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阔叶树树干不同部位Na、Mg、Ca、Al元素径向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波罗、蒙古栎和白桦树干不同高度Na、Mg、Ca、Al元素大多数径向格局呈现最高值出现在2000—2007年间,其他时间段含量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的变化趋势。3个树种不同高度处Ca元素径向变幅最大,Na最小,Mg和Al居中;其中同一树高处蒙古栎Ca、Mg、Al元素径向变幅明显高于黄波罗和白桦。且随着树高升高,各元素径向变幅及不同树种同一元素平均含量差异呈减小趋势。以上树种树干不同部位各元素平均含量表现为:黄波罗Na、Al,白桦Mg元素是其他树种的1.1~2.1倍;各树种Ca元素差异不大,比值在1.1~1.2之间。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研究采用尼龙网袋和网罩法对尖峰岭热带丰落叶季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两年凋落叶的分解失重率依次为92.27%、78.01%(网袋法)和99.08%、95.41%(网罩法),凋落叶的分解速度网罩法略快于网袋法。半落叶季雨林凋落叶的分解比山地雨林的快,腐解率K值前者为2.172(罩)和1.596(袋),后者为1.578和0.836,完全分解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2a和6a。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序列各有异同,其中半落叶季雨林为:K>Ca>Na>Mg>N>C>P>Al>Fe>Si;山地雨林为:K>Ca>Mg>Na>C N>P>Al>Si>Fe。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后,浊度和总溶解固体值逐渐升高.穿透水除Ca元素外,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 Ca> Na> Mg> Mn> Fe >Zn> Cu.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Mg >Na>Fe >Mn >Zn >Cu.地表径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为:K> Ca> Na> Mg> Fe> Mn> Zn> Cu.除Na、Ca元素外,大气降水中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大.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Cu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其他元素,地表径流中Zn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Mn>K>Mg>Fe>Cu >Zn> Na> Ca.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K >Mn> Mg> Fe >Cu >Zn> Ca> Na.经过淋洗后,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K和Mg元素增加较多,Ca元素出现负淋溶.  相似文献   

4.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O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5.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的淋溶输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地表水和土壤渗漏水中离子和元素的输出量占降水养分输入量的比重很小,均不超过1%。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的SO2-4、HCO-3、N被淋溶;K、Zn、P被吸附;土壤总的淋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2-4>Cl->HCO-3>C>Mg>N>Ca>Fe>Na>Zn>P>K;土壤总的淋溶系数显示的次序为HCO-3>Ca>SO2-4>Na>Cl->N>Mg>C>Fe>P>K>Zn。  相似文献   

6.
连香树人工幼林群落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 1 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 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主要结论是 :( 1 )连香树营养器官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a>N >Al>K >Mg>P >Fe >Mn。 ( 2 )元素量在各营养器官的分配顺序为根 >叶 >去皮干 >皮 >枝 ,各元素含量顺序为Ca>N >K >Al>Mg>P >Fe >Mn。 ( 3)连香树群落 8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分别是 72 9 82kg·hm- 2 a- 1 、2 0 6 72kg·hm- 2 a- 1 和 52 3 1 0kg·hm- 2 a- 1 。 ( 4) 51 2 %的归还总K量靠降水淋溶归还 ,其余元素总归还量的 55 7%~ 96 5%靠凋落物归还。Fe、Al归还量的 4 1 3%和 4 4 3%通过死根归还。 ( 5) 8种元素的利用系数、归还比和周转期分别为 0 2 3~ 0 54、0 57~ 0 82和 2 2 6~7 63。文中改进了降水淋溶归还的算法 ,提出了群落归还系数、积累系数和吸收系数 ,讨论了落叶树种元素生物循环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赵华 《湖北林业科技》2012,(1):13-15,38
