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七、水质管理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加强养殖全程的水质管理是生态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之一。水质改良是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基础,要养好一塘鱼、虾、蟹,先要养好一塘水。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红 《水产养殖》2010,31(12):25-26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微生态制剂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大类:一类是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及投入水体中用以改良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另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及内服以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酵母菌等。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各地已开展了好几年,主要有系统模块建设、水槽集排污效果、不同养殖品种、人工湿地、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的鲜见报道。2018年在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开展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水产养殖模式并非是在生态容量许可下的生态养殖,而是尽量追求最大经济产出的非理性方式,这也成为了养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集约化、高密度人工养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水体缺氧和养殖对象排泄物大量增加,进而使有害微生物滋生,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预防水质突变和鱼病爆发,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按照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养殖水体水质微生物改良剂,用于改善池塘底质和水质;另一类为养殖动物体内微生态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养殖水体调控等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作用逐渐被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也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降解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营造良好养殖水环境。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系列技术是遵循对虾生态生理特性和养殖池塘生态特点,应对当前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繁发生、质量安全隐患等因素所提出的。其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动物零污染排放生态健康养殖需要从苗种、饲料、水质、药物使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才能达到零污染排放的标准,养殖出合格的水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水质的管理,时刻保持水质稳定,使养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青海省黄河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在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为促进青海渔业生态保护和冷水鱼产业协调发展,2012年~2018年,当地渔业部门在黄河上游干流非养殖区及龙羊峡至积石峡水库重点网箱养殖区域设置监测断面,对网箱养殖区水质、底泥开展连续监测。结果显示,网箱养殖区域和黄河干流非养殖区域水质监测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沿黄网箱养殖对黄河干流水质、底泥等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还需对网箱养殖区底泥长期进行监测,推进建立常态化养殖水体监测制度。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海鲑鳟鱼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技术在养殖池塘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传统的养殖水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清淤、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或化学试剂等。虽然处理方法的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陷。在日益提倡节能减排、生态健康养殖的背景之下,积极探索池塘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尤其是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也是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实现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就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原理与方法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综述,供广大水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蟹养殖是许多地方的主导产业,近20多年来养殖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养殖规模扩大,市场供给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二是低投入、低水平养殖已经不适应当前产业现状,改革原有的养殖模式,实施技术创新,如曝气增氧、优化水草种植结构、水质综合调节技术等,化解各种制约因素,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开展生态安全高效养殖;三是外部水源质量总  相似文献   

11.
<正>2.4生态养殖结果2.4.1水质净化作用1、3号池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5。  相似文献   

12.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质恶化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随着健康无公害养殖的普及和推广,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害、无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的青睐。目前市场上渔用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由于渔用微生态制剂我国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养殖前期青苔的大量滋生已成为影响河蟹生产的主要难题,甚至能决定养殖的成败。如何采用生态环保的技术进行青苔数量防控,进一步提高河蟹的养殖整体效益,是当前河蟹养殖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细鳞斜颌鲴摄食藻类如青苔、底部有机质,能净化水质,降低养殖污染。本文通过研究河蟹池中混养不同密度青虾和细鳞斜颌鲴对水质、产量和养殖效益等的影响,旨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稻鳖生态种养对黄沙鳖肌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鳖生态种养与池塘养殖下养殖水质及黄沙鳖肌肉的营养成分、呈鲜味成分、有机酸组成、组织微观结构和食用后感官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养殖水质更优,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 90.81%,脂肪含量则显著低,降低了 27.38%;...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萃     
江苏研制成功海水虾蟹类养殖水质改良专用微生态制剂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针对海水虾蟹类养殖水质环境中污染物的特点,筛选出一种对海水养殖水质环境具有良好改良作用的修复菌,并进行了菌种放大工艺的研究,获得了海水虾蟹类养殖专用微生态水质改良剂。该水质改良剂对海水脊尾白虾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传统的高密度土池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和底质非常容易恶化,严重影响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本文总结了养殖池塘水质判断的常用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水质调控过程中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池塘养殖以传统的土池养殖模式为主,该模式下池塘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养殖动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空间,两者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养殖户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依靠提高养殖密度,加大饲料投喂量以获得高产,养殖密度、投饵量和用药量等外源性影响因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存在的许多危及产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盲目追求高产、技术混乱、种苗质量差、超密度养殖、病害流行、滥用药物、环境污染、造成公害、养殖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等问题。文章指出,当前对虾养殖无论采用哪种养殖模式,都要面对现实,必须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这是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的趋势。阐述无公害健康养殖的要领以及与HACCP的管理体系;特别在整个养殖系统工程,针对种苗,水质环境、饵料、肥料、药物的有关规定,提倡循环水生态精养模式,地膜防渗过滤海水精养模式,零污染养殖模式,并对当前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鱼菜共生是利用生态循环理念搭建的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对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尿进行分解处理,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养分,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保证养殖水体较好的水质,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生态共生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情况,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监测。采用2019年5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含量一直高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且溶解氧低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青虾、河蟹生态养殖作为芜湖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据统计至2013年全县青虾、河蟹生态混养面积达3.2万亩,已成为芜湖县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虾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质调控技术是虾蟹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芮村虾蟹混养基地实施了虾蟹生态混养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为促进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