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铜对涡虫运动和再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处理涡虫,分别进行了4和6d的培养试验,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结果]成体涡虫24,48,72和96h运动的半抑制浓度(mIC50)分别为3.86,3.73,3.47和2.61mgCu2+/L。幼虫24,48,72和96h运动的半抑制浓度(mIC50)分别为2.22,1.64,0.87和0.93mgCu2+/L。整体呈现出浓度效应关系。涡虫6d的眼点和耳突再生的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76,0.78mgCu2+/L。呈现出浓度效应关系。[结论]支持涡虫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以东亚三角涡虫为试验材料,以钕为胁迫因子,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2、0.4 mmol/L)的钕在涡虫体内的蓄积及其毒理学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钕浓度的增大,涡虫体内的钕逐渐蓄积,且产生明显的矿质营养代谢失衡,主要表现为显著降低了涡虫体内Ca、Fe和Mo含量,增加了K和Mg吸收。涡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钕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涡虫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H2O2逐渐积累。随着钕浓度的逐渐升高,涡虫的死亡率逐渐增大,高浓度下,涡虫逐渐解体死亡。由此可见,涡虫是一种对钕污染非常敏感的水生动物,在水体钕污染检测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农药不同浓度和施用时间对枸杞多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吡虫啉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0%WP吡虫啉不同浓度和喷药时间对枸杞多糖的影响,药剂浓度和喷药时间分别设置5个处理,药制浓度以清水为对照,3次重复:[结果]吡虫啉的不同浓度和喷药时间对枸杞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药后1、7、14d的多糖含量有依次增加的趋势.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枸杞多糖有增加的趋势,稀释到2400倍液时枸杞多糖含量下降,但都高于清水对照,1200倍液和1800倍液的枸杞多糖含量较高:中午13:30喷药,枸杞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喷药时间,上午8:30、11:00和下午18:30喷药的枸杞多糖含量差别不大.[结论]吡虫啉10%WP的喷药时间应选择上午8:30~11:00或下午16:00~18:30,药剂量应选择推荐剂量和1800倍液的剂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马万征  马万敏  李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42+19145-19142,1914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温室黄瓜根系整个生长周期的鲜、干质量影响,为温室作物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袋装珍珠岩为营养液载体,营养液采用霍格兰(Hoagland)配方,设置营养液稀释倍数1∶200、1∶100、1∶50、1∶3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黄瓜光合特性和根系质量的影响。[结果]营养液稀释倍数1∶50处理中黄瓜光合特性和根系鲜、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且该处理中黄瓜不受养分胁迫的影响。[结论]营养液稀释倍数1∶50为温室黄瓜无土栽培的最优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5.
张菁菁  虞蔚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56-9757,9800
[目的]证明生活污水中的氨、氯化物、磷对萼花臂尾轮虫具有急性毒害作用,探索利用轮虫来监测水质的方法。[方法]利用24 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法测定3种毒物在6个试验浓度下对轮虫的毒害作用,设1个对照浓度,每浓度4组重复,各放10个轮虫。[结果]NH4+、Cl-和普通洗衣粉在24 h之内,轮虫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依次为49.00、4.90和24.00 mg/L,此时的半数死亡(LD50)时间分别为8、6和8 h;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依次为11.50、2.40和1.35 mg/L。当毒物的浓度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对轮虫就无急性毒害作用。随着毒物浓度的上升,LD50时间出现的越来越早,轮虫的死亡速度也越来越快。[结论]生活污水中的氨、氯化物、磷对轮虫的影响是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死亡率不断上升,半数死亡的时间不断提前,急性致死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秀  吴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6-13597
[目的]为科学减少和预防酸雨危害,提高小白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小白菜叶片出现可见性伤害,叶片黄化甚至死亡;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酸雨对小白菜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随着酸雨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对小白菜的毒害作用加深,伤害加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制浆造纸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茄子种子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稀释倍数棉杆制浆废液枯草芽孢杆菌转化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稀释5、10、15、20、25、30倍的转化液处理后,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28.5%、56.0%、64.7%、52.0%、35.0%、60.0%、40.67%;综合各项指标,稀释10倍的转化液对茄子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转化液稀释15倍的试验组茄子幼苗鲜重为对照组的3.3倍,株高比对照组增高了1倍,子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6.3%。[结论]稀释适宜倍数的棉杆制浆废液生物转化液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施用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滑菇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确定实际生产中该药剂施用的最佳稀释倍数。[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浓度的4.5%乳油状高效氯氰菊酯对滑菇C3-1和滑菇RH的菌丝体生物量、蛋白质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等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浓度的4.5%乳油状高效氯氰菊酯对滑菇的生长状态都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大小不同。当稀释倍数为4 000时,4.5%乳油状高效氯氰菊酯对滑菇C3-1和滑菇RH的生长都有相对较强的抑制作用;当稀释倍数为8 000时,滑菇RH的生长量、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相对较高,均仅次于对照组;当稀释倍数为12 000时,滑菇C3-1的生长量、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较高。[结论]综合分析,在保证高效氯氰菊酯除虫灭菌的药效情况下,4.5%乳油状高效氯氰菊酯稀释倍数以8 000~12 000倍为宜,此时药剂的使用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垃圾渗滤液作培养液时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情况。[方法]将取自调节池和氧化沟的渗滤液稀释成强度为原液、50%、33%、25%、20%溶液用于发芽试验,观察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随着调节池渗滤液稀释强度的减小,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稀释强度为33%时发芽率最高,达96.7%。氧化沟渗滤液作培养液时可促进草木樨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氧化沟渗滤液作培养液时,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略高于调节池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对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比氧化沟渗滤液大,后续试验选用调节池渗滤液进行灌溉。[结论]渗滤液原液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经过稀释后,草木樨种子都能发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吡虫啉农药在枸杞生产中的适宜使用方法,为合理使用吡虫啉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0%WP吡虫啉不同浓度对枸杞果实主要次生物质类胡萝卜素、黄酮和多糖、总糖含量的影响及喷药时间。