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目的]2012年3月至12月从江苏泰州某猪场采集303份鼻拭子样品,利用巢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比较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7、14、21、28、30和35日龄的猪的鼻拭子,4℃浸泡于PBS过夜,TIANamp?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然后进行Mhp183的荧光定量PCR及P36的巢式PCR检测。[结果]通过巢式PCR检测,12.5%(38/303)份样品为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0.2%(152/303)的样品为阳性。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品为22份,占7.3%,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的样品为127份,占41.9%。两种检测方法的感染模式相同,均在7日龄和35日龄的小猪中感染率最高,巢式PCR的感染率分别为15.6%和18.4%,荧光定量PCR的感染率分别为53.1%和56.6%。[结论]两种PCR方法均适用于猪场感染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发表的猪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菌猪链球菌(S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基因序列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单一PCR和三重PCR体系及条件优化,建立这3种致病菌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00份临床表观健康猪鼻拭子样品用三重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三重PCR方法能对同一样品中的SS、APP、HPS 3种病原菌的DNA模板进行扩增,无交叉反应;对猪体内常见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大肠杆菌、猪放线杆菌、猪葡萄球菌、猪丹毒杆菌、猪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并无任何扩增产物;对SS、APP、HPS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10~4CFU/ml、1×10~3CFU/ml、1×10~3CFU/ml;对人工模拟SS、APP、HPS感染组织样品的敏感性均为1×10~4CFU/ml。三重PCR方法对200份临床表观健康猪鼻拭子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SS阳性160份,阳性率80.0%;APP阳性3份,阳性1.5%;HPS阳性45份,阳性22.5%。分别用细菌分离法和三重PCR法对3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两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3%。建立的三重PCR可在4.5 h左右得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群的培育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饲养管理体系等技术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效果。先通过妊娠母猪的筛选,母猪程序性用药,SEW技术,屏障隔离系统,“三点式”生产饲养管理体系及仔猪程序性用药的培育方法,再通过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 PCR检测鼻拭子的方法对所培育的仔猪进行长达4个月的监测,结果发现新培育的5批猪在35日龄后血清抗体均为阴性,鼻拭子抗原检测全为阴性。结果表明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生产管理体系技术可以有效净化猪肺炎支原体,为国内猪气喘病的控制和净化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群的培育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饲养管理体系等技术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效果。先通过妊娠母猪的筛选,母猪程序性用药,SEW技术,屏障隔离系统,"三点式"生产饲养管理体系及仔猪程序性用药的培育方法,再通过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鼻拭子的方法对所培育的仔猪进行长达4个月的监测,结果发现新培育的5批猪在35日龄后血清抗体均为阴性,鼻拭子抗原检测全为阴性。结果表明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生产管理体系技术可以有效净化猪肺炎支原体,为国内猪气喘病的控制和净化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群的培育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饲养管理体系等技术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效果。先通过妊娠母猪的筛选,母猪程序性用药,SEW技术,屏障隔离系统,"三点式"生产饲养管理体系及仔猪程序性用药的培育方法,再通过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鼻拭子的方法对所培育的仔猪进行长达4个月的监测,结果发现新培育的5批猪在35日龄后血清抗体均为阴性,鼻拭子抗原检测全为阴性。结果表明集成联合用药、SEW和"三点式"生产管理体系技术可以有效净化猪肺炎支原体,为国内猪气喘病的控制和净化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富集和检测技术,以弥补临床上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检测技术的空白。[方法]结合液体冲击式采样器和过滤式采样器的原理,自行设计一个气溶胶双重富集装置,并在密闭环境下采集人工制备的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确定该装置的采集效率。再通过收集不同猪群中的气溶胶进行检测以确定该装置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首先,收集人工感染Mhp阴性仔猪后不同时间猪舍内的气溶胶;其次,收集1个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猪场和1个阳性未发病猪场的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共11个猪舍的气溶胶,荧光定量PCR或套式PCR检测所收集的气溶胶。[结果]实验室模拟采样的采集效率达到(37.04±6.43)%,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7天即在饲养房间的气溶胶中检到猪肺炎支原体;2个猪场共11个不同猪舍气溶胶中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100%。[结论]成功建立了一个高敏感性的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富集检测技术,适用于临床上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 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ATP合成酶基因(atp B)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并与已建立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进行合并,经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复合PCR诊断方法。该方法检出的最小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数分别为40 CFU和4 CFU;对兔源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鼻支原体、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方法对中国4个省份采集的临床鼻拭子样本共712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率为25.56%,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阳性率为34.55%,双阳性率为13.20%。该复合PCR方法能快速、敏感地从家兔鼻拭子样品中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临床疾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信阳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情况,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ELISA方法对信阳地区58个猪场的1 2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场有23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9.7%,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2.4%;共调查经产母猪、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5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分别为14.5%、14.1%、8.7%、10.9%和12.8%;不同月份均有抗体阳性猪检出,2月份感染率最高,达到19.5%,8月份感染率最低,为5.7%。  相似文献   

9.
