立两体系(体系Ⅰ和Ⅱ)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体系Ⅰ检测EAEC、EHEC,体系Ⅱ检测EPEC、EIEC、ETEC,除astA引物浓度为0.5μmol/L,其余均为0.3~0.4μmol/L;退火温度以59℃最佳;ETEC的检测下限最低(1.09×103 CFU/mL),其余依次为EHEC(1.27×103 CFU/mL)、EIEC(2.43×103 CFU/mL)、EPEC(5.71×103 CFU/mL)、EAEC(7.98×103 CFU/mL);经验证该方法只...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一种新型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不同类别的基础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选出最优组合;其次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补充的促生长因子、碳源、氮源及p H调节剂的浓度进行测试筛选。结果表明:发酵最优工艺为: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温度为37℃、p H为6.5、接种量为2%的初始条件进行发酵,在此条件下使用乳糖5 g/L、牛肉膏10 g/L、硫酸镁0.2 g/L、混合生长因子溶液(苹果汁:橙汁:山楂汁=3:2:1)10 mL/L的发酵液进行恒温无氧发酵;24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浓度0.3%的乳糖、0.8%的牛肉膏与4%的氨水,继续发酵24 h后收获菌种。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收获的菌种密度可达到2.8×1010CFU/mL。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1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活菌计数方法,并探讨MTT-分光光度法用于活菌计数的可行性。试验筛选显色反应终止液最适浓度、最适反应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菌液浓度等,考察不同培养基、培养液保存后和其他干扰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比MTT-分光光度法与稀释平板法测定发酵菌液中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结果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最大吸收波长550 nm处测定OD值,反应时间为1 h,反应终止液为1.0 mol/L盐酸,MTT添加量为0.2 mL,新鲜的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OD值>0.04。菌液浓度为108~109 CFU/m L时,OD550 nm值与稀释平板法得到的活菌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对应关系,当菌液浓度<108 CFU/mL时对应关系不再成立。研究表明,活菌量>108 CFU/mL时,MTT-分光光度法不受地衣芽孢杆菌生长阶段的影响,可准确计量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活菌量相对应的吸光度,从而快速、准确地检测活菌数。  相似文献   

11.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 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12.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现场消毒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的现场消毒效果,探究最佳使用浓度,试验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对牛舍、鸡舍进行地面消毒和空气消毒,并与进口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粉进行消毒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地面消毒中,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溶液高浓度(1∶100)消毒10 min,中浓度(1∶200)消毒30 min,杀菌率可达99%以上,与对照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溶液(1∶200)消毒30 min效果相当;空气消毒中,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溶液高浓度(1∶100)和中浓度(1∶200)消毒10 min,杀菌率可达到99%以上,与对照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溶液(1∶200)消毒10 min效果相当。说明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溶液对畜禽舍进行地面和空气消毒,在作用时间30 min以上时,溶液浓度为1∶100和1∶200的消毒效果好,杀菌率可达到99%以上,建议使用浓度为1∶200。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20,(2):111-119
为探索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温度、紫外线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杀灭效果,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稀释100~800倍)、5个温度(70、75、82、90、100℃)及2个紫外线(照射距离为1、1.5 m)处理PRV,观察已处理的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细胞病变(CPE)产生的情况;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BIOX卫可消毒液稀释100~800倍对Vero细胞无显著毒性作用;杜邦卫可、迈微卫可消毒液在稀释100倍时有显著的毒性作用,稀释200~800倍范围内不影响细胞生长;消毒液抗PRV试验显示,3种不同厂家的卫可消毒剂对PRV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以1∶200终浓度进行消毒30 min以上效果最好;高温对病毒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用70℃处理病毒3 min即可杀灭病毒;在照射距离为1 m范围内用紫外线照射病毒60 min以上,可完全杀灭病毒。结果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高温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均对PRV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增加消毒剂的有效剂量、上调温度及延长消毒有效时间,能够保证消毒工作达到标准水平,进而从根源上切断病原传播的各种途径。试验结果对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消毒剂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的体外杀菌活性,试验用喷雾器喷洒不同浓度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溶液,对特定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进行体外表面现场消毒试验,并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做对照,通过测定消毒后不同时间的杀菌率,评价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对特定细菌的表面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相同进行表面消毒试验,采用进口浓度下,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对特定细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相似。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及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要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推荐浓度为1∶4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表面现场消毒推荐浓度为1∶20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人工饲料育家蚕,对家蚕生长发育及养蚕成绩的影响,以普通的家蚕人工饲料为对照,参照畜禽添加量,分别添加4×104CFU/g、4×105CFU/g、4×106CFU/g、4×107CFU/g、4×108CFU/g、4×109CFU/g凝结芽孢杆菌,分别开展小蚕(1龄期添饲)和大蚕(5龄期添饲)饲育试验。小蚕饲育结果显示,除4×104CFU/g和4×105CFU/g试验组,各试验组家蚕的24h疏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07CFU/g试验组的72h就眠率和2龄起蚕率高于其他组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1龄眠蚕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养蚕成绩显示,添饲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人工饲料育家蚕的虫蛹率(P<0.05),降低家蚕死笼率(P<0.05);添饲4×104CFU/g和...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20,(2):80-86
为检测芬母多肽的杀菌效果并研究其在罗氏沼虾养殖中的应用,测定了芬母多肽对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杀菌率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不同浓度芬母多肽对罗氏沼虾幼体、成虾安全性和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芬母多肽对河流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杀菌效果较好,对副溶血弧菌的杀菌效果较差;对梅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5和0.25 mg/mL;将芬母多肽投放到养殖用人工海水中,当浓度为0.004 mg/mL时能够杀灭0 d养殖用人工海水中50%左右的细菌,幼体的死亡数显著降低(P<0.05),随着浓度不断增高,养殖用人工海水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使幼体的死亡数显著增高(P<0.05);芬母多肽对罗氏沼虾成虾的安全浓度为0.05 mg/mL。研究表明,芬母多肽在水产养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鼠棒状杆菌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制备检测试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1.6×103~1.28×104),特异性和灵敏度好。免疫层析胶体金试纸最低检出限为10-6CFU/mL,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交叉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颗粒性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的抗血清通过辛酸-硫酸铵法纯化,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纯化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交叉反应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蛋白质浓度为29.28 mg/mL,效价在1:6.4×104以上,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及哈维氏弧菌等水生动物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柱状黄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柱状黄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有效控制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中草药,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100种常见中草药提取液对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t检验对其中24种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药液pH值调至中性前后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抑菌效果下降极显著(p<0.01)。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7种中草药在pH值调至中性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在药液pH值调至中性后,五倍子、公丁香和石榴皮能够有效抑杀溶藻弧菌。五倍子的MIC和MBC值均为7.813 mg/mL;石榴皮的MIC和MBC值均为15.625 mg/mL;公丁香的MIC和MBC值均为125 mg/mL;黄连、黄精和大黄的MIC和MBC值均为500 mg/mL;五味子的MIC和MBC均为1 000 mg/mL。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为对象,芽孢数和芽孢率为目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并在此配方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20 g/L果糖、20 g/L豆粕、5 g/L K2HPO4、7 g/L NaCl、0.8 g/L CaCO3和0.8 g/L MgSO4;产芽孢最佳培养条件为37℃,220 r/min,接种量5%,装样量20%,初始pH 6.5~7.5,发酵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的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培养基芽孢数及芽孢率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酵液芽孢数达5.8×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