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讨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早期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 A carboxylas eα,ACC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表达特点及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CCα和FAS基因在普安银鲫卵黄囊期的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葡萄糖、维生素C对这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AS和ACCα基因在普安银鲫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均有表达。普安银鲫卵黄囊期ACCα和FAS mRNA表达量呈"下降-上升"变化。在15 g/L葡萄糖处理组中,从内源营养期发育到外源营养期,FAS和ACCα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且2种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0 mg/L维生素C处理组中,FAS和ACCα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且在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2种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普安银鲫发育至混合营养期时,机体内脂质合成代谢减弱。适宜水平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均能诱导ACCα和FAS mRNA的表达,有利于鱼体内脂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4℃下,研究了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总脂酶(GE)活性的变化特点及维生素C溶液浸泡对其影响。结果显示:(1)胚胎中LPL、HL和GE的比活力与全活力比成熟卵中高。(2)随胚胎发育,LPL、HL和GE比活力与全活力上升,自原肠中期始,LPL和HL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出膜前期达最高。(3)30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促使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中LPL、HL和GE比活力与全活力升高。合子中LPL和HL基因可能在原肠期开始表达,合成脂质水解酶分解脂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在水体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维生素C能促进普安银鲫胚胎发育,维持机体内脂质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黄囊期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的表达特点及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葡萄糖、维生素C对这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均有表达,且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葡萄糖组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维生素C组也呈上升变化。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葡萄糖能显著上调LPL和HL mRNA的表达量(P<0.05);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维生素C能显著上调LPL mRNA的表达量,而HL mRNA的表达量在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普安银鲫发育至混合营养期时,机体内脂质分解代谢增强。适宜水平的葡萄糖、维生素C能诱导LPL和H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黄囊期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的表达特点及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葡萄糖、维生素C对这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L和HL基因在普安银鲫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均有表达,且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葡萄糖组LPL和HL 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维生素C组也呈上升变化。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葡萄糖能显著上调LPL和HL mRNA的表达量(P0.05);在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维生素C能显著上调LPL mRNA的表达量,而HL mRNA的表达量在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普安银鲫发育至混合营养期时,机体内脂质分解代谢增强。适宜水平的葡萄糖、维生素C能诱导LPL和H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糖对草鱼肝脂代谢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下,草鱼肝脂质代谢紊乱问题比较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获知糖对草鱼肝脂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本研究分别从活体和细胞水平上分析了糖对肝脂代谢5个关键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低糖(糖含量24%)和高糖(糖含量42%)投喂条件下草鱼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转录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了在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下,草鱼肝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和脂蛋白脂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肝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高糖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糖组(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高糖和低糖条件下变化不明显(P0.05);H·E染色观察发现在高糖条件下草鱼肝组织出现了大量的脂肪蓄积;在其肝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脂蛋白脂酶的mRNA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和20mmol/L时达到最高值(P0.05)。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可能通过调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蛋白脂酶等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体内糖向脂的转化过程。研究结果为丰富鱼类糖代谢调控机理提供研究资料,并有望为提高鱼类饲料糖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变化及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分析了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在整个早期发育中均呈"下降-上升"趋势。从受精卵到外源营养期,葡萄糖组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且从原肠中期到内源营养期,葡萄糖组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含量从原肠中期到混合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组载脂蛋白B和总胆固醇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甘油三酯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且载脂蛋白B含量从原肠中期到内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外源营养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含量从原肠中期至外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固醇含量在整个发育中仅稍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参与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能量代谢和各器官、组织膜物质的构建,同时适宜水平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溶液均能促进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普安银鲫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普安银鲫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普安银鲫受精卵近似圆球形,淡灰色,沉性卵,强粘性;卵径1.50mm,吸水后1.88mm;受精后开始形成卵间隙,且植物极的卵间隙大于动物极的;卵间隙形成过程中卵黄收缩,略变小。