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同脂肪源的脂肪酸组成及各脂肪酸之间的比例存在差异,继而各脂肪源饲料在鱼类体内的消化率、对鱼类的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鱼体脂肪酸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产生的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就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同脂肪源的脂肪酸组成及各脂肪酸之间的比例存在差异,继而各脂肪源饲料在鱼类体内的消化率、对鱼类的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鱼体脂肪酸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产生的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就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是一种鱼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对鱼类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饲料中脂肪含量适宜时,具有节约蛋白质需要量的作用。当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时,对鱼类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阐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力、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鱼类营养需求提供基础资料,为合理优化饲料配方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对饲料脂肪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在鱼类饲料中不但能提供能量,还提供鱼类生长必需的脂肪酸。选择恰当的脂肪源和脂肪水平,能节约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受资源限制,最近几年鱼油价格上涨很快,饲料生产者和鱼类营养学者正致力于鱼类对脂肪的营养需求的研究,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探讨用其他动物油和植物油部分替代或者完全替代鱼油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的形体指标、组织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5种饲料,饲养初始均质量为2.04 g的芙蓉鲤鲫60 d。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最低组试验鱼肥满度最低,差异显著(P0.05);芙蓉鲤鲫脏体比和肝体比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芙蓉鲤鲫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PUFA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n-3/∑n-6系数越高。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粗饲料对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乳中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关键,即饲料中脂肪在瘤胃的氢化、脂肪酸在乳腺的合成,并对不同粗饲料中脂肪酸组成及特点进行了重点讨论:同时对不同粗饲料条件下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鲈鱼属鲈形目,真鲈科,花鲈属,是一种广温、广盐、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文章主要综述了鲈鱼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以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通过富硒饲料饲养的富硒鸡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别取富硒饲养鸡不同部位,包括皮、褐色脂肪、白色脂肪、胸肌、腿肌、肌胃、心脏、肾脏、肝脏、蛋;各样本采用微波消解法(MD)消解,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硒含量。以正己烷抽提样本中脂肪,经三氯化硼-甲醇甲酯化后,采用GC-MS进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各检测部位中,硒含量依次为:肌胃>白色脂肪>皮>蛋>肾脏>肝脏>腿肌>心脏>褐色脂肪>胸肌。肌胃中硒含量最高为2639.19 ng/g,胸肌中硒含量最低为129.76 ng/g。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白色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07%,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68.44%。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富硒饲料在母鸡不同部位硒含量不同,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也不相同,本实验结果对富硒鸡中营养成分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油=1∶1∶1∶1∶1的混合油(MIX)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9.92±0.31)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50尾。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棉籽油组和混合油组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油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菜籽油组和磷脂油组(P0.05)。混合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大豆油组、菜籽油组、棕榈油组和磷脂油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肌肉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肌肉中n-3系脂肪酸/n-6系脂肪酸,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组肝脏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菜籽油组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脏n-3/n-6,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与肌肉或肝脏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中,均以棕榈油组最大,磷脂油组最小。由此得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磷脂油可以作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体重为230~790 g)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大规格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但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棕榈油的主要成分、生化特性以及其经济性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棕榈油作为鱼油替代油脂在几种养殖鱼类中的应用情况。与大豆油、油菜籽油等相比,棕榈油价低,产量稳定,有较高的脂肪生产力,较低的不良脂肪酸沉积。其在鲑鳟等冷水性鱼中,以不同的比例替代鱼油或与其他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了饲料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在饲料中用棕榈油部分替换鱼油对大西洋鲑、虹鳟、欧洲鲈等的生长、体化学组成及肌肉的脂肪酸比例等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7,(4):29-35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猪油(1组)、豆油(2组)、豆油-鱼油混合物(3组)及鱼油(4组),配制成软颗粒饲料,饲喂红罗非鱼稚鱼60 d,不设对照组。结果表明:12组、3组红罗非鱼稚鱼的末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1组(P0.05),1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2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最好;2各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分别与相应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1组鱼体与饲料之间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最大;3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鱼体肌肉中的大类脂肪酸(如SFA、MUFA等)的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而C182n6、C183n3及EPA的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低很多,肌肉DHA的含量比饲料高很多;42、3组鱼体肌肉中富含C182n6和C183n3,尤其是C182n6相对含量高达14.49%~21.75%,显著高于1、4组(P0.05),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则富含EPA及DHA,生长性能较好的2、3组鱼其n-3/n-6为0.19~0.74。试验表明,豆油组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性能最好,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富含HUF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肌内脂肪酸组成成分及结构特点.[方法]比较胴体不同部位肌内脂肪的商品和营养价值,通过索氏抽提、GC-MS测定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肌内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胴体不同部位部位肌内脂肪酸主要为C18:1和C16:0,C19:0~C22:5各脂肪酸含量极少,胴体不同部位部位各脂肪酸含量与该...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不同脂肪源的营养特性,及其对虾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健康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虾蟹饲料研发和脂肪源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赵振山武汉洪山区水产局高贵琴必需脂肪酸(EFA)是指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一、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1.常见脂肪酸的种类脂肪的化学结构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  相似文献   

15.
