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55-1360
建立并优选硫酸化朱砂七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Polygonum ciliinerve,sPCP)的制备条件,探讨硫酸化修饰对朱砂七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Polygonum ciliinerve,PCP)药效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正交试验筛选氯磺酸-吡啶法制备sPCP的最佳条件,体外试验研究sPCP的抑菌活性,采用CCK-8法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研究sPCP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在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s,ST)上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了sPCP对猪外周血细胞因子IL-2和TNF-α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sPCP最佳制备条件氯磺酸∶吡啶为1∶8,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 h,产物硫酸基取代度为4.31;sPCP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效果优于PCP;在安全浓度范围内,sPCP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能显著提高猪外周血细胞因子IL-2和TNF-α含量(P0.01),效果均优于PCP(P0.01)。结果表明,筛选出了sPCP的最佳制备条件,且硫酸化修饰能有效提高PCP的药效。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7):114-119
采用混合磷酸盐法制备磷酸化淫羊藿多糖,再以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和反应p H值(C)3个因素对磷酸化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分析了主效应和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 H值对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显著,并且两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影响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 H值;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比例为5∶2,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2.8 h,反应p H 8.7,在此条件下,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6.012±0.021)%。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多糖的硫酸化修饰及其对IBDV感染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正交试验设定氯磺酸-吡啶法的9种修饰条件,对淫羊藿多糖(EPS)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9种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EPS),用MTT法比较了9种sEPS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作用。结果表明,硫酸化修饰后sEPS较未修饰的EPS显著提高了CEF抵抗IBDV感染的作用,以sEPS2和sEPS2的效果较好,且与sEPS的硫酸基取代度和糖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温度80℃、氯磺酸与吡啶的配比1:8、反应2h为最佳修饰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方法,对市售发酵乳制品(天然干酪、再制干酪和发酵乳等)中的组胺含量进行检测。对影响测定结果的衍生试剂(丹磺酰氯)用量、反应pH值、衍生反应时间和衍生反应温度4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多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所得衍生化条件操作简便、高效、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能够满足精确测定乳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淀法从银杏叶干粉中提取粗多糖,经脱色素、除蛋白等处理得到精制银杏叶多糖,利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得硫酸化银杏叶多糖,其多糖含量为68.6%,蛋白含量为2.59%,硫酸基含量为16.4%,硫酸基取代度为1.74;通过犬的体内免疫实验,研究硫酸化银杏叶多糖对犬细小病毒活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化银杏叶多糖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后血清CPV抗体水平和IL-2的含量。由此表明,硫酸化银杏叶多糖对犬细小病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协同作用,这为硫酸化银杏叶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因素3水平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获得关于黄秋葵多糖提取得率的回归方程,经过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得到优化方案。结果显示,黄秋葵多糖"水提醇沉"最优水提工艺为:水提温度是70℃,水提时间是58min,液料比是71∶1(m L/g),多糖最大实际得率达到27.87%。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硫酸化银耳多糖(sTPS_(70c))和硫酸化党参多糖(sCPPS_(50c))增强免疫作用机理,本试验以未修饰银耳多糖(TPStp)为对照,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了sTPS_(70c)和sCPPS_(50c)对鸡T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单独加入到外周血淋巴细胞时,sTPS_(70c)和sCPPS_(50c)几乎所有浓度均可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而TPStp仅在浓度为3.125μg/mL时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P0.05);多糖与植物血凝素P(PHA-P)同时加入到外周血淋巴细胞时,sCPPS_(50c)在浓度为0.3911.563μg/mL时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P0.05);sTPS_(70c)和sCPPS_(50c)在浓度为1.563μg/mL时可提高T淋巴细胞IL-2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sTPS_(70c)对IL-2 mRNA的促表达作用显著强于TPS_(tp)(P0.05),且在浓度为1.563μg/mL时的作用最强。结果提示,硫酸化修饰可以提高多糖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显著增强IL-2 mRNA的表达,且以sTPS_(70c)的作用较强,这与取代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投料比,制备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对目标产物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的氨基和伯羟基参与了酰化反应,当n(壳聚糖)∶n(邻苯二甲酸酐)为1∶1、反应10 h时,所得产物的取代度最高;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结晶性、稳定性均弱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9.
采用浓硫酸作为磺化试剂,开展了橙皮苷的磺化工艺研究。通过对反应温度、磺化试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的研究,确定橙皮苷磺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30℃的反应温度下,1g的橙皮苷中加入6m L浓硫酸,搅拌浸提2h,产品收率为72%。产品结构经过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鉴定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0.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结果: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论:茯苓多糖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490 nm;5%苯酚用量为1.2 mL;浓硫酸用量为7.0 mL;反应时间为30 min;温度45℃。  相似文献   

11.
