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澳洲线纹尖塘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线纹尖塘鳢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具筑巢产卵习性,人工繁殖需设置人工鱼巢。培育二冬龄鱼作亲鱼,进入繁殖期时平均性腺成熟系数4.02%,相对怀卵量451粒/g。2003年4~5月进行繁殖试验,共计获卵2365万粒;受精率95.4%,获受精卵225.6万粒;经3~5d孵化,孵出鱼化199.7万尾,平均孵化率88.5%。实现了澳洲线纹尖塘鳢鱼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2.
林东年 《水利渔业》2005,25(3):34-35
人工繁殖的月鳢茁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规格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月鳢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比较、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4.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5.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夏季,从长江收集了28尾当年野生鳡鱼种,经4年池塘驯养培育成亲鱼24尾.2007年5月9~19日,从中选择了7尾母本、3尾父本进行了人工催产,用DOM、LRH-A3、PG和B型激素等4种催产剂混合注射,挤卵授精,共产卵323万粒,孵出鱼苗98.3万尾.催产率100%,受精率29%~85%,出苗率36.6%~57.1%.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在日本黄姑鱼人工繁殖初获成功.以前均靠捞天然鱼苗进行养殖,鱼苗难以保证,这次试验是将4尾亲鱼注射激素后,产卵成功的.共孵出18万尾鱼苗。投喂浮游生物,配合饵料、切碎的活饵料。同年6月体长达4.5厘米,5万尾幼鱼生长状况良好.1986年对饲养方法进行了改进一提前投活饵料,使营养条件尽量接近天然鱼.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欧洲鳇鱼种在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试验.2012年11月从中挑选亲本4组,在16.3℃的水温条件下,模拟自然产卵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注射催产药物地欧酮(DOM)和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诱导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催产成功,获得受精卵67.6万粒,孵出优质仔鱼38.3万尾,其催产率、孵化率、受精率、亲鱼成活率分别为75%、70%、81%、100%.  相似文献   

8.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繁殖的三角鲂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 ,并进行亲鱼催产后授精方式、孵化方式对比和不同饵料投喂比较等试验。共催产亲鱼 2 5 7对 ,产卵总量 12 6 0万粒 ,受精卵 10 33 7万粒 ,孵出稚鱼 (规格 3mm左右 ) 878 1万尾 ,培育鱼苗 (规格 30~ 5 0mm) 6 2 3 7万尾 ;平均受精率 82 0 4 % ,平均孵化率 84 95 % ,鱼苗总成活率 71 0 3%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南宁对巴西鲷进行人工繁殖,2000年4月-6月共催产亲鱼4批次共249尾,雄145尾,雌104尾,产卵730万粒,平均受精率76.54%,获得苗454万尾,孵化率68%。另外对巴西鲷鲷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显微照相,记录各种时序及其特征。初步了解了巴西鲷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胚胎发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实施了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催产技术重复验证等一系列试验。受试亲鱼120组,顺产75组,顺产率62.5%;收集鱼卵77.1%万粒,获受精卵57.3万粒,平均受精率74.3%;孵出鱼苗33.6万尾,平均孵化率58.6%。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人工繁殖与幼体培育等综合技术试验并进行了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可通过催产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期间共产卵20.4亿粒,孵出幼体l3.2亿尾,取得显者的经济效益。推广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繁育技术推广面积大,效果显著,2002年全市生产南美白对虾苗l28亿尾,带动了茂名市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区斑点叉尾鮰鱼苗供应自给率低的状况,于2000年~2002年在那马水产中试基地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2000年9月选择后备亲鱼198尾,培育至次年4~5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35块,产卵率为35.4%,平均受精率87%,孵化出卵黄苗36万尾,培育至2.8cm规格时存活34.4万尾,成活率95.6%。  相似文献   

16.
鮸状黄姑鱼.俗名鮸鲈。属石首鱼科,黄姑属,分布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其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生长快,养殖一年可达0.75~1.0k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鱼类已成为福建、广东等省网箱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为解决苗种来源.我站于98年在福建省漳浦县前亭对虾育苗场进行了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试验.获得了成功。共催产亲鱼18尾,获受精卵280万粒,孵出仔鱼230万尾.培育体长3~5cm的鱼种51万尾.成活率22.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繁殖1.1亲鱼培育:亲鱼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混合催产剂型,对池塘培育成二冬龄的翘嘴红鲌亲鱼四批次共120组进行一次性催产注射,收集鱼卵进环道孵化。水温29℃,效应时间4h,共计产翘嘴红鲌鱼卵928万粒,经16~20h孵出全长5.23~5.25mm仔鱼378万尾,水温27-31℃需60h平游。亲鱼运输成活率100%,产后24h平均成活率83%,催产率30.4~93.5%,受精率40.4~84.0%,孵化率40.6~60.0%,在江西首次突破了池养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关,初步掌握了翘嘴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人工鱼巢 ,经人工催产 ,对 18组蓝鳃太阳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 2 8h后开始产卵 ,持续 6d产卵结束 ,共产卵 15窝 ,计 10 5万粒 ,产卵率为 83 3% ,受精卵为 9 0万粒 ,受精率约为 86 % ,经 38~ 4 2h孵化 ,出苗 7 8万尾 ,孵化率为 86 8%。蓝鳃太阳鱼雌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繁殖能力强的习性 ;其卵为粘性卵 ,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而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保持卵膜良好的通透性 ,是提高蓝鳃太阳鱼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