以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7.5%的牛油(BT)、鱼油(MFO)、豆油(SO)、玉米油(CO)或花生油(PO)作为不同脂肪源,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军曹鱼幼鱼(8.3±0.5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脂肪源显著影响军曹鱼的生长(SGR)和肌肉、肝脏的脂肪酸组成(P<0.05)。投喂饲料中含有鱼油的军曹鱼表现出最好的特定生长率,其次分别为豆油组、花生油组、玉米油组和牛油组。鱼油对军曹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EPA和DHA等n-3系列高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军曹鱼的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饲料脂肪和添加水飞蓟素对草鱼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脂肪水平为4%和8%(LL和HL),水飞蓟素浓度为0、100、200 mg/kg(SM0,SM100,SM200),配制6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360尾初重为(27.43±0.17)g的草鱼12周,每组4个重复。结果显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P0.05)。与LL组相比,HL组肌肉中18∶2n-6和20∶4n-6(ARA)的比例以及腹腔脂肪组织18∶2n-6和18∶3n-3比例分别增加了60.99%、22.72%、64.40%、161.29%,而HL组腹腔脂肪组织22∶6n-3(DHA)比例显著降低了26.76%,HL组肝胰脏中的18∶2n-6(ARA),20∶5n-3(EPA)和DHA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4.68%、63.59%、49.63%和74.51%(P0.05)。水飞蓟素添加对肌肉、腹腔脂肪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均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r=0.91,0.91)均显著高于肝胰脏(r=0.59)(P0.05);与LL组相比,HL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了10.34%(r=0.96和r=0.87);而HL组肝胰脏的相关性则显著降低了44.74%(r=0.42和r=0.76);水飞蓟素添加显著影响了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SM100组肌肉的相关性显著高于SM200组,增加了3.33%(r=0.93和r=0.90;P0.05);在低脂肪水平时,SM100(r=0.91)和SM200(r=0.87)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显著高于SM0组(r=0.84)(P0.05)。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导致各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组织在应对饲料脂肪水平以及脂肪酸利用和转化等适应或调节策略不同有关。在低脂肪水平下,添加水飞蓟素有利于提高腹腔脂肪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水飞蓟素对不同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脂肪酸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作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它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的硬度、贮存稳定性受肌内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进而影响脂肪的营养价值、风味以及食用品质,而脂肪酸组成受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和日粮等因素影响。反刍动物由于瘤胃氢化作用导致其脂肪酸饱和程度和异构程度高于单胃动物,从而使其肌内脂肪以及脂肪酸组成不同,导致其肉品质以及风味都不同。本文旨在综述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其脂肪酸构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和脂肪是机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物质,也是人类食物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机体通过酶、激素和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物质代谢。不同性别动物肝组织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所不同。肝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合成酶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是脂肪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生长轴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合成代谢调节系统,机体在细胞水平上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氨基酸应答信号通路感知食物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度和平衡性。核酸、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产物肌苷酸、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是肉品代表性风味物质。动物性别、饲料和饲喂模式等通过一系列生理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沉积和代谢,也影响肉品的滋味和风味。  相似文献   

20.
以西伯利亚鲟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50 d鱼体对不同饲料的摄食及生长实验,同时比较研究不同饲料对鲟鱼的摄食、生长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饲料对鱼肉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指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但2#料对鱼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优于1#料,说明2#料中所添加的脂肪品质优于1#料。另外,两种料对养殖水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