采用高压硝化罐法硝化样品,用ICP-OES测定了日本落叶松中Ca、Mg、K、P、Fe、Mn、B、Zn 8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用半微量法测定了S等42种元素,结果表明:①日本落叶松中B>K>P>Ca>Mg>Zn>Fe>Mn。②半微量法测定的42种元素中证明了元素Se的存在,没有测定到Ho、Pt、Tm。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宁明县34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米老排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树叶和干材各营养元素含量为N>K>Ca>P或Mg,树枝和树根中则是K或Ca>N>Mg>P,干皮为Ca>K>N>P>Mg;米老排人工林营养元素总储存量为1671.74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储存量(1497.01kg/hm2)占89.55%,灌草层(23.00kg/hm2)和凋落物层(151.73kg/hm2)营养元素储存量分别占1.37%和9.48%;米老排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44.03kg/(hm2·a),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的顺序为N>K>Ca>Mg>P,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5.10kg。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兴安岭14个市(县、区)的55块标准地的观测资料,对白桦、椴树、蒙古栎等10种主要阔叶树种树干生物量进行计算,利用计算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树干与胸径、树高、冠幅的回归模型,分别选出了各树种的最佳模型,为进行地区生物量的预估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林7种林冠树种落叶分解中矿质元素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种常见林冠树种落叶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K,Na,Ca,Mg,Al,Fe,Mn,Cu和Zn)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这些树种是研究地区森林植被的代表种,且不同树种的落叶化学组成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落叶分解速率(落叶干重残留百分率和分解常数k)与矿质元素初始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落叶干重残留百分率与残留落叶的矿质元素浓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落叶分解过程中不同矿质元素的迁移性大小依次为:Na=K>Mg≥Ca>N≥Mn≥Zn≥P>Cu>>Al>>Fe。各树种的K和Na浓度在分解中均表现为下降趋势,Ca和Mg浓度亦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在分解初期偶有升高倾向。而各树种中的其它元素(Zn,Cu,Al,Fe)浓度在分解中都表现出升高趋势,唯有Mn例外,在不同树种间,其浓度的变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树种的Cu,Al和Fe等3元素在分解试验末期的绝对重量均比初始重量显著提高,其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这些元素与腐殖质的结合,而不是生物固定。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鹅掌楸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湿地松鹅掌楸人工混交林的乔木生物量及其养分 ,枯落物及其养分的生物循环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生物量各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分配各异 ,N、P、K、Ca、Fe、Zn元素的现存量均是混交林的大 ,Ca和Fe分别比松纯林高 2 74.9%和 10 2 .5 %。两种林分各元素分布顺序是 N>K>P>Mg>Fe>Zn,混交林中 Ca>P>Mg,湿地松纯林 P>Mg>Ca;混交林与松纯林相比各元素的吸收量 (除 Mg外 ) ,均以混交林为大。混交林各元素的归还总量为 132 .0 kg· hm- 2 ,纯松林仅为 6 5 .4kg· hm- 2 ;不同林分生产每 t干物质所需消耗各元素的量不同 ,除Ca、K外 ,元素的利用量以松纯林稍大。说明混交林地可较好地满足 N、P、Mg元素的需求 ,其归还的量较多 ,表明混交林既能满足林木生产对养分的需求 ,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2.
中亚热带地区几个树种树干茎流的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SiO2含量最高,Mg、NO3-N、Zn、Mn含量居中,P、Fe、Cu含量最低.与大气降水相比,4个树种茎流共同表现为,Cu的含量变化较小,其它元素含量均有较大的变化,其中樟树茎流中Zn,SiO2,Fe,Cu;火炬松、槲栎茎流中Zn,Fe;醉香含笑茎流中Zn为负淋洗,4个树种对Zn的负淋洗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降雨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杉木和马尾松林内、外雨树干茎流及迳流所含各种养分物质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浓度显著地高于林外雨。林外雨的各养分物质含量是 N>Ca>K>Mg>P,杉木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量是 K>N>Ca>Mg>P。皆伐迹地迳流中养分流失量显著地高于林地的流失量。雨水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由降雨输入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迳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还原养分总量的 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量。  相似文献   

14.
