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0个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品种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枝条结构特征。将REC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LT_(50)极显著相关的理化、结构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求出各抗寒性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10个板栗品种枝条REC变化趋势呈近"S"型,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_(50)差异较大,为-26.64~-17.73℃;-20℃处理下枝条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MDA含量,及枝条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比率与其LT_(50)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板栗枝条抗寒性鉴定的理化和组织结构指标;以6个指标为基础参数的隶属函数法适用于板栗树种枝条的抗寒性准确评价。10个中国板栗主栽品种枝条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燕宽’‘燕山早丰’‘燕奎’‘处暑红’‘紫珀’‘粘底板’‘罗田1号’‘红栗’‘燕红’‘杂35’。  相似文献   

2.
五种花灌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金叶锦带’(Weigela florida‘Gold rush’)、‘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 Geaebn)、‘欧洲雪球’(Viburnum opulus)、‘大花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 var.grandiflora Sieb.)、‘小紫珠’(Callicarpa dichotoma(Lour)K.Koch)5种花灌木在兰州地区的越冬性与抗寒性,以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梯度降温法,研究低温处理后枝条的生活力及其抗寒生理指标,并应用Logistic方程、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抗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欧洲雪球’‘大花圆锥绣球’‘猥实’‘金叶锦带’‘小紫珠’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8.91、-26.08、-23.60、-22.66、-15.89℃;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5种灌木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升高,处理温度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抗寒能力综合比较显示欧洲雪球抗寒性最强,小紫珠抗寒性最差;5种花灌木的抗寒性排序为:‘欧洲雪球’‘大花圆锥绣球’‘猬实’‘金叶锦带’‘小紫珠’.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秦皇岛昌黎果树研究所的3个梨树品种黄冠(Pyrus sp.‘Huangguan’)、雪花(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红香酥(Pyrus spp.‘Hongxiangsu’)和2个苹果树品种金冠(Malus pumila millapple‘Golden Delicious’)、宫崎短枝富士(Malus pumila millapple‘Gongqi Fuji’)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用电导(EL)法测定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品种梨和苹果枝的抗寒性;研究不经冷冻处理枝的电阻抗图谱(EIS)参数,并与EL法求出的抗寒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品种的梨和苹果枝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梨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红香酥黄冠雪花,不同苹果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金冠宫崎短枝富士;EIS图谱随抗寒锻炼的进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未经冷冻处理枝的EIS参数与抗寒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胞外电阻率(re)、胞内电阻率(ri)分别是估测梨枝条和苹果枝条抗寒性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葡萄砧木品种,以玛纳斯河流域17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在自然越冬条件下对各砧木品种枝条的褐变比率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利用聚类分析对葡萄砧木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自然越冬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供试砧木品种的褐变比率以及相对电导率均逐渐增加,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出葡萄砧木枝条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贝达’‘山河1号’‘河岸4号’‘河岸2号’‘5BB’‘山河4号’‘Ganzia’‘Dogrizdge’‘1103P’‘3309’‘1613’‘101’‘河岸7号’‘山河3号’‘河岸10号’‘河岸9号’‘Gloivede’。  相似文献   

5.
结合低温胁迫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项目组引种的5个以色列软籽品种石榴进行抗寒性评价。以突尼斯及以色列软籽品种石榴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4、0、-5、-10、-15℃)进行低温处理,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8个品种石榴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8个品种石榴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变化, 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8个品种石榴抗寒性为‘豫大籽’>‘以色列3号’>‘突尼斯’>‘以色列1号’>‘以色列2号’>‘中农红’>‘以色列M’>‘以色列Y’。  相似文献   

