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鳜鱼苗种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何晏开,卢焱清(武汉市新洲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笔者1990年开始从事鳜鱼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仅1993年育成寸片鱼种21.42万尾,其中2寸以上规格达到32.6%,平均成活率76.4%,效益显著。下面...  相似文献   

2.
徐广友 《内陆水产》1997,22(12):10-11
近年来,鳜鱼养殖已成为名特优养殖热点。鳜鱼养殖热带来了规模化鳜鱼繁育。1995年后,我市年繁育鳜鱼寸片(3cm以上/尾)在50万—70万尾,为成鳜养殖生产提供了苗种来源。然而,在利用人繁鳜鱼寸片进行成鳜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相对较低的状况。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鳜鱼寸片直接下塘养殖,早期养殖饵料鱼配套差,以及水体较大的池塘中鳜鱼饵料获得性差。1996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笔者利用小体积网箱在水库中进行鳜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培育成活率90.8%的结果。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小网箱设置水域理化性状,夏季早晨6:00测定,p…  相似文献   

3.
芙蓉鲫是运用“杂交——雌核发育——远缘杂交”综合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的新型杂交种.所以芙蓉鲫鱼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设备进行生产。目前我国芙蓉鲫是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鳜鱼原种场统一生产供应,广大生产者需谨防购进假冒伪劣苗种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 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1980年干榆养殖场和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孵苗384.7万尾,其中175.5万尾鱼苗育成夏花57万尾,比1979年增加了2.54倍;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孵苗2万尾;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第一次试验成功,孵苗13万尾,育成5寸以上鱼种2万尾;青岛海水养殖研究所,孵苗90多万尾,育成鱼种8~9千尾。从这些结果看,大部分单位都在试验上取得成功,有的单位已向生产规模迈进。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观察,对目前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边文冀 《水产养殖》2008,29(1):45-45
2007年11月29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江苏省淡水水产所召开了“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及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孙喜模、苗种处处长胡红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孔杰研究员,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夏爱军以及有关水产育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永修县是全国的渔业大县,水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发挥可自繁自供鳜鱼苗种和可养水面多的优势,确立了“从渔业大县走向鳜鱼养殖强县”的思路,着眼于建设全省最大的鳜鱼生产基地,力争在“十五”期间鳜鱼年生产量达2500吨。为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确保该目标实现,该县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鳜鱼产业化龙头企业,而永修特种水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推动永修县鳜鱼产业化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池塘套养鳜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鳜鱼规模化生产 ,1996年武汉市科委下达了“鳜鱼产业化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为此 ,我们进行了池塘不增投饵料鱼套养鳜鱼模式和鱼种池鱼与鳜鱼混养技术模式的研究。经过四年的实施 ,基本上获得成功 ,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鱼池特点的养殖模式 ,到 1999年全区推广池塘套养面积4 50 0亩 ,鱼种池套养面积 50 0亩。下面将 1996—1999年池塘套养技术的试验推广结果总结如下 :1 推广应用情况1996年 ,我们在成功地完成了“鳜鱼苗种大批量繁育技术及工艺研究”的前提下 ,开展池塘套养鳜鱼技术试验 ,利用当年繁育鳜鱼寸片 (3 3cm规格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鳜鱼养殖已成为名特优养殖热点。鳜鱼养殖热带来了规模化鳜鱼繁育。95年后,我市年繁育鳜鱼寸片(3厘米以上/尾)在50—70万尾。为成鳜养殖生产提供了苗种来源。然而,在利用人繁鳜鱼寸片进行成鳜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相对较低的状况。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鳜鱼寸片直接下塘养殖,早期养殖饵料鱼配套差,以及水体较大的池塘中鳜鱼饵料获得性差。对此,96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笔者利用小体积网箱在水库进行鳜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培育成活率90.8%的结果。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小网箱设置水域理化性状,夏季早晨6:00测定,P…  相似文献   

