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砖茶中的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显阳  李鲁玲 《茶叶科学》2006,26(3):204-208
采用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研究了砖茶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β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去离子水吸收燃烧产物,吸收液加入含柠檬酸钠浓度为110.0βg/L、pH5.6的TISAB,然后用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回收率为95.88%~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5%~1.25%,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示值相符。该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
安吉白茶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淑池  苏涛  杨建民  彭忠  林静 《茶叶科学》2010,30(3):223-228
通过制备去甲肾上腺素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安吉白茶多糖14 d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以探讨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及糖耐量(GT)的影响。结果显示,灌胃2周后,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意义(P>0.05);安吉白茶多糖能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值与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安吉白茶多糖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三剂量组的血糖值与四氧嘧啶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三剂量均能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且随剂量增大,降血糖作用增强,以高剂量降糖作用最强。安吉白茶多糖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达到了药物组的治疗水平,但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糖耐量。  相似文献   

3.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晒青毛茶及不同渥堆程度普洱茶饲喂实验小鼠,研究小鼠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鼠,其肝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SOD活力、GSH-PX活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饲喂茶样组以上三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基础饲料饲喂),并以晒青毛茶处理组最高,随饲喂茶样渥堆程度增加,以上三指标逐渐降低。各处理小鼠肝组织MDA含量与其SOD活力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2;晒青毛茶处理组SOD活力最强,MDA含量最低;与对照相比,各茶样处理组MDA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各茶样处理小鼠肝组织中CA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除第4次翻堆样处理外,其他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茶样处理组T-AOC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晒青毛茶处理组最强,随着渥堆程度增加,T-AOC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工序对其抗氧化作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绿茶粉对老年犬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颜泽清  李群 《茶叶科学》2010,30(4):313-316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水平绿茶粉对老年犬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0岁初始体重34.5~37.5 kg的拉布拉多72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1 000、2 000、4 000 mg/kg绿茶粉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犬,试验进行9周。结果显示,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7.83%(P<0.05)。低添加量绿茶粉(1 000 mg/kg)降低了老年犬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 000 mg/kg和4 000 mg/kg绿茶粉处理组溶菌酶含量分别提高了32.76%(P<0.01)和19.39%(P<0.01)。同时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随着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球蛋白含量有所增加,4 000 mg/kg组球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吴平 《人参研究》2016,(6):20-22
目的建立人参花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热浸提法提取人参花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结果方法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2.0%~93.0%,相对标准偏差为3.7%~9.4%,在0.005mg~0.16mg之间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易行,适用于人参花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方法研究茶叶中氟离子的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 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离子的含量,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程序为5~40 mmol/L,流速为1.0 mL/min。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5~30 mg/L,茶叶中氟的检出限为5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7%~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02%;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准值相符。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干扰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束鲁燕  汤一  胡卫岗 《茶叶科学》2011,31(5):434-438
利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茶叶儿茶素中8种单体在沸水浸提过程中的浓度-时间变化,结合浸提动力学基本模型,对表儿茶素类与反式儿茶素类单体的沸水浸提动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EGCG/总儿茶素、GCG/总儿茶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表儿茶素类的浸提速率显著快于反式儿茶素类,浸提率于5min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反式儿茶素类的浸提率则一直处于明显增长状态,浸提结束时达到最高值。根据浸提速率常数Kobs,8种单体的浸出快慢顺序为:EC>EGC>EGCG>ECG> GC>C>GCG >CG。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改良的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来测定稻米样品中氟含量的方法。通过在前处理中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同时改进了氟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稻米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为2.9%~8.4%,平均回收率为90.8%~102.5%;同时该方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的结果的相对偏差都小于等于10%,符合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可靠的优点,能满足对稻米样品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陈红平  刘新  汪庆华  蒋迎 《茶叶科学》2011,31(4):283-288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提取(ASE),凝胶净化系统净化(GPC)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茶叶中7种除草剂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用乙腈溶剂经ASE提取,GPC净化,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体积比)淋洗.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表明,在添加农药标准0.010、0.100μg/...  相似文献   

