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六茜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了六茜素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每天给大白鼠灌服六茜素注射液80、160、320 mg/kg,对各组大白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等脏器病理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无明显肉眼可见剖检病变;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20 mg/kg剂量组大白鼠的肝脏和肾脏器官出现轻微的病理变化。结果说明,六茜素注射液毒性低,可以安全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六茜素的安全性,试验每天给大白鼠灌服六茜素80,160,320 mg/kg,通过分析测定大白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检查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等脏器病理变化,研究六茜素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各组大白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80 mg/kg和160 mg/kg剂量组各脏器未见异常病理变化;320 mg/kg剂量组大白鼠的肝脏和肾脏器官均出现轻微的病理变化,而心脏、脾脏、胸腺和十二指肠未出现病理变化.结果说明六茜素是一种在动物体内代谢快、不易残留、低毒、高效的新型抗菌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丝藻粉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饲用安全性。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灌胃给予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黄丝藻粉按0、1 250、2 500、5 000 mg/kg 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大鼠,进行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分别于喂养 45、90 d 时剖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给予大鼠均未出现死亡,LD50>5 000 mg/kg体重,根据WHO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级,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剂量黄丝藻粉饲喂大鼠90 d后平均饲料消耗、体增重、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常规指标、低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除血液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在大鼠正常生化指标范围内;解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5 000 mg/kg添加剂量喂养大鼠90 d,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有望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丝藻粉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饲用安全性。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灌胃给予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黄丝藻粉按0、1 250、2 500、5 000 mg/kg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大鼠,进行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分别于喂养45、90 d时剖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5 000 mg/kg体重黄丝藻粉给予大鼠均未出现死亡,LD_(50)5 000 mg/kg体重,根据WHO对化学物质的毒性评级,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剂量黄丝藻粉饲喂大鼠90 d后平均饲料消耗、体增重、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常规指标、低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除血液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在大鼠正常生化指标范围内;解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丝藻粉属于实际无毒物质;5 000 mg/kg添加剂量喂养大鼠90 d,未观察到明显的有害作用,有望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昆明系种小鼠作为试验动物进行60日饲养试验以评价粒度为100 nm纳米硒的亚慢性毒性.144只体重17~18 g昆明系小鼠,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3个重复为公鼠,3个重复为母鼠),每个重复6只鼠.第1组至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纳米硒260、130、65 mg/kg体重,第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60、130、65 mg/kg体重各添加量均表现出生长抑制作用,高剂量(260mg/kg体重)纳米硒组的小鼠毒性发作早,试验Ⅰ期(30 d)累计死亡率高达16.7%,GSH-Px活性显著低于65 mg/kg体重纳米硒添加组(P<0.05).低剂量(65 mg/kg体重)纳米硒则表现出慢性毒性,试验Ⅱ期(60 d)小鼠血浆中GSH-Px活力下降,4周小鼠累计死亡率为55.6%.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一种新兽用止泻复方制剂的安全性,本试验对该复方制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对20只Wistar大鼠进行经口灌服制剂。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经口染毒剂量分别为3 000、1 500、750和0 g/kg体重,连续染毒30 d。试验期间观察一般临床状况,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并据此调整染毒剂量。试验结束后测定试验动物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称取各组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制剂经口染毒LD50均大于5 g/kg体重时,所有大鼠均存活。亚慢性毒性剖检发现,高剂量组除个别大鼠心脏、肺脏、睾丸(♂)出现轻度淤血外,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中除高剂量组的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制剂属实际无毒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也未发现该制剂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短期重复应用至少在1 500 mg/kg饲喂条件下无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7.
消炎醌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炎醌是从甘西鼠尾草中提取其生物活性成分而制备的兽用抗菌、消炎新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剂量消炎醌分别用小白鼠进行了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和灌胃(IG)的急性毒性试验;用小白鼠和大白鼠进行灌胃蓄积中毒试验,用大白鼠经口服(PO)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im的LD50为902mg/kg体重;IP的LD50为763mg/kg体重;按最高剂量(2000mg/kg体重)IG给药,试验小白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对小白鼠和大白鼠按500mg/kg体重连续15d给药,未出现中毒症状,按不同剂量给大白鼠口服,经10、20和30d采血检测,其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及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生化指标中血清尿毒氮(BUN)无显著差异(P>0.05,10d时高、中剂量组及20d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白蛋白(ALB)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30d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酸(GPT)含量在20d和30d明显 于其他组(P<0.01)。结果显示,消炎醌毒性小、对动物血象基本无影响,且有一定的保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亚硒酸钠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试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0.00mg/kg体重.d)、亚硒酸钠低剂量组(0.14mg/kg体重.d)、中剂量组(0.54mg/kg体重.d)和高剂量组(2.16mg/kg体重.d)。连续灌胃30d后处死小鼠,分别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与溶血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染毒使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且与染毒剂量具有相关性。表明亚硒酸钠染毒可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乳宁散"的安全性。将"乳宁散"制备成相当于原药材1.0 g/mL的水煎提取浓缩液,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以5000、7500、10000、15000 mg/kg体重的剂量1次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 g/mL)、最大容积(0.04 mL/g)1次灌胃受试药物,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 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处理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大鼠体重3000、1500和750 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 g/kg体重,表明该产品实际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大鼠体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提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乳宁散"不会对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产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妥曲珠利对小鼠无毒性作用,经口LD50为5 011 mg/kg.妥曲珠利以500、100、20 mg/kg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500mg/kg表现出生长缓慢、肝脏损伤,100mg/kg和20 mg/kg剂量组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指标均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表明妥曲珠利毒性小,临床推荐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硒补充剂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剂量染毒法以0.048、0.097、0.193 mg/kg(1/20~1/80 LD50)让小鼠连续90 d经口摄入亚硒酸钠,分别在试验30、60、90 d取血及主要脏器,系统研究硒对小鼠生长性能、组织病理变化、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0.097 mg/kg和0.193 mg/kg剂量对小鼠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剖检及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损伤为主,对主要器官脏器指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对小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小鼠经口亚慢性最大无作用荆量为0.048 mg/kg.  相似文献   

13.
