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低温应激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2±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硒0.028 mg/kg (对照组)、0.25 mg/kg (亚硒酸钠)、0.30 mg/kg (酵母硒)和0.52 mg/kg (酵母硒)的实验饲料,记为G0、G1、G2和G3组,养殖56 d。养殖结束后,进行低温应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的添加对幼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全鱼和肌肉的硒含量,G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G1与G2组全鱼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G2组肌肉硒含量显著高于G1组。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了幼鱼肝脏GPx活性,G1和G2组SOD活性显著高于G0组,G3组与G0组差异不显著。22°C时,各组间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2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与G3组差异不显著,各组HSP70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3°C时,各组黄颡鱼血浆总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1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G0和G3组,与G2组差异不显著;G2和G3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G2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G1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G0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综合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硒沉积、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鱼体抗低温应激效果方面,饲料中添加0.30 mg/kg酵母硒效果优于0.25 mg/kg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肌肉营养品质和抗病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75±0.01)g的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在基础饲料(Se含量为0.08 mg/kg)中分别添加酵母硒(按硒计)3个水平(分别为0、0.25和0.50mg/kg),茶多酚3个水平(分别为0、50和100 mg/kg),进行排列组合后得到9组饲料.连续投喂60 d后,检测团头鲂生长、肌肉营养成分、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以及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成活率,以综合评价酵母硒和茶多酚对团头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和茶多酚均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肌肉中粗蛋白含量,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酵母硒和茶多酚交互作用也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P<0.05),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酵母硒和茶多酚均可以通过诱导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表达来提高生长性能,不同的是,酵母硒主要上调脑垂体MaGH和肝脏MaIGF-I基因的mRNA表达,茶多酚主要上调脑垂体MaGHR2基因而显著下调肝脏MaIGF-Ⅰ基因的mRNA表达(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显著提高团头鲂血清中GH和IGF-Ⅰ的含量(P<0.05),而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中IGF-Ⅰ的含量(P<0.05).攻毒实验表明,酵母硒和茶多酚均能提高攻毒后鱼的成活率,且两者交互作用明显.综合生长性能和抗病力分析,团头鲂幼鱼饲料中酵母硒和茶多酚配伍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mg/kg酵母硒和50 mg/kg茶多酚.  相似文献   

3.
胡颂钦  穆俏俏  林艳  缪凌鸿  刘波  董在杰 《水产学报》2023,47(6):069612-06961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团头鲂幼鱼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摄食300 mg/kg茶多酚组的增重率(WGR)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低添加量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500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GLU)含量,且300和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团头鲂肝肠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无添加组。100和300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肠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50%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  相似文献   

4.
酵母硒和茶多酚都是优质的天然抗氧化剂。酵母硒作为有机硒源,兼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双重功效。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菌消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组织硒沉积量,肝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在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硒(按硒计)3个水平(分别为0,0.25 mg/kg,0.50 mg/kg),茶多酚3个水平(分别为0,50 mg/kg,100 mg/kg),进行排列组合后得到9组日粮。选用体重为(1.75±0.01)g团头鲂1 35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茶多酚均能显著提高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当日粮中硒缺乏时,两者互作效应显著(P0.05);而当硒适量或过量时,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日粮中单独添加酵母硒能显著提高团头鲂肌肉和肝中硒含量(P0.01),而茶多酚对组织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两者对硒在肝中沉积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3)酵母硒和茶多酚均能够通过诱导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来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性能,不同的是酵母硒主要上调Ma GPx1和Ma Cu/Zn-SOD基因m RNA表达,茶多酚主要上调Ma CAT基因。4)酵母硒和茶多酚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两者配伍上调了Ma GPx1基因m RNA表达量(P0.05),对Ma Cu/Zn-SOD和Ma CAT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结果两者配伍显著提高了肝总抗氧化能力(T-AOC)而显著降低肝丙二醛(MDA)含量(P0.05)。综合分析,建议当基础日粮中添加0.50 mg/kg酵母硒和50 mg/kg茶多酚时,即在提高生长指标的同时较好的提高各抗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肝中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7±1)℃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0±0.20)g的黑鲷幼鱼放入容积为310L(水体260L)的微流水玻璃缸内,投喂含蛋白41.57%、脂肪13.63%等氮等能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在其中添加2.35mg/kg硒化多糖和0.88mg/kg的亚硒酸钠(使外源硒添加量均为0.4mg/kg)的试验饲料8周,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外源硒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黑鲷幼鱼摄食添加了硒化多糖和亚硒酸钠的饲料时,其特定生长率、血清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的含量以及肝脏和肌肉中硒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硒化多糖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添加亚硒酸钠组(P0.05);饲料中添加硒化多糖和亚硒酸钠对黑鲷幼鱼的形体指标和体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外源硒能显著提高黑鲷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活性,且有机硒的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为(214.5±1.0)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0、0.48、0.97、1.45、1.93、2.42 mg/kg配成不同水平硒(0.12、0.36、0.42、0.60、0.78、1.1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进行为期70 d的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硒对鲈鱼生长、饲料利用、抗氧化酶活力和鱼体硒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饲料中硒水平为0.60 mg/kg时,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硒对鲈鱼存活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和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饲料硒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饲料硒含量为0.6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随着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78 mg/kg时,血清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着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78 mg/kg时,血清G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60 mg/kg时达到最大值,硒含量为1.10 mg/kg时,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饲料(P<0.05);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呈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其中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60 mg/kg时最低;全鱼和肝脏中硒含量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综合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建议214 g规格的鲈鱼饲料中适宜的硒含量为0.63-0.75 mg/kg。  相似文献   