以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氯化亚硫酸丁酯,再与N-乙酰-L-酪氨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N-乙酰-L-酪氨酸丁酯,产物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优化N-乙酰-L-酪氨酸丁酯的合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因素对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的影响,根据响应面最优化分析,N-乙酰-L-酪氨酸丁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1.2、反应温度94℃和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N-乙酰-L-酪氨酸丁酯收率可以达到84.49%。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酒泉地产枸杞为试验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优化枸杞多糖提取工艺,并对酒泉地产枸杞药材中多糖及其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开展单因素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按照苯酚-硫酸法测定枸杞中总多糖,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枸杞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枸杞多糖超声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20(g∶m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0 min。采用上述工艺,酒泉玉门市柳河乡产的枸杞中多糖净提取率最高,为3.83%;利用苯酚-硫酸法和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别测定9批枸杞总多糖含量和自制枸杞多糖的单糖组成,酒泉玉门市花海镇和瓜州县布隆吉乡产的枸杞中总多糖含量较高,为3.21%和3.01%;自制枸杞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平均含量分别为0.62%、1.01%、3.59%、8.22%、3.59%、0.76%和4.79%,且玉门市和瓜州县产的枸杞多糖中单糖含量较高。枸杞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为其加工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苹果酸催化合成精氨酸单糖苷(AF)条件进行优化。本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精氨酸单糖苷的合成率为考察指标,建立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料液比和苹果酸加入量的4因素3水平的实验模型,采用Design Expert 8.0.6分析软件对精氨酸单糖苷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成AF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150 min,料液比1∶20 g/m L,苹果酸加入量为0.75 g。优化出来的最佳合成条件稳定可行、合成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展禽蛋综合利用,利用鸡蛋清分离卵黏蛋白,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盐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蛋清与水比(蛋水比)对卵黏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的浓度15 mol/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及蛋水比1∶14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蛋水比是影响卵黏蛋白得率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对卵黏蛋白得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多糖成分中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醇液比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其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试验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结果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 h、醇液比4∶1;通过正交分析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醇液比4∶1。提取工艺优化后,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为10.25%,较优化前复方板蓝根粗多糖得率(6.54%)提高了3.71%。说明本试验可为复方板蓝根多糖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芩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提高黄芩多糖提取率,并探究黄芩多糖的结构,为工业化提取黄芩多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方案,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芩多糖的最佳条件;采用柱层析法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凝胶色谱对黄芩多糖的基团、纯度、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经响应面分析确定当提取温度为98℃,料液比为1∶12.40(g/mL),提取时间为138 min,提取次数为4次时,黄芩粗多糖提取率为12.23%。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和葡聚糖G-1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得到Hq-3-1组分。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其Hq-3-1为均一多糖,分子质量为58 794 u。HPLC法柱前衍生化分析Hq-3-1组分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其包含果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紫...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荧光衍生试剂丹磺酰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对硫酸多黏菌素E1和硫酸多黏菌素E2的衍生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主要对硫酸多黏菌素E衍生反应中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丹磺酰氯质量浓度为3.0 mg/mL,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0 min,缓冲体系pH值为10.5时,衍生效果最佳,衍生物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氟苯尼考琥珀酸酯(Fl-S)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试验以氟苯尼考和琥珀酸酐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丙酮为溶剂,经一步反应合成Fl-S;并以氟苯尼考/DMAP(摩尔比)、氟苯尼考/琥珀酸酐(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别采用熔点测定法、pH值测定法、红外扫描法、紫外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Fl-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产物表征符合Fl-S特征;优化的合成条件为氟苯尼考∶琥珀酸酐∶DMAP=1∶1.2∶1.2(摩尔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试验成功合成Fl-S,在优化条件下Fl-S平均产率可达80.75%。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浮萍多糖的提取工艺,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对影响浮萍多糖提取率的三个显著因素及水平:料液比(1∶40、1∶50、1∶60)、超声时间(40 min、60 min、80 min)和超声功率(300 W、350 W、400 W)进行了研究。以浮萍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设计并开展试验,通过工艺优化确定浮萍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6、超声时间79.58 min、超声功率341.37 W,此条件下浮萍多糖提取率的理论值可达到1.188%;验证试验的浮萍多糖提取率为1.125%,与理论值仅相差0.063%。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提取温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及提取次数(D)对中药复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参数为A3B1C3D3,即浸提温度80℃,料液比1∶10,浸提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中药复方多糖提取物GCPS中多糖含量为43.45%。苯酚-硫酸法是目前测定多糖含量较可靠的传统方法之一,本法简单快速,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