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饲喂两种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0只;对照组仅基础日粮,试验I和Ⅱ组分别添加0.1%以及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与果胶酶为主的酶制剂Ⅰ和以淀粉酶,木聚糖酶与蛋白酶为主的酶制剂Ⅱ,进行47天的饲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樱桃谷超级肉鸭SM2肉用性能与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樱桃谷超级肉鸭SM2是新型肉鸭品种,它在我国集约化肉鸭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并且降低生产成本,探索樱桃谷超级肉鸭SM2型肉用性能充分发挥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以便为该肉鸭日粮的科学配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体增重、屠宰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樱桃谷超级肉鸭日粮代谢能0~21日龄为12.56kJ/kg、22~35日龄为12.14kJ/kg、36~49日龄为12.14kJ/kg时利用效率最高,日粮利用效率最高的相应粗蛋白质水平为0~21日龄为20.5%,22~35日龄为18.5%,36~49日龄为16.5%。  相似文献   

3.
选出壳重相近,发育正常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4组,1组作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3个是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水平上添加0.5%、1.0%和1.5%的氨基酸复合营养粉及若干克赖氨酸,试验期31d。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量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的经济效益均较对照组高,尤以添加1.0%的氮基酸复合营养粉的试验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樱桃谷肉鸭生长阶段蛋白质的需要量。结果表明,樱桃谷肉鸭天每公斤代谢体重的维持蛋白质(CPm)需要量1-4周龄为12.13f,5-7周龄为9.94g,肉鸭每克增重所需蛋白质(CPg)1-4周龄为0.22g,5-7周龄为0.26g。试验结果还表明,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鸭蛋白质需要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160只3周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组,研究了低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和磷酸氢钙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浆磷浓度及胫骨特性的影响。Ⅰ组为低磷组(0.18%AP),Ⅱ组为添加磷酸钙组(0.35%AP),Ⅲ,Ⅳ组为添加植酸酶组(0.18AP+750μ/kg,0.18%AP+1500μ/kg)。结果表明:(1)当肉鸭在生长前期(1-3周龄)采食了含充足磷的日粮后,在生长后期(4-6周龄)饲喂低磷日粮无需另外添加无机磷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400只1日龄健康的樱桃谷商品雏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内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各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4%、7%、10%含龙须眼子菜的日粮,樱桃谷商品肉鸭饲养试验至42日龄。通过对以龙须眼子菜为优势种的乌梁素海沉水水草的营养成分分析、以及肉鸭的饲养试验,研究了水草在肉鸭屠宰性能方面的作用。通过屠宰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4%水草,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最小,试验鸭对饲料的利用率最高,但随着水草添加比例的增加,鸭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其屠宰性能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樱桃谷肉鸭饲料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分析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240羽,随机分成4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氟苯尼考,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后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增质量及终末平均质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降低樱桃谷肉鸭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尿氮素含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降低肌酐、总胆固醇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增加樱桃谷肉鸭的毛利润,总体比添加抗生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在樱桃谷肉鸭饲料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分析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240羽,随机分成4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氟苯尼考,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后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增质量及终末平均质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降低樱桃谷肉鸭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尿氮素含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降低肌酐、总胆固醇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增加樱桃谷肉鸭的毛利润,总体比添加抗生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900只,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2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15%、0.025%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两试验组肉鸭只均日增重、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率均最高。结论,复合酶制剂可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但添加水平应适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植酸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只,饲喂基础日粮、低磷日粮和分别添加500,1000,1500 U/kg包衣植酸酶的低磷日粮。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有效提高肉鸭的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率,减少粪便中的磷排放。在本试验条件下,植酸酶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0 U/kg。  相似文献   

11.
