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斑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俗称小蠓虫等。Erythmneura apicalis Nqua.属同翅目、叶蝉科,是葡萄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不少省区发生为害,一般在通风不良、杂草繁生的葡萄园发生为害较重。同时还可为害桃、苹果、梨、山楂、樱桃等。  相似文献   

2.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叶蝉,近年来传入新疆。2002年该虫在库尔勒市发生,危害日趋于加重。为摸清该虫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2004~2005年两年间课题组对本地区的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10种颜色制成的粘虫板于2011年5月7日至2011年11月1日在鲜食葡萄(莫尔格瓦)上测试了葡萄主要害虫绿盲蝽、葡萄二星叶蝉以及葡萄二黄斑叶蝉3种害虫成虫对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0种色板诱捕到绿盲蝽数量较多,而诱捕到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数量较少。经方差分析,米黄、黄色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深绿、绿色、白色、土黄、红色居中,深蓝其次,最差的是黑色、天蓝色,且差异显著;诱捕的另外两种害虫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分别以土黄、黄色,土黄、黑色、米黄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星叶蝉。2000年葡萄斑叶蝉首次在葡萄上发生危害,到2002年葡萄斑叶蝉发生面积达到4533公顷,由于这两年对一遍净、农家盼等常规农药的反复使用,易使葡萄斑叶蝉产生抗药性,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筛选,用于替代一遍净、农家盼等农药,提高防效,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5.
葡萄斑叶蝉[Ezythroneumapicahs(NaWa)]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星叶蝉。最近几年以来,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合理引种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自2000年7月在吐鲁番葡萄上首次发现葡萄斑叶蝉后,成为吐鲁番市葡萄的主要害虫,对葡萄产业构成了威胁。经过2年的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基本掌握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市发生的规律,并在掌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抓防治示范区,将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田中,有效地遏制了葡萄斑叶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二点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葡萄小叶蝉、俗名小蠓虫,分布广泛。是葡萄整个生长期的一大害虫,另外还危害桃、梨、苹果、樱桃、山楂等。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危害,吸食汁液,9、10月份发生最重,被危害叶片先失绿,形成小白点,严重时相连成白斑,导致全叶苍白,终至变黄枯萎早落,影响葡萄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稻叶蝉俗称浮沉子。在国外广泛分布于很多国家。在国内大部分稻区均有分布。我国危害水稻的叶蝉有二十多种,在黑龙江主要有大叶蝉、二点叶蝉和六点黑尾叶蝉等。稻叶蝉除危害水稻外,  相似文献   

8.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中国点翅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耳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同翅目叶蝉总科耳叶蝉科点翅叶蝉属一新种:黑斑点翅叶蝉ConfuciusmaculatusCai。标本采自我国江西省庐山  相似文献   

10.
葡萄叶蝉是葡萄上的重要害虫.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2种,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2种叶蝉常混发,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修文县猕猴桃园叶蝉种类调查及生物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果园叶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采用扫网法和五点取样法对修文县猕猴桃园区叶蝉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采用药膜法,对桃一点叶蝉若虫和成虫进行了5种生物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修文猕猴桃叶蝉常见种类有6种,分别为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udra)、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sceus(Fabricius)]、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葡萄斑叶蝉[Erythroneora apicalis(Nawa)]和猩红小绿叶蝉[Empoacarufa(Melichar)],桃一点叶蝉和小绿叶蝉为优势种群。5种生物药剂中,0.8%阿维.印楝素乳油对猕猴桃叶蝉具有较高毒力和较好防治效果,对桃一点叶蝉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306 6mg/L和1.462 2mg/L,药后7d防效达93.2%,药后20d防效仍达70%以上;其余植物源杀虫剂对猕猴桃叶蝉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均可在猕猴桃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一、稻叶蝉 在我国为害水稻的叶蝉有20余种,在黑龙江主要有大青叶蝉、二点叶蝉,其次为六点黑尾叶蝉、稻叶蝉等.大青叶蝉除为害水稻外,尚能为害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梁、豆类、蔬菜、果树、柳、榆等,并能取食稗草、看麦娘、李氏禾、狗尾草、马唐等杂草。  相似文献   

