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采用PDB培养基,对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液态发酵产分生孢子、菌丝和厚垣孢子的理想条件进行了筛选,分别测试了培养温度、培养液初始pH、供氧量和初始接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r·min~(-1)振荡培养条件下,菌株T0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液初始pH=12、供氧条件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40 m L、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初始接菌量为0.5 m L,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7 d;产生菌丝和厚垣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最适温度较低为20℃培养5 d;培养液初始pH值接近中性为6;供氧条件是初始装液量较多较有利,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60 m L;初始接菌量是较少较有利,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接菌量为0.05 m L。  相似文献   

2.
陈佳佳  叶亚新  金琎  李兆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69-11870
[目的]为竹黄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从野生竹黄子实体中获得能产生竹黄多糖的无性株,然后用其进行液态发酵培养,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初始pH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α=0.05)。其显著性依次为:碳源浓度〉生长因子浓度〉酸碱度〉氮源浓度,在交互作用中只有CGF×CN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g/L+酵母膏8g/L+玉米浆2g/L,最佳初始pH值为6.0。当摇瓶装量为50/250ml(V/V)。接种量为10%(V/V),培养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120h后发酵液的竹黄多糖含量为8g/L。[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利用竹黄无性菌株通过液态发酵生产竹黄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菌株PC7的液态发酵条件,研究不同发酵条件下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7的产孢量与菌丝生物量,分析培养温度、初始pH、供氧量、接菌量对于PC7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PC7菌株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6℃、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200 mL时,以0.5 mL为初始接菌量,产孢量在培养5~7 d时达到最大,是最适产孢条件。以菌丝生产为目标,进行液体发酵生产时,温度24℃、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150 mL时,以1.0 mL为初始接菌量,菌丝干质量在培养5 d时达到最大,有利于提高菌丝产量,是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的条件,以提高油茶籽粕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首先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瓶口纱布层数、接种量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子试验,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获得的最佳单因素分别为:培养时间6d,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为8,瓶口纱布层数为6层,接种量为1%。在条件优化以后最佳的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d,培养温度23℃,培养基初始pH为8,瓶口纱布层数为6层,接种量为1%,在此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66.92%。【结论】施氏假单胞菌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茶皂素具有成本低、重复性好、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在饲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S13液态发酵生物量,获得菌龄整齐、特性稳定的菌丝体,采用正交设计及单因素分析技术优化了粗毛栓菌S13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玉米粉20 g/L,豆粕60g/L,K2HPO41.0 g/L,MgSO40.5 g/L,KCl 0.5 g/L;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 5.0,接种3块菌塞,500 m L三角瓶装液量80mL,180 r/min,30℃发酵5 d。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粗毛栓菌S13液态发酵生物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达49.83%(V/V)。该液态发酵工艺为粗毛栓菌S13在工业上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红汁乳菇菌丝体液态发酵的生长周期、温度、pH值、碳营养、氮营养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5d是其对数增长高峰,5d后菌丝体生长进入稳定期,7d后开始衰亡;红汁乳菇液态培养最适温度为27℃,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最高,达8.7 g/L;适宜起始pH值为6.0,菌丝体干重为8.2 g/L;以3%玉米粉作碳源、0.3%蛋白胨作氮源的菌丝体干重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封闭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禾花鲤(Procypris merus)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花鲤的耗氧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其指数函数关系式为y=0.328 3e~(-0.316x)(R~2=0.992 4)。在一定温度(6~30℃)范围内,禾花鲤的耗氧率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差异显著(P0.05),用方程式表示为y=-0.003 1x~2+0.059 4x+0.015 4(R~2=0.998 9);禾花鲤窒息点随体质量(1.83~36.51 g)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其关系式为y=0.485 6x~(-0.791)(R~2=0.979 5);禾花鲤的窒息点与水温(6~33℃)呈正相关,且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禾花鲤达到窒息点的时间逐渐缩短。水温与窒息点关系式为y=0.000 2x~2+0.029 7x+0.088 2(R~2=0.995 8)。这表明温度越高,体质量越小时禾花鲤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要求越高。  相似文献   