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猪肺炎支原体Mhp J株培养物制备抗原,建立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显示,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5 μg/ml,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浓度1∶100,2%明胶作封闭液,抗原抗体最佳结合时间为90 min,酶标抗体1∶10 000(体积比)稀释,最佳作用时间为60 min.对136份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猪肺炎支原体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符合率达到83.8%,假阴性率8.8%,假阳性率1.5%.  相似文献   

10.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及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为有效地诊断和防治气喘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并验证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品种敏感差异,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究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猪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对肺炎支原体易感的梅山猪、耐受的长白猪及二者杂交选育的苏钟猪为材料,设立试验组(15头/品种)和对照组(5头/品种),试验组猪接种肺炎支原体 Js 强毒株,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猪隔离、无抗生素饲养,监测临床表现;处理后18、28 d测定日增重、抗体水平及肺部病变,28d试验结束时集中屠宰,评定肺部损伤,检测病原,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梅山、长白、苏钟猪各2头,未感染猪各2头,构成芯片杂交试验猪群,应用Agilent猪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品种内、品种间双重比较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ene Ontology(http://www. geneontology.org)及KEGG (http://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调控网络。【结果】肺炎支原体处理后1-18d,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猪 (0.01<P<0.05),尤以梅山猪较为典型;19-28d,体重出现负增长,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猪(P<0.01)。同时,病原处理后18d,长白猪和苏钟猪抗体水平变化不大,仍表现为阴性(s/p<0.3),而梅山猪抗体水平则迅速上升至阳性水平(s/p ≥ 0.4),并显著高于长白、苏钟猪(均为0.01≤P<0.05);处理后28d,梅山猪抗体水平高达(0.97±0.26),极显著高于长白(0.15±0.10)、苏钟猪(0.46±0.20)(均为P<0.01)。而试验组猪在病原接种后的18d,梅山猪有11头表现出明显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长白猪仅2头出现轻微咳嗽,苏钟猪则有5头出现咳嗽、精神萎靡等初期病状;处理后23d,试验组1头梅山猪死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处理后28d,试验组梅山猪全部表现出支原体肺炎症状,长白猪7头出现初期感染症状;苏钟猪5头症状典型,6头稍有咳嗽,其余无明显异常。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与上述结果大体一致。试验猪的肺部X-ray透射及病理剖检结果则表明:处理后18d,试验组15头梅山猪肺部均见云絮状阴影,其中6头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仅1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4头现少量云絮状阴影;苏钟猪病变数量和程度介于长白、梅山猪之间。处理后28d,梅山猪全部表现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和苏钟猪则分别有7头、13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肺部病理剖检评分显示,梅山猪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显著高于苏钟猪( 0.01≤P<0.05)。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表明,支原体肺炎患猪较健康对照猪表达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70个,涉及免疫反应、补体凝集、类固醇合成及代谢等18条信号调控通路。【结论】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确实存在明显的品种间敏感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调控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类固醇代谢通路在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炎症反应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进行了炭凝试验方法的研究,测定了炭末大小,抗原浓度等试验条件,建立了炭凝试验诊断猪气喘病的程序。用这种方法对已知阳性猪及阴性猪进行了检查,并对忻州两个猪场的203头猪进行了检查,检出率为52.7%;间接血凝对照检出率为53.6%。