13.
玉米鼠耳病传毒叶蝉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诱发玉米鼠耳病的二点叶蝉「Cicadulina bipuncfella (Mats)」和斑翅二室叶蝉「Balelufha puncfata(Thunbery)」的生活及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14.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白色斑点连片,叶片整个失绿变白变薄,其分泌物还污染葡萄果实,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一、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淡黄色,头顶有2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小盾片前左右各一个三角形黑斑纹。卵:长圆形稍弯曲,黄白色,约0.2毫米。若虫:初孵若虫为白色,  相似文献   

16.
陈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31-2632
[目的]开发与利用葡萄斑叶蝉的捕食性天敌。[方法]2007年对新疆葡萄斑叶蝉的捕食性天敌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室内试验测定天敌的捕食量。[结果]新疆葡萄园中的捕食性天敌以蜘蛛为主,草蛉的数量很少。蜘蛛的主要类群是球腹蛛科(八斑球腹蛛)、蟹蛛科、圆蛛科、狼蛛科(丁纹豹蛛)。个体较大的天敌种类的捕食量大,狼蛛科和蟹蛛科蜘蛛的平均捕食量达5~7头/d。除少数结网型蜘蛛捕食少量的葡萄斑叶蝉成虫外,大部分蜘蛛主要取食葡萄斑叶蝉若虫。草蛉对葡萄斑叶蝉的捕杀作用不明显。[结论]蜘蛛是葡萄园中主要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7.
赵荣华  陈光  蔡军社  白世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46-8446,8448
[目的]筛选适合吐鲁番地区防治葡萄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研究了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除虫菊素在葡萄叶蝉的防治上最有效,除虫菊素的防效药后1 d即可达97.79%,药后3 d达100%,药后11 d防效未改变;苦参碱和藜芦碱对葡萄叶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药后9 d防效均超过50%。[结论]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葡萄叶蝉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危害贵州黑麦草人工草地和混播草地的叶蝉种类及发生动态,为该类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网捕法调查2种草地的叶蝉种类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危害黑麦草人工草地和豆禾混播草地的叶蝉种类主要有7种,分别是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1896)]、棉奥小叶蝉[Austroasca vittata(Lethierry,1884)]、烟草嘎叶蝉[Alobaldia tobae(Matsumura,1902)]、印度顶带叶蝉[Exitianus indicus(Distant,1908)]、二点叶蝉[Macrosteles fascifrons(Stl,1858)]、橙带铲头叶蝉[Hecalus porrectus(Walker,1858)]和异长柄叶蝉[Alebroides discretus ChouZhang,1987];危害豆禾混播草地的叶蝉主要是除印度顶带叶蝉外的其他6种。其中,棉奥小叶蝉和烟草嘎叶蝉为优势种群;棉奥小叶蝉种群数量在黑麦草草地呈双高峰型(分别在7月2日和8月15日),在混播草地上发生较轻;烟草嘎叶蝉在黑麦草草地上发生较轻,在7月中旬有1个发生高峰,在混播草地上则呈多峰型(集中于7月中旬至8月底)。  相似文献   

19.
葡萄斑叶蝉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其别名有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点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伽师县葡萄品种以马奶子、和田红、无核白等本地品种为主,外引少量巨峰葡萄。2000年以来引进木纳格、红提、黑提。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斑叶蝉也随之侵入本县,自2003年开始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危害特点是以成虫或若虫在葡萄叶片上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先出现失绿小白点,后连成白斑,致使叶片苍白早期脱落。目前已发展成为葡萄害虫优势群体,给葡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为此,2003~2005年,县农技中心植保站对葡萄斑叶蝉进行系统调查,并…  相似文献   

20.
葡萄斑叶蝉是新疆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选择4种生物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葡萄斑叶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5;菜喜悬浮剂(1 500倍)、2;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防治葡萄斑叶蝉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性,14 d后的防效仍保持在 74; ~ 86;.25;灭幼脲3号属昆虫生长调节剂,其2 000倍水悬浮剂,具有较好持效性但速效性较差.21 d的药剂防效变化较大.菜喜和灭幼脲3号对葡萄斑叶蝉仍保持在70;以上,尤其菜喜防治效率高达83.39;,具有很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