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为提高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限,试验以嗜热乳酸链球菌(S.T)、地衣芽孢杆菌(B.S)、蜡样芽孢杆菌(B.C)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L)作为试验菌,选择3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最适培养基、培养温度、细菌量的筛选以及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的研究。结果显示:S.T、B.S和B.L均在LBM I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49、49、58℃,最适细菌量分别为50、50、100μg/mL;B.C在NA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细菌量为50μg/mL。用优化的检测条件得到:B.L检测庆大霉素残留量最低检出限为0.05μg/mL;B.S检测多西环素残留量最低检出限为0.12μg/mL;B.C检测替米考星残留量最低检出限为0.125μg/mL。试验菌种类和菌量对微生物纸片法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其次是培养温度和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温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在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10、100μg/m L和10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各组细胞正常(37℃、5%CO2)培养48 h后,在42℃下处理1.5 h,再正常培养12 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 0.05)。(2)与0μg/m L组相比,10~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活性氧(ROS)的浓度显著降低(P 0.05)。(3)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 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 0.05)。(4)与0μg/m 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局限曲霉产β-葡聚糖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局限曲霉(QY-00305)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ml):大麦粉1.5g,(NH4)2SO40.5g,NaNO30.4g,Na2HPO4·12H2O0.25g,FeSO4·7H2O0.03g,CaCO30.5g,Tween800.15ml;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为8.5,发酵温度为34℃,5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80ml(摇床转速为200r/min),菌体的接种量为7%(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25×106),发酵周期为84h。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发酵条件下,每毫升发酵培养基酶活力达1300.52U,大约是初始设计培养基的3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肠球菌产生溶血素的最佳条件,通过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酸碱度、温度、20mL/L浓度接种剂量.血清浓度和红细胞浓度等条件下,观察羊源肠球菌溶血素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液以2%接种THB,在pH8.5,40℃静置培养12h~24h,溶血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0 g/l、酵母粉25 g/l、Mg SO4 0.5g/l、VB1 0.5g/l、VB2 1.5g/l,发酵培养基初始p H值6.0,装液量60 ml/250 ml。运用此优化培养基将红酵母于28℃、180 r/min发酵培养70 h,β-胡萝卜素的产量达到3.86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63.2%。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利用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LLO)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ELISA方法,试验首先优化了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表达条件,获得纯度较高的包涵体之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蛋白,并用纯化蛋白免疫试验兔获得诊断抗体,然后建立阻断ELISA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方法,并分析最低检测菌数.结果表明:在振摇培养条件下,当IPTG浓度为0.6 mmol/L、诱导温度为37 ℃、菌液OD600值为0.25时开始诱导,诱导时间为150 min,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表达量最大;纯化蛋白浓度为480 μg/mL,具有免疫活性.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菌数为4.8×106个/mL.提示利用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ELISA方法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分别采用高、中、低3个浓度精氨酸(高质量浓度200μg/mL、中质量浓度100μg/mL、低质量浓度50μg/mL)处理体外培养的IPEC-J2细胞24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精氨酸对猪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pBD1、pBD2、pBD3)基因和PR39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精氨酸均能不同程度上调β-防御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本试验中精氨酸对PR39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含α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用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α毒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XETA02含有α毒素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结果表明,以乳糖诱导α毒素基因表达的优化条件为:培养基pH7.0,培养温度37℃,菌体生长密度D600达到1.0时分批添加0.5g/L乳糖,诱导5h,此时目的蛋白表达量为23%,实现了α毒素基因的高效表达。从而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工程菌苗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陈雄  王实玉  王金华 《饲料工业》2006,27(24):34-36
利用固体发酵对实验室筛选的芽孢杆菌021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黄豆饼粉(9:1)为主要基质,4%麦芽糖、4%硝酸铵有助于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5%、起始pH值8.0、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料20g、培养36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25U/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三肽(Met-Met-Met)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和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第3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分别培养细胞24、48和72h,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整体试验重复2次,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各处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40、50、60、70和80μg/mL的蛋氨酸三肽,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以最佳培养时间培养,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确定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整体试验重复3次;以最佳培养时间和适宜蛋氨酸三肽浓度培养细胞,以未添加蛋氨酸三肽的培养基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整体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蛋氨酸三肽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h时,相对增殖率最高;培养基中加入60μg/mL的蛋氨酸三肽培养细胞24h,αs1-酪蛋白和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时发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小肽转运载体1和小肽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综上所述,培养基中添加60μg/mL的蛋氨酸三肽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和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富铬酵母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铬酵母的培养方法,采用二苯胺基脲法测定富铬酵母中的铬含量,研究发现,培养基的组成、加铬量、发酵液的pH都对富铬酵母的产量有很大影响,加尿素的麦芽汁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富铬酵母的产量和铬含量。优化后的富铬酵母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加5‰尿素培养基,培养pH为5.0,发酵液中铬浓度为100mg/l,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富铬酵母的产量为0.7461g/100ml,铬含量为1673μg/g。