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3个发育期,水温18℃时需98.72h出膜,水温24℃和26℃时分别需要56.48h、48.2h出膜。不同温度条件下,普安银鲫胚胎发育早期(胚盘~原肠胚)在18℃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发育后期阶段(神经胚~出膜)在24℃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葡萄糖和维生素C(VC)对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早期发育的影响,采用静水溶液浸泡法研究了葡萄糖和VC溶液浸泡中普安银鲫仔鱼出膜时间、孵化率、成活率及卵黄囊仔鱼生长特点。结果显示,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低于15 g·L^-1,仔鱼出膜时间随着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孵化率、成活率、体质量和全长则升高;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高于15 g·L^-1对普安银鲫的早期发育表现出抑制作用。VC溶液质量浓度低于30mg·L^-1时,仔鱼出膜时间随着ρ(VC)的增加而降低,孵化率、成活率、体质量和全长则升高。ρ(VC)高于30mg·L^-1对普安银鲫的早期发育表现出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和VC能促进普安银鲫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体质量为(1 026.10±145.55)g的草鱼,检测了背部、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组织结构特性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草鱼腹底部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背部、腹上部和尾部肌肉,而水分含量则显著降低;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腹上部肌肉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背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但其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降低,而最高的肌纤维密度出现在腹底部肌肉;草鱼背部和尾部肌肉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草鱼腹底部肌肉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草鱼背部、腹上部和尾部肌肉。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α的mRNA表达量在草鱼背部、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草鱼不同部位的肌肉营养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肌肉脂肪含量与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与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将维生素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维生素C浓度设置为20、25、30和35 mg/L,记录孵化率及仔鱼存活率,测定各浓度组中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仔鱼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研究维生素C(Vc)对普安银鲫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普安银鲫仔鱼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GSH-Px活性则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 mg/L的Vc溶液能显著(P0.05)提高普安银鲫仔鱼SOD、CAT和GSH-Px活性,且SOD的活性在出膜72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而CAT和GSH-Px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普安银鲫仔鱼中抗氧化作用以SOD和CAT为主;适宜浓度的V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育苗水体中能提高仔鱼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雪惠 《水产学报》2006,30(3):297-304
采用RACE-PCR技术结合SMART cDNA合成技术,从银鲫中克隆到Ran的全长cDNA并对其编码区全长进行了原核表达、相应抗体制备及其时空表达特征分析。RT-PCR结果表明,Ran基因除在脑组织的转录水平较低外,其它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几乎相同;Ran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都有mRNA转录。但其mRNA的量在原肠期以后呈下降趋势。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an在卵巢和精巢中均高水平表达,在心、脑、肝、脾、肾中有较低水平表达,在肌肉中则不表达。同时检测到Ran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均有较强表达。这表明,Ran基因在银鲫中可能起着多种作用,尤其在生殖细胞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采用免疫耗竭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精核解凝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an蛋白可能与精核解凝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钱香钰  李向飞  张玲  陈伟亮  刘子上  孙存鑫  刘波  刘文斌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7-109617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究了日粮中不同水平核黄素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和代谢机能的影响。挑选1 200尾均重为(0.68±0.01) g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尾。配制6组半纯化饲料,测得其实际核黄素含量分别为3.91、20.53、49.18、87.80、169.61和326.66 mg/kg。于室内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10周的正式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 169.61 mg/kg核黄素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血淋巴丙酮酸以及肝胰腺核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采食量、饵料系数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以增重率和肝胰腺核黄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日本沼虾适宜核黄素需求量为165.25~180.31 mg/kg。(2) 169.61 mg/kg核黄素组的肝胰腺葡萄糖转运体2、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谷氨酸脱氢酶与谷氨酰胺合酶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缺乏组和过量组。丙酮酸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mRNA表达量在169.61 mg/kg组达到谷值。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65.25~180.31...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转铁蛋白基因表达特点和维生素C溶液浸泡对其表达量的影响,分别采用RT-PCR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维生素C对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转铁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卵,受精卵和囊胚晚期中转铁蛋白基因均未表达,发育至原肠中期开始表达,之后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心跳期达到最高峰,出膜前期最低;在30mg/L的维生素C处理组中,胚胎期转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出膜以后则高于正常组。研究表明,转铁蛋白在胚胎期的功能是独立于其结合铁之外的功能,而维生素C的添加降低了转铁蛋白在胚胎期参与免疫等方面的功能,增强了其在仔鱼中运输和转运铁离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4℃下测定了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成熟卵中具有活性,分别为(10.213±0.458) U/mg、(8.701±0.371) U/mg和(55.485±4.896) U/mg ,属母源性抗氧化酶。对照组从成熟卵发育至出膜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心跳期降到最低,为(6.175±0.532) U/m g ,随后其活性开始上升。