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对牛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性味归经不同、炮制方法不同、配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同,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传统中药为原料研制的免疫调节剂,凭借其高安全、低残留、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独特优势,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分别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方面对单味中药及复方中药制剂对牛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副作用小的牛中药免疫调节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复方抗病毒中成药利用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配伍,利用其在抗病毒方面的协同作用,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最终取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新中成药物,常用的有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保肝护肾散、清瘟败毒饮、抗病毒颗粒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17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本试验以山东省某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和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敏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确定金黄葡萄球菌对17味中药的药物敏感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此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的中药两两组合制成双联中药复方,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双联中药复方的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黄芩、连翘和五倍子3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表现为高度敏感;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7.813 mg/mL和15.625 mg/mL;连翘和五倍子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625 mg/mL和31.25 mg/mL;黄芩+连翘、黄芩+五倍子、连翘+五倍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的检测结果均为15.625 mg/mL,且双联中药间均表现无关作用。[结论]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后,其抑菌效果未必增强。  相似文献   

4.
12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观察十二味中药及几个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12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冰片、狼毒、白砒、斑蝥、重楼、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均对大肠杆菌K88有抑制作用,其中11味中药(冰片、狼毒、紫贝天葵、白砒、斑蝥、重楼、樟脑、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均对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组成的1~7个复方,均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方5与恩诺沙星(1‰)时大肠杆菌K88的抑菌作用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显著(P<0.05);复方5与恩诺沙星(1‰)对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极显著(P<0.01),黄连与恩诺沙星相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连翘等4味中药组成了复方连黄,并经试验证实该复方制剂可以提高犊牛的红细胞C36受体花环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EA玫瑰花环率、EAC花环率。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的优越性,本试验对延边黄牛血清中IgG及γ-干扰素含量进行检测,进而比较中药连翘和复方连黄对延边黄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有效中药抑制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黄芩等22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浓缩为生药1 g·mL-1,测定2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和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白术、丹皮等5味中药均属中度敏感。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芩和地榆加上白术、丹皮组成不同比例复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Ⅱ和复方Ⅶ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佳,其MIC和MBC均为31.25 mg·mL-1。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牛津小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十二味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大肝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有9味中药(冰片、狠毒、白砒、斑蝥、重楼、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对大肠杆菌K88有抑制作用;11味中药(冰片、狠毒、紫背天葵、白砒、斑蝥、重楼、樟脑、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对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方制剂均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黄连+蒽诺沙星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黄连+蒽诺沙星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优于蒽诺沙星(1‰),星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表明黄连与蒽诺沙星配伍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拟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由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淫羊藿、茯苓等11味中药配伍而成,经临床应用表明,该复方对雏鸡有明显增重作用,能显著提高雏鸡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中药微量元素构成关系研究与展望徐延震,徐玉新(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随着分析化学的进展和测试技术的提高,中药单味与复方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揭示中药微量元素构成和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具有显著效果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复方,本试验拟定了5个中药复方,通过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效果。体外抑菌试验主要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单味药及不同中药复方的抑菌圈大小来评价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体内试验主要利用对人工建立的病鸡模型的治疗效果对5个中药复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浓度为1.0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较0.5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好,当提取液浓度为1.0 g/m L时,大肠杆菌对大黄、地锦草高度敏感;对黄芩、十大功劳中度敏感;对中药复方组方I、II、III、IV、V中度敏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复方III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为71.4%,死亡率为14.3%,而模型组治愈率为11.1%,死亡率为66.7%,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提示,中药复方III组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更为安全高效的动物替抗药物,本试验以3种中药复方和7种中药废弃物为材料,采用K-B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直径、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检测最低杀菌浓度(MBC),综合评价所选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9种药物(除清开灵药渣外)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值在3.91~125 mg/mL范围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到高度敏感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分别为125 mg/mL和62.5 mg/mL,表现为中度抑大肠埃希菌;忍冬藤和中药复方1对肠炎沙门菌的MIC值都是125 mg/mL,为肠炎沙门菌中度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3种中药复方和6种中药废弃物(除清开灵药渣外)可开发成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可预防和治疗禽畜大肠埃希菌感染,而中药复方1和忍冬藤可防治畜禽因感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病症。  相似文献   

13.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相似文献   

14.
<正>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复方配伍不仅会影响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变化,而且可反映复方协同增效的优势。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不仅仅是每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总和,在提取、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各个环节都伴有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都可能有增溶作用的存在[1]。有鉴于此,如何结合中医药理论,阐明中药复方配伍增溶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势在必行。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存在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不但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可有效抑制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中药复方及其抗炎效果,通过对黄连、黄柏、赤芍、苦参、连翘等5味中药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组方,采用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研究了各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同时研究了筛选出的中药复方的不同剂型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和棉球致肉芽肿的慢性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5味中药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对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中药方剂3和方剂7对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强,且以方剂3的搽剂及膏剂对急、慢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内尚无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特异性治疗药物,研制抗BVDV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下兽医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之一。研究证实,中药单体或复方可通过降低BVDV所致的细胞病变、抑制细胞内病毒增殖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等途径实现抗病毒作用,但缺乏关于中药抗病毒的作用靶点及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综述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抗BVDV的研究概况,以期为创新研制高效的抗BVDV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药敏试验,观察10种单味中药及3味复方中药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试验表明:黄连、黄柏、乌梅散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黄连的抗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98mg/mL,抑菌圈直径为33mm。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为汤剂,由于汤剂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过去主要是对其复方组成中各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或对汤剂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在混煎前后理化性质及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中药复方既有全身的治疗效果,又有对症治疗效果,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评价复方药物的质量时,仅根据一种有效成分的定量结果加以判断,则中药复方中含有的其它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或对整体疗效具有影响的成分则可能会被忽略。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学者开始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随着先进的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除了抗生素外,还有中药。但中药剂型多以粉剂为主,只能拌料使用,投药不方便且疗效差,因此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有效的防治该病,研制出适合防治鸡呼吸道传染病的高效中药剂型——“百可宁”。它是一种复方制剂,有金银花、桔梗、麻黄、甘草等1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燥湿化痰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从常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功效的中药中选择11味,经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地锦草、黄芩、苍术等为主,组成3个中药复方,采用2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复方1具有较好的抗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作用。采用雏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模型比较复方1和复方2的抑菌效果,结果复方1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雏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