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和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甘肃旱作农业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的形成过程,总结和提出了甘肃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以期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春季北方出现50年一遇的大旱,甘肃农作物受灾严重。从甘肃地理位置着手,对甘肃农作物受旱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国外旱作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及甘肃旱作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气候、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推行的农业发展项目各不相同。考虑到甘肃省的气候、环境条件,在甘肃地区主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基于此,通过分析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甘肃省旱作农业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旱作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地膜覆盖技术的不足,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提出,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重大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和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甘肃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推广应用前景,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随着旱作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70~90年代,甘肃在旱作农业、农田整治、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或耐旱作物的品种选育及早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等都得到重视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旱作农业区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是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农业相对困难。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十一五"甘肃农业取得辉煌发展的基础上,对甘肃"十二五"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9.
由甘肃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独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2009年8月份,农业部在甘肃召开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相关专家认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在北方旱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相似文献   

10.
潘新 《甘肃农业》2012,(3):27-30
甘肃省是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农业相对困难。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十一五"甘肃农业取得辉煌发展的基础上,对甘肃"十二五"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兴办起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为了加快旱作农业发展步伐,解决土地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将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农业生产与农具恢复、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与水利抗旱、有计划大规模的发展、改革开放与结构调整及面向市场全面发展五个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相比较,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科技应用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目前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甘肃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玉米、薯类生产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旱作节水机械化及畜牧业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旱作农业大省甘肃,大面积使用一次性农膜在保墒同时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更威胁着餐桌上的安全。今年起,甘肃开始施行新的地方法规,强制回收利用废弃农膜。据甘肃省农业部门统计,仅2008年至2013年,甘肃省在旱作农业区累计推广地膜覆盖面积达5858万亩,投入地膜35万吨。目前,甘肃已经发展为仅次于新疆的中国第二大农膜利用大省。为了彻底解决农田"白色污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人类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积累和转化太阳能的生产,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在甘肃的3831万亩耕地中,旱作地占90%以上。对旱作地的光、热、水、气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系甘肃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及综合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自1957年从事农业工作以来,对位居中国中部的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兴办起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为了加快旱作农业发展步伐,解决土地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6.
旱作区冬小麦农机农艺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作农业技术在甘肃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和推广新型旱作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将对甘肃农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采用农机农艺配套、科学轮作、蓄水保墒及耐旱新品种推广等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旱作农业是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不足的高原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本文阐述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总结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近年来,甘肃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着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总产迈上了1100万吨大关,农村经济在强化扶持、培育特色中良好运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资料,是发挥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的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国家实施种子工程以来,甘肃种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甘肃省是地膜消费大省,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视觉污染”也曾一度困扰甘肃。文章基于实践探索,通过制定地膜生产地方标准率先解决地膜源头防控“最先一公里”、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着力贯通地膜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进了该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有效改善和保护了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永续发展,并为西北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重点用膜地区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