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方对草地早熟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叶绿素含量和感官评价为依据,测定了氮、磷、钾不同肥料组合对草坪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组合为尿素(0kg/hm2)+磷酸二铵(125kg/hm2)+硝酸钾(130.4kg/hm2).各元素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磷>钾>氮.相关性分析表明,投入资金与叶绿素含量和感官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施尿素68.3kg/hm2+磷酸二铵125kg/hm2+硝酸钾43.5 kg/hm2最为适合,在保证草坪质量的同时需投入897.94元/hm2.  相似文献   

2.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相似文献   

3.
苜蓿施用磷、钾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3,他引:46  
采用过磷酸钙与氯化钾进行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600kg hm2与氯化钾100kg 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0 0%,纯收入增988元 hm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且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氯化钾与不施氯化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但施氯化钾150kg hm2与50kg hm2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用氯化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氯化钾施用量以100kg hm2为宜。氯化钾、过磷酸钙及其互作效应均以第1次刈割显著,第2次刈割施肥效应均有所下降,其中氯化钾及氯化钾与过磷酸钙互作效应下降更为明显。增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但粗蛋白含量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过磷酸钙2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施4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草原2号杂花苜蓿+Carlton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基肥和追肥中氮,磷和钾配施对草地群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和钾合理配施有利于草原2号苜蓿和无芒雀麦生长。在配施中,草原2号苜蓿与磷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氮肥和钾肥效应最显著。高钾组合与高氮组合显著降低了草原2号苜蓿产量(P<0.05)。对于春播的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了保持混播群落组分种群的稳定性,较适宜的施肥组合是N2、P1、K2组合(基肥:尿素20 g/m2、过磷酸钙30 g/m2、氯化钾20 g/m2;追肥:尿素30 g/m2、过磷酸钙50 g/m2、氯化钾30 g/m2)。一年龄草地头茬草和二茬草中无芒雀麦产量组分比分别为44.47%和71.10%,占全年总产量的63.62%。二年龄草地三茬草中无芒雀麦产量组分比分别为39.23%,59.73%和37.76%,占全年总产量的46.64%。  相似文献   

5.
宁南旱作农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农业生态经济研究的战略课题.通过对苜蓿施肥梯度、施肥模式的试验研究,在宁南地区当年生苜蓿地以过磷酸钙500 kg/hm2,尿素43.48 kg/hm2作为底肥施入效果最佳;多年生苜蓿则以过磷酸钙300 kg/hm2、尿素60 kg/hm2施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施肥对泡核桃结实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刚挂果的泡核桃进行连续3a施肥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2)4.0?kg复合肥(15-15-15)/株;(3)3.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4)4.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5)5.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树果数、总果实重、总果仁重、核桃仁总氨基酸和核桃仁蛋白分别达对照组的318.18 %-572.72 %、384.83 %-752.32 %、406.96 %-775.42 %、16.64 %-23.47 %和17.36 %-22.22 % ,但不同处理间的核桃仁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核桃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氮、磷、钾、锌和硼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核桃果实数和果实重与核桃上部叶片磷、钾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果仁重与核桃叶片磷、钾含量和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总氨基酸含量与核桃下部叶片氮、磷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的钾和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蛋白含量与核桃叶片磷、核桃上部叶片的锌和核桃下部叶片的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脂肪含量与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质含量为15%的4.0 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的效果最佳,该施肥配比可在凤山核桃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羊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盐池县城西滩,以中科2号羊草为材料,研究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再施用不同钾肥处理对羊草干草产量、品质、种子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有效提高产草量及种子产量,施用K2O 180kg/hm2时,产草量最高为15 320kg/hm2,较对照增产6.1%,种子产量为474kg/hm2,增产30.9%,钾肥对种子的增产效果优于产草量的增产效果;施用钾肥有效促进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施用180K2O kg/hm2时吸氮量和吸磷量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50.1%和45.9%,施用K2O 120kg/hm2吸钾量最大,高出对照32.1%;钾肥能够显著增加羊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提高羊草营养价值,施用K2O 180kg/hm2时营养价值最高,且该施肥条件下经济效益最高,为34 227元/hm2,较对照增收11.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切根改良后配合氮、磷肥混施对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切根基础上对羊草割草场进行不同浓度的氮、磷肥添加试验,设置4个氮、磷添加梯度处理,分别为CK(对照)、NP1(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45 kg/hm2)、NP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和NP3(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35 kg/hm2)。每个处理设置3个区组作为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2014年8月中旬,在每个小区随机设置一个1 m×1 m样方,齐地面刈割植物样品后采集土壤样品,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采用凯氏定氮法、碱解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氢氧化钠熔融法、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重铬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与CK相比,NP3处理导致10~20 cm土壤层的全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速效氮含量;NP3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壤层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NP2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速效磷含量;NP2和NP3处理导致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全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NP3处理导致0~10 cm土壤层的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不同土壤层的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施氮、磷肥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在对羊草割草场改良过程中,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有利于改善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9.
德宏象草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单次干物质产量、年总干物质产量、株高、分蘖数为指标,测定了氮、磷、钾不同组合对德宏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组合为尿素(900 kg/hm2) 钙镁磷(600 kg/hm2) 硫酸钾(150 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氮>钾>磷.刈割5次时,干物质年均产量可达40.41 t/hm2.不同施肥组合之间株高、单次产量、年总干物质产量差异显著,但分蘖数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说明,单次产量与株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分蘖数与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闫景彩  陈金龙 《草业科学》2009,26(12):98-102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方案研究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u 1的氮、磷、钾需要量及其最佳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能够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与效益。实测结果以N2P2K2(氮肥414 kg/hm2,磷肥138 kg/hm2,钾肥276 kg/hm2)试验组的产量最高[(256.81±1.18)t/hm2],与其他低水平试验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无肥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6%。通过对各处理进行效应模型的配置与分析,得出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预测最高产量为259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621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204 kg/hm2;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256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172 kg/hm2。  相似文献   

