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相似文献   

2.
<正>一、乳源是关键作为食品原料的乳源很多,但在我国只有牛、羊乳(粉)可以作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原料。相比其他乳源而言,牛、羊乳营养更丰富、也更接近母乳,最符合婴幼儿乳粉生产标准。但牛乳与羊乳在营养成分及人体消化吸收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比可知,羊乳的维生素、铁、磷、钙等含量均高于牛乳,且羊乳的脂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料羊乳中掺假过期复原乳进行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将过期复原乳按不同比例掺入到原料羊乳中,进行电子鼻检测.通过电子鼻采集不同比例掺假乳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A)以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进行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原料羊乳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FLDA及PCA都能够区分出不同比例的掺假奶,且FLDA区分效果优于PCA;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的相关系数为88.4%,预测值与实际掺假值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利用电子鼻实现原料羊乳掺假的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草地型藏羊和金堂黑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比较了草地型藏羊与金堂黑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乳样中均检测到17种标准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7种游离氨基酸中,草地型藏羊乳中甲硫氨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金堂黑山羊乳(P<0.01),而草地型藏羊乳中游离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金堂黑山羊乳(P<0.05),其中9种游离氨基酸在两种羊乳中的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pH值、Ca2+、温度和螯合剂对羊乳酒精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在6.4~7.2时,随着pH值的升高,羊乳酒精稳定性增强;Ca2+在0.0025mol/L~0.02mol/L时,随着Ca2+浓度的增大,羊乳的酒精稳定性降低;温度在30℃~8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乳的酒精稳定性降低。同时,在羊乳中添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柠檬酸钠和EDTA钠都能够增强羊乳的酒精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羊乳富含各类营养成分,具有显著的营养及功能特性。由于其营养成分非常接近母乳,因此以羊乳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新兴乳源成为消费者的又一选择,羊乳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羊乳的营养成分、安全性及功能特性进行论述,表明羊乳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乳源具有很大的优势。羊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羊乳中含有的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抵御病毒的侵害,也不易感染结核,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以羊乳为乳源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具有降低过敏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脂肪吸收率以及降低胆固醇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羊乳、胡萝卜、山楂为主要原料生产羊乳果蔬纸,利用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采用物性测定仪对羊乳果蔬纸进行粒子群算法结合质地剖面分析测定,比较山楂的加入形式对产品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作羊乳果蔬纸时,以山楂汁的形式加入比以山楂浆的形式加入后所得的产品感官品质好;最佳工艺条件为:羊乳与胡萝卜的比例为5∶8(V/m),山楂汁与羊乳的比例为3∶5(V/V),复合稳定剂(以质量分数计,下同)0.87%、β-环糊精0.12%、护色剂0.1%、白砂糖10%、蜂蜜2.4%.在此最佳条件下,生产出的羊乳果蔬纸口味独特,酸甜可口,具有羊乳的奶香味和胡萝卜的香味,以及胡萝卜和山楂混合的色泽,外观宛如纸张,感官评分高达91.32分,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68%.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酸羊乳风味与品质,提高酸羊乳的功能价值,将自浆水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JS5和JS19用于羊乳发酵,研究其对酸羊乳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种植物乳杆菌与商业发酵剂复合发酵后,均能在贮藏期内有效提高酸羊乳持水性和表观黏度,降低其硬度与胶着性,促进乙醛和双乙酰的释放;添加植物乳杆菌JS5的酸羊乳胆固醇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36.62%;添加植物乳杆菌JS19的酸羊乳体外抗氧化能力更强,贮藏1 d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高达70.58%,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达32.03 μmol/L。2 种菌株均为适用于羊乳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当前,羊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广西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羊乳产业。分析了羊乳产业发展前景及广西羊乳产业的现状与潜力优势;从价格、宣传、技术、羊乳源、牛乳发展经验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广西羊乳产业的对策,深挖广西羊乳产业发展潜力,为广西羊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颖 《中国乳业》2020,(7):70-72
分析谷氨酰胺转氨酶(TG)对酸羊乳凝胶特性的影响,在40 ℃环境下,在羊乳中分别添加1 μ/g、2 μ/g、3 μ/gTG酶,观察2 h内TG酶对酸羊乳凝乳时间、发酵酸度、质构特性、持水性以及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羊乳在经过TG处理后,其酸羊乳凝乳时间与TG浓度呈反比关系,但是TG在酸羊乳发酵24 h内与凝乳酸度并无影响;酸羊乳的持水性在TG作用下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TG浓度处于2~3 μ/g蛋白时,效果最佳;酸羊乳凝乳时的黏性与硬度,随着TG浓度的增加也得到了显著提升;TG浓度对酸羊乳凝乳时的内聚性不存在明显影响,但是对其发酵后24 h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据观察显示,酸羊乳的微观结构也会受TG浓度的影响,其内部的网络结构会更加致密,能够促进酸乳凝胶的形成。因此,利用TG能使乳蛋白发生交联反应,进而提升酸羊乳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1.
羊乳营养丰富、易于吸收,但羊乳膻味制约了羊乳产品开发及羊乳产业发展。本文对羊乳中的膻味成分和来源进行综述,介绍物理、化学和生物发酵3种羊乳脱膻工艺,并对羊乳脱膻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新型羊乳脱膻方法的研究和羊乳发酵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酒精检验鲜乳酸度的方法一直被各地乳品加工部门所利用(包括羊乳)。但近几年来,一些养羊户对此反响强烈,原因是新鲜的羊乳经酒精检验后,判定为酸乳和坏乳的比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弄清酒精是否适合检验羊乳的问题。本试验以酸碱滴定中和为检验方法,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发酵酸羊乳冻干粉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羊乳预处理、羊乳发酵、冻干制粉和包装质检四个生产工序。应用此法生产的酸羊乳冻干粉保留了酸羊乳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物质,还具有较高的乳酸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Scott 等(1971)报道,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甲醛调制过的酪蛋白混合饲喂绵羊,结果使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正常氢化作用受阻抑,从而增加了血浆及各种体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Hogan 等(1972)试验中也获得相同结果。用牛进行这项试验也可提高牛体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Faichney 等,  相似文献   

