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本地母黄牛,应用LRH-A和PMSG进行提高母牛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牛配种前5-6小时肌注LRH-A150μg/头,可使精期受胎率提高25.3%(P<0.01);为提高早期胚胎成活率,在配种后11-13天肌注LRH-A100μg/头,使青年母牛受胎率提高28.8%;应用PMSG和15甲基-PGF2a及抗PMSG血清,可诱导双胎率53.3%,提高产活犊率60%。  相似文献   

2.
牛体外受精胚胎一步脱防冻剂冷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适合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一步除防冻剂的冷冻方法,特进行两个试验。试验1分别用1.5M甘油+0.25M蔗糖、1.5M乙二醇和1.5M丙二醇作防冻剂冷冻体外受精后第7天,已发育至囊胚阶段的牛胚胎。使胚胎降温至-7℃后,植冰,然后以0.3℃/分的速率降温至-30℃,立即将胚胎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在37℃水中解冻胚胎后,使其直接在含15%胎犊血清(FCS)的磷酸缓冲液(PBS)中脱去防冻剂。经体外培养72h后,3组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77.27%(102/132)、73.24%(104/142)、47.90%(57/119),第1、2组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第3组(P<0.01),说明用1.5M丙二醇溶液冷冻的胚胎,在解冻后不宜直接在PBS中脱防冻剂。试验2比较用不同浓度(1.0M01.5M,2.0M)的乙二醇和不同投液氮温度(-25℃,-30℃,-35℃)冷冻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乙二醇浓度和投液氮温度对胚胎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胚胎的孵化率变动于74.44%-85.48%之间。  相似文献   

3.
互助白牦牛血液蛋白质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71头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血红蛋白显现HBF ̄+S ̄-,HBFS和HBF ̄-S+三种表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4.3%,94.3%和1.4%;(2)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和血清亲血色蛋白均呈单态,显现单一的ALBAA,TFDD和Hpl-1型;(3)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Ppoly为25.0%,H为0.0273。  相似文献   

4.
牛体外受精胚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VF)168h的致密桑椹胚、囊胚用常规快速冷冻法、预冷和不预冷的超快速冷冻法进行了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IVF囊胚采用含10%甘油的常规快速冷冻法、含2.1mol/L甘油和0.25mol/L蔗糖预冷5min的一步冷冻法及含25%甘油和25%乙二醇预冷5min的玻璃化冷冻法等3种方法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的继续发育率(68.0%,59.0%,65.7%)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用快速、简便、预冷的一步冷冻法或玻璃化冷冻法替代常规快速冷冻法;IVF致密桑椹胚可用一步冷冻法(2.1mol/L甘油+0.25mol/L蔗糖)和玻璃化冷冻法(25%甘油+25%乙二醇或25%甘油+25%1,2-丙二醇)进行预冷的超快速冷冻保存;冻前预冷(5min)能显著提高IVF囊胚的冻后形态正常率和继续发育率(P<0.05);IVF囊胚冷冻—解冻后的继续发育率高于IVF致密桑椹胚。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71头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血红蛋白显著HBF^+S^-,HB FS和HBF^-^S+三种表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4.3%,94.3%和1.4%;(2)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和血清亲血色蛋白均呈单态,显现单一的ALBAA,TFDD和Hpl-1型;(3)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Ppoly为25.0%,H为0.0273。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中国美利奴成年母羊60只,幼龄母羊(8月龄)19只。用同期发情处理。其中,A组17只成年母羊发情配种。发情率为100%,双胎率为73.3%;B组43只成年母羊同期处理后,利用腹腔内窥镜观察卵巢排卵情况。其中排双卵的羊35只,占81.4%,明显高于自然发情母羊双胎率(23.3%)(P〈0.01);C组同期处理8月龄母羊19只,配种后妊娠14只,其中以胎6只,双胎率为31.6%。  相似文献   