氟砜霉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砜霉素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氟砜霉素对大鼠的经口 LD5 0 大于每千克体重 50 0 0 mg。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按每千克体重 1 0 0 mg的剂量应用氟砜霉素 3 0 d以上 ,会减少大鼠的增重 ,降低骨髓的造血机能 ,损伤肝脏 ,严重损伤肾脏及睾丸 ,但对脾脏、肺脏、雌性生殖器官、大脑无损伤。氟砜霉素 50mg/ kg的剂量对肾脏有轻度的损伤 ,在 3 0 d时可减少大鼠的增重 ,但对其他组织器官以及骨髓造血机能均无影响。氟砜霉素 3 0 mg/ kg的剂量应用 60 d,对大鼠的增重、骨髓造血机能及各组织器官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肿节风三清颗粒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 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 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 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 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 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 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15.
试验1,选取105羽15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15羽,分别一次性口服三聚氰胺333.33、436.79、572.35、750.00、982.77、1 287.80mg/kg体重和1 687.50mg/kg体重,观察14d,评价三聚氰胺对肉鸡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AA肉鸡口服三聚氰胺的LD50为729.96mg/kg体重,95%可信限为682.08~781.20mg/kg体重。试验2,选取50羽15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羽,试验组肉鸡每日口服三聚氰胺182.49mg/kg体重,累积剂量至5LD50时结束试验,对照组口服等剂量淀粉,评价三聚氰胺对肉鸡的蓄积毒性。试验结束后,对存活肉鸡进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蓄积系数K>5。蓄积毒性试验中存活的鸡一次口服三聚氰胺729.96mg/kg体重后,死亡率达12.5%;对照组肉鸡初次口服三聚氰胺729.96mg/kg体重后,死亡率达52%,两者差异显著(Χ2=8.69,P<0.01)。由此可见,三聚氰胺对肉鸡具有低毒性和轻度蓄积毒性,肉鸡对三聚氰胺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观察血根碱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小鼠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将血根碱应用于兽医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将血根碱分别按高剂量[21 mg/(kg·d)]、低剂量[2.1 mg/(kg·d)]以及蒸馏水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后,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21 mg/(kg·d)剂量组小鼠脾脏与肾脏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2.1 mg/(kg·d)剂量组各脏器未见病理变化,且小鼠脾脏指数降低,其他脏器指数无变化。本研究对血根碱的亚慢性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血根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恩诺沙星对Wistar系大白鼠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Wistar系大白鼠口服恩诺沙星的急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用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得Wistar系大白鼠口服恩诺沙星的LD50为4629mg/kg,95%可信限为4773 ̄4479mg/kg,LD90为7063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以每天分别用20、100、200mg/kg体重的剂量加入饮水中,供三组大白鼠自由饮服,分别于30d、60d抽检动物,检查内容包括食饵效率,器官系数、器官含水量、血液检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高FRLE组SD大鼠分别灌胃1.5、3.0、6.0 g/kg FRLE,空白组SD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大鼠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FRLE对小鼠的LD50大于66.7 g/kg,MTD为60 g/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各脏器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异常。研究表明,FRLE属无毒级,大鼠长期服用未发生毒性反应,药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纳米硒对昆明系小鼠的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用昆明系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粒度为100 nm纳米硒的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灌注浓度分别为482.04 mg.kg-1、303.94 mg.kg-1、191.64 mg.kg-11、20.83 mg.kg-1、76.19 mg.kg-1,根据小鼠死亡率确定纳米硒的LD50。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1/5 LD50固定剂量染毒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硒毒性导致小鼠死亡主要集中在灌注后48 h内,一次灌注损伤在灌注后第5天可得到恢复,纳米硒LD50为303.94mg/kg体重(276.75~391.66 mg/kg体重);纳米硒在成年昆明系小鼠体内的蓄积系数K5。  相似文献   

20.
对豚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钡,饲养15 d后,统计了试验豚鼠的存活数与死亡数.结果显示,亚硒酸钡注射液对豚鼠的安全剂量为60 mg Se/kg体重,其LD50为77.481 9 mg Se/kg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