三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在肉鸭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分别用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小肽制剂替代肉鸭饲粮中的抗生素、抗菌药物类生长促进剂,对肉鸭进行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这3种饲料添加剂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鸭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成活率、屠体品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本试验所用的这几种添加剂均能作为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取代肉鸭饲粮中的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合酶A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选择1日龄樱桃谷肉鸭765只,平均分为5组, 分别添加复合酶A0、100、200、300和400g/t,测定体质量、采食量、料重比以及成活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添加浓度在300g/t范围内,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提高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添加浓度为400g/t,促进效果反而有所下降,酶浓度的改变对采食量的影响不明显.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A能增加肉鸭的采食,有效提高鸭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回报率,按300g/t的比例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丽佳鸭为父本、连城白鸭为母本,应用杂交、多代横交技术和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逐步固定白羽、乌喙和青脚性状,选育出2个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2个新品系分别经过4个世代和3个世代选育,白羽、乌喙和青脚综合性状的比率均从0%分别提高到99.01%和99.35%,平均实现遗传力达到0.808 9和0.951 7。连城白鸭新品系Ⅰ系肉鸭7周龄公母平均体重达1 824.64±170.90g,平均饲料转化率2.93∶1;Ⅱ系肉鸭7周龄公母平均体重2 168.22±219g,平均饲料转化率2.78∶1,比基础群连城白鸭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95.0%和131.6%、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6.8%。结果表明选育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选取576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12组,每组6个重复。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寡糖(0,0.1%和0.3%)和纳豆芽孢杆菌(0,0.1%,0.3%和0.5%),研究大豆寡糖和纳豆芽孢杆菌组合对肉仔公鸡生产性能和十二指肠消化酶的影响,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大豆寡糖能提高AA肉仔公鸡日增重(P>0.05),极显著降低料肉比(P<0.01),提高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5),胰蛋白酶活性(P>0.05);纳豆芽孢杆菌能极显著提高AA肉仔公鸡日增重(P<0.01),降低料肉比(P<0.01),极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P<0.01);大豆寡糖与纳豆芽孢杆菌组合在生产性能和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上表现出互作效应,0.1%大豆寡糖、0.3%纳豆芽孢杆菌组合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效率最好0.3%大豆寡糖、0.5%纳豆芽孢杆菌组合提高肉仔公鸡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黄峰  施培松  文华  魏开建  严安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57-1059,1125
[目的]探讨酶制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得到合理利用的途径。[方法]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01、503、00 mg/kg),N-蛋白酶(0、50、100 mg/kg)、淀粉酶(02、004、0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4、00 mg/kg)4种单体纯酶,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将4种单体酶配制成复合酶制剂,研究外源酶制剂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4种单体酶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木聚糖酶>淀粉酶>N-蛋白酶>纤维素酶;外源复合酶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N-蛋白酶。外源复合酶的适宜配方为:木聚糖酶300 mg/kg、淀粉酶200~400 mg/kg、N-蛋白酶0~50 mg/kg和纤维素酶0~200 mg/kg。[结论]饲料中添加外源复合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提高草鱼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制备鸭肉香精较优的反应基料,采用蛋白酶对鸭肉蛋白进行酶解.结果表明:复合风味蛋白酶和肉类水解专用酶对鸭肉蛋白的水解效果优于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前二者复配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底物比(酶活性与底物蛋白质质量的比)1500 U/g,初始 pH 8.0,酶比(蛋白酶酶活性的比)为3∶1(复合风味蛋白酶与肉类水解专用酶的酶比);在该条件下水解3 h 得到的酶解液水解度约达36%;用水解度约36%的酶解液参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矿源性黄腐酸(Fulvic acid,FA)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48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饲喂含0、0.25‰、0.50‰和0.75‰的矿源性FA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矿源性黄腐酸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饲粮添加不同比例的FA对肉鸭全试验期的体重、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个别周龄的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的影响(P0.05);FA对血清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尿素氮浓度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尿酸浓度随着饲粮中FA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试验组Ⅰ尿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A对粪中的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肉鸭日粮FA含量的增加,排泄物中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鸭饲粮中添加黄腐酸钾能够提高饲料氮的利用率,生产中肉鸭饲粮中的FA含量以0.75‰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河北地区典型规模化肉鸭养殖场粪污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排放特征,分别于2019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定点监测8家规模化肉鸭养殖场饲料和粪污中的重金属;于2020年4月按养殖方式监测17家规模化肉鸭养殖场(包含地面养殖4家、垫料养殖5家、网上平养8家)的粪污样品中重金属与抗生素。结果表明:肉鸭饲料和粪污中重金属以Cu、Zn为主,含量分布呈现出Zn > Cu > Cr > Pb > As > Cd的特点,饲料与粪污中Z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依据德国腐熟堆肥限量标准,粪污中存在Cu、Zn、Cr超标。不同养殖模式下,肉鸭粪污中抗生素呈现出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未检测出,粪污中抗生素浓度呈现出地面养殖 > 网上平养 > 垫料养殖的特点。研究表明,垫料养殖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排放较少的肉鸭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小麦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提高了1~6周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未影响饲料转化率;(2)小麦+木聚糖酶日粮降低了肉鸡肌胃和腺胃的相对重量,不影响空肠、回肠、盲肠和胰腺的相对重量。总之,以肉仔鸡的日增重(尤其是1~21日龄期间)、消化器官和胃肠道的相对重量,维持了肠道的正常组织形态为指标,小麦+木聚糖酶日粮与玉米日粮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将90只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饲喂豆粕饲料(对照组)、羊肉饲料和鸭肉饲料。饲喂14 d和28 d对大鼠血清抗利尿激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AQP2 mRNA、AQP2蛋白表达及Na+-K+-ATP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饲喂羊肉大鼠的Na+-K+-ATP酶活性、AVP水平、肾脏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均升高,而饲喂鸭肉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羊肉组和鸭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鸭肉组、羊肉组、豆粕组。饲喂14 d,羊肉组的肾体比显著高于鸭肉组和豆粕组,鸭肉组与豆粕组差异不显著;饲喂28 d,羊肉组的肾体比显著高于鸭肉组。上述结果表明:饲喂羊肉和鸭肉对大鼠肾脏AQP2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饲喂羊肉使其上调,而饲喂鸭肉使其下调。因此,饲喂羊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受限,而饲喂鸭肉使机体向外利水的生理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