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磷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硝酸盐对广东鲂仔鱼进行毒性试验,分析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磷酸盐浓度高于0.4 mg/L、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07 mg/L、氨氮浓度高于0.15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逐渐增大.当硝酸盐浓度为0— 22 mg/L时,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不明显,在0— 22 mg/L浓度范围内广东鲂仔鱼的致死率不会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高氮磷营养盐浓度会影响广东鲂仔鱼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了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广东鲂、团头鲂和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48,最大的染色体对均在 SM组。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18sm+4st,总臂数NF=92;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22sm,总臂数NF=96;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及总臂数与母本广东鲂的相同。广东鲂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较相似,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广东鲂与团头鲂杂交成功、杂种后代可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江广东鲂是珠江水系特有的经济鱼类。分析了西江广东鲂的资源现状,从分类与系统发生、饲养及遗传管理、杂交育种和亲缘关系、种群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广东鲂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简述,为制定该物种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了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广东鲂、团头鲂和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最大的染色体对均在SM组.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18sm+4st,总臂数NF=92;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22sm,总臂数NF=96;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及总臂数与母本广东鲂的相同.广东鲂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较相似,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广东鲂与团头鲂杂交成功、杂种后代可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又称武昌鱼,别名鳊鱼.为我国鲂属鱼类之一,在广东团头鲂与广东鲂、三角鲂等鲂属鱼类均被称为([鱼边])÷该鱼自出毛泽东主席涛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后更是闻名遐迩、蜚声中外,并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养殖.广东近年引进繁殖成功后亦积极发展养殖并取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不同鳊鲂属鱼类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鳊属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鲂属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东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钱塘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和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6个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鳊鲂属鱼类6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背鳍条数、胸鳍条数、腹鳍条数、臀鳍条数等7项形态可数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9项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比例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与同属的厚颌鲂、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鲂属种群与鳊属长春鳊形态差异较大,与同为鲂属的广东鲂形态差别最大;另外,聚类分析表明三角鲂的2个地理群体(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判别分析构建了鳊鲂属鱼类6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率为93.7%。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7.9%,其中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70.9%,对鳊鲂属鱼类群体间形态学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集中在背腹轴方向。  相似文献   

7.
鳊鲂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主要鳊鲂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用肾细胞体内培养法分析鳊鲂鱼类染色体核型,并首次测定了广东鲂、三角鲂、长春鳊等的DNA含量。结果显示团头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6 pg;广东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57 pg;厚颌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81 pg;三角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0 pg;长春鳊核型为2n=26m+22sm,NF=96,DNA含量为2.34 pg。鲂属鱼类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核型存在着趋同性,与长春鳊核型差异明显。无论是DNA含量还是总臂数(NF)鳊鲂鱼类差异都很显著。此外,按总臂数多少划分,长春鳊为特化类群,鲂属鱼类为较原始类群。这些结果可为鳊鲂鱼类的染色体组操作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可显示种间及种内遗传差异,广泛用于种类鉴定和系统发生研究.为了阐明翘嘴红鲐与其他鳊亚科鱼类的亲缘关系,扩增并测定了翘嘴红鲐的414 bp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所获序列与4种鳊亚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共有61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14.73%),大多数位点出现在密码子的第3位且主要为碱基转换.翘嘴红鲐与鳊之间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3.48%,与广东鲂、三角鲂和团头鲂的序列同源性则分剐为90.58%,90.82%,91.30%.以鲤为外群,分别利用MP法和NJ法分析上述序列数据,获得相似的系统发生树.该结果显示,翘嘴红鲐和鳊聚为1个支系,广东鲂、三角鲂以及团头鲂则聚为另1个支系,说明翘嘴红鲐与鳊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东鲂、三角鲂及团头鲂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可显示种间及种内遗传差异,广泛用于种类鉴定和系统发生研究。为了阐明翘嘴红鲌与其他鳊亚科鱼类的亲缘关系,扩增并测定了翘嘴红鲌的414bp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所获序列与4种鳊亚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共有61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14.73%),大多数位点出现在密码子的第3位且主要为碱基转换。翘嘴红鲌与鳊之间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3.48%,与广东鲂、三角鲂和团头鲂的序列同源性则分别为90.58%,90.82%,91.30%。以鲤为外群,分别利用MP法和NJ法分析上述序列数据,获得相似的系统发生树。该结果显示,翘嘴红鲌和鳊聚为1个支系,广东鲂、三角鲂以及团头鲂则聚为另1个支系,说明翘嘴红鲌与鳊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东鲂、三角鲂及团头鲂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别珠江3 种主要鲌亚科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尧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尧海南红鲌(Culter recurviceps)。从GenBank 和文献资料中初选3 种鲌亚科鱼类的微卫星标记、设计108 对微卫星引物、用PCR 扩增3 种鱼的基因组DNA、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选出每种鱼的特异微卫星标记、共 获得16 个特异性标记。其中、微卫星标记F-524 在广东鲂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309~320 bp、在鳊中无扩 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4 在鳊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目的片段为160~201 bp、在广东鲂中无扩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7 在广东鲂和鳊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60~190 bp、在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片段为123~143 bp。3 个微卫星标记、单独使用 1 个特异性标记或几种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相结合、可快速从分子水平鉴别出广东鲂尧鳊尧海南红鲌、从而解决3 种鲌 亚科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比较相似、通过形态鉴定比较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草食性鱼种抑制凤眼莲生长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严密的设计,在相同规格的16只网箱中,采用草鱼、杂交鱼[草鱼(6)和赤眼鳟(早)杂交繁育的F1]、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和翘嘴红鲐等为试验对象,对凤眼莲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鱼苗具有不同的控制凤眼莲的能力;在2.5~9.0cm范围内各鱼苗食用凤眼莲能力依次为:草鱼〉杂交鱼〉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翘嘴红舶。  相似文献   

12.