8.
在保藏温度梯度为0、5、12℃条件下,测定了GDL豆腐货架期内的感官指标、pH值、菌落总数。结果显示:在建议保藏温度(010℃)、建议保藏时间(7 d)内,GDL豆腐的菌落总数和pH值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感官指标基本保证品质,温度越低,保藏质量越好;在12℃条件下GDL豆腐在第7天时有较强酸味,无法食用。通过pH值与菌落总数的拟合,发现0℃条件下无法得到拟合关系,5℃条件下得到三元一次方程:y=-12.61x3+222.9x2-1314.8x+2592.6(R2=0.9773,P=0.0431); 12℃条件下得到四元一次方程:y=-8.1921x4+180.29x3-1484.5x2+5419.7x-7395.9(R2=0.9740,P=0.0317)。上述方程能够表征5℃和12℃保藏条件下GDL豆腐pH值与菌落总数的关系。通过pH值与菌落总数的数学拟合,得到的5℃和12℃下拟合曲线,可以快速检测GDL豆腐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保藏温度梯度为0、5、12℃条件下,测定了GDL豆腐货架期内的感官指标、pH值、菌落总数。结果显示:在建议保藏温度(0~10℃)、建议保藏时间(7 d)内,GDL豆腐的菌落总数和pH值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感官指标基本保证品质,温度越低,保藏质量越好;在12℃条件下GDL豆腐在第7天时有较强酸味,无法食用。通过pH值与菌落总数的拟合,发现0℃条件下无法得到拟合关系,5℃条件下得到三元一次方程:y=-12.61x3+222.9x2-1314.8x+2592.6(R2=0.9773,P=0.0431); 12℃条件下得到四元一次方程:y=-8.1921x4+180.29x3-1484.5x2+5419.7x-7395.9(R2=0.9740,P=0.0317)。上述方程能够表征5℃和12℃保藏条件下GDL豆腐pH值与菌落总数的关系。通过pH值与菌落总数的数学拟合,得到的5℃和12℃下拟合曲线,可以快速检测GDL豆腐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洛伐他汀生产菌红曲霉M7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6~28℃,发酵时间18~20d,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50%,发酵基质初始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11.
饲用益生素与抗生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饲用益生素与抗生素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对其研究的历史和现况,作用机理,合理使用的条件与可行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肉粉等)共计350个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有3个样品检出牛和/或羊源性成分,牛羊源性成分检出率0.86%.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310批次,牛羊源性成分检出率为0.97%;动物源性饲料产品40批次,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加强饲料监管 确保饲料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饲料质量安全角度,阐述了饲料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加强饲料安全监管,强化饲料质量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整体水平,注重饲料监督管理,重视饲料标准体系和饲料监测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引用宁夏2007年饲料卫生、质量监测到的情况和数据,提出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并对本所饲料监管、检测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了泛蚁蛉幼虫取食3种饲料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性比以及对蝇蛆和黄粉虫的利用率;比较了泛蚁蛉在蝇蛆不同饲食频率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取食蝇蛆和黄粉虫的泛蚁蛉幼虫的发育历期短,存活率高,性比接近于1;泛蚁蛉幼虫对蝇蛆的利用率高于黄粉虫;泛蚁蛉幼虫在蝇蛆1日一饲和3日一饲的频率下发育历期短,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霉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是因食人被霉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Nelson等,1993)。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使畜牧业生产蒙受损  相似文献   

16.
饲用复合酶与常用饲料添加剂联合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饲用复合酶与其几种常用饲料添加剂联合使用的研究结果,主要论述了饲用复合酶与抗生素、酸化剂、微生态制剂、复合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和浓缩料联合使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饲料行业发展到今天,用“激烈”这两个字恐怕也不能很确切地形容它的残酷,每当和销售人员闲聊时,总会在不经意问发现他们对市场的一些苦恼,比如:任务重,客户少,新客户开发难等等。笔者现就当前饲料市场的形势及如何开发新经销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问题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深入了解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阐述了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通行做法,最后对如何构建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提高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程序,提高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质量,推进饲料工业标准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理论研制的含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具有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目前用于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美国FDA(1989年)规定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我国1994年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微生物品种有: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微生态添加剂按菌…  相似文献   

20.
饲料香味剂是由醛、酮、酯等芳香性香料组成,沸点一般较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较差。生产中经混合机添加,虽添加均匀,但损失较大;而不经混合机,在产品包装时添加则难以达到均匀效果。这是多数饲料厂感到头疼的问题。经过长期摸索,现找到一种不经过制粒机、冷却器,无热及冷却抽风损失,均匀添加香味剂的最新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