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草栽培对柑橘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草栽培对柑橘矿质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分析了生草栽培条件下椪柑(Citrus reticulata)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椪柑叶片钾、磷及硼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钙含量却显著低于清耕,而生草与清耕两者的镁、硫、铁、锌、铜、锰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生草栽培的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清耕,糖酸比显著高于清耕。可见,生草栽培可提高柑橘叶片钾、磷和硼含量及果实糖酸比。  相似文献   

2.
灌溉方式对地表蒸发和梨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地面灌溉中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果实品质差的问题,于2013年在河北工程大学永年校区以5年生田间梨树为试材,研究不同地面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地表蒸发量、梨产量与品质的影响。4种地面灌溉方式包括沟灌、畦灌、覆草畦灌和覆草非灌溉。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地表蒸发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覆草畦灌和沟灌显著高于畦灌和覆草非灌溉处理。覆草畦灌和沟灌较畦灌可显著减少地表的蒸发量,覆草非灌溉、覆草畦灌、沟灌和畦灌3—8月的累积地表蒸发量分别是77.92、114.64、163.1、203.73 mm。沟灌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99 kg/m3,显著大于覆草畦灌和畦灌,分别提高了1.45、1.06 kg/m3。沟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综上,沟灌既能减少地表蒸发又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当前较好的地面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蓬莱产区梅乐葡萄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片、花/果实中矿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梅乐葡萄的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连续以蓬莱产区16个固定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每个配方肥选择4个果园,共计192个梅乐葡萄园,比较不同生育期叶片、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果实矿质营养含量的主要叶片养分因子.叶片Fe、B和花/果实N、P、K、Mg、Fe、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且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叶片Mn、Cu和果实Cu含量均表现为转色期>成熟期>盛花期,且各生育期间差异显著.除盛花期N、Ca、Mg、成熟期Cu、全生育期Mn外,其他叶片与花/果实矿质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Ca、Mo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Fe、Mn、Zn、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P、K含量在盛花期和转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Mg、Cu含量在盛花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转色期、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和特异性,可能是由叶片和果实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协同或拮抗作用造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实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K、Fe、Zn、Cu、B是梅乐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盛花期-转色期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中Ca、Mn、Cu含量均显著提高.在梅乐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P、K、Ca、Mg、Mo极显著高于果实,其中Ca、N、K含量较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Ca、N、K的需求量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综上,可以通过调控花前叶片中P、K、Ca、Mg、Fe、Zn、Cu、B、Mo水平调控花中P、K、Fe、Cu、B含量;由于叶片中的Ca不易有效转运至果实中供其利用,因此Ca应有针对性地直接施用于幼果上.转色期,可通过提升叶片中Mn、Cu水平调控果实中Mn、Cu含量.成熟期,可通过提升叶片N、K、Ca水平调控果实中P、K、Zn、Mn含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锌肥施用量对香稻产量和糙米香气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量对香稻产量和糙米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氯化锌60 mg/kg土壤处理的有效穗数最多,基施氯化锌120 mg/kg土壤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基施氯化锌80 mg/kg土壤处理的结实率最高,锌肥处理均促进千粒重增加;基施氯化锌60,80,100,120 mg/kg土壤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基施氯化锌20,40,60,80,100,120,160 mg/kg土壤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基施氯化锌80,100,120 mg/kg土壤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最高;香稻最佳氯化锌基肥施用量为80~120 mg/kg土壤。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替代对河南潮土化学性质及可溶性有机碳/氮(DOC/N)分布的影响,探讨潮土适宜有机物料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替代较对照明显提高了土壤基本养分的含量。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提高最明显分别达到13.4 g/kg、93.99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40%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0.90 g/kg、2.94 mg/kg、224.97 mg/kg。秸秆单独替代较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对土壤DOC提升效果好,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DOC含量最高达到15.45 mg/kg;而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则提高了DON,其中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DON含量最大,为12.88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可溶性有机质的SUVA254 nm最高[16.24 L/(g·cm)],说明此处理有利于富含芳香环结构的有机质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其中秸秆替代40%和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对土壤基本肥力提升相对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贵州清水江河谷地区柑橘果园不同品种叶片中N、P、K、Ca、Mg、Fe、Mn、Cu、Zn含量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叶片中N、P、K、Ca、Mg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5~3.86g/100g.DW、0.144~0.238g/100g.DW、0.71~1.80g/100g.DW、2.09~4.54g/100g.DW、0.06~0.17g/100g.DW,叶片中Fe、Mn、Cu、Zn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127.88~211.80mg/kg.DW、34.24~78.58mg/kg.DW、8.65~15.14mg/kg.DW、7.45~11.32mg/kg.DW。树体中Mg、Zn元素含量较低,处于缺乏状态;N、P元素含量普遍偏高。柑橘园土壤全N含量范围为0.106~0.117g/100g,土壤速效P、K含量范围分别为5.95~43.81mg/kg、29.91~149.77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范围分别为11.79~54.54mg/kg、8.60~49.49mg/kg、0.08~0.78mg/kg、0.46~1.54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7.