11.
断根对菊芋热值和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铁霞  乌日娜  刘辉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2):467-472
通过对断根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各器官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热值和灰分含量对断根的响应情况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断根对根系、茎秆、叶片和侧枝热值的影响规律相似,均在40 cm断根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 < 0.05),而40 cm断根条件下块茎热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 < 0.05),灰分含量变化情况与热值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菊芋茎秆热值最高,叶片最低,叶片灰分含量最高,茎秆最低;叶片热值随时间推迟逐渐降低,而根系和侧枝热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叶片、根系和侧枝灰分含量变化趋势与热值相反;茎秆热值和灰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比较平缓,热值和灰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长期定位施肥方式,研究CK、NK、NP、PK、NPK、M(有机肥)、NPKM、1.5NPKM 8个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生长规律、含糖锤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生长的最佳施肥方式。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甜高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秸秆含糖锤度及产量均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秸秆含糖锤度和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有差异。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株高、茎粗和茎秆含糖锤度差异较大、叶片数差异不大,其中NPKM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含糖锤度分别为224.33 cm、21.47 mm、18.41%,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比CK极显著增高了13.86%、39.60%、23.47%。施肥有利于秸秆含糖锤度的积累,在抽穗后第28天时达到最高值,此时,NPKM处理达到18.57%,但抽穗期到成熟期不同茎节含糖锤度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期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PKM处理叶绿素达到44.62 SPAD。所有施肥处理的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比CK极显著地增加,其中NPKM处理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90.80、4.01、94.81 t·hm-2,均高于其他处理。施肥有利于增加甜高粱的产量、含糖锤度及经济效益,利用不同施肥方式来缓解高粱连作障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不同的肥料配比。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NPKM)是促进干旱区连作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单施化肥(CF)、单施生物有机肥(OF)、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COF)、不施肥(CK)4个处理,于2019—2020年研究了4个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干草产量、高度和茎粗,干草产量和高度分别在COF和C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连续两年均在CO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降低了粗灰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施肥显著提高了0~1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在COF处理最高;净经济效益在CF最高,COF次之,OF最低。TOPSIS模型综合分析表明,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处理不但能使燕麦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和牧草营养品质,还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净经济效益,是适宜于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的施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并放入人工气候箱内干热胁迫处理下研究其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长度、宽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茎粗等形态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热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植株茎粗、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胁迫第12d与第4d相比,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了64.82%,叶片长度下降了23.85%,叶片宽度下降了23.05%,植株茎粗下降了5.96%,叶绿素含量下降了12.70%;而相对株高、绝对株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胁迫第12d与第4d相比,相对株高上升了1.61%,绝对株高上升了0.72%,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了14.63%。各干热胁迫处理与其对照相比,干热胁迫对紫花苜蓿土壤相对含水量、株高、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较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畜禽粪肥作基肥对饲用甜高粱农艺性状及糖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辽甜甜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组:空白组、常规组、鸡粪组、猪粪组及羊粪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行距:45、50、55 cm;常规组施肥150 kg/hm2尿素,鸡粪组、猪粪组及羊粪组各施15 t/hm2作基肥,空白组不施肥。