9.
芙蓉鲫是运用“杂交--雌核发育--远缘杂交”综合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的新型杂交种,所以芙蓉鲫鱼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设备进行生产。目前我国芙蓉鲫是由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鳜鱼原种场统一生产供应,广大生产者需谨防购进假冒伪劣苗种影响生产。芙蓉鲫抗病力强,耐低温低氧较  相似文献   

10.
鳜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姚国成 《淡水渔业》1994,24(1):30-32
鳜鱼养殖技术姚国成(广东省水产局广州510222)为了发展鳜鱼养殖,广东省水产局于1985年下达鳜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由佛山市水产局和南海市水产养殖场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进行试验研究,从长江水系引进装捞的天然鳜鱼苗试养,筛选出优良品系,摸索...  相似文献   

11.
“北方鲤鱼基因工程育种” 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八六三计划)”项目“快速生长鲤鱼基因工程育种”,经过科技人员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于1994年2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过农业部水产司主持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鳜鱼是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贵鱼类,但近十几年来,在华南以外的地区,多数育种单位仍未解决鳜鱼苗种成活率偏低的难题,从而制约了商品鳜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州市白沙湖渔场自90年代中期在安徽省率先突破鳜鱼人工繁殖难关以来,又经过连续数年的攻关,基本解决了内陆地区鳜鱼规模化育种的技术难题,夏片成活率由一般10%以下提高到40%以上,年产3.3厘米以上无病毒鳜鱼夏片100万尾以上,并成为全省首家鳜鱼良种场。现将该场在开展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提高夏片成活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选择优质亲本,强…  相似文献   

13.
《海鲜世界》2008,(2):2-3
国家“863计划”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通过攻关,在主要海水养殖生物的BLUP育种技术体系取得重要突破,鱼类、贝类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水产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率先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生物BLUP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2016年以来,扬州市水产站承担了省级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研究与示范",旨在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幼鳜阶段的病害,已成为大力发展养鳜的一大障碍,给生产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最近两年的实践及调查研究,初步找出了鳜鱼人工繁殖和幼鱼阶段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现简述如下:一、水霉病1.病因:是水霉及绵霉寄生所致。对鳜自的卵危害特别严重。2.症状:鳜鱼在孵化过程中易感染此病。鳜鱼卵被感染后,其霉菌的菌丝馒入卵膜,卵膜外部的菌丝丛生在水中,俗称“太阳卵”,造成鳜卵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孵化率。3.防治:①孵化用水一定要清新,溶氧量高,避免使用混浊或者已过污染的水源。②用生石灰水严格清洗孵…  相似文献   

16.
鳜鱼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由于水质污染,野生鳜鱼已很少见到,为了满足市场供应,水产养殖户开始在成鱼池中套养,但产量很低。后来发展到专池饲养,单产最高在1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不明显。1998年,我们在锡山市前洲镇蒋巷水产场,就鳜鱼高产高效,进行了专池饲...  相似文献   

17.
为完成江苏省靖江市“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项目,满足广大养殖户对长江翘嘴鳜大规格鱼种的需求,在靖江市“滨江水产良种场生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基地,靖江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将自繁自育的1.7-2.0cm的部分鳜鱼乌仔直接转入池塘培育,探索埭前屋后小水域生态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月—2005年4月,作者参加了“河南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在该“中心”基建和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积累了经验,现总结如下,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省嫩江水产研究所参加的“八五”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鲤鱼当家品种培育研究”课题,在育种专家沈俊宝研究员主持下,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用了15年的时间,通过杂交(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建立三杂交种的  相似文献   

20.
藕池养殖鳜鱼试验初报鳜鱼是盐城市郊区淡水养殖的重要新品种。为了充分利用藕池水体空间,提高藕池养鱼经济效益,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公司和郊区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1993年在盐城市郊区大纵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藕池养殖鳜鱼试验。材料与方法选择盐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