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酶对大叶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茶样的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添加200 U·mL~(-1)和250 U·mL~(-1)纤维素酶的处理1和处理2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显著性明显,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的咖啡碱含量高,添加浓度为12 U·mL~(-1)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最高,结合感官审评发现,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处理的6号茶样的滋味鲜醇,汤色红明亮,润,有金圈,品质最优,其次是5号茶样。  相似文献   

2.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迭4.93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 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 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 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酸处理(酸浓度、时间、温度)、酶制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对杏鲍菇菌渣的影响,以河北采集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以总还原糖含量为研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杏鲍菇菌渣酸处理的因素;以中性洗涤纤维减少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减少量为响应值,开展正交试验,分析酶制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40℃条件下,2%和3%酸浓度处理随时间的延长会降解总还原糖;60℃条件下,酸浓度的增加可以减缓总还原糖的降解;80℃条件下,1%和2%酸浓度处理可以促进多糖的降解,提高总还原糖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温度与总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是影响杏鲍菇菌渣多糖降解的最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添加量和纤维素酶添加量是影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的最主要因素,最优酶解配方为纤维素酶85 U/mL、木聚糖酶220 U/mL、葡聚糖酶40 U/mL,说明菌渣经酸、酶处理后可作为反刍饲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调及除湿机对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室温湿度进行人工控制,探讨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茶萎凋失水及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萎凋温度越高萎凋叶含水量下降幅度越大,同时萎凋温度也与毛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及白茶品质的形成具有相关性.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萎凋室温度22℃、湿度(70±5)%的环境能使萎凋过程中失水和理化变化相协调,利于高品质毛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碳氮源对里氏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的条件。[方法]通过添加不同的碳源和不同浓度的酵母粉,探讨里氏木霉合适的发酵条件;使用不同添加量的纤维素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分别利用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反应。[结果]利用乳糖和稻草的复合碳源和12 g/L的酵母粉进行水解时,纤维素酶活性较高。酶解适宜的酶用量为每克稻草底物200 U的滤纸酶。用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混合酶酶解稻草96 h的酶解得率为65.4%。[结论]该研究可为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生产和酶解稻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共设6组:T1:象草+500 mg·kg-1纤维素酶;T2:象草+250 mg·kg-1纤维素酶;T3:象草+250 mg·kg-1木聚糖酶+250 mg·kg-1纤维素酶;T4:象草+500 mg·kg-1木聚糖酶;T5:象草+250 mg·kg-1木聚糖酶;C(对照组):象草.切短的象草经酶处理后在25 ℃条件下青贮在发酵瓶内,分别在青贮第2、4、6、8、15和30天从每组取出3瓶青贮样品用于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或两者复合处理均能极显著降低青贮料的pH值(P<001),增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P<001)和乳酸(LA)含量(P<001).青贮30 d结束时,除T3组外,其他酶处理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中乙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添加纤维素酶或木聚糖酶均能改善象草青贮品质,并以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复合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峰  施培松  文华  魏开建  严安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57-1059,1125
[目的]探讨酶制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得到合理利用的途径。[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01、503、00 mg/kg),N-蛋白酶(0、50、100 mg/kg)、淀粉酶(02、004、0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4、00 mg/kg)4种单体纯酶,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将4种单体酶配制成复合酶制剂,研究外源酶制剂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4种单体酶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木聚糖酶>淀粉酶>N-蛋白酶>纤维素酶;外源复合酶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N-蛋白酶。外源复合酶的适宜配方为:木聚糖酶300 mg/kg、淀粉酶200~400 mg/kg、N-蛋白酶0~5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 mg/kg。[结论]饲料中添加外源复合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提高草鱼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晒青毛茶为材料,在普洱茶发酵中,添加了几种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并探讨其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酶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到3.28%,比对照组高19.4%;在发酵第8天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到1.52%,比对照组高49.0%;外源酵母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茶多酚总量降至20.05%,比对照组低28.6%,可明显促进茶多酚的转化。本研究表明,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的添加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 2h.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工业添加外源复合酶制剂对发酵后茄芯烟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2020年德雪3号上部一级未发酵的茄芯烟叶为材料,用150 U/g中性蛋白酶分别与果胶酶、纤维素酶组成不同复合酶制剂处理,分析研究烟叶堆垛发酵30 d后不同复合酶制剂处理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酶制剂)相比,各外源复合酶制剂处理发酵后茄芯烟叶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均有所下降;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香气质提升,刺激性、杂气下降,余味更加干净且甜润感增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外源添加150 U/g中性蛋白酶和90 U/g果胶酶复合制剂处理(NP1)发酵后烟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其次为NC3处理(150 U/g中性蛋白酶和150 U/g纤维素酶)。感官质量评价NC3处理总得分最高,最有利于提高发酵后茄芯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黄彤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00-3303
