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国外工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主要有“美国式”、“日本式”、和“西欧式”三种模式,黑龙江省具有自身特点,其农业生产系统包括两个截然不同的子系统,故黑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能机械照搬国外模式,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长期和短期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碳排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使用中国29个省份1997—2016年的农业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新疆、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下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整体上有利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是细分路径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总是有利于农业碳减排,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代表的机械型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以农业种质创新为代表的生物型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因此,未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需重视不同路径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促进农业碳减排,继续推进农业种质创新和优质新品种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的新旧动能转换,以更有力地促进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随着生物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世界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种农业增长模式也带来土地退化、地下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人们选择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任辉滨  李建民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57-4761
以保定西部8县为例,对该地区1997~2012年农业碳排量进行测算,并运用EKC曲线模型对保定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在逐年升高,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EKC模型显示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即将进入下降阶段,然而多种因素会对该趋势产生影响,该区域仍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最后提出科学降低化肥、农药、塑膜的使用量,采用先进农业技术降低机械碳排量,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面评估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00—2013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和面板数据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增长显著,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对农业增长贡献低;农业技术效率有恶化趋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人均农业产出增加呈现U型变化趋势,工业化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业投资并没有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1990—2016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超效率DEA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农业发展模式与规划,使其农业生产效率呈现较高水平且效率变化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较小。(2) 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都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只有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实现了正增长;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下降是TFP增长的主要障碍,规模效率下降是导致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其主要因素是西部地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迟缓,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业院校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科大学生应勤练内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锻炼,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科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这种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北京市农业发展特点和首都消费市场优势,探索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12年我国13个主要农业大省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效率较低且技术效率增长趋势不明显,存在技术进步且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较高,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次之、技术效率最低,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最慢、技术效率较高。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须要加强现有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东部地区农业增长具有技术和效率双重驱动特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在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西部地区未来在提升农业技术效率的同时,更须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陈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5,(15):146-148
针对《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笔者依据工业生产流程对2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新型实验体系。实践表明,整合优化的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切实使教材变为"学材";建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智慧农业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梳理当前国内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进程,为今后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应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原始文献来源,高级检索“主题”=“智慧农业”并含“发展”,时间为2012—2017 年,分析所获得550 篇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分布。研究指出了智慧农业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延伸的核心点,点明了智慧农业与普通农业之间的差别与优势,通过归纳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得出国内应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掌握国内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为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技期刊编辑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中国知识链接数据库2012—2016 年的分类号为S96 的论文及其在2017 年的被引数据,从学科发文量、高被引、主题关联、学科高影响力期刊、高被引作者及机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 年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共有14168 位来自6358 所机构的论文第一作者在996 种期刊上发表了20789 篇学术论文,有3427 篇在2017 年被引用,整体被引率为21.3%,总被引频次为5459 次,篇均被引0.26 次。2017 年被引频次位居前10 位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为10.1 次,是全部38 篇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1.4 倍。氨基酸、生长性能、脂肪酸等关键词的使用频率较高,是2017 年学科的研究热点;以氨基酸、脂肪酸、肌肉、质构特性、营养价值等关键词为主要节点的多个概念相互关联,构成了学科内最为突出的研究主题簇。h 指数位居前3 位的期刊分别是《水产学报》、《动物营养学报》和《水生生物学报》。高被引作者的5 年学科发文数量1~11 篇不等,同时,作者学科发文的期刊分布在1~8 种间。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的高被引作者的论文合作现象比较普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科研基础不断夯实,水产养殖技术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为主体,以《水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及《中国水产科学》为载体的水产养殖技术学科发展将会得到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保险+期货”试点已反映出运用市场机制保障农民收入、根据期货价格引导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运作思路,但在资金支持、期保合作和产业对接等方面还难以形成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成熟业态.基于此,尝试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探索一种全新的“保险+期货”运作模式,以解决目前制约其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保险+期货”创新模式的运作机理,并与传统模式的保险费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显示:该模式增加了“保险+期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了其实现完全市场化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核心是要引领高职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影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困难和因素很多,在现行体制机制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苦练内功、固本培元。文章依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十几年来办学历程,从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到江苏省高水平学校建设,构建并运行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三大体系,形成了“增值赋能”人才培养方案与成果,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十项重大任务中的“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是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增值赋能”“三教”改革和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刘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78-179
在分析了过去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农网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互联网+",且阐述了"互联网+"在威海市气象科技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功能、发展及应用效果,以期为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设立了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7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对"十二五"以来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性成果,总结"十二五"期间的经验,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要求高效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笔者根据石家庄市周边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作物类型,结合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技术、人才和信息服务优势,设计构建了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平台,实现了专家技术服务综合化和高效化,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特色热带作物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我国特色热带作物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微观数据和FAO宏观统计数据,对中国特色热带作物生产情况及技术集成内涵进行了解释说明。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中国特色热带作物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参与“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技术项目”对降低生产成本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参与“木薯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技术项目”能显著降低化肥成本24.0%,显著降低约19.0%的人工成本和9.1%的农药投入成本。提出了构建人工微生物群落土壤质量监测系统、加强土壤健康状况调控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加强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有利基因挖掘等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气候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