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研究茵陈-大黄不同配比对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二者最佳配伍比例,为开发含有“茵陈-大黄”的新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试验选用茵陈和大黄1∶1、1∶2和2∶1三个不同配伍比例,再按照大黄同时下、后下进行煎煮;选取部分水煎液分别按照醇沉浓度为70%和80%水煎醇沉方法制备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水煎液、醇沉浓度分别为70%与80%的上清液、沉淀中绿原酸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的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1,提取出绿原酸含量为55.96 mg/mL;茵陈、大黄配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也有所提高,其中大黄酸含量提高最为显著,提取出大黄酸含量为20.83 mg/mL,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2。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含量在配伍比例1∶1、蒽醌类成分在配伍比例1∶2时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以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为指标研究栀子干姜汤的最佳煎煮方法,试验采用Amethyst C18-P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和0.005 mol/L甲酸铵-0.1%甲酸(B)为流动相,在色谱条件为波长238 nm,流速0.8 mL/min,柱温28℃的情况下对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在合煎液中含量最高,且最佳配伍比为栀子∶干姜=9∶6。说明栀子干姜汤煎煮或制备时采用配伍比例为9∶6的合煎方式效果好,否则会降低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浸出,从而影响栀子干姜汤的药效。  相似文献   

3.
筛选并确定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口服液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水提、醇提、水提醇沉3种提取工艺,以栀子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实际生产流程繁简、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工艺。其中水提工艺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醇提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水提醇沉工艺以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终浓度和醇沉时间单因素试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最佳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30 min,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采用水提工艺时具有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法和闪式提取法提取栀子中栀子苷的最佳工艺,并比较两种最佳工艺的提取效果。以L9(34)分别设计超声法和闪式提取法试验,以不同因素和水平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以栀子苷的提取率作为两种方法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率略高于闪式提取法,但综合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闪式提取法更加高效、省时、环境友好,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30%乙醇,料液比1:50,提取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21%。综合比较,闪式提取法更适合提取栀子中的栀子苷,本研究可为栀子在饲料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超声法|闪式提取法|栀子|栀子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黄连解毒微粉中栀子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以硅胶G板为薄层板,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即可快速鉴别出栀子苷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2 C_(18),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显示,栀子苷在10~8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9%,3批样品的栀子苷含量在0.798~0.814 mg/g之间。栀子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均简单快速,为黄连解毒微粉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雨  邓彦宏 《兽医大学学报》2013,(9):1442-1447,1450
通过Ova(鸡卵清蛋白)诱导和激发BALB/c小鼠,构建哮喘疾病动物模型,探究栀子苷对非感染性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栀子苷(80mg/kg)可显著调节Ova触发的哮喘症状,如减少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和炎性细胞总数;下调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2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及嗜酸性趋化因子水平;降低血清中Ova特异性IgE的含量;改善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气道高反应性等。结果表明,栀子苷可通过缓减炎症过程保护Ov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其机制可能与阻断NF-κ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为栀子苷在治疗哮喘等疾病及相关原料药物研发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纯化法对大黄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极细粉(75μm)为原料,95%乙醇为溶媒辅助超声波处理,回流提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有效成分,分别以醇提水沉法和石油醚萃取结合pH沉淀法进行有效成分纯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各游离蒽醌含量,FM27 J冰点渗透压计测定注射液的渗透压,明胶法测定鞣质含量,比较2种方法对大黄注射液质量的影响。结果:石油醚萃取法和醇提水沉法制备的大黄注射液游离蒽醌总含量分别8.7386和0.104 mg/mL,生药提取率分别为1.74%和0.02%;石油醚萃取法制备的注射液渗透压、鞣质含量等均优于醇提水沉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体外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选择14种中药制备水煎液和水煎醇沉液,测定各中药对奶牛乳房炎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药水煎液和水提醇沉液的抑菌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大黄、黄柏、丹参、诃子、黄芩、山楂对6种细菌的综合抑制效果较好。进一步比较了6种中药对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最低杀菌浓度,发现黄柏、大黄、丹参、诃子对3种细菌的综合抑制效果较好。结合药剂的组方原则,丹参、黄柏可作为治疗乳房炎方剂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益母草水煎液及水煎醇沉液对小鼠的镇静镇痛作用,笔者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8组,分别为益母草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和水煎液灌胃给药大(10.0 g/kg)、中(5.0 g/kg)、小(2.5 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和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 d,最后1次给药10 min后,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测定小鼠20 min内的活动及站立次数;30 min后,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阈值。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腹腔注射益母草水煎醇沉液大、中剂量组站立和活动数极显著减少(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腹腔注射益母草水煎醇沉液大剂量组痛阈值极显著提高(P0.01)。益母草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给药,较大剂量时对小鼠具有一定的镇静和镇痛作用,而口服相同剂量的益母草水煎液对小鼠则无显著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的酸枣仁制剂对小鼠的镇静及镇痛作用。取小鼠80只,随机均分8组(每4组为一大组,均用Ⅰ~Ⅳ表示)。Ⅱ-Ⅳ组为试验组,分别按5.0克/千克(低剂量)、10.0克/千克(中剂量)、20.0克/千克(高剂量)灌胃酸枣仁水煎液和腹腔注射酸枣仁水煎醇沉液,Ⅰ组为对照组。