向茶汤中添加不同的外源酶,考察酶的种类、剂量、作用时间对改善茶汤贮存过程中褐变及沉淀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pH 5.5、40℃条件下,0.015 U/mL单宁酶作用1.0h后,加入2.0 U/mL葡萄糖氧化酶,对茶汤的护色及防沉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何莲  段学艺  陈娟  王家伦  胡华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38-13039,13042
为探究纤维素酶对冷泡绿茶内合成分及品质的影响,进行揉捻叶添加不同含量纤维素酶的对比试验,分析3种不同剂量纤维素酶的添加和6种静置发酵对几种主要内合成分的影响作用,并对其成品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审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静置发酵的内合成分略高于对照CK,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C2处理为最高,分别为48.1%、2.6%、36.5%,儿茶素总量A2处理最高,为13.20%.添加纤维素酶的A、C处理的成品茶,品质略优于CK和酶处理B,其中A1处理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将海带多糖提取浓缩液与铁观音茶末和甘草配伍,采用喷揉法制成袋泡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海带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结果]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海带粉质量4.0%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1∶1),在p H 6.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 h,海带多糖的得率为14.80%。海带多糖降脂茶的最佳配方为海带多糖提取浓缩液(ρ=1.2 g/m L)、铁观音茶末和甘草的质量比为35∶20∶3,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中多糖含量为6.0%。[结论]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配方保存了海带和茶的清香,味道柔和适口,还含有海带多糖和茶多酚等功效成分,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奶牛瘤胃液中纤维素酶(水杨苷酶、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LA会抑制瘤胃中木聚糖酶的活性,但可提高水杨苷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而DHA对3种酶的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其中LA和DHA对水杨苷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提高具有协同作用。木聚糖酶和水杨苷酶的活性均在饲喂后2h达到最高点,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变化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种类和功能,以诠释肠道细菌对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适应性的影响,为揭示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适应机制及进一步预测其寄主谱扩张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利用筛选培养基对产生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及对苯酚有代谢能力的菌株进行初筛,并进一步用DNS法测定相关菌株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酶活性,用含苯酚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菌株,检测菌株的苯酚降解效率。【结果】共分离获得45株细菌菌株,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45株细菌菌株分属于3门5属8种,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放线菌门(Acinobacteria)的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中克雷伯氏菌属的丰度最高。45株菌株中有产纤维素酶菌株11株,酶活力最高的是变栖克雷伯氏菌菌株K3,为0.105±0.007 U/mL;产木聚糖酶菌株10株,酶活力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9,为1.090±0.468 U/mL;产果胶酶菌株5株,酶活力最高的是变栖克雷伯氏菌菌株K27,为0.193±0.047 U/mL;降解苯酚的菌株9株,降解速率最高的是沙福芽孢杆菌菌株B8,为(0.347±0.042)%。【结论】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产酶菌株多样性较高,推测这是导致草地贪夜蛾寄主谱广,对寄主为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海洋  朋鹏城  闻晓峰  刘祥磊  辛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34-1535,1550
[目的]研究外源添加Al3+对来自茶园土壤一种青霉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测定霉菌菌丝干重、发酵液胞外蛋白含量及胞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添加0~100mg/LAl3+对青霉生长有刺激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菌丝干重变化呈正相关。在0~200mg/LAl3+胁迫下,发酵液胞外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不同浓度Al3+作用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刺激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饲料工业中所使用的纤维素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来自不同的表达系统,其生产成本较高;而在同一种微生物宿主中同时表达这两种重要的饲料工业用酶则有可能会降低成本。根据里氏木霉中密码子的偏好性优化黑曲霉来源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d,并利用DNA assembler方法构建pRS424-cbh1P-god-cbh1T质粒(p PGT质粒);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其转入里氏木霉Tu-6Δtku70尿嘧啶缺陷型菌株中,经筛选得到葡萄糖氧化酶酶活较高的一株转化子(2号),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GOD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70 k Da,进一步使用质谱确证了GOD得到成功表达。摇瓶发酵表明,2号转化子在微晶纤维素诱导92 h后,GOD酶活达到4.63 U/m L。该转化子的滤纸酶活、内切葡聚糖酶活和外切纤维素酶活分别为7.88 U/m L、2.58U/m L和0.84 U/m L,而出发菌株分别为6.79 U/m L、3.19 U/m L和0.57 U/m L,而β-葡萄糖苷酶由原来的0.66U/m L提高到1.65 U/m L(1.5倍)。实验表明,在里氏木霉中表达GOD能显著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也能使总体纤维素酶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