秸秆深埋对不同氮肥水平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秸秆还田后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秸秆深埋2个因素,4个氮素水平(0、135、180、225 kg/hm2)。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高,抽雄期开始逐渐下降,在收获期达到最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随着施氮肥水平增加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P<0.01),在施氮水平为180 kg/hm2时,土壤蔗糖酶活性达至最大最高,为329.09 mg/(g·24 h),提高幅度最高可达19.83%。在秸秆深埋处理下增施氮肥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量在180 kg/hm2土壤有机质达到最高水平,为37.08 g/kg。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秸秆深埋与施氮水平交互对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能够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可能性。秸秆深埋处理对于土壤蔗糖酶含量具有增益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表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养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9.
研究油渣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乌什县核桃(Juglans regia)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常规NPK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油渣(27.3、54.6、81.9 kg/株)和生物炭(168.2、336.4、504.6 kg/株),通过对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油渣和生物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利用乌什县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指数(SFI)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油渣和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核桃生产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其中油渣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Fe、Mn和Zn的含量,降低土壤Mg和Cu的含量,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Ca、Mg的含量,降低土壤Mn和Cu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油渣和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在油渣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54.6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在生物炭的不同施肥处理中,施肥量为168.2 kg/株时土壤肥力指数最高,油渣和生物炭施用过量均会降低土壤肥力指数。因此,本试验得出对核桃生产园土壤肥力提升的最佳施肥量为:油渣54.6 kg/株或生物炭168.2 kg/株。  相似文献   

10.
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套袋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含量变化与花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套3层袋和白袋处理后,果皮中K、Ca、Mg、Fe、Cu、Zn和Mn变化趋势与裸果基本一致。在花后80 d,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K、Mg和Fe含量显著高于裸果,而Ca的含量却显著低于裸果,套白袋的果皮中Ca含量也显著低于裸果。同时套3层袋果皮中Ca/K、Ca/Mg和Ca/(Mg+K)显著地低于裸果。而Cu和Mn含量以套白袋的为最高,其次为3层袋和裸果。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Zn含量在花后80~90 d与不套袋裸果无显著差异,在花后100 d显著的低于对照,但与套白袋的果实无显著性差异。套袋果皮中Ca含量的下降和K、Mg等矿质营养含量的增加与黄冠梨果面花斑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肥力的重要农业措施,能够影响土壤酶活性。为探讨秸秆深埋对不同氮肥水平下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磷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4个氮肥水平(纯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定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高,收获期时降至最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P<0.05),且磷酸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磷酸酶活性最高,为344.66 mg/(g·24 h);(2)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增加全磷、有效磷的含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处理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秸秆深埋处理下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磷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02.17 mg/kg。(3)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合川地区油橄榄树体的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油橄榄的平衡有效施肥提供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内3株树势相同,无病虫害的7年生‘豆果’油橄榄树为研究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大量和微量元素P、K、Ca、Mg、Fe、Mn、Cu、Zn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元素N含量,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结果表明:“豆果”生长期内,大量元素在叶片和果实中随果实膨大存在不同变化趋势。总体上,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Ca>N>P>Mg;果实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N>Ca>P>Mg。对微量元素Fe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元素Mn、Zn、Cu,且叶片中元素Fe远高于果实中的。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从矿质元素在“豆果”叶片、果实中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来看,营养元素N、K、Ca在发育期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肥料施用上应充分满足;考虑到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建议生产上施用N肥时还应搭配P肥、K肥、微量元素肥(含Cu和Zn)施用,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华榛的生长状态,明确其果实、土壤和叶片间的养分关系,为野生华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盘州市野生华榛的土壤、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测定其矿质元素含量,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矿质元素对果实指标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盘州市的野生华榛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微量元素除有效锌含量较高外,皆处于中等偏低的级别。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18.52%,粗脂肪含量为39.8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6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叶片及土壤中的Mn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说明Mn元素是影响华榛果实品质的重要元素。