15.
以羊乳、玉米、南瓜和黑木耳多糖浸提液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酸羊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持水力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酸羊乳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玉米南瓜酸羊乳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玉米南瓜汁与羊乳配比0.855∶9.145、黑木耳多糖浸提液添加量8.55%、菌种添加量0.392%、复合甜味剂添加量分别为大豆低聚糖2.515%、阿斯巴甜9.85 mg/100 m 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玉米南瓜酸羊乳味道浓厚、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感官评分达93分,持水力为43.03%,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7.
文静 《中国乳业》2019,(8):32-34
陇县作为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级羊乳产业集群”重大决策的发起县和决策形成基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3+X”特色产业战略,坚持把生态羊乳作为决胜未来的战略产业、脱贫攻坚的基础产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谋划、协同、创新,大力发展羊乳产业,初步形成了乳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陇县加快羊乳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情况进行总结和分享。  相似文献   

18.
苜蓿及油料籽实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择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研究添加富含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油料籽实及苜蓿对乳脂肪酸中共轭亚油酸(CLA)和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规律。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阶段试验期为1个月。3个处理组分别为:(1)基础日粮(对照组);(2)基础日粮中部分粗饲料和精料由苜蓿和整粒亚麻籽替代(亚麻籽组);(3)基础日粮中部分粗饲料和精料由苜蓿和破碎大豆替代(大豆组)。各组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纤维含量相似。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亚麻籽或大豆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2)添加苜蓿、亚麻籽或大豆显著提高了乳脂中CLA和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乳脂中CLA含量各组依次为7.08、10.18和12.01 mg/g总脂肪酸(TFA),C18∶2含量依次为13.35、16.41和24.62 mg/g TFA,C18∶3含量依次为1.55、4.62和4.52 mg/g TFA;(3)添加大豆提高乳脂中CLA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好于亚麻籽,但添加亚麻籽得到最低的Omega-6/Omega-3值。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羊乳是乳中精品,不仅具有乳类营养共性,自身蕴藏着其它乳类不可比拟的特性:一是羊乳的蛋白、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指标均高于其它乳类;二是羊乳的整体蛋白颗粒较小、短链脂肪酸组成的营养结构特点,使自身具备了较其它乳类容易消化吸收的独特优点;三是较低的饮用乳糖不  相似文献   

20.
以羊乳为基料,研究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低聚异麦芽糖四种益生元及复合益生元对发酵羊乳活菌数的影响;以发酵时间、益生元添加量及接种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活菌数和滴定酸度为综合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优化活性羊乳饮品发酵因子,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菊粉和低聚果糖增菌效果较佳,且二者复合比例为9:1时,增菌效果最显著(P<0.05);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益生元添加量1.50%,接种量4%,此条件下,益生菌发酵羊乳中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