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谷物的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在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同时,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生态农业、增效、环保等诸多概念的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养殖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利用养殖动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得到合  相似文献   

2.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养殖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不但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由于品质的提高,水稻的产出效益也明显增加。一、养殖动物在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稻田综合种养能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利用养殖动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  相似文献   

4.
<正>稻鱼共作模式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养殖的鱼摄食杂草和水稻害虫,水稻将鱼的残饵和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环境,又能提升稻鱼品质。浙江省三门县为海水养殖大县,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稻田综合种养方面鲜少涉及。2016年三门县横渡镇善见村保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率先采用沟坑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陆基玻璃钢设施养鱼+稻渔共作是将“玻璃钢设施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水产品养殖+水稻种植的综合种养模式。其中,“玻璃钢设施养鱼”是指在稻田边建设玻璃钢材质养鱼设施,将名优鱼高密度集中圈养,实现高产高效养殖;养殖尾水进入稻田进行净化,再通过稻田排水口进入排水沟,消毒、杀菌后用水泵抽入玻璃钢养殖设施,完成循环水生态养殖过程。“稻渔共作”是指稻田中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81.07万亩,较2015年新增79.77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352.57万亩,稻田小龙虾产量达35.61万吨;"稻鳖共作"13.4万亩、"稻鳅共作"15.1万亩。为了进一步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和乌林镇李桥村个体养殖户,对从事水稻种植及稻田养殖的年限、水稻种植方式、销售情况等进行调研。一、调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广应用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前景看好。我省自2013年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以来,在全省20余个县(市)年推广面积40余万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较小,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利用网络资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稻-虾"生态循环种养,是指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通过简单的稻田工程改造,在单一种稻的基础上,引进小龙虾养殖,使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综合种养经济效益。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稻田小龙虾连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茬小龙虾的种养模式。小龙虾和水稻共生,不多占水面,利用沟渠和稻田水体,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非生物资源和水稻田中的病虫害幼体为食,减少农药使用,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增加养殖水产品,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稻田养殖黄鳝,达到鳝稻共生,相互促进,既保证了一定的水稻产量,又有较好的黄鳝产量,并且能同时提高水稻和黄鳝的品质,是一种较好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笔者2017年在江苏宜兴市徐舍镇蒋墅村笳兰农庄开展了鳝稻共作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稻田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正宁夏在引黄灌区水稻主产区,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大米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稻蟹、稻鱼、稻鳅、稻鸭等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既做到了水稻不减产、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又生产出了优质水产品及水禽。"水稻+渔"综合种养改变了稻田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水稻和水产养殖品种的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基地化、规范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稻渔共作模式是指在一块稻田同时收获水稻和水产品,这种模式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稻虾共作是稻渔共作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实现“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目的[1-2]。目前关于稻虾共作的报道较多[3-5],综合种养技术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3.
正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逐渐兴起的生态养殖形式,主要分为稻虾共作和稻虾轮作两种模式。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养殖小龙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本试验在崇明地区实施了上述两种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商品虾产量、苗种产量以及水稻产量,以探究崇明地区合适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概况"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二、技术要点(一)地理条件周围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相似文献   

15.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养殖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稻蛙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同时养殖蛙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其充分利用蛙的生态价值来降低稻田病虫害风险以及农药使用成本、改善土壤成分、增加稻田的产量,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中应用HACCP体系能够减少风险,进一步实现稻蛙综合种养无害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快速发展,水稻品种选择、茬口衔接、施肥与用药等是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选育具有抗倒伏、抗虫害、米质好等特性的优质水稻品种成为影响稻田养殖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稻田养殖小龙虾的特点,该试验选育了具有抗倒伏性、抗虫害和不需烤田的水稻开展稻虾综合种养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殖小龙虾轮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作模式,具有稳粮增效、生态安全等特点,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导向,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稻田养小龙虾轮作模式是目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水稻种植前的田块闲置时间养殖一茬小龙虾,与共作模式相比,轮作不用开挖环沟,不影响种稻面积和产量,具有投入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利用稻田沟渠及浅水环境,种植水稻的同时进行虾类养殖的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虾品种可选择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等。我们进行了稻虾综合种养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小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以来,安徽小龙虾养殖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成倍速式增长(图1),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构建“稻田+圆池”耦合式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了设施化水产养殖和传统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渔耦合模式。通过对水稻和鱼的产量、成活率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种养耦合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通过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种养耦合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通过监测养殖区圆池的溶氧、水温、p H以及稻田出水口的总氮、总磷含量,探讨了种养耦合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及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