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四川地区致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流行状况及阳性菌株多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采用含多黏菌素E(2μg/mL)的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筛选多黏菌素E耐药性大肠杆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多黏菌素E耐药基因mcr-1及mcr-1阳性菌株的β-内酰胺酶类、磺胺类、四环素、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等多重耐药基因的共存状况。结果表明:获得的84株多黏菌素E耐药性大肠杆菌中有49株携带mcr-1耐药基因,阳性率为58.33%。49株mcr-1阳性菌株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检出率为(100%,49/49);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检出率为(100%,49/49);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最高(100%,49/49),其次为tetM(63.27%,31/49);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以bla_(TEM)与bla_(CMY)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5.51(37/49)和61.22%(30/49);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以qnrS(87.76%,43/49)、acc-ib-cr(61.22%,30/49)、oqxAB(75.51%,37/49)为主,而qnrA、qnrC、qnrD的检出率均为0。说明携带多黏菌素E耐药基因mcr-1的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以及高水平的传播,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研究芦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5组,每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25、50、100、150μg/mL芦丁,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 h和9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细胞培养48 h,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96 h,100μg/mL和15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而MDA含量和CAT、LDH活性均显著降低。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细胞的Bcl-2表达显著升高,而Caspase3和P53表达均显著降低。综上,芦丁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其中添加100μg/mL芦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 LPS(L组)、1μg/m L LPS和2.5μg/m L苜蓿素(L+2.5组)、1μg/m L LPS和5.0μg/m L苜蓿素(L+5组)、1μg/m L LPS和10.0μg/m L苜蓿素(L+10组)以及1μg/m L LPS和15.0μg/m 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简易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735头健康牛和146头病牛的血清阿朴脂蛋白β--100(APOβ--100)浓度。健康成年荷尔斯坦公牛(101±46μg/ml)和日本黑毛公牛(106±46μg/ml)明显低于其母牛(各为25g±63μg/ml和210±46μg/ml)。荷尔斯坦阉牛(290±86μg/mL)和日本黑毛阉牛(302±90μg/mL)之值与母牛之值类似。患酮病、皱胃移位和脂肪肝的牛APOβ-—100浓度降至<100μg/ml。故可按血清APO B-100浓度作出牛代谢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猪放线杆菌溶血性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7℃条件下,将猪放线杆菌在胰胨酵母浸出物培养基(含10mmol/LCaCl2)上培养不同时间,离心、过滤后获得不同时间无菌滤液,检验滤液对猪、牛、山羊、绵羊、驴红细胞的溶血性,结果表明这种溶血性毒素对绵羊、牛的红细胞溶血性最强,猪次之,山羊、驴最差。同时对溶血性毒素理化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滤液经2.5g/L胰酶处理后溶血活性几乎丧失,不同温度处理后溶血活性下降,经不同pH值溶液处理后也表现出溶血活性降低和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RHDV陕西分离株VP60基因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以纯化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VP60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产物约为42.34 ku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优化的ELISA最佳工作条件为:重组抗原包被浓度2.9μg/mL,37℃2 h后4℃过夜,1%BSA 37℃封闭2 h,待检血清37℃孵育1 h,酶标抗体1∶10 000稀释,37℃作用1 h,37℃显色5 min,临界值为0.340;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临床检测180份样品,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74.1%,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8%。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β溶血素(β-hemolysin,Hlb)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乳腺的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牛源抗β溶血素的免疫制剂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β溶血素的基因hlb,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Hl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Hlb蛋白为包被抗原,从牛源噬菌体单链抗体表达文库中筛选到了一株针对β溶血素高亲和力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Fv在大肠杆菌Transetta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Hlb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奶牛红细胞的能力,抗β溶血素单链抗体可以显著抑制重组Hlb蛋白和金色葡萄球菌培养物上清的溶血作用。本研究一方面为研制抗金色葡萄球菌所致奶牛乳腺炎新型抗体制剂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深入研究β溶血素在金色葡萄球菌致病过程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一株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培养基成分:蔗糖29.42 g/l、酵母粉8.13 g/l、柠檬酸钠1.0 g/l、MgSO4.7H2O 0.2 g/l、K2HPO44.0 g/l、KH2PO46.0 g/l、初始pH值7.23;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3%、发酵温度40℃、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1 h,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到7.5×109cfu/ml。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猪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FSF)免疫应激参数和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至4~5代的PFSF,通过脂多糖诱导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在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35、70、140、280和560μg/mL)的L-Arg,培养24 h后,检测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溶菌酶(LSZ)活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FSFβ防御素1(pBD-1)、β防御素2(pBD-2)和β防御素3(pBD-3)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分别在L-Arg浓度为70和140μg/mL时达到最低;2)L-Arg能够极显著提高培养液NO含量(P<0.01),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均在L-Arg浓度为140μg/mL达到最高;3)L-Arg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正常细胞培养液NOS活性(P<0.05或P<0.01),而对应激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L-Arg浓度为35和70μg/mL时,应激细胞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或P<0.01);4)560μg/mL L-Arg可显著提高培养液LSZ活性(P<0.05);5)70μg/mL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1和pBD-2基因mRNA表达量(P<0.01),140μg/mL 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3基因mRNA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适宜浓度的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提高NO含量以及NOS和LSZ活性,上调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本试验条件下,L-Arg的适宜添加浓度为70~14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