[结果]不同浓度吡虫啉对枸杞果实次生物质和枸杞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药后1、7、14d的黄酮、多糖、总糖含量有依次增加的趋势,类胡萝卜素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黄酮、多糖、总糖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都以1800倍液最高。[结论]吡虫啉10%WP的喷药剂量应以1800倍液的剂量较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李青雨  潘春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72-1577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幼苗生物量及叶绿素的影响,为预防小麦减产和重金属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梯度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当废旧干电池浸出液浓度较低时,其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很小,而时叶绿素含量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废旧电池浸出液浓度较高时,明显抑制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增加,但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FOS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和呼吸能力减弱等中毒现象,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FOS对斑马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6.09、9.08、3.91和2.58 mg/L,安全浓度为0.258 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PFOS对斑马鱼的毒性为高毒。[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掌握PFOS的生态毒性以及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萼脊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萼脊兰的胚为材料,进行无菌胚培养,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适宜浓度的添加物。[结果]萼脊兰胚的萌发以1/4MS最适宜,培养80d时萌发率高达70%以上,其次为I/8MS、1/2MS。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激素对胚萌发的影响比较大,以浓度0.5mg/LKT的效果最佳。有机添加物对萼脊兰胚的萌发有明显的影响,效果以10%椰子水最好。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对胚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建立起一套杂交兰快速繁殖及成苗的途径,可为以后的生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鲍雅静  季静  王迪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02-4503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叶片中脯氨酸对盐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5个不同浓度(0、100、200、400和600 mmol/L)的NaCl溶液对金银花苗进行盐分胁迫试验,以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品种金银花耐盐碱的特性。[结果]短期盐处理后,树型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藤状金银花叶片在不同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加长,藤状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的金银花脯氨酸含量均为NaCl浓度400 mmol/L处理的值最大。[结论]与藤状金银花比较,树型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对盐胁迫更敏感,表现出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亮  蔡丽萍  周彬  石妍  饶梦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9):1877-1880,1907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硅浓度对粳稻形态和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硅浓度(0、30、80、130、180mg/L硅酸钠溶液)处理粳稻幼苗。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的硅含量,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的株高、根长、根系数目,采用丙酮提取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叶、茎的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结果]粳稻营养器官中硅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茎>叶>根;当硅浓度为80mg/L时,粳稻株高最矮;当硅浓度为30mg/L时,粳稻的根长最短,跟系数最少;当硅浓度为30mg/L时,叶绿色a、b的含量均最高,且叶绿素a/b值在80m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适当的硅浓度可提高粳稻的抗倒伏性以及粳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粳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峨眉四照花茎尖组织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取峨眉山4~5年生四照花树体枝条的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植体诱导发育出丛生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2.0 mg/L+IBA 0.5 mg/L和MS+6-BA 2.0 mg/L+IBA 1.0 mg/L组合对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培养基MS+NAA 0.5 mg/L+6-BA 2.0 mg/L组合诱导茎尖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结论]该研究为峨眉四照花的快速繁育、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崇明水稻生产上推广机插秧种植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主推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花优14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机插秧和人工撒播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以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插秧比人工撒播增产1 000.35kg/hm2,增幅11.40%,经济效益增加1 701.77元/hm2,增幅10.82%。[结论]对杂交粳稻种植而言,机插秧种植方式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亮  丁枫  蔡丽萍  周彬  石妍  占怡玉  范智权  王淑琼  饶梦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0-15102,15110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硅浓度对粳稻形态和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硅浓度(0、30、80、130、180 mg/L硅酸钠溶液)处理粳稻幼苗。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的硅含量,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株高、根长、根系数目,采用丙酮提取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叶、茎的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结果]粳稻营养器官中硅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茎叶根;当硅浓度为80 mg/L时,粳稻株高最矮;当硅浓度为30 mg/L时,粳稻根长最短,根系数最少;当硅浓度为30mg/L时,叶绿素a、b的含量均最高,且叶绿素a/b值在硅浓度为80 m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适当的硅浓度可提高粳稻的抗倒伏性以及粳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粳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吴梨  赵伟  杨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39-1440
[目的]研究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方法]以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为试材,采用乙醇水溶液对其熊果酸物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进行纯化。在纯化中,比较X-5树脂与D101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对熊果酸纯化效果,研究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的纯化效果。[结果]粗提的熊果酸,经过X-5树脂和D101纯化后含量分别提高了28.60%和30.21%,D101树脂的纯化效率优于X-5树脂。在重结晶纯化中,随着重结晶次数的增加,样品中的熊果酸纯度越来越高,在经过5次结晶后,熊果酸的纯度达到了95.30%,比经过D101大孔树脂纯化的样品提高了约2.6倍。[结论]该研究为熊果酸的提取纯化提供了高效绿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