7.
氯霉素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合成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CAP-BSA)为包被抗原,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竞争的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CAP单抗(CAP-McAb)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25μg/ml,抗CAP-McAb工作浓度为1:120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 1: 5000,可测最适范围为 1ng/ml-100ng/ml,最小检测量为0.1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 62%和 5. 19%。得到回归方程 y =1.2730- 0.6745x(r2= 0. 9779)和标准曲线,从而建立了快速定量测定 CAP含量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整个测定时间为6小时。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PPA-ELISA。用该法检测75份鸡血清样品,鸡痘病毒抗体检出率(21.33%)高于琼脂扩散试验(10.67%)。经血清抗体吸收和重复性试验,证明PPA-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特点。此外,对4种封闭液的封板结果表明:10%犊牛血清PBS/T效果最好,次之为0.25%白明胶PBS/T、0.5%牛血清白蛋白PBS/T、0.1%牛血清白蛋白PBS/T。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①A、B、C三个质量等级胚胎的分割效果;②五种不同冷冻方法冷冻裸露半胚的存活情况;③冻前培养3.0、1.5~2.0、1.0小时的裸露半胚存活率。结果①A、B、C级胚胎的分割成功率分别为95.8%(92/96)、7且.4%(70/98)、30%(6/20),三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②半胚冷冻前以20%FCS-PBS液培养3.0小时后,以五种不同冷冻方法冷冻,均未获得存活半胚;③半胚冷冻前培养3.0、1.5~2.0、1.0小时后,以添加10%而聚糖的10%甘油+0.1M蔗糖/PBS液冷冻,分别获得了0%(0/45)、68.8%(11/16)、75.0%(9/12)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胚胎质量是影响胚胎分割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半胚冷冻前的培养时间是影响裸露半胚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PPA—ELISA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PPA-ELISA,用该法检测75份鸡血清样品,鸡痘病毒抗体检出率(21.33%)高于琼凝扩散试验(10.67%),经血清抗体吸收和重复性试验,证明PPA-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特点,此外,对4种封闭液的封板结果表明,10%犊牛血清PBS/T效果最好,次之为0.25%白明胶PBS/T,0.5%牛血清白蛋白PBS/T,0.1%牛血清白蛋白PBS/T。  相似文献   

11.
于发情周期的第10天,给12头参试母牛肌注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总剂量为1350~2000IU)。每头参试牛于肌注PMSG前的当天,肌注后24h、48h,肌注氯前列烯醇后24h、48h,发情后48h,排卵或妊娠5、10、20、60d,从颈静脉各采血1次,共采10次,每次10ml,离心后分离血清。用放免法测定上述各生理时期血清中P4(孕酮)、LH(促黄体素)、E2(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适量的PMSG(1350~2000IU)能诱导母牛产双胎,其双胎率为42.9%(3/7)。测定早期妊娠母牛(5、10、20、60d)血清中P4水平,证明双胎牛均高于单胎牛。  相似文献   

12.
在4头装置长久性胃肠道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插管公绵羊研究表明,经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半胱胺(80mg/kg体重)后5d内外周血液的血浆SS浓度降低33.68%(233.1±4.4pg/ml对154.6±+5.2pg/ml,P<0.01);胃泌素水平升高23.9%(P<0.05),GH、胰岛素分别升高124.2%(P<0.01)和144.08%(P<0.01);T3、T4水平分别增加71.8%(p<0.01)和17.55%(P<0.05);β-END水平第3天升高58.11%(57.29±1.69pg/ml对32.44±2.50pg/ml,P<0.01),第5天回落(P<0.m)。本实验证明半胱胺可抑制反刍动物SS水平,使外周血液GH、胃泌素、胰岛素、T_3、T_4和β-END水平均相应升高,提示促进了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用164只1周龄AA肉用仔鸡进行的两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含铜8—14mg/kg的玉米—豆饼日粮中,添加125mg/kg铜(CuSO45H2O),提高4—7周龄平均增重7.1-10.8%(P<0.05或0.01),提高1—3周龄平均增重2.1-2.5%(P>0.05,试验Ⅱ)或6.2%(P<0.01,试验Ⅰ),降低1—3周龄饲料/增重6.3-15.3%,添加125mg/kg铜,对胸肌含水量无影响(P>0.05),明显提高了肝铜含量(P<0.05),但幅度不太大,由对照组的13.8mg/kg提高到23.8mg/kg(风干基础),而正常鸡肝含铜量低,因此对食品卫生无不利影响。大量铜由粪中排出体外,试验组粪铜浓度比对照组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4.
牛卵泡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后发育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用3种不同方法(A法:1.0mol/L甘油平衡,从20℃开始以1℃/min的速度降至-℃,植冰,10min后以0.3℃/min降至-30℃,再以0.1℃/min降至-33℃,投入液氮;B法:1.6mol/L丙二醇+0.lmo1/L蔗糖平衡,5℃冰箱中保存15min,从O℃开始按A法中的程序降温;C法:即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牛GV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进行了研究。解冻后,C组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显著高于A、B两组。3种方法冷冻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平均卵丘扩展率为60%,其中C组最高(69.9%)。卵丘扩展的卵母细胞中,79.3%发生GVBD,但大多数没有达到MI期。3组冷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分别为14.2%、8.3%、20.0%和10.0%、7.1%、12.1%,其中A组中有1枚卵裂。  相似文献   