7.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中期对饲料硒的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始体重为(214.5±1.0)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0、0.48、0.97、1.45、1.93、2.42 mg/kg配成不同水平硒(0.12、0.36、0.42、0.60、0.78、1.10 mg/kg)的6组等氮等脂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进行为期70 d的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硒对鲈鱼生长、饲料利用、抗氧化酶活力和鱼体硒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饲料中硒水平为0.60 mg/kg时,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硒对鲈鱼存活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和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饲料硒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饲料硒含量为0.6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随着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78 mg/kg时,血清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着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78 mg/kg时,血清G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60 mg/kg时达到最大值,硒含量为1.10 mg/kg时,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饲料(P0.05);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呈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其中在饲料中硒含量为0.60 mg/kg时最低;全鱼和肝脏中硒含量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综合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建议214 g规格的鲈鱼饲料中适宜的硒含量为0.63-0.75 mg/kg。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 baer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肌肉质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30 mg/kg、120 mg/kg、1200 mg/kg的烟酸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54.41±0.79)g的杂交鲟幼鱼84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鲟幼鱼增重率有显著影响(P0.05), 0 mg/kg组增重率显著低于3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P0.05),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不受饲料烟酸的影响(P0.05)。120 mg/kg烟酸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0 mg/kg、30 mg/kg、1200 mg/kg烟酸组, 0 mg/kg、30mg/kg、1200mg/kg烟酸组之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120mg/kg烟酸组的脏体比显著低于0mg/kg和1200 mg/kg烟酸组(P0.05),与30 mg/kg烟酸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硬度和弹性随烟酸添加水平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1200 mg/kg烟酸组的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烟酸添加组(P0.05)。30 mg/kg烟酸组的肌肉咀嚼性、回复性和黏性均在各组之间最大,且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P0.05)。30 mg/kg烟酸组的肌肉凝聚性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P0.05), 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烟酸影响(P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SOD活力显著高于0 mg/kg和120 mg/kg烟酸组(P0.05),与1200 mg/kg烟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AOC活力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P0.05), 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烟酸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肉质和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鲟鱼饲料中烟酸的建议添加量为30 mg/kg。  相似文献   

9.
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9.0±1.3)℃,将初始体质量(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在此饲料中分别添加硒含量相等(0.30mg/kg)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的4种饲料,养殖56d,比较了不同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硒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外源硒可显著影响对虾体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机体营养成分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外源硒组对虾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添加0.3mg/kg的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蛋氨酸硒优于酵母硒和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0.
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在56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叶黄酮0、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00、300 mg/kg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2%和8.7%;500 mg/kg组肌肉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00 mg/kg组及对照组;50、100、300、1 000 mg/kg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肌肉滴水损失影响不显著。500 mg/kg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50 mg/kg组肌肉苯丙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00 mg/kg组肌肉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300、500 mg/kg组。300 mg/kg组肌肉亮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和1 000 mg/kg组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桑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和胶原蛋白含量,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综合肌肉抗氧化性能、胶原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指标来评价,桑叶黄酮添加水平在300~5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0.05),且W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50mg/kg锌饲料组.添加100~2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0mg/kg锌饲料组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不受饲料锌添加量的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活力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锌添加量为150mg/kg时达最高值;当添加量高于150mg/kg时,LSZ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0与50mg/kg锌饲料组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和50mg/kg锌饲料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150mg/kg锌饲料组最低(P<0.05).建议星斑川鲽幼鱼精制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叔丁基氢醌(TBHQ)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0、450和750 mg/kg的叔丁基氢醌,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8.31±0.04)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采用饱饲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饲养周期为12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0和750 mg/kg TBHQ添加组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4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150 mg/kg TBHQ添加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50 mg/kg添加组;4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TBHQ能够显著升高血清中CAT、溶菌酶活力(450和750 mg/kg)及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750 mg/kg);饲料中TBHQ添加量为750 mg/kg时,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50和750 mg/kg TBHQ能够显著降低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而添加750 mg/kg TBHQ时中肠肠道做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的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TBHQ的添加量为150 mg/kg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添加450 mg/kg以上的TBHQ则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700、1 400、2 100和2 800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2 369.57、2 716.90、2 993.49、3 443.60和3 799.05 mg/kg),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00±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56 d。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添加量为2 100 mg/kg的饲料组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实验鱼的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当氯化胆碱添加量达到2 100 mg/kg饲料及以上时,鱼体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1 400~2 80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鱼体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氯化胆碱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4.