某中一农场的感染率高达88.8%,此外,还检查了某肉联厂的62头待宰猪,50%出现阳性反应,琼扩作为对照,检出43.6%,结果表明,炭凝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反应快速等优点,适于现场捡疫及大规模普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各地猪群戊型肝炎(HE)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来自广西11个市34个猪场及南宁市某屠宰场猪血清中的抗HEV抗体,并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猪抗HE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4个猪场均为抗HEV抗体阳性猪场;537份血清中有448份呈阳性,阳性率为83.4%;其中2月龄以内、3-4月龄和5月龄以上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0%、47.0%和95.5%,差异显著(P〈0.05);广西各地区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均在70.0%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广西猪群普遍存在HEV感染,且母源抗体消失后,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盐渍肠衣猪瘟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猪瘟病毒(CSFV)序列,设计一对CSFV特异性引物;从CSFV感染猪盐渍小肠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在盐渍小肠中成功扩增出与预期大小(168bp)一致的特异性条带,而正常猪和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猪小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用此方法对40例盐渍猪肠衣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经典抗原检测方法(抗原捕获ELISA法)一致,而兔体交叉反应试验的阳性检出率为RT-PCR的66.7%,表明本RT-PCR技术能应用于盐渍猪肠衣的CSFV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用新型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协同凝集试验对88份猪血清进行了乙型脑炎病毒(JEV)抗体检测,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为:ELISA检测阳性率为62.5%(55/88),SPA阳性率为68.18%(60/88),二者阳性符合率为90.0%(54/60),总符合率为86.3%(76/88).对8份SPF猪血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SPA与ELISA检测乙型脑炎结果符合,前者更为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对猪喘气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感染或未感染喘气病的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腥草注射液结合日粮添加复方鱼腥草散联用的方法,对患喘气病的猪进行治疗,并对未患该病的猪进行预防。结果表明,用该法防治猪喘气病的总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总预防率分别为85.71%(24/28)、92.86%(26/28)和93.18%(41/44),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RT-PCR技术检测河南省猪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5个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191只疑似猪瘟发病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猪瘟阳性检出率平均为77.4%。  相似文献   

18.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野毒株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PRV-gE(gE-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能对已免疫PR缺失gE的基因工程疫苗或未免疫的猪群,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感染.2005~2007上半年,对闽西地区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母猪、仔猪和生长猪,不分健康状况,进行PR野毒株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该地区母猪PR野毒感染阳性率较高,达41.5%和43.8%,2006年下半年至2007上半年,该地区母猪PR野毒感染阳性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阴性猪场很多,阳性率分别是21.3%和13.3%.同时3年来对54个规模化猪场监测结果分析,各猪场阳性率差异很大,3年来猪场阳性率也呈大幅度下降,2007年上半年猪场阳性率仅为33.3%.对仔猪和生长猪的监测结果显示,阳性率比母猪大大降低,并且也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河南省部分猪场送检的3 861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其平均阳性率为67.65%,母猪、公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产房仔猪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79.19%7、5.34%1、7.60%、40.78%和62.24%;其中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份的各月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3.76%7、1.26%6、2.36%、67.15%5、8.86%6、9.53%、61.36%、61.23%和74.41%6、7.66%7、0.76%、85.71%。[结论]河南省大部分猪场伪狂犬病的免疫水平不是特别理想。  相似文献   

20.
安徽部分地区猪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感染弓形虫病的情况,从安徽省部分地区养殖场(户)采取猪血清1 227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平均阳性率为24.29%,表明安徽地区猪弓形虫病普遍存在。其发生与流行与养殖月份和养殖规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