30 m g/L的维生素C组,普安银鲫胚胎从受精卵至出膜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对照组。胚胎发育过程中母源性抗氧化酶发挥重要作用;孵化水体中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提高了胚胎期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生素C(V_C)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早期发育中孵化率、出膜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对其消化酶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及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的影响。实验用圆斑星鲽为人工受精卵,分为5组,孵化水体V_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分别在成熟卵、受精卵、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内源营养期(2日龄)、混合营养期(6日龄)及外源营养期(9日龄)取样。记录圆斑星鲽的出膜时间、出膜率和成活率,测定对照组和生长指标优越组的消化酶活性和2种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圆斑星鲽的出膜率和成活率,并缩短出膜时间(P0.05)。V_C能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沉积。外源营养期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在混合营养期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内源营养期就显著提高(P0.05)。25 mg/L V_C溶液浸泡使圆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的LPL和HL比活力显著升高(P0.05)。合子中的LPL和HL基因可能在原肠期开始表达,合成脂质水解酶分解脂质,为胚胎发育供能。研究表明,圆斑星鲽成熟卵受精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25 mg/L的V_C能显著提高消化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孵化成活的V_C浓度可以显著促进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胆汁酸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脂肪沉积、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以360尾初始体质量为(12.74±0.14) g的健康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放养30尾,分别投喂胆汁酸含量为0、75、150和300mg/kg的4种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显示,随着胆汁酸含量的升高,齐口裂腹鱼的增重率(W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胆汁酸含量为150 mg/kg时达到最大,为226.63%;其肠脂肪酶(LPS)、肝酯酶(HL)、脂蛋白脂酶(LPL)和总脂酶(TL)活性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齐口裂腹鱼肝脏LPL mRNA表达量呈先上调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FAS mRNA表达量呈先下调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肝脏、肌肉及全鱼中粗脂肪含量均随胆汁酸含量的升高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胆汁酸含量对实验鱼的成活率及脂肪沉积效率无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添加适量的胆汁酸可有效上调齐口裂腹鱼LPL mRNA的表达量,下调FAS mRNA的表达量,增强脂肪代谢酶活性,促进对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草鱼肝胰脏损伤与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试验以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胰脏损伤实验模型草鱼为对象, 分别饲喂含有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的饲料70 d后, 采集草鱼肝胰脏样品,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 检测了草鱼肝胰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GC1-α)、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解偶联蛋白2(UCP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Ⅰ)的mRNA丰度, 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后, 草鱼肝胰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 TAA诱导草鱼肝损伤后, FAS基因表达丰度上调, 调控脂质分解代谢的上游基因(如PPAR-α、ΡΡΑR-γ、PGC1-α)表达丰度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而SCD1基因表达丰度显著性下调, 其结果可能导致脂质在肝细胞积累量增加, 诱发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后, 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TAA对肝胰脏脂代谢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以红鲫为父本,芙蓉鲤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形成芙蓉鲫。对芙蓉鲫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和摄影,同时记录胚胎发育时序和测量性状。芙蓉鲫母本成熟卵子成黄色,圆形,有粘性,卵质分布均匀。水温21℃ ̄23℃,受精后50min,细胞动物极出现卵裂,10h进入原肠期;15h进入神经胚胎期;19h30min进入器官形成期,65h开始出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盐度8和盐度16的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两周的胁迫实验,比较盐度胁迫过程中肝脂肪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胁迫12 h,盐度组血浆渗透压升至最高,16盐度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8盐度组(<0.05),96 h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胁迫期间,盐度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0.05)。盐度组脂蛋白脂肪酶(LPL)、苹果酸酶(M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PAR-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淡水组(<0.05)。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影响了肝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为鱼类渗透调节中脂类能量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肖芬芬  孙健  吉红  于海波  董武子 《水产学报》2022,46(10):1872-1891
本研究旨在探究裂殖壶藻渣作为饲料原料对土著鱼类多鳞白甲鱼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在五种等氮等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g/kg(DS0)、30g/kg(DS3)、60g/kg(DS6)、90g/kg(DS9)和120g/kg(DS12)的裂殖壶藻渣,饲喂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的180尾多鳞白甲鱼(9.00g±0.25g/尾,12尾/缸)56天。结果显示:(1)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系数(FCR)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DS9组和DS12组的肥满度(CF)、肝体比(HSI)、腹脂指数(IFI)、肝脏和腹脂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DS6、DS9和DS12组肌肉中DHA含量、∑n-3 LC PUFA(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 PUFA比例、胆固醇血症指数(h/H)和血脂质量指数(FLQ)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所有处理组肝脏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S6、DS9和DS12组腹腔脂肪组织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所有处理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90g/ kg的裂殖壶藻渣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多鳞白甲鱼腹腔脂肪和肝脏脂肪蓄积,并提升其肌肉营养价值,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