4个树种茎流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枫香、杜仲、桂花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为期1年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SiO2>Zn>NH4 -N>K>NO3--N>Fe>Mg>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树种之间的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枫香、杜仲、樟树、桂花;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养分含量中K、Ca、NH4 -N、SiO2含量最高,NO3--N、Mg、Mn、Zn居中,Fe、P、Cu最低;4个树种共同表现出对Fe、Zn的负淋溶,尤以Zn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永安市不同年龄毛竹营养器官N、P、K、Ca、Mg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不同部位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N、P、Ca、Mg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叶>枝>秆>根;K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为叶>根>枝>秆。叶、枝、秆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排列顺序为N>K>Mg>Ca>P;根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排列顺序为K>N>Mg>Ca> P。不同营养器官养分元素含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N、P、Ca、Mg在竹秆与竹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枝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竹叶中呈"W"型变化,K元素除2年生竹秆中含量较高外,在竹秆、竹根、竹枝中呈下降的趋势。毛竹各器官中有14对元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与N元素相关的有8对,与K元素相关的有8对,P元素相关的9对。土壤中有机质、N、P、K的含量对竹秆、竹枝、竹叶中N素含量有重要影响,毛竹营养器官中P、K元素浓度与土壤的主要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土壤养分充足的条件下,竹叶器官中的养分浓度主要由其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与土壤养分浓度相关性不显著。竹叶N、P含量与磷酸酶活性显著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极显著相关,土壤酶对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及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N、P、K等元素在转化为毛竹可吸收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竹秆N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的土壤物理指标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金苍林场蒙古栎天然中龄林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2块面积为0.25 hm2的蒙古栎天然中龄林固定样地为对象,采用8个竞争指标,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竞争激烈,蒙古栎与其他各树种存在种间竞争,但其主要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种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黑桦与白桦。其它树种的竞争主要为种间竞争。蒙古栎竞争能力处于中等,白桦与黑桦最强。各竞争指标结果存在差异性,但均能反映蒙古栎天然林竞争状态。蒙古栎竞争强度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阿什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在水分传输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阿什河源头地表水来源过程中各环节(包括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的水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树干径流的酸化最为明显,地表径流对林分水质酸化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大气降水经过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后,穿透水和树干径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K和Mg元素含量增加;穿透水7、8、9月Na元素含量都低于大气降水,为负淋溶;对穿透水、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而言,Zn元素含量在观测时间内变化趋势相同,都是6-9月逐渐降低;各月树干径流和地表径流的Mn和Fe元素平均含量都高于大气降水和穿透水;地表径流经过林地土壤层的深层交换和净化后汇集成溪水,浊度和总溶解固体含量明显降低;溪水和河水中的Mg和Zn元素含量在观测时间内变化趋势一致,Mg元素含量变化都呈"W"形,Zn元素含量都是6月最高,9、10月份未检出;各月河水中总N、总P、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都高于溪水,且Na、Mg和Ca元素含量也都高于溪水;溪水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Ⅱ类水体,河水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Ⅳ类水体.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茂名小良水保站桉树的化学成分,测定了小良5种桉树的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K、Ca、Mg、Cu、Fe、Mn、Zn的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P含量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桉树同一器官中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四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K>Ca>Mg>P,四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绝大部分植物以Mn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四种大量元素P、K、Ca、Mg含量都表现为叶最大,枝次之,根和干中的含量较小;而四种微量元素Cu、Fe、Mn、Zn在植物各器官含量的高低排序缺乏一致规律;不同种桉树间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别总体上缺乏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省3种不同密度类型的马尾松飞播林分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在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N、K、Ca的含量较高,而P和Mg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以Mn的含量为最高,Cu的含量为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是中密度、高密度林分的2.75倍和4.04倍.不同密度单株林木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N>K、Ca>Mg>P>Mn>Fe>Zn>Cu.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地被层所积累的营养元素量有减少的趋势.林分年净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元素的净积累量以N最大,Cu最小.各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也因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并且大量元素的循环速率要高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伊春市6种菌用阔叶树木屑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B/T1931-2009”规定的方法测定了伊春市6种菌用阔叶树木屑自然晾干后的含水率,并采用元素分析仪法、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6种菌用阔叶树木屑的碳氮比和K、Ca、Mg、P四种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自然晾干后6种木屑含水率差异不大,平均含水率为6.84%;各树种的碳氮比差异较大,毛赤杨、桦木、柳木、榆木、榛木、蒙古栎的碳氮比分别为72.46/1、75.97/1、64.80/1、86.30/1、54.71/1、72.84/1,最高与最低相差31.59;K、Ca、Mg、P四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各树种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