分别灌胃和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用小鼠活动仪及智能热板仪自动记录法,观察小鼠的镇痛及镇静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灌胃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镇痛作用不显著(P〉0.05),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水煎醇沉液对小鼠的痛阈值有延长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水煎醇沉液对小鼠的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有降低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表明腹腔注射酸枣仁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浸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提高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为复方剂型改革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考察,对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以水提后的浸膏重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浸泡时间、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浸膏中的甘草酸含量作为醇沉优化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醇沉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复方水提最佳工艺:浸泡1 h、12倍加水量、煎煮4次、煎煮时间1.5 h;浸膏醇沉最佳工艺:80%乙醇浓度、4倍乙醇量、醇沉16 h。结合实际生产和成本因素,确定中药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为:浸泡0.5 h、12倍加水量、煎煮3次、煎煮时间1 h,65%乙醇浓度、3倍乙醇量、醇沉16 h,水提浸膏收率为57.2%,醇沉浸膏甘草酸含量为0.42%,均接近正交方案中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结果:超微粉碎可增加栀子苷和小檗碱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超微细粉中栀子苷和小檗碱含量分别比细粉提高26.26%和37.07%.结论:超微粉碎没有改变黄连解毒汤固有的药效学物质,但对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而言,超微粉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HPLC方法测定温毒清浸膏中栀子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8 nm;色谱柱:Diamonsi L C18(5μm,200 mm×4.6 mm);柱温:25℃;理论塔板数不低于1 500。结果显示,栀子苷进样量在0.060-0.6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2%,RSD为1.2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温毒清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栀子、龙胆、茵陈水煎剂对獭兔胆汁分泌和离体胆囊平滑肌肌条运动的影响,通过对獭兔实施胆管插管术,建立胆汁引流模型,应用 BL-420E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记录上述中药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并取獭兔胆囊平滑肌,应用 HW-400S 恒温平滑肌槽和 BL-420E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记录上述中药对胆囊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水煎剂可显著增加胆汁的分泌(P <0.05)和胆囊平滑肌收缩张力(P <0.05);龙胆和茵陈水煎剂可显著增加胆汁的分泌(P <0.05),但对胆囊平滑肌收缩张力作用不显著(P >0.05)。说明栀子、龙胆、茵陈水煎剂均可促进獭兔胆汁分泌,且栀子可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张力,但龙胆、茵陈水煎剂对胆囊平滑肌收缩张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党参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的作用。方法:取小鼠160只,随机均分16组,每4小组为一组实验组,共4组实验组。实验组Ⅰ分别为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试验组分别以5.0g/kg(低剂量)、10.0g/kg(中剂量)、20.0g/kg(高剂量)给小鼠口服党参水煎液和腹腔注射党参水煎醇沉液,1次/d,连续给药3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党参水煎醇沉液各剂量组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显著延长(P<0.01),口服党参水煎液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党参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能够提高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能力,而水煎液口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高热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水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3种醇沉浓度(50%、60%、75%)对高热清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以10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时,水提液中黄芩苷含量最高;3种醇沉浓度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50%醇沉浓度时成本最低。根据最佳工艺路线制备高热清口服液,3批成品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薄层鉴别与pH值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的含量做为评价指标,是筛选其不同制备工艺的有效方法。按照最佳工艺路线制备的高热清口服液成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中含有40余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国内外所公认的中药栀子有效成分为环烯醚萜类物质,而栀子苷是其活性最高的成分之一。1栀子苷的药理作用1.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1.1抗哮喘Y.Deng等[1]通过鸡卵清蛋白(Ova)诱导和激发Balb/c小鼠,构建哮喘疾病动物模型,并用不同浓度栀子苷(20,40,80 mg/kg)治疗,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HPLC法分析黄芩水煎液中黄芩苷含量,采用显色基质法鲎试验进行相关单体成分的抗内毒素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中含量最多的单体成分为黄芩苷,显色基质法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25、12.5、6.25、3.125μg/mL)的黄芩苷溶液对内毒素的破坏率分别为45.08%、54.39%、57.45%、61.78%和82.80%,其破坏率呈浓度依赖性,可知黄芩水煎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黄芩苷具有灭活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脉血压直接测定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川芎水煎醇沉液对家兔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影响。将家兔麻醉,分别耳缘静脉注射1g/kg、2 g/kg、4 g/kg剂量的川芎水煎醇沉液,通过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记录家兔给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用药前比较,各剂量处理后家兔收缩压均有显著上升(P0.01),高剂量组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收缩压降低。各剂量处理后家兔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处理后动脉压均明显增加(P0.01),且2 g/kg川芎水煎醇沉液可使家兔的动脉压明显提高;心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提示川芎水煎醇沉液对家兔有降压作用,各剂量组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炮制的茜草对家兔凝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茜草不同炮制方法对家免凝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选取1.5~2.0 kg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分,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第1组静注生茜草水煎醇沉液,第2组静注炒茜草水煎醇沉液,剂量均为1g/kg,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心脏采血,用试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家兔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明,静注生、炒茜草水煎醇沉液均有促进凝血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用药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且生茜草优于炒茜草,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