而果实中的N、土壤中的Mg、叶片中的P和Mg元素对于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野生华榛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诊断分析,对植株Mn元素含量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进而提高华榛果实品质。而适当调整土壤中的N、Mg、P元素含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实品质改善的效果,形成合理的施用技术,2013—2016年,在容县开展了施用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7月中下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浅沟,处理1株施3.5 kg虾肽肥、处理2株施2.5 kg虾肽肥、对照株施2.5 kg干花生麸,8—9月份处理1、2分别喷3次800倍虾肽氨基酸叶面肥,对照喷清水。结果表明:连续施用虾肽肥3年能提高0~20 cm浅层土壤交换Mg、有效Zn、有效Fe、有效Mn、有效B含量,以及20~40 cm土壤全N、交换Ca、交换Mg、有效Fe、有机质含量和pH;叶片全N、全P、全K、交换Mg、有效B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明显提高;果实总糖含量明显提高,风味佳,甜脆爽口,果品质量更优。7月中旬沟施虾肽肥2.5~3.5 kg+8月喷施800倍虾肽氨基酸叶面肥3次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沙田柚果实品质,其效果与花生麸相当。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光碳核肥对石榴各生育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石榴合理施肥时间和用量,为石榴的科学精准施肥和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在云南省永胜县以‘突尼斯’软籽石榴为材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光碳核肥处理(1.3%、1%、0.7%、0.5%)下石榴生育期内叶片矿质元素变化规律。随着石榴生长发育,石榴叶片中N、P、Ca、Zn元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K、Mg、Fe元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1.3%处理抑制了石榴叶片中N、P的含量;0.7%处理对石榴叶片N、P、K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对照(清水喷施)分别提高了22.3%、47.6%、121.9%,且显著提高了石榴成熟期叶片Fe含量;0.5%处理石榴叶片Ca、Zn含量显著增加,最高分别为19.72、144.54 g/kg,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1.05倍,同时对石榴营养生长期叶片P、K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光碳核肥调控石榴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喷施浓度0.7%处理能显著提高石榴叶片N、P、K、Fe含量,0.5%处理对Ca、Zn、P、K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可根据不同生育时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制定...  相似文献   

1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化水处理技术对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矿质养分、生物酶活性、物理结构等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减缓保护地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及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和尖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磁化水灌溉处理,以非磁化水灌溉处理为对照,测定0~15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有效性养分和交换性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颗粒以及pH等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提高了尖椒果实中维生素C、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76~46.85%;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2)磁化水灌溉处理促进了Fe、Cu、N和P在叶片中的累积,其含量高于果实,而Mn和Zn含量则略低于果实中含量;Fe含量提高比例最高,在叶片和果实中平均值为57.20%,其次为全磷含量,平均值为53.49%;且磁化水灌溉处理尖椒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3)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中N、P、Mn和Zn等元素全量含量降低,为2.04%~20.61%;Fe和Cu等元素全量含量提高为4.64%-6.48%;土壤交换性K、Na和Ca等离子含量降低,为2.15%~4.95%,而交换性Mg离子含量则提高;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等有效性养分含量提高。(4)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为0.27%~24.75%。(5)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含量增加,而砂粒含量则有所下降。[结论]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技术有利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对土壤有效性养分累积和供应强度以及土壤生物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尖椒果实的鲜食品质;并通过调整交换性离子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pH的调节,减缓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3种不同柑桔中间砧在树体矿质营养含量上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纽荷尔脐橙/3种不同中间砧/枳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中间砧对接穗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中间砧对接穗叶片N、P、Ca、Fe和Zn含量年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无明显影响;而对叶片K、Mg和Mn含量的年变化趋势特征在一定变化阶段上有明显影响。在年周期的不同时期里,叶片K和Mn含量在3种不同中间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其余矿质营养含量在3种不同中间砧之间只在部分时期里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各矿质营养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不同时期间,该矿质营养含量在3种不同中间砧之间的相对高低差异趋势不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2013-2015年,在广西柳城县开展南丰蜜橘水肥一体化施用试验,以传统施肥试验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不同配方的水肥一体化施用处理对南丰蜜橘果园施肥成本、土壤与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的综合成本最低为747.06元/667 m~2,仅为CK的67.41%;处理2的综合成本最高为1 264.15元/667 m~2,比CK增加了14.06%;处理1和2的土壤全N全P全K含量明显偏低,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CK,但仍在适宜和较高含量水平,CK的全N全P在适宜范围内,全K稍偏低;处理组和CK叶片除P含量在适宜范围,Ca含量高于适宜范围外,N和K含量均偏低。处理1和处理2的Ca、Zn、Fe、Mn和B的含量均高于CK,但Mg含量以CK的最高;处理1和处理2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9.36%和12.61%;处理1果实较大,果皮较厚,完熟后比处理2和CK略早出现浮皮,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和酸含量也比处理2和CK略高,风味较浓。通过试验发现处理1的成本最低,产量较高,果实品质较优,既省肥省工省水,又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节本增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