6.
10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6个I-101(Populus alba)×84K(P.alba×P.glandulosa)优良杂种无性系(‘02-3-32’‘02-8-21’‘02-21-13’、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4个I-101×毛白杨优良杂种无性系(‘04-16-10’‘04-14-15’‘04-17-12’‘04-19-14’),以及I-101、84K、毛白杨30号3个对照无性系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一系列低温胁迫(-15、-20、-25、-30、-35℃)处理24 h后,测定他们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4个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的抗寒性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抗寒性由强到弱表现为秦白杨2号、‘04-16-10’‘04-14-15’‘02-21-13’、秦白杨3号、84K、I-101、秦白杨1号、毛白杨30号、‘04-17-12’‘04-19-14’‘02-3-32’‘02-8-21’。研究表明,在4个抗寒指标综合评价中,秦白杨2号抗寒性表现最好;‘04-16-10’与‘04-14-15’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其他无性系,可为抗寒性优良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杨树的抗寒性,以5个参试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15、-20、-25、-30、-35℃低温下胁迫处理24 h后,测定其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方法对8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用于定量评价8个供试无性系的抗寒性,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显著;8种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为南抗杨‘08H1-6’‘03S4-1’‘08H11-11’陕林3号‘08H2-16’69杨‘08H4-5’;在5个抗寒性指标综合评价中,‘08H1-6’、‘03S4-1’、‘08H11-11’抗寒能力介于南抗杨和陕林3号之间。该研究可为杨树优良抗寒性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5种酢浆草属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酢浆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和自然低温处理,观测形态特征,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等指标,评价其抗寒性。结果表明:在人工低温处理下,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5种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下降或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植物的抗寒性可知,在冬季的抗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黄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大花酢浆草、芙蓉酢浆草、紫叶酢浆草;在春季的抗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大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芙蓉酢浆草,这与自然低温处理下观测的结果一致。研究旨在从中筛选出优异抗寒的种质材料,为酢浆草属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种质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个扁桃品种的枝条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价不同扁桃枝条抗寒性的大小,为扁桃引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越冬过程中各扁桃枝条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在越冬期间的变化及相关性,比较不同品种在越冬期间的差异。【结果】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扁桃枝条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性糖含量及脯氨酸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冬季温度均为负相关关系;温度变化对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对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且抗寒性强的品种较抗寒性弱的品种增幅大,其中浓帕烈在越冬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结论】通过测定扁桃枝条在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发现电导率、SOD、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均可作为评价抗寒强弱的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关系综合评价6个扁桃品种抗寒性的大小依次为浓帕烈桃巴旦矮丰苦巴旦晚丰小软壳。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环境下,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抗寒性评价模型对5个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的含量。研究抗寒性与不同时期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葡萄品种抗寒性依次为‘左山1号’‘101-14’‘3309C’‘SO4’‘黑比诺’。在10月19日与11月12日两个取样时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脱落酸(ABA)含量大小与葡萄抗寒性强弱完全一致,与抗寒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08~0.965),相关系数均高于9月25日之前。除‘3309C’外,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_3)在抗寒性越强的品种中含量越低,在9月1日之后与抗寒系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在10月19日取样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913、0.985。总的来说,在葡萄枝条生长发育后期,高含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ABA以及低含量的GA_3和IAA均可提高葡萄的抗寒性。蔗糖、葡萄糖、ABA和GA_3含量对葡萄抗寒性的影响大于果糖和IAA。  相似文献   