收获期每小区取样5株甜高粱,测定并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畜禽粪肥作基肥条件下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指标以及糖分含量。[结果] 鸡粪作基肥时,不同种植密度的甜高粱农艺性状及糖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羊粪作基肥时,株距45 cm的株高、叶长、茎重、茎秆长及糖分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株距55 cm,叶面积和单株鲜重显著(P<0.05)高于株距55 cm;猪粪作基肥时,株距45 cm的叶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株距55 cm。甜高粱株距为45 cm时,羊粪组的株高、叶片数、茎秆长极显著(P<0.01)高于鸡粪组,羊粪组的叶面积显著(P<0.05)高于鸡粪组和猪粪组;甜高粱株距为50 cm时,羊粪组的枯叶数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处理组;甜高粱株距为55 cm时,不同基肥处理组之间株高、叶长、叶片数、茎粗、茎重、茎秆长、节数、单株鲜重及糖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种植密度为株距45 cm时,对甜高粱的农艺性状及糖分含量影响最显著;羊粪作为基肥时,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最佳,糖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茎比)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刈割2次与年刈割1次相比,茎粗和株高下降,而叶茎比增加,饲草的WSC含量、NDF和ADF含量下降,而IVDMD和CP含量上升,年刈割2次能有效改善bmr品种的饲草品质。年刈割2次和年刈割1次的SS2,22043和Sweet Virginia饲草品质均表现较高水平,优于其他品种。叶茎比、茎粗与IVDMD、CP含量和WSC含量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负相关。株高与IVDMD负相关,与NDF含量正相关。株高较低、叶茎比高、茎粗较粗的bmr品种具有较高的饲用品质,叶茎比、株高和茎粗可作为筛选高消化率bmr品种的辅助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金菠萝(MD-2)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金菠萝总叶片数、茎高、茎粗、D叶长、D叶宽和果柄粗,分别增加了 42.28%、87.81%、49.97%、18.98%、25.56%和54.76%。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茎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6.33%和29.28%。滴灌施肥处理金菠萝根、茎、叶、果柄和果实干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81.77%、303.20%、150.84%、99.56%和86.79%。金菠萝植株N、P、K积累量以及果实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金菠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该处理糖酸比最低,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常规施肥+有机肥、滴灌施肥和对照的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肥以及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微肥在分枝期到开花期能够显著地提高苜蓿茎叶比,降低鲜干比,增加干物质含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能显著地提高其株高;硒肥仅能提高苜蓿营养生长期的产草量,而硒钴配施则能显著提高总产草量;硒以及硒钴配施不但能显著提高青干草中的硒钴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Fe、Mn、Cu、Zn、Mo和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以Se和Mo的提高幅度最大;硒钴配施能显著提高干草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钙的含量,显著降低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草本化栽培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密度对饲料桑‘特优2号’(Morus alba‘teyou No.2’)全株产量及饲用价值的影响,探讨最适栽培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下的饲料桑产量进行测定,并就进入丰产期的饲料桑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密度对饲料桑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饲料桑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一年份内均以105000 plant·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饲料桑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其产叶量的变化一致;密度对饲料桑的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分枝数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5.33~78.33 cm,分枝数变幅为11.67~12.33;主茎粗、单枝叶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茎粗变幅为0.64~0.75 cm,叶片数变幅为11.67~12.67。密度对饲料桑饲用品质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饲料桑全株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5000 plant·hm^-2密度下全株CP和EE含量最高,分别为16.60%和3.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000 plant·hm^-2密度下最低,均值为42.84%和30.18%;灰分(crude ash,C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为8.69%;所有密度下的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范围为128.19~141.93。综合考虑,适宜川东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饲料桑栽培密度为105000 plant·hm^-2。  相似文献   

20.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