在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05、0.10、0.20、0.40、0.80、1.60 mg/kg投喂初始质量为(5.92±0.2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周,研究了不同生物素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素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量为0.40 mg/kg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对草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为0.4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最大。0.10 mg/kg组和0.20 mg/kg组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素对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添加组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 mg/kg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幼鱼饲料中生物素适宜添加量为0.40 mg/kg。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B6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幼鱼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为(20±0.5)℃、pH值为6.8~7.5的条件下,研究了低蛋白含量(28%)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6(0、15、30、45、60、75mg/kg)对史氏鲟幼鱼[(34.07±3.44)g]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维生素B6添加量为45~60mg/kg时,对幼鲟胰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最大,并可相应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选取初始体重为(0.32±0.02) g的罗氏沼虾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添加10 mg/kg、20 mg/kg、40 mg/kg、400 mg/kg植物甾醇,饲养试验为期70天。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k/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②添加20 mg/kg和40 mg/kg植物甾醇其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肝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则没有显著影响(P 0.05)。③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④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P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罗氏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植物甾醇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蛋白源配制6组实验饲料,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75、150、300、600和1 200mg/kg的肌醇,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始体质量(10.01±0.24)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8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全鱼以及肌肉营养成分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胭脂鱼幼鱼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肌醇含量增加,胭脂鱼幼鱼增重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300 mg/kg组时达到稳定;饲料肌醇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在300 mg/kg组时显著低于未添加组;饲料中肌醇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肌醇(150 mg/kg)不足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饲料中补充310.3 mg/kg的肌醇时,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18.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泛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凤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4,38(9):1530-1537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9.4±1.6)g吉富罗非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养殖于500 L养殖桶中,分别饲喂泛酸含量为0.5、4.8、9.5、18.2、36.3和74.4 mg/kg纯化饲料12周,研究确定其对泛酸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泛酸含量增加,吉富罗非鱼增重率、肝脏和肌肉泛酸含量均呈先线性增加后稳定的趋势;肥满度和肝体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4.8 mg/kg组最高。全鱼水分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全鱼脂肪含量呈现与水分含量相反的趋势。肝总脂含量显著降低,添加组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饲料泛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80~350 g)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泛酸需要量为10.5 mg/kg,饲料中12.6和13.5mg/kg泛酸可以分别使肝脏和肌肉泛酸累积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13~15℃、盐度30条件下,将体质量(8.12±0.03) g的大菱鲆幼鱼饲养在5.0 m×5.0 m×0.6 m的水泥池中,每池3600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拌入0(对照)、100、200、400、800 mg大蒜素的饲料,饲养6周。养殖试验结束时,腹腔注射鳗弧菌,连续14 d感染攻毒;饥饿24 h后,全池称量质量,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大蒜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在大蒜素添加量为200 mg/kg及以上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100 mg/kg及以上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200 mg/kg及以上时保持稳定。血清补体C3含量随饲料中大蒜素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400 mg/kg组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随大蒜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在大蒜素含量达400 mg/kg及以上时不再有显著变化。人工感染试验表明,400、800 mg/kg组的感染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大蒜素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生长,而400 mg/kg的大蒜素能更有效地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20.
马莹莹  贾永义  顾亭亭  张志勇  王童  张美玲  杜震宇  乔芳 《水产学报》2023,47(7):079610-1-079610-14
甘露寡糖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具有保护肠道健康和降血糖的功能。然而,甘露寡糖对于鱼类肌肉品质的影响并无系统性报道。为此,本实验选择均重为2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幼鱼315尾,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糖含量为35%)、高糖处理组(HC,糖含量为45%)和高糖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处理组(HM,糖含量为45%,甘露寡糖添加量为0.5%),每组3缸,每缸35尾,投喂10周后,测定其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C组尼罗罗非鱼肝体比,肌肉内聚性,肌纤维数量、肌苷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比、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例、甘油三酯含量以及可促进肌肉生长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ST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肌肉硬度、胶着性、咀嚼性、肌纤维直径、蒸煮损失,必需氨基酸占比以及在肌纤维的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MyoG基因 相对表达量以及脂肪酸、甘油二酯和磷脂酰肌醇含量显著降低。与HC组相比,HM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弹性、必需氨基酸占比,脂肪酸和甘油二酯含量以及CAS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肌肉粘力、肌纤维数量、肌苷酸含量,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含量以及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M组尼罗罗非鱼增重率和肌肉内聚性,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例,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肝体比,肌肉硬度、咀嚼性以及磷脂含量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高糖饲喂可以使罗非鱼肌肉的保水能力增强,其肌肉更嫩更柔软紧密,提升肌肉鲜味,但会降低氨基酸营养价值。在添加甘露寡糖后,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提高产肉率和肌肉持水力,并且肌肉更加柔软紧密且富有弹性,提高氨基酸营养价值,但是会降低磷脂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