11.
四个杏品种抗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选一号’、‘新世纪’、‘兰州大接杏’、‘金太阳’4个杏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枝条、花和幼果的抗寒性.通过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出:4个品种杏树花的半致死温度在-4~-6℃之间,幼果的半致死温度在0~-2℃之间;对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SOD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等指标综合分析得知,4个品种杏树抗寒能力排序为:‘优选一号’‘兰州大接杏’‘新世纪’‘金太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常绿水生鸢尾的抗寒性,以其4个品种(‘双色’、‘天景2’、‘白色’和‘天景3’)为试材,观察其越冬适应性并对其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半致死温度(LT50)、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WSP)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浙江地区均可越冬;低温胁迫条件下,4个品种的LT50分别为-10.20、-9.35、-6.47、-2.07℃,其REC均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SOD活性和WSP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综合4个品种的形态与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双色’的抗寒性最强,‘天景2’次之,可尝试用于北方某些地区的园林应用,‘白色’和‘天景3’的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石榴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4个石榴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对其枝条抗寒性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皮亚曼’、‘牡丹’、‘泰山红’和‘泰山三白’4个石榴品种在早春萌芽前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68℃、-5.46℃、-5.11℃和-4.85℃;新疆‘皮亚曼’和‘牡丹’石榴低温半致死温度较‘泰山红’和‘泰山三白’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石榴品种枝条中相对电导率、MDA和POD活性逐渐升高,SOD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经综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到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牡丹’‘皮亚曼’‘泰山三白’‘泰山红’。其中,‘牡丹’和‘皮亚曼’石榴为中度抗寒品种,‘泰山三白’和‘泰山红’石榴为低度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树莓自然越冬枝条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个树莓栽培品种及野生树莓"牛叠肚"在自然越冬条件下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树莓枝条在越冬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植株越冬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9~12月份树莓枝条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野生种"牛叠肚"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高,增加的幅度最大;抗寒性弱的栽培品种"澳洲红"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低,增加的幅度最小.12月份以后这3种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树莓枝条越冬性强弱密切相关.6份树莓试材越冬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野生种"牛叠肚"越冬枝条中SOD和CAT活性最强,MDA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以3个丰花月季品种‘红从容’、‘柔情似水’、‘仙境’当年生枝为材料,在抗寒锻炼期间应用传统的田间直接观测法和电导法测定茎的抗寒性,测定未经冷冻处理茎的电阻抗图谱(EIS)参数,并对EIS参数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直接观测法与电导法测定抗寒性得出的结论一致,抗寒性强弱顺序为:‘仙境’‘柔情似水’‘红从容’;EIS参数随抗寒锻炼的进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红从容’的胞外电阻率re、弛豫时间τ与抗寒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0.82,r=0.80),‘柔情似水’的胞内电阻率ri与抗寒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0.83),‘仙境’的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抗寒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0.82)。  相似文献   

16.
以佛甲草(Sedum lineare)、胭脂红景天(Sedum spurium‘Coccineum’)、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和中华景天(Sedum hispanicum)为材料,采用冬季室外自然处理方法,对这4种景天属植物进行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它们的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与它们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与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性的关系较密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供试的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能力为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佛甲草凹叶景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被菊抗寒性,加强地被菊在三北地区的应用推广,为抗寒地被菊品种筛选提供依据,以16个地被菊良种苗期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各地被菊品种半致死温度,并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16个品种的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的S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但是抗寒性强的品种在胁迫后期SOD活性下降趋势要明显低于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与地被菊抗寒性呈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毛香玉’半致死温度为最低;参试苗期地被菊苗期抗寒性排序为:‘毛香玉’>‘重阳红’>‘成双’>‘中秋红’>‘金乳荷’>‘新玉’>‘金银菊’>‘橙黄金’>‘1903’>‘醉绣球’>‘紫堇早’>‘美矮粉’>‘1902’>‘繁白露’>‘洒金红’>‘中秋白’。综上所述,‘毛香玉’苗期半致死温度为最低,为-10.66℃,抗寒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温条件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美乐’葡萄枝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在酿酒葡萄抗寒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0、0.2、0.4、0.6 mg/L),后置于不同低温(5 ℃、-5 ℃、-10 ℃、-20 ℃)下24 h,研究其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枝条的抗寒能力作综合评价。外源油菜素内酯提高了葡萄枝条SOD、POD活性及抗坏血酸的含量,降低了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0.4 mg/L处理差异显著,POD活性提高48.05%,MDA含量降低73.8%,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 8.65%和46.96%。外源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葡萄枝条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提高葡萄枝条的抗寒性,其中0.4 mg/L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9.
休眠期内甜樱桃不同品种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筛选抗寒性较强的甜樱桃品种,在休眠期内,以4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对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等进行测定,利用它们与抗寒性的相关性探讨甜樱桃品种抗寒性的强弱。结果表明:在4个甜樱桃品种中,‘龙冠’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龙宝’、‘红蜜’次之,‘龙丹’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20.
8种葡萄砧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评价8种引进葡萄砧木的抗寒性.【方法】以1年生‘5BB’‘山河1号’‘SO4’‘抗砧3号’‘贝达’‘双红’‘北冰红’‘BK-1’葡萄砧木枝条为试材,经-40~4℃不同低温胁迫处理12h后,测定不同葡萄砧木品种枝条的失水速率、电解质渗出率、萌芽率的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萌芽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以不同株系3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了8种葡萄的抗寒性,研究结果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相一致.【结论】8个供试葡萄砧木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BK-1’‘双红’‘贝达’‘山河1号’‘5BB’‘北冰红’‘抗砧3号’‘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