15.
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发情期和间情期犬卵巢,回收大腔(直径大于1mm)卵泡和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在4种成熟液(TCM199+20%FCS,TCM199+20%FCS+10IU/mLFSH,TCM199+20%EDS和TCM199+20%EDS+10IU/mLFSH)中成熟后进行了受精试验。结果:(1)发情期大于2mm和1~2mm的大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42.5%,32.5%)显著高于间情期卵母细胞(20.4%),但发情犬不可见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28.9%)与间情期卵母细胞差异不显著;(2)在成熟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能有效地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对促性腺激素的依赖性(30.0%比7.8%)大于大腔卵泡的卵母细胞(42.5%比29.0%);(3)卵丘扩散与卵母细胞成熟存在相关性;(4)EDS可诱导卵丘扩散,但不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5)发情期卵巢上的大腔卵泡和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以及间情期卵巢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与体外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其卵裂率分别为16.0%(4/25),0%(0/40)和2.5%(1/40)。  相似文献   

16.
顿河红豆草下胚轴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顿河豆草5d龄无菌苗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附加0.2mg/l2,4-D、1mg/lBAP和2mg/lNAA,pH5.8;分化培养我激素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1/2LS+0.05mg/lNAA+0.8%琼脂培养基。其愈伤组织绝大多数生长良好,出愈率达96.8%。体细胞胚化率为25.3%,具有体细胞胚分化力的基因型占35%,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糊化度的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中氨的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头带瘤胃瘘管的肉牛饲喂6种不同糊化加工程度的糊化淀粉尿素(S1、S2、S3、S4、S5、S6),其淀粉的糊化度分别为(%)0、52.71、63.83、68.15、71.14、75.87。在饲喂后1小时和2小时瘤胃液氨浓度(mgNH3/100ml)达到高峰,其氨浓度峰值分别为162.2、152.4、85.2、81.7、77.7、70.7,与糊化淀粉尿素的糊化度呈显著性相关(r=-0.85,n=6,p<0.05)。同时S1、S2的NH3浓度峰值与S3、S4、S5、S6的值差异极显著(p<0.01),S1、S2之间及S3、S4、S5、S6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对106头青海黑牦牛的血清钙分析结果表明:①STCa、SBCa和SFCa%分别为2.55±0.22m mol/L、0.97±0.25m mol/L、1.60±0.16mmol/L和37.22%。②STCa和SFCa间,STP和SBCa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1.2561+0.8719x。  相似文献   

19.
野牦公牛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饲养的4头野牦公牛的9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RBC10.0±0.74(10^12/L),Hb144.5±10.3(g/L),PCV0.47±0.03(L/L),WBC11.15±1.09(10^9/L),WBC-DC(%)嗜酸性白细胞7.50±3.40,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0.25±0.50,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44.25±13.57,淋巴细胞47.25±13.43,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氨酸(Arg)对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及κ-酪蛋白(CSN3)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无Arg的培养基(0.00mg/L)为对照(0组),试验培养基分别添加 69.50(0.25组)、139.00(0.50组)、278.00(1.00组)、556.00(2.00组)、1112.00(4.00组)和 2224.00mg/L(8.00组)的精氨酸。结果表明:Arg能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24h时,0.25~4.00组与 0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8.00组与 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8和 72h时,各试验组与 0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Arg能促进 CSN3基因的表达,各试验组与 0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当 Arg浓度为 556.00mg/L时,CSN3基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Arg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 CSN3基因表达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 Arg浓度为 69.50~1112.00mg/L时促细胞增殖效果较佳,在 Arg浓度为 556.00mg/L时促 CSN3基因表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