广东鲂全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广东鲂人工繁殖的鱼苗在池塘育成亲鱼的方法,用LRH-A2与DOM混合催们效果最优,人工授精的关键是效应时间的掌握,本研究提出广东鲂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属一年我次产卵鱼类,可进行一次2次性成熟产卵,胚胎发育程序与家鱼基本相似,胚胎发育最适水温范围约为24-28℃,临界水温上、下限分别为31℃和20℃。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广东鲂人工繁殖的鱼苗在池塘育成亲鱼的方法,用LRH-A2与DOM混合催们效果最优,人工授精的关键是效应时间的掌握,本研究提出广东鲂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属一年我次产卵鱼类,可进行一次2次性成熟产卵,胚胎发育程序与家鱼基本相似,胚胎发育最适水温范围约为24-28℃,临界水温上、下限分别为31℃和20℃。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玉米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黄沙泥田块,最佳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214㎏/hm2、113㎏/hm2 222㎏/hm2获得理想的产量9600㎏/hm2。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玉米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黄沙泥田块,最佳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214㎏/hm2、113㎏/hm2 222㎏/hm2获得理想的产量9600㎏/hm2。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水稻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黄沙泥田块,最佳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为121.20㎏/hm2、123.00㎏/hm2117.00㎏/hm2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油菜不同施硼量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667㎡施硼肥1㎏油菜产量最高达157.7㎏/667㎡,比不施硼肥(77.7㎏/667㎡)增产80.0㎏/667㎡,增产103.0%。说明适量施用硼肥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单产为555.53㎏/667㎡,配方无氮处理处理单产为469.83㎏/667㎡,配方无磷处理单产为515.51㎏/667㎡,配方无钾处理单产541.62㎏/667㎡。常规施肥处理单产507.71㎏/667㎡,常规施肥无氮处理单产为446.89㎏/667㎡,习常规施肥无磷处理单产为489.88㎏/667㎡,常规施肥无钾处理单产492.49㎏/667㎡。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47.8㎏/667㎡,增产率为9.4%,配方施肥区:N肥当季利用率为15.73%,磷的当季利用率为3.82%,钾的当季利用率为2.13%;常规施肥区:N肥当季利用率为13.03%,磷的当季利用率为3.41%,钾的当季利用率为8.14%。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氮的当季利用率提高2.71%,磷的当季利用率提高0.42%,钾的当季利用率降低6.02%。配方与常规产量与地力关系:配方施肥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常规施肥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试验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安丘大姜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丘大姜主产地山东省安丘市进行安丘大姜平衡施肥大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安丘大姜在供试土壤含速效K较丰富(土壤速效钾100mg/kg以上)施有机肥较多(75 000kg/ha)的条件下,施用钾肥仍具有增产效果,在施K2O为150㎏/ha的基础上,增加到300㎏/ha和600㎏/ha,两个试验点大姜平均增产率为4.57%和13.91%,施用K2O从150㎏/ha增加到600㎏/ha,配施22.5㎏/ha锌肥或硼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7,(19):32-33
为了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指导思南县粮食安全生产用种,2017年在思南县塘头镇芭蕉村进行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每667 m~2产最高的是惠玉788每667 m~2产达642.48㎏,比对照蠡玉6号(CK)每667 m~2产547.25 kg增产95.23㎏,增产率17.4%;其次是野风160每667 m~2产585.92 kg,比对照CK增产38.67㎏,增产率7.1%;金锋5688每667 m~2产564.58㎏,比对照CK增产17.33㎏,增产率3.2%;正大808每667 m~2产549.14㎏与对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