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油菜的硼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杂交油菜秦油二号(F1)和常规油菜中油821为试材,以第四纪红土发育的三熟制稻田土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考察了硼素对油菜的生理、生物学和品质效应,结果表明:施硼能极显著地提高根系活力和降低叶片的细胞透性;能有效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厚度和叶片气孔数;有效角果数、角果表观粒数和含油量显著增加,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对菜籽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正负效应随品种(组合)而异,施硼的副效应均主要表现在千粒重显著减小和菌核病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2.
低芥酸杂交油菜涪优1号在荆州地区试验3年,表现比对照中油821和秦油2号增产,均达极显水平,两年示范33000多公顷,比当地主栽油菜品种(组合)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3.
油菜雌雄性器官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油2号(杂交油菜)和中油821(常规油菜)花粉活力和雌蕊活力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秦油2号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延伸速度快,完成受精所需时间短,受精结实率高,雌蕊活力显著高于中油821,表现在其柱头活力高,活力持续时间长,子房,胚珠活力和受和等也均高于中油821。试验证明,秦油2号(杂交油菜)生殖活力显著高于中油821(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喷施多效唑能增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建彬 《农技服务》2004,(12):17-17
直播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具有增加有效分枝数、荚果数,提高千粒重,控制菌核病等功效,能使油菜增产10%-1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杂交油菜秦油二号(F_1)和常规油菜中油821为试材,以第四纪红土发育的三熟制稻田土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考察了硼素对油菜的生理、生物学和品质效应。结果表明:施硼能极显著地提高根系活力和降低叶片的细胞透性;能有效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厚度和叶片气  相似文献   

6.
云油杂15号是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熟强优势杂交油菜新品种,2012-2014年省区试平均产量3 606.6 kg/hm~2,较对照增产10.0%~15.91%,增产极显著。高产稳产性分析表明,云油杂15号高稳系数(HSC)2年均居前3位,其中2014年在楚雄试点单产达到5 977.5 kg/hm~2,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2015-2016年楚雄州内示范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及适应性。云油杂15号株高较参试的不同对照低20 cm左右,分枝数多1~2个,荚果数多20个左右,荚粒数低4粒/荚,千粒重高0.1~1.1 g,综合经济性状优越。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油菜不同品种在逆境下的结实性差异,为筛选抗逆性强的基因型油菜品种提供依据,2002年选择了当前生产上推广的4个油菜品种湘油15号、湘杂油1号、中油821号和秦油2号,在模拟倒伏和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下调查了各品种的单株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在当年的气候条件下,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的阴果率明显低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在模拟倒状的情况下,秦油2号和中油821的阴果率比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显著提高,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在低温少雨和低温多雨情况下,阴果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具有相同的趋势。湘油15号和湘杂油1号在结实性方面抗逆境的能力特别强,基因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初花期叶片喷施多聚硼+磷酸二氢钾、赤霉酸、多效唑和能量合剂对油菜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浙油50为材料,在初花期与咪酰胺混合一次性叶面喷施4种不同药剂。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和能量合剂效果最佳,产量和产油量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并能降低有效分枝位,增加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从而提高单株角果总数,而含油量和千粒重有所下降,但喷施赤霉酸和多聚硼+磷酸二氢钾处理的产油量增产不显著。从用工及药剂成本分析,建议浙油50在初花期每667 m2叶面喷施40 g多效唑+30 m L咪酰胺,对水30 kg,667 m2可增纯收益36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春小麦、春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EM处理可使小麦株高、小穗数、千粒重、容重增加,单产增加25-45kg/667m^2。应用EM不同方式对油莱处理,结果表明,株高、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911+增产灵+EM(拌种)处理比3911+增产灵和单用3911使油菜单产增加13.0-16.9kg/667m^2,增产10.95%-21.40%;用EM茎叶喷施处理较对照单产增加12.8-39.0kg/667m^2,增产12.5%-24.4%,3911+增产灵+EM(拌种+茎叶喷施)比3911+增产灵+EM(拌种)油菜单产增加10.6-22.3kg/667m^2,增产10.1%-23.6%。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消长规律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 究调查 、分析了杂 交油菜 花朵带菌( 菌 核病 菌) 的 情况 以及 菌核 病 茎病 发生 与 消长变化。油 菜花朵 带菌率主 要受油 菜花期气 温高低 的影 响, 不同品 种间 无 显著 差 异。油 菜菌 核 病茎病发生 与消长 ,不同品种 间存在 着显著差 异。其 中,蓉 油 4 号、中油 821 较重 ,秦 油2 号次 之, 品种960 5 最轻。  相似文献   

11.
硫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度试验表明:施硫肥能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增加菜籽产量.各施硫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株结果数、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硫处理比对照处理的菜籽产量增加75.00~246.79 kg/hm2,增幅为4.54%~14.92%,施硫处理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硫处理产投比为1.46~4.94.施用45kg/hm2 硫肥95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2012年度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江苏省杂交油菜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油菜相比,杂交油菜在产量、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上都有正向优势,在千粒重上有负向优势;杂交油菜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单株总角果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茎粗、主轴长度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据此讨论了杂交油菜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油菜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施硫肥能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增加菜籽产量。各施硫处理与对照相比 ,株高、单株结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单株生物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菜籽产量为 2 6 76 .2 kg/hm2 ,施硫处理产量增加 15 7.43~ 314.85 kg/hm2 ,增幅为 5 .83%~ 11.76 % ,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硫处理产投比为 2 .31~ 6 .30。处理 3(施 S95 45 kg/hm2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初花期喷施多元醇对甘蓝型油菜的光合效应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多元醇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后期叶片寿命,增加绿色角果皮面积,从而增强了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了油菜的结角率.同时,多元醇能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增加主花序有效长度、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粒重,因而增产效果明显.4ppm和2ppm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8.2%和7.2%.喷施多元醇对油菜籽的品质无不良影响,对油菜的生育期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油菜器官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叶片、茎枝和角果是油菜主要的生长发育器官,对油菜产量有直接影响.本文对油菜叶片、茎枝和角果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油菜叶片、茎枝和角果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光合特性,分述了叶片、茎枝和角果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弄清油菜生长发育器官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的高效栽培和四川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陵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四川丘陵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8个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论]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新疆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以分析不同冬灌条件下,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冬油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冬灌条件下冬油菜的鲜干重、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冬季灌溉对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一定影响.正常冬季灌溉量、1/2冬季灌溉量、1/3冬季灌溉量、1/4冬季灌溉量、不冬灌5个处理中,1/2冬季灌溉量处理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相对较高,正常冬灌处理越冬率、叶片数相对较高,而不冬灌处理(CK)各项指标都最低.[结论]适宜的冬季灌溉量能保证冬油菜越冬率提高,对后期冬油菜的一些生育特性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奠定基础.新疆地区冬油菜适宜冬季灌溉量在450~900 m3/hm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油菜抽苔期施用多效唑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的效果及其与施氮水平和赤霉酸的配合效应,结果表明:油菜抽苔期施用多效唑可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分枝高度,增加根颈粗度,提高抗倒伏能力,这种效果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多效唑对油菜产量的效应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中低肥水平下植株生长较差,多效唑浓度较高时,因过分抑制生长,使株体变小而减产;二是多效唑处理后因提高了植株抗倒能力,避免或减轻倒伏造成的损失而间接增产,因此多效唑只适于高肥水条件下植株生长过旺,有倒伏威胁的田块。油菜抽苔初期150ppm多效唑处理后26天又喷施40ppm的赤霉酸可刺激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既有一定降高防倒效果,也有一定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