13.
茶树有聚氟特性,通常氟含量比其他植物高出几十倍,也不会表现受害症状。本文主要阐述了茶树吸收富集氟的特点,氟对茶树的生理影响及茶树吸收、富集氟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茶树吸收富集氟的后续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茶多糖对氟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氟量条件下,多糖吸附氟的能力,并对多糖吸附氟的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多糖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吸附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结合氟的影响较大,40℃下多糖表面空松,吸附氟的能力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表面逐渐变得致密,结合氟的能力下降,温度高于70℃后,多糖吸附氟量又会有所增加;40℃下,随着氟添加量的增加,多糖吸附氟量增加,当添加量达到多糖量1.8倍后,多糖吸附氟量不再增加。多糖吸附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均大于0小于1,属于有利的吸附。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后,结构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F~-、Al~(3+)、Mn~(2+)和Fe~(3+)的含量都急剧下降,吸附氟的能力也下降。说明多糖吸附氟的能力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蛋白质及Mn~(2+)、Fe~(3+)、Al~(3+)在多糖结合氟中起到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同时检测保健茶中西布曲明等18种违禁添加药物的方法。样品经1%甲酸-甲醇溶液超声提取20 min,采用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试剂盒净化,以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0.2 mL·min-1流速梯度洗脱,经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C18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违禁添加药物在保健茶基质中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5~5.0 μg·kg-1,方法定量限为2~18 μg·kg-1,RSD为0.5%~5.1%,加标回收率为87.3%~103.8%。运用本方法检测了30批次保健茶样品,其中7批次为阳性样。本方法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适用于保健茶中18种违禁添加药物含量的测定,为保健茶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砖茶氟浸出率越小;无论是煮熬法还是冲泡法,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占氟总浸出量的50%以上;而在相同的茶水比、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量高于冲泡法15个百分点以上;建议在饮用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甚至第一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改传统的煮熬法为冲泡法  相似文献   

17.
以Caco-2细胞为模型,对比分析了一种黑茶不同提取物中氟的吸收转运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黑茶不同提取物组分中氟含量差异明显,粗茶多糖组分(RTP)氟含量最高,是水提取物(TE)氟含量的2.17倍,RTP经水透析后得到的透析多糖(DTP)氟含量则显著降低,仅为RTP氟含量的1/22,TE氟含量的1/10。来自3种茶提取物中的氟以及氟化钠(NaF)中的氟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正向和逆向转运都有时间和浓度剂量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处理1 h后,NaF处理组细胞对氟正向和逆向转运量最高,DTP中氟的正向和逆向转运量最低,与其他各处理达到显著水平,TE和RTP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表观渗透系数(Papp)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NaF中的氟的Papp在4 h各阶段都大于1×10-5 cm·s-1,说明其生物有效性良好,易于吸收;TE和RTP氟处理2 h后,Papp下降至小于1×10-5 cm·s-1,说明其生物有效性中等;DTP氟处理各阶段Papp都最小,在处理1 h后下降至小于1×10-5 cm·s-1,提示其吸收性最弱,生物有效性最差。NaF、TE以及DTP中的氟在所试浓度范围内,是以被动扩散为主,而RTP氟在较高浓度存在主动转运形式。由此可见,在小肠吸收模型中,黑茶提取物中的氟较NaF中的氟生物利用度低,而茶叶中氟的结合形式影响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中的主要成分如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等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近年来,茶叶中的氟含量问题却成了困扰着人类健康和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我国茶树氟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环境条件对茶树氟含量的影响、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豫南地区42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籽含仁率及茶籽仁的脂肪含量,范围分别在33.53%~71.60%、17.77%~38.39%。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茶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在2.64%~5.70%、0.21%~1.11%、7.33%~17.29%、0.09%~8.44%和0.01%~0.15%;相关性分析显示,顺-油酸与十三碳酸、十四碳酸和顺-二十碳二烯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反-油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了水仙7202茶籽仁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3.08∶12.16∶1,其余茶树种质资源茶籽仁中,这三类脂肪酸的比值均约为1∶2.69∶1.37。中黄1号、农抗早、迎霜、鄂茶11号、龙井43、中选8号、崂山3号和黄金叶8个茶树品种,不仅含仁率和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茶籽仁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丰富、均衡,可初步筛选出来作为豫南地区叶籽两用茶园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